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8部電影看驚慄政治,你可以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嗎?

最後對抗禁令的方法是,每個愛書人都把自己最愛的書背誦下來,是身體力行的抵抗,令自己變成一部流動的書,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特約撰稿人 陳志華

刊登於 2016-01-07

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及職員接連「被失蹤」,被稱為「網絡23條」的香港版權條例修訂令人擔憂表達自由受箝制。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提出四項人類基本自由,包括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然而,對很多當權者來說,「恐懼」卻是他們用來維持統治、清除異議聲音的手段。

編輯本來請我羅列一些有關「被失蹤」的影片,我在這裏嘗試拉闊範圍,談談八部關於喪失了「免於恐懼的自由」的電影。

01《大失蹤》(Missing,台灣譯《失蹤》)

背景是1973年智利血腥政變,軍事獨裁者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攻入總統府,推翻左翼總統阿連德(Salvador Allende)。美國民間記者 Charles 在智利「被失蹤」,他的妻子與父親前往當地尋人,向美國領事館求助但不果,過程中目睹軍政府的各種暴行,最後發現美國政府在背後為獨裁者撐腰,把取得有關證據的 Charles 人間蒸發。導演哥斯達加拉斯(Costa-Gavras,台灣譯科斯塔加夫拉斯)善於處理政治驚慄題材,曾在《大風暴》(Z)把一宗政治暗殺拍得驚心動魄,對當時希臘極權政府勾結黑幫隻手遮天的惡行作出辛辣批評,去年雨傘運動前後已多次被人提起,今天看《大失蹤》相信又是別有一番感慨。

02《屍檔案》(Post Mortem,台灣譯《命運解剖師》)

皮諾切特統治智利16年,智利導演柏比路拉林(Pablo Larrain,台灣譯帕布羅拉瑞恩)拍過多部電影觸及這段歷史。《向政府說不》(No)講述皮諾切特時代的終結。《周末殺人狂熱》(Tony Manero,台灣譯《週末魘狂熱》)描述了獨裁時期的壓抑氛圍,造就了男主角冷血殺人的行徑,而背景是秘密警察隨時上門盤問,甚至令人從此消失。而《屍檔案》則是描述這段獨裁歷史的開端。軍人發動政變,停屍間助理員發現支持總統的鄰居「被失蹤」,總統「被自殺」。坦克入城,醫院推滿屍首,數千人被殺或失蹤,不知不覺間,恐懼已經蠶食了人心。

03《星空塵土》(Nostalgia for the Light)

還是智利的傷疤。紀錄片導演古茲曼(Patricio Guzman)在智利沙漠找到了探索宇宙的天文學家、發掘遺跡的考古學家,也找到幾名婦女在努力尋找遇害親友的遺骸,在茫茫沙漠挖開皮諾切特時期「被失蹤」百姓長埋沙礫下的歷史傷痕。古茲曼去年又完成了一部《深海光年》(The Pearl Button),一方面提到南美原住民被殖民者滅絕的歷史,一方面也提到不少在皮諾切特時期失蹤的人們,早已葬身蒼茫大海。從海底打撈到一截銹跡斑斑的鐵軌,一顆蝕進鐵軌的鈕扣,見證了獨裁政權殘害異己的暴行。

04《被消失的影像》(The Missing Picture)

導演潘禮德作為赤柬極權統治時期的倖存者,曾經拍過《S21赤柬殺人機器》記下集中營倖存者的傷痕,同時也記下那些被訓練成加害者的告白。《被消失的影像》由個人出發,嘗試整理那段叫人不忍卒睹的過去。波爾布特執政四年間,柬埔寨就有四分之一人口罹難。潘禮德選擇用泥偶代替真人演出,重現那個他曾置身其中的人間地獄,重現那些被消失的人們、那些被消失的影像。泥偶雖無表情,不會叫喊,卻更教人感受到箇中慘酷。

05《烈火》(Fahrenheit 451,台灣譯《華氏451度》)

關於禁書,杜魯福(Francois Truffaut,台灣譯楚浮)的《烈火》改編雷布萊伯利(Ray Douglas Bradbury)的小說,就想像了一個禁止人們閱讀的國度,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救火,而是焚書。這是一則有關極權的寓言,要把傳遞知識、傳播思想的書本禁絕。最後對抗禁令的方法是每個愛書人都把自己最愛的書背誦下來,是身體力行的抵抗,令自己變成一部流動的書,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06《阿爾伐城》(Alphaville,台灣譯《阿爾發城》)

說起杜魯福,自然也想起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他在《阿爾伐城》說的亦是專制的未來世界,超級電腦統治世人,思想和生活被嚴密監控,人變得冰冷無情,不許流淚,與機器無異,敏感詞一一從字典裏消失。電影實在是警世寓言,阿爾伐城大概距離我們並不遙遠,而男主角的反抗就是要喚起感情,面對無情的極權,愛,原來才是最大的武器。

07《妙想天開》(Brazil,台灣譯《巴西》)

諷刺極權的反烏托邦故事總會讓人想到 George Orwell 的《1984》或者 Aldous Huxley 的《美麗新世界》。Terry Gilliam《妙想天開》裏的極權世界以反恐之名消滅異議聲音,一開場全副武裝的警察強攻入屋抓走手無寸鐵的男子,還要他妻子在收據上簽名,既誇張又荒謬。結局卻是無法逃脫的宿命,也許是反抗得太遲,溫水煮蛙已熟透,明顯比《阿爾伐城》悲觀得多。

08《V煞》(V for Vendetta,台灣譯《V怪客》)

最後不得不提到《V煞》。當權者自製恐怖襲擊蠱惑人心,利用人們的恐懼,以反恐之名施行極權統治。然而,「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每個人都可以是「V煞」,「免於恐懼的自由」不會從天而降,還是需要每個人付出努力去爭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