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 ON風物

複製品:在手機上,為你的國家追捕「恐怖分子」

在手機中你窺探他人的一生,成為「愛國者」或「國家公敵」全在一念之差。

端傳媒記者 戚振宇

刊登於 2016-10-02

#Game ON

replica 題圖
你需要破解面前這部手機,才能完成國安局交給你的任務。

國土安全局的秘密監獄,你被單獨囚禁在隔間裏,面前只有一部智能手機。

上個月初,這座城市發生了重大恐襲,當天上午10點,埋在皮皮洛斯特大橋下的10枚炸彈同時爆炸,至少10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事後沒有任何個人或組織宣稱對此負責,但政府認定這是由反政府勢力策劃發動的恐怖行動,於是下令國安局將和恐襲有關的異議人士統統抓捕,進行秘密審訊。雖然你還是名高中生,不幸也成為了肅清對象。

《複製品》(Replica)

發行時間:2016年7月11日
類型:獨立、解謎
製作人:Somi
平台:Windows、Mac OS X

遊戲《複製品》就從這裏開始,畫面從頭到尾都只有一部智能手機的屏幕,所有的任務都是通過平時我們最熟悉的 App 來完成。作為被捕嫌疑人,你必須要立功表現才能證明自己和家人的清白,立功的方式,就是破解這部國安局分派給你的手機,蒐集機主的罪證。

如果你找到的證據足夠證明機主有罪,就可以被無罪釋放,甚至獲得「愛國者」的稱號;但如果你膽敢抗命,向外界求援,你會被認定為恐怖分子幫兇,鋃鐺入獄。在你破解別人手機的同時,你的手機也在另一個嫌疑人手上,他/她和你一樣面臨着兩難困境。《複製品》 中,人為刀俎,你為魚肉,要麼絕對服從、要麼自尋死路。

所有的任務都是通過平時我們最熟悉的 App 來完成。
所有的任務都是通過平時我們最熟悉的 App 來完成。

無論如何,想要繼續遊戲,都得破解手機。可破解手機這件事情,連 FBI 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更何況沒有黑客經驗的玩家。

好在遊戲並非旨在考驗玩家的黑客能力,所以在互動方面採用了傳統的 Point & Click 設計——你甚至用不到鍵盤,所有的任務都可以通過鼠標完成。這種設計大大降低了遊戲的難度,但同時也限制了遊戲的可延展性,你能做的,只是在遊戲給你的選項中不停變換排列組合,破解密碼。在你嘗試幾次破密失敗後,剛好看到手機通知欄彈出的消息:

「嘿,你生日了馬上就到,生日快樂,親愛的。」

不少人都會拿生日密碼作為手機鎖屏密碼,我根據已有線索推算機主生日,輸入後成功解鎖。(不知道這個簡單的任務算不算給玩家的一個小提示:千萬不要拿生日日期作為鎖屏密碼)

解鎖完成,手機中所有數據都暴露在我面前,國安局也在這個時候打來電話,「幹得漂亮,我一開始就知道你有做這行的天賦。」他們告訴我,這部手機已被密切監控,警告我不要做任何與任務無關的事,尤其不能用它向外界撥打電話。隨後,他們讓我下載了一個叫 To-do 的 App,國安局會通過這個 App 給我分配任務。

你需要在通訊錄、SMS、相片,甚至相片的GPS資訊中尋找蛛絲馬跡,確定機主的年齡、住址、父母和女友的資料等。
你需要在通訊錄、SMS、相片,甚至相片的GPS資訊中尋找蛛絲馬跡,確定機主的年齡、住址、父母和女友的資料等。

很快,To-do list 中就有了新的任務,找出機主的基本資料。你需要在通訊錄、SMS、相片,甚至相片的GPS資訊中尋找蛛絲馬跡,確定機主的年齡、住址、父母和女友的資料等。任務由簡入繁,層層遞進,如果你無從入手,「好心」的國安局還會發來 SMS 給你提示。

「幹得好,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順利。能幫我們手機這些信息已經證明你是一名真正的愛國者。」當我完成任務,國安局打來電話,「從現在開始,你要繼續做自己剛才做的事情,並把它當成人生的一部分,就像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那樣。」

接下來,又有新的任務出現在 To-do list 中,而我要做的,就是像剛才那樣,在各種 App 中,蒐集機主的「犯罪證明」。

阿道夫·艾希曼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5月31日),納粹德國前高官,也是在清洗猶太人中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的主要負責者,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二次大戰後定居至阿根廷,遭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幹員綁架,公開審判後絞死。作家漢娜·阿倫特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一書中認為艾希曼是一個遵從命令的官僚,他所體現的不是「極端的邪惡」,而是「平庸的邪惡」。(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玩遊戲時,真的就像在操作一部智能手機,當你窺探機主秘密時,也常常覺得脊背一涼:如果自己的手機也被人破解,全部隱私都這樣赤裸裸的展現在他人面前,多麼可怕。

現實之中,智能手機幾乎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無論是工作、聊天、打車、購物、安排行程,甚至連吃飯家政也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完成,離開手機超過1個小時,都會覺得渾身不自在。但這也為隱私和安全埋下隱患,除了我們的所有行動都儲存在大公司的伺服器當中,它更是國家權力入侵個人生活的絕佳入口,就像這部遊戲一樣,你甚至不用審訊本人,審訊手機就足以將一個人定罪了。

如果你膽敢抗命,向外界求援,你會被認定為恐怖分子幫兇,鋃鐺入獄。
如果你膽敢抗命,向外界求援,你會被認定為恐怖分子幫兇,鋃鐺入獄。

這並不僅僅是遊戲。

不久前,中國剛出台了《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審查判斷電子數據若干問題的規定》,10月1日起,無論是你的電子郵件、SMS、聊天記錄,還是你在微博、朋友圈、貼吧等處的發言,警察、檢察院和法院在辦案時都可以隨時調取,「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

你微博、朋友圈發的每一句話,日後都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在此之前,中國就已經實施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所有 App 的提供者都要對註冊用戶進行基於手機號碼等(編注:中國已從2010年9月開始實施手機號實名制)的真實身份認證,並要求記錄用戶所有活動日誌且至少保存60天。

而已經通過全國人大審議的《網絡安全法(二審草案)》 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公民個人信息和重要業務數據,全部必須存儲在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上。這部法律已經公開徵求意見完成,可能將在今年年內出台。

replica 題圖
《複製品》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遊戲是對現實的複製。

這款遊戲英文名叫 Replica(複製品),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遊戲是對現實的複製。這款遊戲的作者、南韓獨立開發者Somi 表示,Replica 的靈感來自於今年3月初南韓剛通過的反恐法。根據這部法律,南韓情報院(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NIS)不僅可因需要監控公民私人通訊,更有權破解犯罪嫌疑人的個人手機,以獲取破案信息。這部法律曾引起巨大爭議,遭到不少議員反對。

在反對反恐法的演講之中,一位議員朗讀了 Copy Doctorow 所著的 Little Brother 中的章節。這部小說講述了舊金山(繁體:三藩市)一位讀高中的17歲極客 Marcus Yallow 在約朋友去玩遊戲的途中剛好遇到了恐襲事件,結果被國土安全部當成嫌犯被抓起來審問。獲釋後,他發現好友仍被關押,於是集結力量和國土安全部進行對抗。「這本書令我感到震驚的,並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在我看來,現實比小說還要糟糕得多。」Somi 受到這本書的啟發,把這個故事以遊戲的形式表現出來。

而之所以將玩家放入兩難困境,Somi 說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平庸之惡」:「如果我們不去思考和分辨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而只是根據指令行事,那麼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大屠殺的主要領導者 Adolf Eichmann。」

的確,你是這起追捕恐怖分子行動的受害者,卻又在權力的威逼下成為加害者;你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卻也是構成這罪惡體制的一塊磚。就如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所說:「惡從來不是極端的,它沒有深度,也沒有魔力,它可能毀滅整個世界,恰恰就因為它的平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