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首次坐上自香川縣高松港出發的客船,往日漸被世界注目的直島去。在客船的甲板上,看着遠處三角形的大槌島,不禁想,要不是因為地中美術館,不是因為草間彌生的面海的大南瓜,不是因為散落在島上各處的藝術品,我會否用盡海陸空的交通工具,探訪這個小島呢?
日本最近吹起了藝術祭風潮。根據美國藝術行政機構 Biennial Foundation 的紀錄,日本全國現時合共有十個大型的雙年展/三年展,這小小島國的紀錄,居然跟大美國的一樣。再加上未被 Biennial Foundation 紀錄的,現時於日本仍定期舉辦的大大小小國際性藝術祭,竟有逾20個之多。
這些藝術祭的目的,不只在於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藝術品或提升地區的文化氣息,更重要的是吸引人們到訪,邀請來訪者沿着藝術畫出的路向,穿梭在林間與田野之中,聽着風吹與鳥鳴,聞着花香草香,享受着以當地物產造的美食,以眼睛耳朵鼻子與舌頭,感受當地的風土與魅力。
大部分國家的藝術祭,都選址於大城市中,而日本卻有不少是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小島或鄉郊地區舉行,像千葉縣市原市舉行的中房總國際藝術祭、大分縣的國東半島藝術祭,還有最著名的瀬戶內藝術祭等。這些藝術祭的目的,不只在於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藝術品或提升地區的文化氣息,更重要的是吸引人們到訪,邀請來訪者沿着藝術畫出的路向,穿梭在林間與田野之中,聽着風吹與鳥鳴,聞着花香草香,享受着以當地物產造的美食,以眼睛耳朵鼻子與舌頭,感受當地的風土與魅力。外來人被自然環境與藝術撫慰,而他們的笑容,會令在地人對腳下的土地感到驕傲。這些藝術祭,以藝術之名,振興日漸衰老的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