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於7月12日就菲律賓控中國大陸的「南海仲裁案」宣布判決,裁定菲方勝訴後,引發台海兩岸同聲抗議。由於裁決將目前由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判定為「岩礁」而非「島嶼」,使其不可享有周邊延伸200海里海域的專屬經濟區,引起台灣不滿。原定於14日開往南海執行巡航任務的海軍康定級迪化號巡防艦,提早於13日出發;當日早上,台灣總統蔡英文亦登艦發表講話。
蔡英文在講話中提到,南海仲裁的判斷,特別是對太平島的認定,嚴重損害了台灣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的權利。但她重申,台灣向來主張透過多邊協商,和平解決南海爭端,又指台灣願意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相關國家共同促進南海區域的和平及穩定。
蔡英文原定因應7月1日發生的海軍誤射雄三飛彈事件,而到位於基隆的左營海軍威海營區指揮部視察,但在「南海仲裁案」宣判後,特別加插登艦對海軍官兵發表「精神講話」的行程,重申台灣政府對南海主權的立場。
這艘船,代表中華民國。各位身上的制服,就代表國民的託付。這次巡航的任務,就是要展現台灣人民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
儘管「南海仲裁案」系由菲律賓控訴中國大陸,但判決裁定中國大陸在南海主張的「九段線」劃界並無法律基礎,且因為「九段線」承襲自中華民國政府於1947年提出的「十一段線」,因此對台灣就南海主權的主張同樣造成衝擊。
其中,裁決指南沙群島所有高潮地物(hide-tide features),包括由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均為天然條件不足為維持人群居住的「岩礁」,不能據之劃定專屬經濟區。這對台灣影響最大。
太平島為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海上地物,被裁定為「岩礁」後,台灣不可享有其周邊延伸200海里海域的專屬經濟區,即不能在該海域合法從事捕魚、勘探等活動,而只可享有其周邊延伸12海里的領海範圍。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任時,就曾多次登上太平島,並強調太平島本身有淡水供應,人類可在島上長期棲息,應被定性為島嶼。
太平島
在12日常設仲裁法院公布裁決後,台灣總統府已隨即發表新聞稿,表示「絕不接受,並主張此仲裁判斷對中華民國不具法律拘束力」。新聞稿又重申,在這次審訴過程中,中華民國從未獲邀參與仲裁程序,也未獲徵詢意見。
此外,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成員,因此無法也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主任 Greg Poling 指出,台灣仍然要遵守國際公法。
聲音
兩岸同胞有責任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及海洋權益,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和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