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意大利旅行採訪一個半月的雙胞胎女兒姐姐A寶回來後,我問她有沒有與浪漫的意大利人有豔遇,A寶白了我一眼:「我知道不同民族的人會有文化差異的啦,聊聊天還可以,真的要生活在一起是不容易的。」
我哈哈大笑,也順便跟她們推薦:「不只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會有文化差異,即使說同一種語言的人也有文化差異,等一下吃過飯,我們來看一部好玩的電影,叫《對面的女孩殺過來》。」
這電影描述一個來自北京的女孩秦朗來到台北,幫她奶奶尋找60多年不見的初戀情人,期間在台北街頭遇見一位正為了編寫《兩岸禮俗文化》的會刊、需要大陸朋友協助的公務員阿正的故事。兩人在台灣四處尋覓那個六十多年前隨國軍來到台灣的老榮民,在吵鬧中彼此的感情也慢慢滋長。
不是冤家不聚頭
一看完A寶就迫不急待地問:「明明兩個人不斷互相批評,怎麼會喜歡上對方呢?」
B寶反駁姊姊:「應該很常見嘛,不是有句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嗎?」
我支持B寶:「小時候有些男生特別會針對某個女生惡作劇,其實不是他討厭那個女孩,往往是他特別喜歡特別在乎,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反而去抓她頭髮、撞她,故意去觸怒她。」
A寶沒被我們說服:「那是小時候不知道如何表達好感,長大了,總該可以好好講話吧?」
我從另一個角度提醒A寶:「若是討厭一個人,一般人最常見的表現是什麼?」
A寶想了想:「避開他,根本懶得理他!」
「賓果!一般我們對待不喜歡或瞧不起的人,通常就是不跟他說話,所以我們願意跟一個人吵架,至少表示我們在乎他!」
從夫婦對話看離婚機率
B寶突然放冷箭:「那你很少和媽媽吵架,是不是根本不在乎媽媽?」
我哈哈大笑:「當然不是!愛情的面貌有很多,吵吵鬧鬧可能是愛、相敬如賓也可能是愛,互相欣賞互相讚美更是愛,沒有一定的!倒是曾經有人做過研究,認為從一對夫妻或情侶對話的方式,只要觀察十多分鐘,就可以判斷他們會不會離婚或分手,據說準確率達九成以上呢!」
AB寶同聲驚嘆:「哇!那麼神奇?」
我繼續說:「研究者拍下夫妻彼此的對話過程,分析當對方在講話時,他臉上的表情是如何,只要呈現愈多的翻白眼,也就是輕視,瞧不起的神情,就愈可能會分手。換句話說,不要看對方互動的表面形式,而是看話語背後的感受與態度。」
A寶總算點點頭了:「的確,電影裏雖然兩人常鬥嘴,但是也有很多他們用欣賞讚美的眼光凝視對方的特寫鏡頭。不過,在平溪鐵路那場求婚戲會不會太誇張了?」
「那要看你們囉!現在年輕人不是習慣用非常誇張的方式來表現嗎?」我繼續幫導演解釋。
台灣和北京的刻板印象
B寶有點感慨:「我覺得電影裏的愛情戲還好,我反而比較喜歡他們在拜訪那幾位同名的80多歲退伍榮民時,每個老人家生命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遭遇。」
我點點頭:「是啊,影片用幾個不同面相來描述,即便同文同種,在不同環境,或時代巨輪往前走時,每個人都會變成不同樣子。」
A寶倒是有不同看法:「電影把北京來的秦朗描述成潑辣粗魯、伶牙俐嘴,把台灣的阿正塑造成有些羞澀、有些娘炮,或者說溫文儒雅好了,是不是刻板印象?」
我同意A寶的觀點:「人類天生就很容易把人事物歸類,所以形成既定的偏見是免不了的,但也不可否認,一個民族,或共同生活在某個地區的人,都會形成某些共同的價值觀或行為舉止的表現,這也是很正常的,當然會有例外,我們可以舉出一千個例子來反駁,但是我們往往還是會認定四川人一定愛吃辣,大陸比台灣人講話犀利。」
B寶又打槍:「影片中的阿正也很會講話啊,很會灌女生迷湯,這一招讓他無往不利啊!」
A寶嗆妹妹:「這不叫會講話,這叫油腔滑調。」
我哈哈大笑:「可是女生就吃這一套,不是嗎?明明知道對方只是特地討你開心說些噁心的話,但是你還是會很高興,人就是這麼奇怪,就像是其他許多人類的盲點一樣,你明明知道這個盲點,但是遇到了,還是會陷進去。」
B寶一邊思索着,一邊說:「其實這部電影還講了許多敏感的政治問題呢。」
我點點頭做結論:「或許這也是導演在電影的背後想告訴我們的,許多的紛爭,不管是個人,或者國家,或者民族,這些偏見或對立,都來自於不夠了解對方,所以願意站在對方立場,體貼對方言語背後的心意與動機,甚至同理對方的困境或心情,這個社會或世界就會更和諧。」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