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後的安撫
陳家諾梳分頭,帶無框眼鏡,精瘦、內斂,説話總是面帶微笑,用詞得體但犀利。 很難想象,他剛剛戰勝了癌症,重回政治舞台。本月初,他被加拿大新晉總理賈斯丁·杜魯多任命為自由黨國會副領袖。
今年48歲的陳家諾是一名律師,曾擔任安大略省前省長行政助理和高級顧問等職務。2014年,加拿大華人聚居的士嘉堡—愛靜閣選區舉行國會議員補選,在這一地區出生、成長的他代表自由黨參選,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以59.4%的選票穩穩勝出。
誰知幾個月後,他被診斷為鼻咽癌,暫別國會山接受治療。今年8月,陳家諾以戰勝病魔的鬥士形象重回國會議員競選,以51.9%的選票獲得連任。
對於被任命為自由黨國會副領袖,陳家諾説:「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將確保我們的立法議事日程能在國會中推進。」
儘管陳家諾的新職位令華裔社區精神為之一振,但外界認為,這一任命只是對加拿大華裔群體某種程度的安撫。
加拿大新任總理杜魯多11月初任命了有史以來「最為多樣性」的內閣——兩名加拿大原住民、四名南亞裔錫克族、一名阿富汗裔、兩名殘障人士及一名同性戀人士。
但這一內閣裏偏偏沒有加拿大第二大少數族裔——華裔(南亞裔、華裔和非洲裔是三個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據2011年數據,他們佔加拿大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4.8% 、4%和2.9%)。
三位華裔自由黨國會議員——陳家諾、曾擔任多倫多教育局主席的陳聖源和首位當選國會議員的中國大陸移民譚耕,都沒有入選內閣,令華人社區感到失望。
與華裔群體形成對照,加拿大南亞裔群體參政狀況則是另一幅景象。
在本屆聯邦大選中,22位南亞裔人士當選國會議員,在國會中佔6.5%的席位,超過南亞裔在總人口中的4.8%的比例;而華裔只有6人當選國會議員,在國會中佔1.8%的議席,遠未達到華裔在人口中的4%的比例。
為何南亞裔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參政成果?
南亞裔的高投票率及高當選人數,和南亞裔人士對加拿大及本族裔文化認同感高度相關。據加拿大統計局統計數字,2002年,88%的南亞裔人士認為自己對加拿大有很強的歸屬感;同時,67%的南亞裔人士對自己的族裔或文化群體有很強的歸屬感。
以南亞裔中的錫克族為例,1990年聯邦自由黨黨魁競選,由285名錫克族人士組成的代表團發揮了重要影響。直接結果是,黨魁克里純(Jean Chretien)率領的自由黨於1993年當選執政黨後,任命了加拿大歷史上首位錫克族內閣部長。
「量身訂做」負面新聞
同樣在1993年,18歲時從香港移民加拿大的陳卓愉當選國會議員,並被克里純任命為亞太事務部長,成為首位進入內閣的華人。
2011年,八位華裔當選國會議員,是歷史上華裔當選國會議員人數最多的一屆。他們中四位來自香港和台灣,四位是在加拿大和美國出生的華裔。
但這一數字遠不能與南亞裔的參政成績相比。
為何華裔在聯邦選舉中表現沒有南亞裔亮眼?加拿大民生促進會創會成員、前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馬文廣認為,華人參政意識薄弱,投票率低或許是主要原因。「雖然他們(南亞裔)分別來自印度不同『支文化』的地區,但為了爭取族群的共同利益,他們可以求同存異並團結起來。」
另一位熟悉政黨政治、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則表示,一些華裔選民還不夠成熟,不夠理性,容易被隻言片語的宣傳誤導。
在剛剛過去的聯邦大選競選期間,保守黨為華人社區和南亞裔社區「量身定做」了一批關於自由黨的負面廣告,這些宣傳品在大麻、毒品注射中心和妓院議題上大做文章。
温哥華《印加之聲》報紙及網站主編拉坦·馬爾(Rattan Mall)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南亞社區面對競選態度趨於成熟,負面廣告對南亞社區沒有什麼作用。但卻在華人社區中產生了不小的作用。在此影響下,一些以聯邦大選為主題的微信群充斥着關於大麻、毒品和妓女問題的爭論,一些華人家長對自由黨在這些議題上的主張抱有疑慮。
此外,華人社區選民的價值觀差異,使他們在性少數群体人權立法、大麻合法化等議題上存有較大分歧,令一些選民面臨「選華人,還是選更貼近自己價值觀的候選人」的問題。
上述人士還認為,此次華裔候選人的人數還不夠多,資歷上也缺乏明星候選人;此外,南亞裔英文流利,是另一個優勢。
打破政治花瓶形象
自本世紀初,中國大陸成為加拿大移民的主要來源地之一,越來越多的大陸移民開始走上政治舞台,譚耕是其中一位。
譚耕以留學生身份來加,在多倫多大學獲得應用化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研究機構以及公營公司任職,並創辦或領導了數個以大陸移民為主的社團。
對於越來越多大陸移民參與選舉,譚耕表示,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證明大陸移民開始注意到自己是加拿大人這一身份。
譚耕認為,第一代移民參選,文化、語言方面有一定劣勢,但優勢是,「他們對新移民、與他們情況相似的移民有直接、深入的了解」。
社區工作者Cathy Zhao則認為,華人參政成績不夠理想,和有些候選人對重要議題不敢言,只着眼華人社區,平時對社區貢獻不夠有關。
在這次大選中獲得第五次連任的保守黨議員莊文浩便是一位敢言敢行的議員。他的父母是分別來自香港和荷蘭的移民。
莊文浩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哲學專業,先後在公司與非牟利機構任職,34歲當選國會議員。
他在擔任政府間關係及體育部長時,因不同意時任總理哈珀和保守黨給予魁北克「加拿大內國家」地位,辭去了部長職務。針對聯邦政黨政治中黨魁權力過大、國會議員無法有效代表選區選民的現狀,他提出應設立「改革法」,限制黨魁權力,還權於選民。這一法案在修訂了部分內容後在上屆議會中獲得通過,他也獲得了跨黨派議員們的尊重。
莊文浩並不是唯一一名以敢言著稱的華裔議員。代表温哥華東選區的關慧貞9歲從香港移民加拿大,從大學畢業後從事社區法律事務倡權工作。1993年,她成為温哥華歷史上最年輕的市議員,後當選省議員。期間,關慧貞一直對中國女留學生趙巍被殺案給予高度關注。
今年12月11日,擔任新民主黨影子內閣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評論員的關慧貞提出歡迎敘利亞難民的動議,在國會得到全票通過。
「重新安置敘利亞難民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全國性計劃,」這位9歲移民來加拿大的國會議員在聲明中説:「但敘利亞難民到來時,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國會議員們展開雙臂歡迎他們。」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