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東邊一幢建於香港輝煌年代的工業大廈,搭乘電梯直上十樓,Damon Albarn正伴着古箏的彈撥,低低吟唱〈Hong Kong〉。在「Is the rise of an eastern sun/gonna be good for everyone」縈迴的發問裏,攤開的是一個寬敞明亮的空間,其間陳列着從香港街道和店鋪中得到靈感的香氛;用彩色粗繩編織的摩登首飾和裝置作品,其技巧可以追溯到悠久的繩結傳統;一些漂亮的單車鈴,在未改造之前,它們是充滿「飯氣」的電飯煲內膽⋯⋯
這是設計展「香港百貨」的現場,其策展團隊包括本地設計組合MIRO成員梁展邦及陳凱納,以及Gallery 27的畫廊顧問陳朗晴和設計編輯徐巧詩,並由Gallery 27/Space27畫廊的發起人、著名設計師陳幼堅擔當策展顧問。用其策展團隊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可以購物的展覽」。人們可以在由音樂與輕食營造的悠閒氣氛中,選購本地年輕設計師新近或專為這次展覽定製的產品。而如果想對產品背後的理念及故事知道得更多,一旁的設計師們則隨時等着你的發問。
對於現代人而言,這種購物兼具社交甚至帶些學習色彩的休閒活動,自19世紀巴黎的拱廊大規模出現之後,就並不陌生。而在一向被冠以「購物天堂」稱號的香港,80至90年代興旺且多元的百貨公司,更為本地人創造了豐足且親切的集體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