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很火;川普粉遍布美國;中產都支持政府;年輕人不關心政治。」這些觀點表達都具有兩個維度,一是個人態度的表達,二是對群體態度的總結與預測。人們對某種觀點在人群中的支持度,會有基本的事前判斷。
政治社會學關注「社會信息」(social information)與「集體行動」之間的關聯機制,已經有幾十年:「沉默螺旋」解釋多數派聲音如何在傳播中壓過少數派;「第三人效應」指出我們如何低估媒體對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門檻理論」和「關鍵多數」研究群體事件如何爆發;我們可以藉助「從眾效應」與「級聯效應」,分析觀點如何在社會網絡中傳遞。
這些不同的概念,包含的是相似思路──個人參與集體行為,不僅僅由個人內在動機所決定,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周圍情境,特別是對其他人觀點和行為的判斷。
儘管相關假設層出不窮,但要證明人們真實地受到社會信息的波及,卻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