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里約奧運

後奧運趣味算術:拼上多少國民多少錢能掙一塊金牌?

在奧運「獎牌賬目本」上,如果填上人口和GDP為變量,你將發現一個全然不同的排行榜,所謂「舉國之力」赫然有了新定義。

端傳媒記者 宋寧宇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8-25

#巴西#奧運#2016里約奧運

中國鄭姝音在頒獎儀式上拿著金牌慶祝。
中國鄭姝音在頒獎儀式上拿著金牌慶祝。

里約夏季奧運落下帷幕,假如奧委會請來一名帳房先生,給本屆奧運會算筆帳:同樣一塊金牌——重五百克,直徑85毫米,含九九金六克,純銀494克,市價約564美金——不同國家為了拿到它,是否付出了相同代價?

賬本的第一頁上,是獎牌榜排名前十的國家,頭三名美國英國以及中國,分別在賬目上取得46枚金牌,27枚金牌以及26枚金牌。

以國家為單位獲得的獎牌數目,是人們慣常用來衡量奧運輸贏的指標。然而賬房先生想到一個有趣的算法:將人口和GDP因素計算在內,各國表現如何呢?

重新洗牌的排行榜

賬房先生找來了三名助手,給每人分配了一個任務。A負責計算在引入參賽國人口後,這屆奧運會各國家和地區的排名;B分到的任務是找出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與所獲獎牌數的關係;C的最簡單,找出最少人口獲得最多獎牌的國家和地區。

A很快來找賬房先生匯報結果。原來引入新元素的排行榜,與之前大相逕庭。

最直觀的一個結果是,原本排在獎牌榜季軍的中國,算上人口比例後,直落總排行榜86個國家中的第75名。

按照計算結果,中國每19,588,857人才能分享一面獎牌。如果更嚴苛地按金牌計算,中國的排名就更加靠後,52,739,230人才能分享一面金牌,也就是整個浙江省人口分享一塊金牌。

在中國,多少人分享一面獎牌?
在中國,多少人分享一面獎牌?

台灣每一面獎牌對應7,836,666人,也就是大約新北市,高雄市和彰化縣的人口總和。

原本獎牌榜首位的美國呢?情況稍微好一點,從原本的冠軍,掉到了第四十三位,每2,656,353人可以分享一面獎牌。

維持強勁勢頭的是獎牌榜亞軍英國,引入人口因素後,還能排在第十九位。

每面獎牌含金量究竟有多少?GDP告訴你

B的結果也交出來了。賬房先生認為,這才是體現金牌「含金量」的重要數據:多少GDP份額,才能換來一面獎牌?

一張圖告訴你奧運獎牌有多少含金量。
一張圖告訴你奧運獎牌有多少含金量。

根據世界銀行2015年的數據,世界十大經濟體中,殺入本屆奧運會獎牌榜前十的有八個國家:美國,英國,中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加拿大,德國;東道主巴西和印度則未進獎牌榜前十,取而代之的是澳大利亞和俄羅斯。

有趣的是,雖然這些國家GDP總量很大,獲得的獎牌也相對較多,但從比例上看,每份GDP的獎牌點回報率卻都排在靠後位置。

按照每個金牌計4個獎牌點,銀牌2個獎牌點,銅牌1個獎牌點的計法,獎牌榜首位的美國排在第66位,每個獎牌點所佔GDP為六百億美元(超過4600億港幣)左右;中國不遑多讓,每個獎牌點數所佔GDP為六百五十億美元(約五千億港幣),排在第67位。

台灣的比重就更高,每個獎牌點數,需要用八百七十四億美元(約6735億港幣)來交換。

帳房先生看看這份報告皺皺眉頭,之後他會就此給出解釋。

是時候認識些小國家了

綜合所有因素考慮後,C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常勝將軍是一個少為人知的美洲西印度群島國家--格林納達(Grenada)。格林納達全國人口僅約11萬,獲得獎牌的項目是男子四百米跑,而這一項目正是格林納達的強項,本次獲得銀牌的占士更是上屆冠軍。雖然只有一塊獎牌,但僅由6人組成的奧運代表團能給11萬人帶回一面獎牌,統算GDP更是每個獎牌點數只需要四億九千萬美元,性價比不得不說十分之高。

里約奧運人均獎牌數排行榜。
里約奧運人均獎牌數排行榜。

亞軍就屬於大西洋島國巴哈馬(Bahamas),同樣是在田徑項目上有收穫,一金一銅的成績讓國內每十九萬人就能分到一枚獎牌。

最亮眼的當屬加勒比海島國牙買加(Jamaica),在飛人保特的帶領下,繼續發揮短跑項目上的優勢,本屆奧運拿到6金3銀2銅,總獎牌榜位列第十六位。兩百多萬的人口分11塊獎牌,不到25萬人就可以分享一塊。GDP排在世界中後段的牙買加,每個獎牌點數只需要大約四億三千七百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北韓代表團,不論是人口比,還是統算GDP,北韓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僅派出三十五人隊伍的北韓,在本屆奧運會拿下了七面獎牌,相當於每五個運動員就可摘得一面獎牌。

看完熱鬧 咱們來談談科學性

好了,賬房先生拿著三名助手交來的有趣數字,向B助手發問:這樣計算科學嗎,能說明什麼問題?

B助手對賬房先生強調,這只是簡單粗暴的統計。以中國為例,根據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的財政預算,2016年政府撥款預計支出大約為32億元人民幣。而這次一躍升上獎牌榜亞軍的英國,根據BBC報道,1997年起已經採用國家彩票資金資助精英體育,國家的財政撥款只佔體育撥款的25%。

B助手料到賬房先生會發問,一早採訪了報導體育的記者和關注體育的學術人士。

中國的舉國體制很僵化,體育還是行政化管理那一套,我們是把整個體育當作一個政府部門在管理,這是我們想摒棄的。

「體育的發展方式有很多種,有舉國體制的,也有市場化的。對舉國體制來說,並不一定會把大量金錢投入到體育裏面,也看不同國家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對市場化的國家,運動員自己掏錢請教練,拉贊助商,GDP的影響程度會更小一些,人均生產總值也許關係更大。」這是懶熊體育記者吳晨飄的說法。

吳晨飄說,英國拿體育彩票的營收來投入體育,有社會福利的味道。但中國的舉國體制很僵化,體育還是行政化管理那一套,是把整個體育當作一個政府部門在管理,這是他們想摒棄的。

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奧林匹克之夢:中國與體育,1895-2008》作者徐國琦指出,學術界一直有人計算獎牌與人口、GDP之間的關係,相關數據、理論頗多。不過,GDP除以獎牌數量,並不能直接反映一國對奧林匹克的投入。中國政府在競技體育上投入驚人,但英美國家都是靠民間資金,美國還要對拿了獎牌的運動員徵稅,中國則是獎勵,態度完全不同。

帳房先生聞言,覺得非常有道理,而且GDP若是粗略反映國家經濟水平,那麼也可以看出,未必國富則獎牌多。北韓拿了金牌,但馬來西亞卻沒有,馬來西亞比北韓(GDP)領先那麼多。如果能細分,計算每個項目產品金牌的投入產出會更準確。

徐國琦還認為,把獎牌數目平攤到人口很有趣,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一些國家對待奧林匹克的態度。比如人口大國印度,2008年才拿到第一枚金牌;又如越南本屆奧運會才拿上第一枚金牌。這兩個國家從未打算動用「舉國之力奪金」。「拿奧運金牌,在中國人心目中特別重要。」

帳房先生不再皺眉,雖然獎牌與GDP、人口之間無法建立起必然聯繫,但這三份有趣的算術報告,刷新了大家的「獎牌觀」,提醒大家不要僅僅盯著獎牌數量,別忘記背後的代價更說明問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