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釗維:在宇宙之舞的前沿

宇宙粒子物理和印度教的濕婆形象有關?科學和宗教也有相似之處?

2004年,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送進了一座兩米高的印度教神祇濕婆(Shiva)的雕像。貌似,科學與宗教這兩個塵世間的基本粒子,在此對撞。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全名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簡稱CERN,從1954年成立到今天,已經發展成全世界最大的原子物理學實驗室,其中比方說剛剛修復啟用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希望能夠透過對希格斯玻色子的尋找與分析,來一窺宇宙質量生成的奧秘,這部機器建造經費就達八十億美元。

濕婆的屬性或者神性,並不僅僅是破壞、毀滅,而是在破壞與毀滅中展現再生的力量。濕婆的重要象徵林伽(Linga)以男性生殖器官的形貌而為印度教徒所膜拜,象徵的即是這再生力量的涵義。

而濕婆,則是印度教三大主神明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梵天(Brahma)與毗濕奴(Vishnu)。一般認為,梵天創造了世界萬物,毗濕奴確保世界的運行,而濕婆則是世界的毀滅。但事實上,在印度教的各種神話與流派裏頭,又不是如此簡單的劃分。濕婆的屬性或者神性,並不僅僅是破壞、毀滅,而是在破壞與毀滅中展現再生的力量。濕婆的重要象徵林伽(Linga)以男性生殖器官的形貌而為印度教徒所膜拜,象徵的即是這再生力量的涵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