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不同世代需要不同的恐懼

他使用智能電話,使用 twitter,推崇原創的恐怖故事,還自嘲自己老了。

端傳媒記者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9-15

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
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

大部分時間,伊藤潤二都正襟危坐。他有時會扶着眼鏡框,從鏡片下方看手上的幾張傳媒訪問草稿,尋找問題的由來。坐在他左前方,可以看見他穿着微微修身的外套,藍白格子襯衣,深灰色的褲子和黑色的膠底運動鞋。房間裏的燈光不太讓人可以分辨衣服的質地,但那服裝像是一種宣言,或模板。是大家反覆又反覆在心中描繪過的伊藤潤二。去年伊藤潤二恐怖展率先在台灣著陸,採訪了他的台灣媒體幾乎個個驚呼:原來恐怖大師是這樣子!

可是伊藤潤二根本沒想過要讓誰吃驚,那就是他最相信的裝扮和防衛。在暗暗的光線裏,他不動聲色,像是浸沒其中。在他的面前,茶几上並排擺着歷年來的作品集。身後的梳化椅背,擺着放大的幾張作品內頁,透視點像是遙遠的黑洞,並排陣列。

他的右前方坐着翻譯陳先生,房間裏除了我和攝影師,還有台灣來的設計師,香港的宣傳同事,和台灣出版社的同事。毫無疑問,伊藤潤二的表情,是這間屋子裏最少的。此外,他也試着要把問題的答覆變得和表情一樣少。每一個字都均勻地吐出口,情緒起伏微小。

立體的恐懼是他的目標?

此前的各種報導,已經粗略描繪了他斯文的舉止和內斂的談吐。據聞籌辦展覽的台灣策展方bigsmart數次前往日本邀請和提案,才終於得他首肯,走出日本舉辦《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如此看來,這故事應該不假。早前籌辦方的誠意邀請,及後來台灣行的大獲好評,讓伊藤潤二願意走出畫室,與傳媒和粉絲見面,每天受到很多刺激,算是走出了安全區,「比起悶在屋子裏畫畫,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早前籌辦方的誠意邀請,及後來台灣行的大獲好評,讓伊藤潤二願意走出畫室,與傳媒和粉絲見面,每天受到很多刺激,算是走出了安全區,「比起悶在屋子裏畫畫,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在日本的幾次個展經驗,伊藤潤二曾經以為展覽之於漫畫家,多數也就是從原稿出發,陳列展示。不過這次的展覽則超出了他原本的預計,用許多立體的方式呈現了他過往創作的經典題材和形象。他放手讓台灣的團隊進行設計,享受「恐懼」從平面到立體的過程。新的展覽加入AR元素,還呈現他的工作室和繪畫的創作環境。在展覽的製作層面,大師也有自己的感受:「那些人頭氣球應該真的可以動才對。」這因此成了香港站的重要目標之一。伊藤潤二希望自己畫過的人頭氣球,漂浮在元創方的展館內,下面有繩子牽引,變成真的可以動的氣球。

八十年代中期以《富江》獲獎揚名,正式加入漫畫界之前,伊藤潤二是一位齒模師。這如今已經不是秘密。不過,另一與此關係緊密的事實是,他對立體的迷戀和喜愛。他的作品改編成電影,遊戲,如今跨到展覽的形式,其實內心深處,他還期望以立體的方式,或者從立體的角度來進行創作。無奈工作接踵而至,如今正在著手改編名著《人間失格》,恐怕立體的伊藤潤二作品,仍要讀者苦候。

在新世代怎麼嚇人?

敏感的讀者發現,伊藤潤二的畫作在近年來往往有所改變,試圖做一些不同的東西。2009年他推出作品《伊藤潤二之貓日記》,如今又正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伊藤潤二題材,讀者也很難預知一位恐怖漫畫名作者涉獵這些內容。在日本漫畫輝煌的八九十年代,漫畫家在業內佔據主導地位。他們往往可以決定自己畫作的主題和內容,「我要畫什麼」在那時更加重要。在漫畫最好賣的年代,名作者畫什麼似乎都可以大受歡迎。

2000年之後,日本的漫畫市場不斷在縮小,漫畫雜誌都苦心經營。這其中編輯的位置變得更加重要。從完全自主的年代,慢慢發展到如今:編輯在交流中時不時提議,交給作者更多的企劃案。《貓日記》和《人間失格》這兩部作品,也都源於編輯提出的建議。伊藤潤二也希望讓讀者見到自己的更多創作可能,一些企劃類的題目,只要能讓他在緊張和恐怖氛圍上多加發揮,他都會考慮。

大量讀者從紙本閱讀轉移到了掌上,他們開始使用各種平板和手機閱讀漫畫。這習慣頗為挑戰漫畫創作的技法,尤其挑戰着恐怖漫畫的創作。

又或者與他合作的編輯跳槽去到另一家雜誌社,也會根據新東家的路向,為伊藤潤二提議不一樣的創作思路。他始終以開放的心態面對這些提議,唯一的考量是:這些題材和方向能不能與自己的創作特質結合。「比如我之前認識一位編輯跳槽去了少女漫畫雜誌,他問我要不要畫少女恐怖題材。那樣的話就不行了。」恐怖大師微笑着回答。關於這個話題,他似乎很有感觸,不斷補充着自己的答案。

除了編輯和出版方的變化之外,讀者同樣在改變。大量讀者從紙本閱讀轉移到了掌上,他們開始使用各種平板和手機閱讀漫畫。這習慣頗為挑戰漫畫創作的技法,尤其挑戰着恐怖漫畫的創作。

紙本印刷,從右翻至左的漫畫,每翻頁時就是發展劇情,製造懸念的最佳時機。恐怖漫畫往往把震撼的劇情和視覺放在偶數頁,伊藤潤二也不例外。他大多數讓人不寒而慄,不忍卒睹的畫面,都放在偶數頁上。讀者一翻過去,即可感受到難以言明的衝擊。

電子版漫畫靠滑動翻頁,偶數頁的設計變得不一樣了。一頁一頁不停滑動的呈現方式看似更自由,實際為伊藤潤二的創作帶來了挑戰和思考,影響了他的繪畫和故事的戲劇性安排。伊藤潤二對新科技不抗拒,甚至好奇,但並沒有透露出某種興奮和嚮往。面對書本和電子閱讀,他停頓再三,說自己還是比較喜歡紙本的漫畫,儘管很多限制,卻還是最順手也最直接。

雙一系列。

新科技恐怖嗎?

所以,伊藤潤二肯定不是科技狂迷,不是那種一聽到某些智能手機就兩眼放光的科技粉絲。展出方通過 twitter 連絡到他本人,他害羞地承認自己的確花了不少時間瀏覽網上的內容。讀者們可能會以為伊藤潤二是一位沉迷社交網絡的漫畫家。可他並非一開始就主動申請帳戶,變成深度用家。其中有些小轉折。

他會閱讀粉絲的留言,會因為讀者的欣賞而開心,也會認真看他們提出的意見。這些意見他真的放在心上,留待下次創作時以作者角度審視,吸取教訓。

一開始使用 twitter 的是伊藤潤二的妻子石黒亞矢子。石黒亞矢子本身也是日本著名的妖怪畫師。她常常在平台上公佈自己的展覽和活動信息,偶爾也和自己的粉絲互動。某一天,石黒亞矢子順手也發布了丈夫的個展信息。沒想到伊藤老師的粉絲順勢而來,不僅響應了這次活動,也開始頻頻向石黒亞矢子探聽伊藤潤二的消息。轉達了數次之後,石黒亞矢子開始向丈夫訴苦:「你也快點去申請一個 twitter 吧!」

2013年,伊藤潤二終於用上了 twitter。他在上面不時公佈自己的活動消息,作品出版近況,還會轉載粉絲們的 cosplay 照片。進入社交網路的世界之後,他也確實投入了更多時間。去年他曾向台媒坦承自己早上畫畫之前會忍不住打開 twitter,如今再說起這個他還是很不好意思,臉上的微笑好像是被人發現了什麼壞習慣:「這個⋯⋯有點難說啊。」

打開了畫室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同時也不得不接收很多聲音。伊藤潤二對此心境十分放鬆,他會閱讀粉絲的留言,會因為讀者的欣賞而開心,也會認真看他們提出的意見。這些意見他真的放在心上,留待下次創作時以作者角度審視,吸取教訓。他當然也看得到那些並不太友善的回覆,這位容易「不安」的大師淡然地說:「惡意的留言很難避免,可是也不用放在心上,隨他們去吧。」他可以很輕易不受網路語言的影響。

伊藤潤二由出道作《富江》以後,不斷創造出《魚》,《漩渦》,《人頭氣球》,和雙一系列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伊藤潤二由出道作《富江》以後,不斷創造出《魚》,《漩渦》,《人頭氣球》,和雙一系列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恐懼漫畫的未來時?

畫出《富江》出道以來,伊藤潤二不斷創造出《魚》,《漩渦》,《人頭氣球》,和雙一系列等膾炙人口的作品,那些奇異古怪的形象令人毛骨悚然。人們細數之下會發現,獲封九十年代最重要恐怖畫家的伊藤潤二,很少延習日本傳統怪談和鬼故事之中的形象。現有公開的大量訪問中,他講過自己吸取的養分和靈感來源:曾經的歐美B級科幻片,楳圖一雄和古賀新一的漫畫,筒井康隆的小說。

在他的眼裏,成長在不同年代的人,從小都會吸收不同的養分。每一個世代,都有那個世代對恐懼獨到的感受和理解。

「是覺得日本傳統的形象不可怕了嗎?」

「也不是不可怕啦。」伊藤潤二一邊想一邊說。他提及被反覆改編,號稱日本三大怪談之一的「四谷怪談」。那是日本人耳熟能詳的傳統幽靈故事,即便反覆看過,伊藤潤二坦承內容依然可以嚇到人。但面對創作時,他希望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表達屬於他的人物和故事。

在他的眼裏,成長在不同年代的人,從小都會吸收不同的養分。每一個世代,都有那個世代對恐懼獨到的感受和理解。

「那有想過創造關於科技的恐怖嗎?」

伊藤潤二呵呵呵地謙虛了起來:「我已經是一個老人啦,新科技我雖然使用,但未必熟悉。這些內容就讓新人去創造好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