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世界公民在香港ChangeMaker

九年吃不好之後,這位穆斯林兄弟打造了清真菜分享平台

在美食天堂香港,卻有18萬穆斯林被一日三餐困擾。在苦苦尋找清真食品的路上,巴基斯坦人Yasir希望為在港穆斯林帶來改變。

端傳媒實習記者 馬婉婷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7-06

#世界公民在香港#ChangeMaker#香港

Dalinda與幾位博士生同學向一間社企訂購了清真食物。
Dalinda與幾位博士生同學向一間社企訂購了清真食物。

昨天(7月5日),為期一個月的穆斯林齋月剛剛期滿。過去整整一個月,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從日出到日落都嚴禁飲食,所以封齋月結束後,許多穆斯林紛紛慶祝。

在香港的穆斯林也不例外。巴基斯坦人Yasir Naveed一家人在7月5日早晨就開始忙碌,預備第二天聚會所需的清真食物,等待親朋好友來享用。

「這就像中國的新年一樣,我們會給小孩一些金錢,一家人聚首一堂,分享這美好時光。」Yasir興奮地以英語對端傳媒記者說。

每次和同事在辦公室開會,大伙兒都會點外賣食物一同分享,氣氛熱鬧融洽,惟獨我獨個兒捧着自己的飯盒坐在一旁吃。

Yasir Naveed

Yasir 一家都喜歡自己烹調食物。在香港生活了10年,Yasir早已習慣什麼飯菜都自己煮,因為在香港的餐廳酒樓,要找到真正的穆斯林食物非常困難。工作午餐時,Yasir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吃自己在家中準備好的飯盒。

「每次和同事在辦公室開會,大伙兒都會點外賣食物一同分享,氣氛熱鬧融洽,惟獨我獨個兒捧着自己的飯盒坐在一旁吃。」回想這些,Yasir就很失落。

被飲食困擾多年之後,Yasir去年終於忍不住,自己動手創辦了一間分享清真食物的社會企業,務求讓更多穆斯林和香港人認識真正的穆斯林食物,他的行動,還吸引了一位原本不太了解穆斯林文化的香港年輕人加入他的團隊。

穆斯林齋月

齋月是指伊斯蘭曆的9月,被回教徒視為一年中最聖潔的月分。在整個9月份,回教徒從日出到日落期間,不可吃喝,直至日落後,才可進食。在這期間,回教徒亦不可吸煙和行房事,需要祈禱和閱讀《可蘭經》,藉此洗滌心靈。除了老弱婦孺和在外工作的人外,所有回教徒都必須遵行「齋月」禁食直至9月完結。

香港穆斯林的「飲食困擾」

Yasir Naveed今年26歲,2006年,他任職記者的父親被邀來港工作,於是他們舉家遷到香港定居。那年,Yasir只有16歲。他於香港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學系畢業後,一直任職機械工程師,工作穩定,但一日三餐的問題卻長期困擾他。

社企創辦人Yasir Naveed。
社企創辦人Yasir Naveed。

在公司裏,Yasir是唯一一位非華人,儘管有着不同的膚色,但這無礙他與同事之間的溝通,要數唯一的障礙,恐怕就是他每天必帶的「飯盒」。

一班同事在公司開派對,叫來美味的外賣,Yasir卻只能埋頭吃自己用微波爐加熱的飯盒。「我也想試試他們的外賣食物,熱氣騰騰很吸引,可是我沒有辦法!」

與客戶外出吃飯就更加令Yasir苦惱。每次和客戶一起走進餐廳時,他都必須事先得到餐廳的同意,才能帶着自己的飯盒入內享用。「每次都要解釋一番,有時侍應會指示我們到餐廳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但吃飯時還是會有人用奇異的目光看着我們。」若餐廳不允許自備飯盒,Yasir就只好點一杯飲料,看着坐在對面的客人吃飯。

「我會對他們說我不餓,但其實我餓壞了,只是我不能吃那些。」Yasir無奈地道。

不能隨便嘗試這些餐廳的食物,因為Yasir是虔誠的穆斯林,他篤信進食非清真食品,會影響他與真主之間的關係。「遵守真主教導,尋找清真食物進食,是作為穆斯林的責任。」

根據團體伊斯蘭之光的介紹,目前在香港居住的穆斯林約為18萬人,約佔香港總人口的2.5%。在這其中,約10萬是來自印尼的家庭傭工,另外4萬為中國穆斯林,其餘4萬,包括來自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阿拉伯各國的穆斯林。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竟無法照顧到穆斯林的飲食需要,我不能理解背後的原因。

Yasir Naveed

但與這些人口相比,獲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認證的清真餐廳名單,全港卻只有52間。這些餐廳主要分佈於灣仔﹑大嶼山和尖沙咀,但居港穆斯林卻大多居於元朗、葵青等新界地區,並不便利。

Yasir憶述,香港最大的Imam(伊瑪目,伊斯蘭語意指領袖)Muhammad Arshad,曾向香港各大連鎖式快餐店倡議設立為穆斯林而設的清真套餐,但多間快餐店都以在港穆斯林人口不多及較難安排為由而拒絕了。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竟無法照顧到穆斯林的飲食需要,我不能理解背後的原因。」Yasir指他曾到英、美等發達國家,當地不少連鎖快餐店都有為穆斯林專設的清真套餐。

由參與社企計劃婦女烹飪的清真食物。
由參與社企計劃婦女烹飪的清真食物。

自己動手,分享最正宗的真正「住家飯」

苦苦忍受了九年之後,2015年11月,Yasir決定自己成立一間分享清真食物的社會企業,嘗試為穆斯林的飲食問題帶來改變。

社會企業,一般會在營運的同時實現一定的社會目的,例如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等。Yasir的社企,邀請穆斯林婦女去做最正宗的清真「住家飯」,然後和其他穆斯林和香港華人分享這些食物。在Yasir看來,這一方面讓穆斯林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便利地享用食物,另外也增加了穆斯林婦女與社區交流的機會,食物無形中成為了交流的橋樑。

我們每個月都需要一次過購入大量清真食材,十年如是,家中還特意添置兩個大雪櫃。

Yasir Naveed

準備穆斯林的食物一點都不簡單。根據《可蘭經》,穆斯林不可進食豬肉和血,只可以吃草食類動物,雞、牛、羊最為普遍。宰殺動物的過程也必須遵照伊斯蘭教的特定程序,包括宰殺時須頌諗經文,及以「一刀割頸」的方式為動物放血,讓動物在較舒適的情況下死去。即使到了烹調時也不能掉以輕心,若用曾接觸非清真食物的煮食用具烹調清真食材,或煮食過程中加入豬油,這些食材會被視為受到污染。

因為要求嚴格,穆斯林即使要在家中預備飯菜也不容易。Yasir的媽媽平日到街市只能買到蔬菜和魚,其他清真食品,則要專門去尖沙咀一家清真店舖購買。「我們每個月都需要一次過購入大量清真食材,十年如是。」Yasir家中更特意添置兩個大雪櫃,存放這些清真肉類。

Yasir Naveed的母親正在廚房準備晚餐。
Yasir Naveed的母親正在廚房準備晚餐。

目前,有十位穆斯林婦女加入了Yasir的社企,成為「家庭廚師」。為了保證每一份食物都是乾淨、整潔、正宗的穆斯林食物,Yasir嚴格挑選廚師,常常去家訪,了解廚師是否整潔、是否有衛生常識、是否按照穆斯林習俗烹調食物。

尋找清真食品之外,也尋找共融的路

目前,Yasir的社會企業的服務對象包括在港穆斯林人口,還有一些希望了解穆斯林飲食文化的香港人。「我們會先了解客人的背景和為什麼他們需要我們,並非如茶餐廳接到落單便送外賣那樣。」

Yasir相信,這正是推動共融的好方法,「這是一個很大的渠道讓我們與外界互動,讓他們了解我們,也讓別人知道只要有適合的平台,我們這些少數族裔也可以很能幹。」他常常鼓勵顧客和廚師直接溝通,即使完成食物運送後,都可以保持聯絡。

Yasir的行動不但贏得了自己社群的認同,還吸引了香港華裔年輕人的關注。去年夏天,22歲的香港女孩吳靜雯更加入了Yasir的團隊。

去年6月,任職平面設計師的吳靜雯參加了一個由政府聯同香港理工大學合辦的「Goodseed」工作坊。在這個審批社企起動基金的工作坊上,吳靜雯第一次接觸到Yasir的計劃,也第一次了解到穆斯林的飲食困擾。

這是一個很大的渠道讓我們與外界互動,讓他們了解我們,也讓別人知道只要有適合的平台,我們這些少數族裔也可以很能幹。

Yasir Naveed

「我本身不是特別關心他們,不認識他們的宗教,亦不知道他們有特別飲食需要。我開始認識和了解什麼是清真食物,是由聽到Yasir的故事開始。」了解越多,她越覺得Yasir的計劃有趣。

「我聽到後印象非常深刻,認為他提出的計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於是她加入社企成為設計總監,負責設計和宣傳工作。

Dalinda與幾位博士生同學向一間社企訂購了清真食物。
Dalinda與幾位博士生同學向一間社企訂購了清真食物。

「可能是受到大眾傳媒的影響,以前我對他們的感覺不是很正面,加上文化差異,他們好像是自己一個獨立社區,與本地香港人隔離。」但和一群穆斯林朋友相處後,吳靜雯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其實他們大部份能說廣東話,如果我們當他們是本地人般交流,他們是很熱情的。」

只要有平台讓他們彼此溝通,我相信能夠化解彼此間的誤解與隔膜。

Yasir Naveed

用不同的語言,Yasir表達了同一個想法。「礙於言語和外貌上的不同,外界往往對穆斯林有所誤解,但只要有平台讓他們彼此溝通,我相信能夠化解彼此間的誤解與隔膜。」Yasir以自身經歷解說:「我跟同事解釋清真食物和它對穆斯林的重要性,他們都很明白,願意在每次聚餐時都遷就我到清真餐廳進食。雙方一點點的不同,並不影響我們建立友誼。」

「愈來愈多人關顧我們這些少數族裔的需要,這是我渴望見到的。」Yasir冀盼着香港社會有愈來愈多餐廳售賣清真食物,讓所有在港穆斯林都不需再因「食」而感到被遺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