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讀書時間

「逛商店」從來不等於「買東西」

阿里巴巴讓我們見識了電商的力量,實體商店復興卻正成為下一波潮流。因為我們消費的不只是產品,還有體驗。

刊登於 2015-11-26

#讀書時間

The Shopkeepers: Storefront Businesses and the Future of Retail

出版社:Die Gestalten(柏林)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作者:Klanten, R. (EDT)/ Ehmann, Sven (EDT)/ Borges, Sofia (EDT)

文 / 端生活文化組

今年三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購物網站京東商城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實體體驗店。十月,美國亞馬遜公司在西雅圖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這個月,兩岸三地最早成立的網絡書店博客來,也在台北開了第一家閱讀體驗店。這一連串以網絡起家的公司紛紛投資實體店,或許是在表示那些曾經被網絡公司逼到破產的實體店,又得到了認可,正掀起一場捲土重來的風潮。

這本書裏收集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小店們的故事。從維也納到溫哥華,或是擁有創新概念的新店,或者是代代相傳的老店,他們都在線上購物世界成為日常的現在,在大城市的精華路段,或屬於他們的隱世樂園裏站穩了自己的位置。

本書的封面圖片取自於一家有100多年歷史的糖果店。位於美國費城的這家 Shane Confectionery 還存在在它當初開張的地方。如今的當家者 Ryan 和 Eric Berley 兄弟自2000年接手店舖以來一直努力為店舖維持一種1910年代的風格。走在店舖裏,可以看到打扮得好像時代劇裏走出來的銷售員,可以看到像孔雀開屏一樣,插著各色糖果棒的架子,還可以看到笨重的古銅色的收銀機,上面畫着一隻手指向該支付的金額。他們還堅持手作糖果,而最著名的就是自家産的透明玩具糖果( Clear Toy Candy )。兄弟倆說他們看中的就是糖果中存在的人力,人手拿捏造型時留下的那種溫度感。

像這樣的小店,書裏還介紹了很多種。理髮店、煙燻魚賣店、裁縫店、女帽店還有賣文具的,五金器具的,賣釦子、咖啡機等。每一家店都有熱愛著所經營產品的老闆或者老闆娘,每一家店都有令人驚嘆的室內裝修和創意。相比于缺少了人的存在的網絡購物,這裏的店舖都有著再親切不過的服務。

近些年來,香港也著有越來越多的手作市集和特色小店的出現。買東西或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因為需要這件物品,所以去買。讓人進去就無法離開的購物環境,可以和有著豐富經驗的老闆聊天,這些都成為小店獲得支持的理由。如今的世界潮流,似乎又轉入線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