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新垣結衣攻佔秋季檔:日劇片尾演出再掀日本「全民共舞」風潮

TBS高收視日劇《月薪嬌妻》(又名:僱傭妻子)再度讓整個日本愛上了「力不從心」的舞蹈。

特約撰稿人 馬世儀 發自東京

刊登於 2016-11-21

新垣結衣與星野源主演的日劇-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台譯:月薪嬌妻)。
新垣結衣與星野源主演的日劇-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台譯:月薪嬌妻)。

今年10月日本TBS秋季檔,由新垣結衣與星野源主演的日劇《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台譯:月薪嬌妻,又譯:僱傭妻子,或:逃避可恥但有用)掀起了絕大的全民熱舞風潮。TBS的官方頻道於播放第一集後公開,由男主角星野源唱的片尾曲《戀》(搭配下集預告)在短短不到一週內即創下了超過600萬次的瀏覽紀錄,這段被網友視為「新垣結衣史上最可愛」之片尾演出,不只萌死了天下千千萬萬男性,在女性觀眾間也獲得了極大的好評。為《戀》一曲編舞的 MIKIKO,除了以「Perfume」、「BABYMETAL」在樂壇建立起口碑以外,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中令世界瞠目結舌的日本演出更讓她在國際大放異彩。現在 MIKIKO 又透過新垣結衣樹立了一支新的代表作。

為《戀》一曲編舞的 MIKIKO,除了以「Perfume」、「BABYMETAL」在樂壇建立起口碑以外,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中令世界瞠目結舌的日本演出更讓她在國際大放異彩。

10月正好是日本學園祭的旺季,揪團上台合跳「戀 Dance」成了各個學校共通的熱門項目,舞蹈教室也在學員的要求下插進「戀 Dance」特別課程。唱片音樂業界的專家在分析「戀 Dance 風潮」時表示,「看起來似乎有點小難,不過只要多練習幾次應該也跳得來⋯⋯」這樣的親和度是這支舞很重要的關鍵,要是一開始就跳得太專業,很有可能成為觀眾想要去模仿時過高的門檻。雖然新垣結衣本人在受訪時說「不是不想跳得專業,而是自己的能力就只能跳到這個水準⋯⋯」,但「力不從心」的表現正是勾起大眾「一起同樂」這樣的動力時最需要的燃料。現在若是在 YouTube 上打進「恋ダンス・踊ってみた」(戀Dance・來跳看看)大概會蹦出將近7萬筆搜尋結果。不分男女老少,從一個人獨舞到數十人跳群舞,有單純只是跳好玩的純素人,也有想藉此衝粉絲的 YouTuber,連「教你跳『戀 Dance』」的教學影片都累積了180萬以上的瀏覽率。「戀 Dance」不只是引發了日本社會現象,更成了一種「自我表現」的絕佳素材。TBS 也樂得趁着這股風潮每週勤更新 YouTube 的官方頻道,除了讓觀眾隨時能上網瀏覽完整版片尾,每週更新的下週預告還能吸引本來沒在追劇的潛在觀眾。收視率每週穩定成長,眼看就有坐上本季收視冠軍寶座的氣勢。

《月薪嬌妻》並非第一個用上「片尾大會舞」演出手法的連續劇。今年夏季檔,由剛力彩芽主演的《グ・ラ・メ!~総理の料理番~》(總理閣下的料理人),也讓彩芽姊姊與小日向文世、瀧藤賢一等要角在片尾大展舞步。去年2015年朝日電視台的黑馬作《民王》片尾,遠藤憲一大叔、菅田将暉小哥等主演群與主唱美少女MIWA一起甩着紅手巾跳跳跳的演出也是大獲觀眾好評的名作之一。除此之外同年一月富士電視台《問題餐廳》片尾中真木陽子、二階堂富美、高畑充希等一線女星在廚房,配合片尾曲節奏拿着廚具玩的「杯子舞」;2013年《都市傳說女》長澤麻美、溝瑞淳平、竹中直人與 Perfume 本人一起跳的《Sweet Refrain》;2013年《離婚萬歲》瑛太、綾野剛、真木陽子、尾野真千子這兩對情侶配上桑田佳祐《Yin Yang》搔首弄姿色氣沖天的艷舞⋯⋯真要追溯起來大概一路可以追到2005年《女王教室》的片尾曲《EXIT》(EXILE)。一反貫穿全劇煞氣十足的鬼面形象,換下戲服穿上T恤長褲的天海祐希大姐,掛着300萬瓦的爽朗笑容在校庭與大家熱舞的畫面⋯⋯那每集的一分多鐘大概能列進日劇片尾史的傳說之一吧。

雖然新垣結衣本人在受訪時說「不是不想跳得專業,而是自己的能力就只能跳到這個水準⋯⋯」,但「力不從心」的表現正是勾起大眾「一起同樂」這樣的動力時最需要的燃料。

造成話題的連續劇片尾舞並不少見,但是能撐起「全民運動」格局的作品卻屈指可數。上一波可被視為「國民舞」的並非用在連續劇片頭片尾的曲子,而是2013年夏天,由AKB48總選舉最高票得主指原莉乃首次挑上Center大任的《恋するフォーチュンクッキー》(戀愛的幸運餅乾)。這首歌從企劃開始很明顯就是以「全民」二字為核心。有別於女性偶像團體的曲風,偏慢版的拍子與簡單好記的舞步,再搭配上 MV 裏3800位共舞的一般民眾⋯⋯。這首歌不但成為 AKB 銷售量破百萬的單曲之一,所掀起的全民共舞風潮更是跨國越境至海外。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各國不用說,台灣當然也有數不清的版本,除亞洲外,歐美也有大量的自拍影片被上傳。這是只有在社群分享的概念成熟、以及影片上傳瀏覽不致構成網路流量壓力的今天才有可能成立的行銷模式。在這邊不能不提的,是為這個生態埋下種子的「踊ってみた」(來跳看看)。

「來跳看看」原本是影像共享平台「nico nico 動画」(簡稱「nico 動」)的一個項目標籤(現今這個句子已經不再侷限於 nico 動了)。在解釋這個標籤之前,必須要先岔一下題,提一下2006年的動畫作品《涼宮春日的憂鬱》。動畫製作公司「京都 Animation」(簡稱京阿尼)在《涼宮》的片尾曲《ハレ晴レユカイ》秀出空前的作畫水準與極為專業的編舞,為動畫圈丟下了一枚震撼彈。各地苦練舞步的阿宅同好團體紛紛在 YouTube 上現身。有在動漫活動上披露的,也有在大街上隨地跳開的(網上還可找到大夥在秋葉原跳到一半被警察驅離的影片⋯⋯)。「一狗票同好一起練舞、跳舞(然後上傳公開)超歡樂der!」的觀念差不多就是從此時開始成形的吧,「京阿尼」在接着《涼宮》的下一步作品《らき☆すた》(幸運星)中,也在片頭曲《もってけ!セーラふく》(拿去!水手服)裏插入了大量的舞蹈元素。當然,像《涼宮》的同好般模仿動畫舞步拍片分享的集團也不在少數。除「京阿尼」製作的作品以外也有愈來愈多的動畫作品在片頭片尾插進舞蹈元素。(注:按此查看 YouTube「ハレ晴レユカイ 踊ってみた」的搜尋結果。)

「來跳看看」原本是影像共享平台「nico nico 動画」(簡稱「nico 動」)的一個項目標籤(現今這個句子已經不再侷限於 nico 動了)。

話題回到「nico 動」,該平台於2006年底成立,2007年正式開始營運。這個有別於 YouTube「僅僅只是公開」,同時還能即時透過字幕分享感想的界面徹底抓住了網路鄉民/酸民的心。《春日》舞團的片子自然也在 nico 動上被傳開。而2007年還有另一隻怪物的誕生,為 nico 動的普及率推到了極限。當今虛擬偶像的頂點「初音 Miku(未來)」就是在這一年誕生的。支援 YAMAHA 語音合成引擎「VOCALOID2」的女性虛擬歌手初音未來,讓歌曲創作的門檻大降,無數的「P(Producer)」被「咪苦漿」激起源源不絕的創作欲,透過nico動發表自己原創的作品。隔年2008年 nico 動導入了標籤系統,讓用戶更方便搜尋,也讓上傳的人更容易讓自己的作品被找到。

被標上「來跳看看」標籤的,除了搭配既有樂曲的影片,也有一大部份是配上「VOCALOID」的舞。而畫面上跳舞的也不限是真人,有愈來愈多以初音未來3D CG 模組製作的動畫影片被公開。「歌ってみた(來唱看看)」與「踊ってみた(來跳看看)」與其說是風潮,不如說是建立起一套新的創作、表現模式。有原創能力人秀作品,只是想同樂的人則分享作品。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原創還是非原創,藉由唱歌跳舞「呈現自己」的表現模式以 nico 動為據點被確立,並反攻到包含 YouTube 在內的其他影音平台。2011年 Google Cheome 做了一支以初音未來為主題的廣告,用60秒的時間向這股全新的文化趨勢致上了敬意。(注:按此查看初音ミク Tell Your World PV。)

「自己唱」、「自己跳」的概念在這10年間,與網路生態一同成長、滲透到一般使用者身上。原創的作品也好,透過既有作品的二次、三次創作也好,這樣一個「自我表現」的管道慢慢變得不再那麼偏門,愈來愈多非動漫族群也感受到分享自己或是揪團唱歌跳舞的魅力。

2012年日本國中將 Hip Hop 舞編入必修課程,「跳舞」成了名符其實的全民運動。同年8月,由 nico 動主辦的活動「niconico Dance Master 4」線上轉播,吸引了超過15萬的即時收視。「自己唱」、「自己跳」的概念在這10年間,與網路生態一同成長、滲透到一般使用者身上。原創的作品也好,透過既有作品的二次、三次創作也好,這樣一個「自我表現」的管道慢慢變得不再那麼偏門,愈來愈多非動漫族群也感受到分享自己或是揪團唱歌跳舞的魅力。前文提到的 AKB 名曲《戀愛的幸運餅乾》就是在這片趨近成熟的土壤上第一個大放異彩的作品。而現在燒得正熱的「戀 Dance」的成功,除了 MIKIKO 超凡的編舞、星野源切題悅耳的歌曲、以及新垣結衣真的・可愛到・不行的演出等因素外,上述種種經年累積下來的背景應該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吧。

日前在電視上看到受 TBS 街頭訪問的男男女女,每個人都掛着滿滿的笑容⋯⋯ 「啊!這個很紅啊!我也超想學來跳的說~」
「新垣結衣超可愛 der!」
「大家一起學起來跳一定很好玩~」
能夠將這樣單純的一份「同樂」的喜悅瞬間分享至全世界,想想網路還真是個好東西。

(馬世儀,學生時代寫過幾年動漫畫評論,退伍後幹過幾本漫畫雜誌編輯。 21世紀初隻身赴日,邊求學邊依個人喜好翻了些漫畫小說,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系畢業後零散寫了點雜誌散稿。目前在東京過着每天擠通勤電車的生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