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外儲跌至4年半新低,是匯率因素還是資本外逃?

刊登於 2016-06-08

中國5月外匯儲備降至3.192萬億美元。
2016年5月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92萬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79.3億美元。

根據中國央行6月7日公布的數據,2016年5月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192萬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79.3億美元,相比2014年6月最高峰時外儲已滑落近8000億美元 。這也是2011年12月以來中國外匯儲備首次低於3.2萬億美元。

5月份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形勢總體平衡。當月以美元報告的外匯儲備規模下降279億美元,主要是由於非美元貨幣的匯率估值波動造成。

中國外匯管理局的官方微博6月8日表示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中國債務激增和經濟增長疲弱可能令資本外流的風險加大。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今年4月約有250億美元資金流出中國,為連續第25個月資本淨流出。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估計則顯示,5月份資本外流規模可能約為320億美元。

為抑制資本外流,中國監管機構去年曾採取限制中國銀行卡持有人境外提取資金額度、嚴查分批購匯出境等一系列措施。瑞銀(UBS)經濟學家張寧認為,資本外流壓力可能已重現,但規模或因資本管制收緊而受限。

不過,若以特別提款權(SDR) 為計價單位,5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2.28萬億SDR,較4月末2.27萬億SDR的外匯儲備有所上升。去年11月人民幣被歷史性納入SDR貨幣籃,中國央行亦從2016年4月起開始發布以SDR為計價單位的外儲數據。

國泰君安分析師徐寒飛認為,5月外儲回落主要由於美元指數在5月大幅上漲3%,帶來估值損失250-300億美元,並不對應實際的外儲消耗。他還表示,以SDR計價的外儲數據出現回升,說明資本流動狀況仍在改善。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的經濟學家Li Wei也表示,「貶值預期逐漸消失,央行並沒有消耗儲備去干預外匯市場。外儲下滑很大可能是受到美元走強、其他貨幣出現相對貶值的影響。」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温影響,今年5月人民幣兑美元累計貶值1.53%,創去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券商申萬宏源則在報告中指出,市場目前對未來兩個月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反應過度,若加息預期得到修正,匯兑損益的影響將由負轉正,外儲可能止跌甚至反彈。事實上,由於今年5月非農就業數據表現疲軟、英國退歐公投在即,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日前剛向市場暗示,6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將不會加息

除了加強資本管制,中國政府正採用更靈活的方式應對外儲流失和人民幣貶值的雙重壓力。

為了拓展人民幣的海外使用渠道,吸引資金迴流境內,在6月7日閉幕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宣布,將向美國提供2500億人民幣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規模僅次於香港。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RQFII的開放對人民幣國際化來說具有指向性的意義,給境外人民幣提供了一個使用和投資渠道,這也將反過來促進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擴大。」

此外,中國央行的儲備資產也正變得多元化。自2015年6月以來,官方黃金儲備每個月都呈上升或持穩態勢。截至2016年4月,中國黃金儲備已升至5814萬盎司(約合1808噸),較今年年初增加了1.7%。

499.8 億美元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6月8日公布的數據,今年5月中國貿易順差為499.8億美元。儘管貿易順差增長,5月外儲卻依然減少。

資本外逃

資本外逃又稱資本逃避或資本轉移,是指一種由於經濟危機、政治動盪、戰爭等因素,導致本國資本迅速流到國外,從而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的現象。它是衡量一國經濟增長穩定狀況,反映一國金融體系潛在危機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資本逃避概念本身所指的資本外流並非全都非法,在一定的政治經濟條件下,資本外逃也屬於合法、正常的對外投資。從短期看,大規模的資本逃避會帶來經濟的混亂與動盪。從長期看,資本逃避降低了本國可利用的資本數量,減少了政府從國內資產中可獲取的税收收入,增加了本國的外債負擔,從而會引起一系列嚴重的經濟後果。由於我國一直實行嚴格的資本管制政策,國內居民要將其財富轉移到國外只能通過非法手段進行,所以在我國資本逃避是指基於避險或牟利等動機而在一國出現的非正常資本外流。(資料來自MBA智庫百科)

來源:華爾街日報證券時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