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阿捷:「沒必要再悼念六四」背後的功利思維

數年前開始倡議六四本土化,今年就有人開始想完全放棄悼念六四。這不禁令人思疑,六四之於本土派,到底有什麼意義?
圖為支聯會「六四」26周年燭光悼念集會。

編按: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在1990年開始,每年6月4日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維園)舉辦燭光晚會,悼念六四死難者,參與者均達數萬人,是全球最大型的六四事件悼念活動之一。

近數年,香港本土主義崛起,本土派支持者批評支聯會將六四事件與「愛國愛民」、「建設民主中國」等運動綱領綑綁,主張六四與愛國思想切割,並於2013年開始另起爐灶,在尖沙咀同時舉辦六四集會。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是支聯會創會成員之一,以往學聯均會代表大專院校出席維園六四晚會,並上台發言。2015年,香港大學學生會決定不以學聯名義參與維園晚會,在港大自行舉辦活動。今年,本土之火繼續延燒,學聯宣布退出支聯會,各大專院校學生會亦將自行舉辦六四晚會,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甚至質疑悼念六四「是否要有完結」。

香港與六四應否切割的爭論愈演愈烈,端觀點將陸續邀請各方撰文,加入討論。

圖為支聯會「六四」26周年燭光悼念集會。
圖為支聯會「六四」26周年燭光悼念集會。

近年香港興起本土主義,任何政治議題都強調本土,連六四也不例外。自2013年起,部分本土派便揚言杯葛維園六四晚會,另起爐灶,在尖沙嘴舉辦悼念活動,理由是六四要本土化、在地化,要脫離大中華思想,以香港為本位。

今年以本土派為首的學界似乎更加激進,認為悼念六四已沒必要。日前港大學生會長孫曉嵐在商台節目中表示,預計學界將在未來一兩年內把悼念六四剔出議程。

數年前開始倡議六四本土化,今年就有人開始想完全放棄悼念六四。這不禁令人思疑,六四之於本土派,到底有著什麼意義?悼念六四是否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

悼念六四的三個主要理由

或許,我們不妨先問為何悼念六四。這主要有三種理由:

第一是人道主義。六四屠城,是政權暴行,我們應該予以譴責,此乃義憤之舉。我們哀傷,因為這是人間悲劇、人類不能忘記的大事件。無論什麼身份,只要是人,都應該勿忘人類重大的歷史,為這件事而哀悼。

第二是悼念是最有效令人勿忘六四、薪火相傳,以及宣傳政治理念的活動。這亦是支持參與維園六四晚會的人經常主張的觀點:維園六四晚會是全球最大型悼念六四的活動,舉世觸目。國際傳媒會報道,也有大陸遊客特意來港參與晚會,宣導層面廣泛,最能喚醒人們對六四的關注。在晚會前夕,其間,甚至之後,都有各種活動,說明當中的歷史,與相關的政治理念。

第三,是社群牽絆,集體道德。這點在理論上最難說清楚,但在現實中卻是二十多年來,不少香港人參與六四悼念活動的主因。當年六四屠城,受傷害的學生平民,並非與我們香港人無關。這些受難者都是內地的「同胞」,是我們這社群的一份子。只要是同屬社群,就應該承擔這個沉重的歷史,就像日本人勿忘二戰的歷史與負責、德國人要為納粹惡行內疚與反省。當中的原因,都是因為這是社群成員之間的牽絆,需要共同承擔的歷史與倫理責任。

六四活動仍對本土主義有利

過去二十多年,悼念六四的人都離不開這三個原因而參與晚會。但近年,本土派反對第三個觀點,要將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切割開來,否認兩者是同一命運共同體,也主張中國政治或民主,與香港沒有關係。那麼,過往的本土派是怎樣為自己仍然悼念六四辯護呢?當時,不少本土派仍認為第一種論點足以支持悼念六四:「中國政治與香港無關,我們是以人道理由悼念六四」。

先不深究這個理由是否真的合理,至少它表面看起來能夠自圓其說。但當以本土派為首的學界決定要放棄悼念六四,就不免有點自打嘴巴了。難道本土派不再「人道」了,不再認為需要悼念這個年前還在悼念人道災難了?

其實,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回答了這道問題。她說「這一兩年,對香港前途問題是好重要的時刻」,而悼念六四並無進展,不應該再投放時間心力。既然如此,為何學界今年仍然辦六四活動呢?最佳的解釋便是出於第二個論點,即六四活動仍然對本土主義有利。本土派透過今年(很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悼念活動,宣傳自己的本土理念,用六四吸引民眾關注本土議程。

這並非單純的誅心論,是有跡可尋的。事實上,本土派自己也說過反對參與維園六四晚會的理由,是因為當晚的理念是大中華思想,無利於本土化進程,甚至是有害的。所以,本土派爭取與關心的是某個政治活動能不能夠本土化:無論切割身份認同與社群牽絆再用人道理由自辯,還是脫離維園六四晚會,終極目標都是為了本土化。因此,六四悼念反而變成是次要,甚至是包袱,只是一種本土化的工具。若然無利,六四甚至可以不理會,「畢竟它只是人類眾多悲劇歷史中的一件慘事而已」。

切割牽絆,是否可能?

現在,弄清楚本土派的思路,我們就可以追問這種切割是否可能。答案可以從事實與倫理這兩個維度回答。

從現實層面來看,即使香港人與中國人真的再沒有社群牽絆,我們還是可以問,難道香港人本身與六四真的無關嗎?答案很可能是否定。因為六四不只是中國人的事,更是港人有份參與的歷史事件。當年有三十多萬香港人參與《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5月28日百多萬香港人上街遊行聲援運動,甚至有香港人親到北京直接參與運動,民間組織亦提供物資支援這場運動。直至六四屠城發生,當天香港也有數十萬人在跑馬地「黑色大靜坐」,抗議北京血腥鎮壓運動,更有香港組織協助北京學生逃離。然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每年舉行的六四燭光晚會。香港人從事件發生前直至現在,二十多年投入大量情感與資源在六四事件上,難道真的可能完全切割開來嗎?

從倫理角度來看,我們要問社群牽絆與倫理,真的能說切割就切割嗎?試想像,現在有些日本人要推行「去日本化」過程,說自己是新某某國人,然後說二戰與我們這些新某某國人無關,你能接受嗎?再想像,假如有些德國人說我們不是什麼德國人,別要我牢記納粹的惡行歷史,你能接受嗎?當然,你可能會說,納粹與二戰都是罪行,不能拿來跟六四晚會類比。這沒錯,但這裏的重點是社群牽絆、歷史記憶,不是你說要切割,就能隨便切割。「命運共同體」就是一個很好的詞語,說明社群成員是承擔著同一命運,否則就稱不上共同體。

歸根究柢,社群主義的核心思想是,社群羈絆與倫理是超越個人同意的,意思是:「毋須經過同意,只要有社群歸屬,就有責任。」這種社群責任,不同於自然義務(例如不殺人的義務)與自願義務(例如我同意幫你工作,我就有義務做到),不是一個人想脫離就可以脫離。除非本土派從開始就不是社群主義,認為社群責任承擔與否只屬於個人同意,或最終歸屬於自然責任,則是支持道德個體主義(moral individualism)。

自利原則是本土派核心思想

問題是,本土派一路走來,都是倡議社群主義,主張要以香港為本位,重建「香港人」這命運共同體。但另一方面卻輕易拋下以前一直的社群牽絆,這就難免有點不一致。唯一解釋的是本土派其實不太關心社群牽絆與責任。整個本土化過程都是源自「自利原則」:因為本土化進程對我有利、對香港的民主、民生、自由有利,所以我們要推動。如果悼念六四對本土化進程仍然有利,就應該舉行。所以,未來一兩年,悼念六四再對本土化沒有益處,就應該踢開不理。

我不避諱地說,自利原則的確是本土派的核心思想,是最能解釋本土派的所有行為。回顧一些本土派的觀點,為什麼反對支聯會以「建設民主中國」為晚會理念?因為民主中國對香港不利(註一);因為中共忌憚香港民主運動,不理會中國政治,不要河水侵犯井水,將令中國大悅,有利區隔兩地發展。這些理由不正好說明了本土派骨子裏是自利主義者嗎?

須反思共同體的精神與真諦

事實上,我覺得自利並不真的必然罪大惡極,本土派不妨大方承認。誠實面對自己的政治信念,才能展開好的開始。我也無意說服本土派。那麼,非本土派或在這議題上仍然猶豫不決的人,便需要想一想命運共同體的精神與真諦是什麼。如果一個只顧著自己的社群,輕易拋下社群羈絆、歷史記憶的社群,真的能發展出良善與正義的社會嗎?

我不是說,香港人與中國人不能或不應該切割身份與牽絆。我並不保守到接受這點。事實上,我也不是社群主義者。然而,即使兩者能夠切割開來,切割的方式就該是現在這樣嗎?就應該像港大學生會長般,輕易說六四是包袱,必須「丢」之而後快嗎?這問題大家需要自己深思。

至於,即使香港真的能自決、能夠一國兩制、能夠獨立自治也好,中國始終是世界大國,鄰近於香港。不論人口流動、文化交流、經濟貿易,都無可避免地要與中國發生聯繫,就連台灣也避免不了這個政經事實,香港又怎可能完全實施中港區隔?這難道不是天方夜譚嗎?香港怎樣才能與中國進行政經博弈,自然是聯合各方勢力,爭取國際關注,甚至反過來影響中國內地……這不就是原本悼念六四活動可發揮的功能嗎?

當然,有些人不參加六四燭光晚會,可能不基於上述本土化的自利原則,而是不認同晚會的一些儀式。這些我們都可以批評,討論,甚至另起爐灶。這也該是支聯會要反省的地方。但絕非放棄悼念六四、忘記六四死難者的好理由。

(阿捷,「正心誠意」博主,推廣普及哲學)

註一:陳雲,《香港城邦論》

此文原載於作者Facebook,經作者編修增補,授權《端傳媒》刊載。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之后除了六四,还有524。这是为了反资本主义之下的独裁,暴政,双标以及谎言 为消除全世界的种族歧视而设定的伟大节日。

  2. 悼念「六四」(或八九民運)應該不要窄化地看成地域性的解釋,全世界悼念六四,是悼念一個「人類爭取民主自由而被血腥鎮壓」的歷史,就像我們要一直紀念猶太人在二戰期間被納粹隔離屠殺的過程是一樣的,這是一種人類不斷的惕勵和覺醒,無關地域、種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