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如果社會只需要牲畜,就請別讓我思考

我什麼也不能做,我活着就是為了等死,那麼現在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

特約撰稿人 朱曉玢

刊登於 2016-03-28

日劇《別讓我走》劇照。
日劇《別讓我走》劇照。

從前,在離都市很遠的森林深處,有一間取名為「陽光學院」的學校。孩子們穿一樣的衣服、一樣的鞋子,在一起學習、生活,愛說愛笑,眼神明亮。校長說,「森林裏有吃人的怪獸」,孩子們經年累月地聽,沒有一個人想離開學校。

他們被教育讀書認字、和簡單的體育活動,最重要的課程是繪畫。

他們沒有父母,他們不是孤兒,他們是克隆人。

冬季日劇《別讓我走》在神似懸疑劇的海報外表下,講了一個向死而生的科幻故事。主角生下來就注定要被用於器官捐獻,他們在那個社會裏被稱為「提供者」。在正式得到捐獻通知之前,他們需要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獨立生活一段時間。他們的生命長度平均只有二十幾年,除了捐獻器官,不能工作,不能生育。

音樂容易變成反體制的工具,而讓他們像傻子一樣提高體能也很麻煩。

為了說服提供者們接受自己的使命,學校上上下下滲透「你們是為他人奉獻,帶去希望的天使」的洗腦辭令。叛逆的體育老師崛江龍子教孩子們認識足球明星,令校長如臨大敵。

「為什麼不能教學生體育?為什麼只教育他們畫畫?」龍子問。

「因為音樂容易變成反體制的工具,而讓他們像傻子一樣提高體能也很麻煩,只有繪畫即能展現自己,又不會為他人帶來麻煩。」直白的回答,道破洗腦教育的敵人是音樂和體育。順着龍子老師無力的反抗,劇集逐漸走向提供者的心靈空間。

沒有哪個提供者願意以奉獻作為他們生下來的唯一意義,奉獻從來就是最可恥的剝削。既已生而為人,就有了情感,有了思考,不是牛和豬。提供者們也需要愛和決定命運的自由。不過,當反抗只會換來更粗暴地「立即解剖」的處置時,為了短暫的自由,大多數人還是選擇接受和服從。

沒有哪個提供者願意以奉獻作為他們生下來的唯一意義,奉獻從來就是最可恥的剝削。

「真正的真相不一定讓你幸福。」藉主角的口,故事的開頭這樣說。

《別讓我走》改編自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同名英文小說,2010年登上英國大銀幕,2014年日本也曾改編成舞台劇。兜兜轉轉回到日劇世界,它再度被影視化,時空轉換到日本社會,由編撰過《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白夜行》和《仁醫》的森下佳子擔綱編劇。在這套劇集裏,除了戲份並不多的龍子老師始終穿大紅運動衣出場,代表熱血和反抗的力量,幾乎所有角色都只穿灰黑色的服裝。

日劇《別讓我走》劇照。
日劇《別讓我走》劇照。

主角恭子、友彥與美和都是提供者。說起來美和也愛紅裝,不過她的紅色情緒化,怕寂寞。當她得知自己生命將完,打開衣櫃整理那層層疊疊的紅色衣服,如同告別自己波瀾起伏的情感;相形之下,恭子理智平靜,雖早就察覺器官捐獻的無情,卻堅持「只想多活幾年」。她按部就班,將掙扎壓抑在自我對話裏。

友彥從小就不會畫畫,但熱愛足球。一群捐獻者去餐廳吃飯,大家都叫咖喱飯的時候,友彥會叫一份什錦飯。他喜歡不一樣,反建制,反單一價值,當然也從小不被周遭理解。

三人組合成一段三角關係,在分離和重逢的過程裏互相提問:「我什麼也不能做,我活着就是為了等死,那麼現在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一個多麼嚴肅的哲學命題。他們為情感所困,為尋找自己的本體所困,為永遠不能實現的職業夢想心冷。一度美和以為「活着就是和恭子比輸贏」,而恭子想的是同學真實留給她的作業,「要找到覺得幸福,不枉此生的東西」,她用堅忍的行動推動水面下的暗流,在看似平靜而重複的日常裏,用自己的方式和時間比賽,希望在生命結束之前得到答案。

面對彼此,思考生命和未來的關係,令大家分別快速成長起來,即使生命短暫而無為。

在真實的世界裏,沒有中間地帶,她要的是絕對的自由,或燦爛地終結。

真實──恭子的同學,比三人都還更加努力去爭取自由。真實離開學校後,組織一些提供者搞地下運動,希望引起公眾對提供者身份的關注,廢除殘酷的提供者計劃。她曾經鼓動恭子加入,被恭子拒絕了。她找到了一群和她一樣將命運置之度外的同類,在馬路上散發傳單,危險級別儼然已經爆燈。在真實的世界裏,沒有中間地帶,她要的是絕對的自由,或燦爛地終結。三個月取一個器官,拖着病軀等待死亡判決的日子不屬於她。

四個人的身上,能看見更多人的影子。克隆人也好,普通人也罷,思想的流動創造了行動的差異,這是生命最美好的結論。當四人長大,最不會畫畫的友彥重執畫筆,美和做了第二件泥塑,繪畫教育恐怕都是洗腦的敵人。那些能進入心靈的行為方式,教育手段,發掘到了自我的感受,創造出人與人的差異美。洗腦卻反對不同。

劇情影射「陽光學院」仍然洗腦得不夠徹底,若干年後社會將「陽光」升級為監獄式學校,只對幼年的提供者提供基本吃喝,連認字都不教了,更不提繪畫。學校的圍牆越來越高,新一代提供者面如死灰,空留一具肉體,更加等同於牲畜。

對他們的管理者而言,這樣真的會更有效嗎?此時應該搬出友彥的那句台詞:「規矩是為了打破而存在的,就像牆壁是為了翻越而存在的一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