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選議員:華人參政的兩張面孔

華裔已是英國第三大少數族裔,英國政壇上的華裔面孔日益增多,來自大陸的王鑫剛和第二代移民Alan Mak就是其中兩個。
王鑫剛。
華人參政 國際 歐洲 英國 公民社會 遷移 選舉

第一次約見王鑫剛,是在今年5月英國國會大選前夕。當時,英國北部老工業城市曼徹斯特的主幹道邊,掛着保守黨國會候選人的巨幅廣告牌。在標誌着保守黨的藍色背景上,候選人巨大的頭像引人側目:王鑫剛年輕的亞洲面孔在英國政界並不常見。他說,當他拿着競選傳單在曼徹斯特街區敲門遊說的時候,很多華人看到他是候選人,都非常吃驚。

現年35歲的王鑫剛出生於黑龍江一個普通家庭,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畢業後,在家人支持下來英國「見見世面」。他從帝國理工交通專業研究生畢業後,恰巧英國交通業亟需相關人才。於是,他獲得在英國政府交通規劃部門的職位,接着轉入金融業,在牛津大學讀金融碩士,加入投行,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兼職念完高管課程。今天,王鑫剛過著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生活。已是投行摩根大通高級經理的他,與來自北京、在英國完成金融學博士的夫人一起,育有三個女兒,也接來了母親。他常常在慈善機構做志願者,也曾在女兒學校做校董。他所居住的社區被媒體連年評為英國最適合居住的地區。

2012年,王鑫剛選擇加入保守黨,那年他做了一個「我應該投給哪個政黨」的測試,結果顯示他與保守黨的理念一致。他的個子不高,說話字正腔圓,底氣很足:「我會在黨內進一步擴展自己的交友網絡,了解黨派,學習怎樣建立聯繫,政治就是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在黨裏面,是你想發展到什麼程度,就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首先要我成為國會議員,然後再看。希望進入內閣。」

吳佩燕在英國生活了五年,她是王鑫剛曼徹斯特競選籌款晚宴的志願者中,唯一一個大陸背景的華人。她說:「在保守黨內部,王鑫剛還是蠻受歡迎的,他人很好,參選期間還會幫助其他保守黨候選人做志願者,到家家戶戶發參選函。雖然他的英語不是很地道,政治術語也不夠熟悉,但是當地的老外還是能夠感受到他的熱情。」

王鑫剛的國會競選之路並未成功。曼徹斯特當地選民更關心教育或民生,王鑫剛以「經濟穩定為中心」的話語,得不到支持。 「在曼城地區所有黨派候選人的答辯上,」也去了辯論現場的吳佩燕回憶,「他可能不是很熟悉主持人的問題,並不能答到點子上,也比較難了解到民眾的關心點。表現並不如其他黨派的代表。」現場一些BBC(British Born Chinses,英國出生的華人)志願者,也覺得候選人還未達到他們的期望。Facebook上,曼城選民對王鑫剛不乏議論,有人鼓勵說:「很勇敢」,也有人直白批評:「連語法都說不對」。

王鑫剛。攝 : Andrew Testa/端傳媒
王鑫剛。

不過,王鑫剛參選的「戰略意義」大過實際結果。曼徹斯特是座老工業城市,歷來是工黨的票倉,對保守黨不利。曼徹斯特中心選區的華人比例在英國最高,有大概8000名符合資格的華人選民,保守黨故而派出華裔候選人。雖然王鑫剛未能進入國會,保守黨在該區選票從4704增長到了6133,位列第二,他的首戰成績可謂不錯。此外,他還成功當選自己生活的薩里區(Surrey)的地方議員。

如果說,王鑫剛是中國留學移民大軍中成功者的縮影,那麼另一位參選國會、獲得勝利的華裔保守黨國會議員Alan Mak,則為華裔移民後代尋求身份認同發聲。

Alan Mak的父母來自中國廣東農村,1960年代經由香港移居英國,後來在約克定居,經營一家街角小店。現年31歲的Alan Mak,出生成長在兼是雜貨和外賣的店鋪裏。像很多華裔子女一樣,他學業優秀,獲得保守黨所設獎學金,也因而視時任保守黨領袖戴卓爾夫人為政治偶像。Alan Mak 16歲便加入保守黨,畢業於劍橋大學法律系,在成為議員之前,是一個成功的律師和商人。

加入保守黨15年後,Alan Mak在英國最南邊的哈文特(Havant)選區參選國會議員——與王鑫剛參選的曼徹斯特中心選區不同,哈文特是保守黨票倉,Alan Mak的獲選水到渠成。

當其他華裔候選人挨家挨戶爭取華人選票時,Alan Mak在「華裔」這個標籤之前,添加了他更看重的身份認同:雖然出生在華人家庭,但一直都是英國人。2012年,在一個名為「東西之間」(Between East and West)的訪問中,Alan Mak說:「族裔背景僅僅是身份的一部分;我接受了中式教育,但是是一個英國人的面貌,一個世界公民。」今天,作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華裔背景的下議會議員,他明確告訴公眾:「我代表所在國會選區的選民,而絕不是英國華裔群體。我不希望被認為是『華人議員』。」

這是Alan Mak強力執行、並相當有效的身份設定,他在社交媒體上的更新,幾乎全部與哈文特選區的事務相關。而當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大選前後的文章中將Alan Mak稱作「麥大粒」時,Alan Mak也及時郵件告知,他沒有中文名;BBC中文網的記者在大選唱票現場試圖採訪他,也僅得到幾句簡單的對談,Alan Mak強調,他不會說中文。端傳媒記者發出好幾番採訪邀請,都未收到Alan Mak的回覆;即便透過保守黨華人分部聯絡,也被告知分部本就少與Alan Mak聯繫。

Alan Mak對「華人群體」的謹慎態度也並非沒有來由——相比其他較為集中的少數族裔,英國華人很難被稱作是「一群人」。

19世紀初起,華人陸續抵達英國港口,經營餐廳,在此定居,今天,在英國生活的近50萬華裔人口,雖然看似人數不多,卻是英國第三大少數族裔,佔總人口百分之七。但華人背景多樣、利益不一、居住分散,選票很難集中,選民註冊率也很低,常被認為是政治冷感的族裔。

二戰後湧入的香港裔華人是在英華人的主流,來自馬來西亞或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華裔也為數不少。這批人多從事餐飲、勞工崗位,他們的後代漸漸融入社會,在人生經歷、身份認同各方面已和祖輩大相徑庭。另外,1997年香港回歸前,有一大批香港公民移民英國。早期的大陸移民,則多是偷渡而來。2012年後,中國成了英國入境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大多都是中國留學生。

Alan Mak。Alan Mak 官方網站
Alan Mak。

2005年,英國內政部收緊移民政策,推出了移民法修正草稿,其中包含了許多不利於華人的條款。但在公眾諮詢過程中,並未受到華人重視,直到關注移民法研究的華裔女律師李貞駒開始奔走解釋,華人社團才開始有組織地向國會請願,並最終推動法案的修訂。這是華人群體第一次集體向英國立法機構陳訴不滿,也警示着華人在英國政界缺席的風險。李貞駒隨即在2006年籌建了「華人參政計劃」,英國第一個直接與政治相關的華人社團。在此之前,英國各類華人社團雖多如牛毛,但卻缺乏相互交流。

之後十年,英國的華人參政人數及華人群體參政趨勢,經歷了巨大飛躍。目前,英國幾大政黨都已設立華人分部,比如保守黨華人之友、華人工黨及華人自民黨。2009年,在李貞駒的鼓勵下,年僅19歲,出生在香港公屋、成長在倫敦郊區的張敬龍,獨立參選了歐洲議會選舉。2010年的英國大選,出現8位華裔候選人。今年,則是11位,是華人參選國會議員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王鑫剛在內的保守黨候選人就有5人。

與Alan Mak不同,王鑫剛積極尋求華人群體支持,他算了這樣一筆賬:「保守黨有近150萬人,只要有更多的華人加入保守黨,只要5萬人,那麼華人在黨內的實力就會有實際上的增強。」

他說自己已經開始爭取下一次大選的候選人資格,準備在2020年再做競逐。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