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蒙德文化教育中心坐落於紐約下城。這座百年前的公立學校,如今成為了東區新興藝術工作室與畫廊的聚集之處:二樓正展出新的學生作品──用織物與雕塑構成的繪畫、用油畫形式復刻的電腦桌;樓下的劇場則在上演題為「The C*nt」的先鋒話劇。在話劇的同一層樓,如實記錄中國女權運動的「中國青年女權行動影像展」,在一眾實驗藝術間,顯得既格格不入,又恰如其分。
40張攝影作品被劃分為八個主題:女權五姐妹,反女性污名,公共空間,反性別歧視,女同志運動,反家庭暴力,反性騷擾,以及其他抗爭活動。在這些攝影作品中,有些已在中國網絡媒體上廣為流傳──譬如中山大學艾曉明教授的反性侵抗議,譬如反家暴法簽名徵集時的一系列裸胸攝影,譬如女權運動者葉海燕和她著名的牌子「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而有些作品反映的抗爭事件更具地方性,尤其對於遠隔崇洋的國外觀眾而言,充滿新鮮的陌生感。
青年女權行動影像展開幕當日已吸引近百人到場觀展。觀展人群之中,既有常年關心中國女權議題的海內外維權人士,也有對話題感到好奇的中國留學生,亦不乏等待隔壁劇院開場,卻不意被展覽吸引的紐約觀眾。對許多觀展者而言,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青年女權主義者在抗爭中流露的一點詼諧。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則為高考提前批分數線女高男低而打出的抗議標語,令美國畫家蘇珊娜·咖菲忍俊不禁。像片下方的英文注釋未必能準確翻譯出這則中國民諺的妙處,但結合攝影作品中的巨大番薯牌子,卻別有一番風味。
「我從未想過,她們會選用如此幽默而生動的方式來抗爭。」蘇珊娜道。
而門口的保安則暗地裏表示不滿,「一個個女孩子把長頭髮都剪了,不像話。女孩子不像女孩子。」
我從未想過,她們會選用如此幽默而生動的方式來抗爭。
在主辦方之一、亞美藝術中心理事羅伯特·李看來,走上街頭的社會抗爭轉瞬即逝,但它的意義能夠在藝術的呈現和傳播中得以保存延伸。對展覽的受眾而言,僅獲知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遠遠不夠的。女權行動影像展所試圖呈現的,恰是在運動之後所迅速流逝的社會文化背景。
「她們走上街頭的時間,只夠她們留下這些寶貴的照片,但並不夠改變整個社會的看法。這些充滿視覺衝擊力的影像能延續她們的行動,取得更大的效果。」
羅伯特最為欣賞的作品,是中山大學教授艾曉明為聲援葉海燕,抗議校長性侵女生時所拍攝的照片。艾老師正面全裸,胸前上書,「開房找我,放過葉海燕」,正應了葉海燕的那句,「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
這張照片──作為社會運動的一部分,它曾在中文社交媒體上轟動一時;作為一幅攝影作品,它又遠渡重洋展出於紐約的藝術中心裏。在益仁平中心理事、參與展覽策劃的學者陸軍看來,藝術表達與社會運動的界限已變得愈發模糊起來。
「藝術家用藝術的手段來表達政治訴求,而行動者的政治行動也變成了藝術本身。」陸軍說。
這些充滿視覺衝擊力的影像能延續她們的行動,取得更大的效果。
不論是展覽呈現的是政治訴求的藝術表達,抑或是行為藝術化的社會運動,去蒐集並篩選出這40件影像作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儘管中國女權運動近年來頻繁進入公眾視野,但官方愈發嚴格的管制措施,帶來了一系列的審查與自我審查。這使得影像資料的留存與收集變得極為艱難。
陸軍表示,「五姐妹電腦裏的照片被警察抄走了。許多女權人士為了預防警察檢查,也都事先把照片刪除了。如今展出的這些照片,也都是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艱難尋找到的。」
不過,經歷了五個月的籌備後,這些並不被官方贊許和肯定的青年女權主義者們的影像們,終於幸運地出沒於紐約的薩福克街上。有趣的是,就在展覽的最後一天,3.5英里之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總部主持世界婦女峰會併發表講話,紀念1995年北京大會在提高婦女權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中國青年女權行動影像的主辦方,也邀請了中國國家主席出席這個二十分鐘車程外的展覽。邀請信中寫到,「我們盼望習近平主席能利用紐約之行驗證您對婦女權利、對人權和公民社會的善意,因此邀請您蒞臨我們的展覽,並由此展開相互瞭解和對話。」
「當然,沒有任何回復。」陸軍笑着說。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