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讀書時間

掙脫帝國陰影

「如果我們想要從本質上、而不只是外觀上,去觀察一般專制國家或帝國的形成,只能參考中國的例子,沒有其他的途徑。」

刊登於 2015-10-04

#讀書時間

帝國的結構:中心.周邊.亞周邊

出版社:心靈工坊(台北)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作者:柄谷行人
譯者:林暉鈞

文/端生活文化組

批判「帝國」,不是把某個特定國家樹為標靶,加以醜化攻擊。拆解「帝國」的結構更為重要。

資本、國族、國家,三者捆綁的結構今天仍難打破。龐大資本聚合,國族意識形態驅使,憑藉武力,國家利益對內可淩駕於個體幸福,對外能踐踏別國主權。這並非什麼獨有模式,很多國家都有機會陷入其中,成為新的霸權。

日本當代思想家柄谷行人(Karatani Kojin)回溯世界歷史,檢視那些先後崛起的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秦帝國、蒙古帝國……進而分析帝國的原理,區別專制國家與帝國,帝國與帝國主義,帝國如何衰退,如何近代化。

因為中國古代的史料、遺蹟最為豐富,觀察中國從秦開始的歷代帝國,意義重大。柄谷行人認為:「如果我們想要從本質上、而不只是外觀上,去觀察一般專制國家或帝國的形成,只能參考中國的例子,沒有其他的途徑。」

單靠軍事力量或科技,是無法統合其他異質文明的。必須有一套思想文明。這種思想文明的傳播,是帝國延續的重要條件之一。不再是封建領主之間的紛爭、互惠,而是不同地域共用一套形式邏輯和思維模式。漢字,在傳播文明方面的功能無疑非常強大。

柄谷行人不僅分析帝國,同時對照帝國的周邊和亞周邊如何被影響。周邊和亞周邊,是以受到帝國中心文明的影響程度區分的,並非地理位置。相對中國的歷代帝國,日本就是典型的亞周邊國家:與中心隔離,卻又足夠接近,可以接受中心的文明傳播;既沒有到「圈外」,也無需擔心被中心支配,可以選擇性地攝取文明。柄谷行人認為,日本的亞周邊位置,對後來的各種發展影響重大。

1940年出生的柄谷,年輕時就參加反安保運動,是六十年代學運世代的代表人物。近年來,他持續探討「國家」、「資本」、「國族」等概念,組織NAM(New Associationist Movement)運動,鼓勵成立各種小型共同體,以區域性的生產與消費,對抗大財團資本怪獸。

如果人類必須生活在一起,必須抵抗「帝國」的吞噬。那我們能如何共處,反思「帝國」也是為了探索新的社會形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