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收屍

孤獨死去,無人參加葬禮這事,正變得越來越有可能發生在你和我身上。

無緣社會

出版社:新雨(新北)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作者: NHK特別採訪小組
譯者:鄭舜瓏

文/端生活文化組

「嗶─進,怎麼又不在?我寄給你的東西(玉米)你沒收到,所以又退回我這兒了,跟你說一聲。喀擦。嘟─嘟─嘟─嘟─」

答錄機在房間裏響着,住在北海道的姐姐正給給弟弟打電話,但這是一則接收人無法聽到的留言──姐姐說話時,弟弟正一個人躺在房間地板上,斷了氣。

據調查,日本每年約32000人孤獨死去,這種死法,被稱為「無緣死」,即死者在死去時,周圍沒有親人(無血緣),也不是死在自己的出生地(無地緣),也難以找到公司或者機構一類的社會聯繫(無社緣)。他們中不少人死去多日,才被聞到臭味的鄰居發現,之後,也常常沒有人認領他們的屍體,甚至無法知道他們究竟是誰。

這些人被稱為「無緣死者」,他們可以是獨居的老人、失業人士、獨身人士、遠在異鄉為生活拼搏的人……而催生這種死者出現的社會──多半是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則被稱為「無緣社會」。

館山進,終身未婚,死於東京郊區一間獨居了十年的公寓裏,享年五十七歲。就是在無緣社會──日本,孤獨死去的人之一。

日本 NHK 電視台的七位記者、一位導播及兩位攝影師,耗時兩年製作了一系列有關「無緣社會」的紀錄片,在日本境內引起極大反響,「無緣死」稱為日本的流行語。本書則是完整的採訪記錄,跟着記者手記,我們得以走近那些與「無緣社會」相關的人士,比如死者的親人、鄰居、處理屍體的特殊人士,以及擔心自己會無緣死的人。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記者們由自己的經歷得出的總結:「我們與業者同行採訪的過程中,目睹了一連串驚人的事實。這些事實告所我們,在這個與父母、兄弟各自生活成為常態的現代社會,任何人都可能碰到身旁的人無緣死的情況。」

這種普遍的狀況,除了日本,自然在其它地區亦有出現。《紐約時報》近期系列報道《紐約城孤獨的死者》詳細記述了一個叫 George Bell 的人孤獨死去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其中提到,美國每年大約有5%的人死後,找不到相關親屬。至於香港,雖然沒有直接相關數據,但政府稱,自2008年起 , 香港每年有93%的臨終者死在醫院,那剩餘的7%裏,孤獨死去的案例,大概很有可能也不乏其人。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