日報

人民幣連續三日貶值 匯率創四年新低

刊登於 2015-08-13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3日下跌,價位創4年新低,但央行澄清其正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攝 : Jason Lee / REUTERS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3日下跌,價位創4年新低,但央行澄清其正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

自8月11日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3日下跌,累計跌幅達4.7%,價位創下4年來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於13日上午就人民幣匯率問題舉行記者會,重申了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的說法,並稱其「逐漸向市場化水平回歸」,此前的偏差校正「已經基本完成」。

在有管理的匯率浮動制度下,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的,作爲央行的官員,是不能夠對匯率的水平說三道四,央行更加注重匯率形成機制的建設。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你剛才說的官方認爲人民幣要貶值10%以促進出口,這個完全是無稽之談。

央行副行長易綱13日答記者問

中國央行每天上午會公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並允許銀行在中間價上下2%的範圍內進行交易。央行11日曾承諾,在設定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時,將賦予市場更多發言權。然而在人民幣連續急劇下跌後,中國政府在12日尾盤出手托市。央行副行長易綱在記者會上表示,有管理的匯率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央行將在「市場波動過大」的時候出手干預。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央行有能力也有必要穩定人民幣匯率,近日的匯率波動仍在可控範圍之內。然而,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 Nick Lawson 估計,人民幣被高估了大約10%,他認為人民幣貶值10%是合理目標。目前有不少投行普遍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貶值5%的可能性非常大。

《紐約時報》評論稱,人民幣的突然貶值是因為中國政府擔心達不到今年7%的經濟增長目標。但亦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在此時推出新匯改,經濟層面的理由並不充分,因為匯率貶值對中國出口的帶動效益有限,主要原因反而是推動人民幣加入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SDR(特別提款權)的政治考量。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指出,IMF 爲了估算人民幣相對 SDR 的價值,需要一個基於市場的「代表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他認為,在中國股市並未完全穩定的時候推動新匯改,雖然會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但爲了達到加入 SDR 的政治目標,又非做不可。《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則認為,SDR 其實是略顯過時的制度安排,在未來國際金融動盪中,其作用遠不如各國央行貨幣互換,SDR 的角色與作用並不清晰。

35 %
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5年6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5%。

聲音

此次央行新匯改體現了完善匯率市場機制的改革意圖,非常值得肯定。這絕非市場化進程的倒退,完善中間價形成機制是對市場化最好的回應,而作爲市場參與主體,適時參與買賣維持匯率穩定與市場信心,本身就是一國央行職責所在,也是回應誤讀,防止恐慌的有力方式。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

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仍存在兩大缺陷:一是過度重視維持與美元的匯率穩定,而忽視了穩定人民幣的有效匯率。在過去兩年,這意味着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過快;二是央行仍在強力干預匯率中間價,造成中間價與收盤價的持續背離,這既使得匯率背離了市場供求所決定的水平,又不利於人民幣遠期市場的發展。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

目前看來人民幣中期貶值或許無可避免,問題在於如何損失最小化?經濟是基於預期的遊戲,匯率趨勢尤其如此。過去十年,是中國匯改的十年,也是人民幣強勁升值的十年,一旦升值預期逆轉爲貶值預期,那麼人民幣或會有陷入貶值預言自我實現的危險。

《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

特別提款權

Special Drawing Right(SDR),又稱爲「紙黃金」,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1969年進行第一次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修訂時創立的用於進行國際支付的特殊手段。它依據各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進行分配,可以供成員國平衡國際收支。它是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它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但由於其只是一種記帳單位,不是真正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特別提款權定值是和「一籃子」貨幣掛鉤,市值不是固定的。(資料來自维基百科)

來源:新浪財經華爾街日報路透社FT中文網立場新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