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蒙德文化教育中心坐落于纽约下城。这座百年前的公立学校,如今成为了东区新兴艺术工作室与画廊的聚集之处:二楼正展出新的学生作品──用织物与雕塑构成的绘画、用油画形式复刻的电脑桌;楼下的剧场则在上演题为“The C*nt”的先锋话剧。在话剧的同一层楼,如实记录中国女权运动的“中国青年女权行动影像展”,在一众实验艺术间,显得既格格不入,又恰如其分。
40张摄影作品被划分为八个主题:女权五姐妹,反女性污名,公共空间,反性别歧视,女同志运动,反家庭暴力,反性骚扰,以及其他抗争活动。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有些已在中国网络媒体上广为流传──譬如中山大学艾晓明教授的反性侵抗议,譬如反家暴法签名征集时的一系列裸胸摄影,譬如女权运动者叶海燕和她著名的牌子“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而有些作品反映的抗争事件更具地方性,尤其对于远隔崇洋的国外观众而言,充满新鲜的陌生感。
青年女权行动影像展开幕当日已吸引近百人到场观展。观展人群之中,既有常年关心中国女权议题的海内外维权人士,也有对话题感到好奇的中国留学生,亦不乏等待隔壁剧院开场,却不意被展览吸引的纽约观众。对许多观展者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青年女权主义者在抗争中流露的一点诙谐。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则为高考提前批分数线女高男低而打出的抗议标语,令美国画家苏珊娜·咖菲忍俊不禁。相片下方的英文注释未必能准确翻译出这则中国民谚的妙处,但结合摄影作品中的巨大番薯牌子,却别有一番风味。
“我从未想过,她们会选用如此幽默而生动的方式来抗争。”苏珊娜道。
而门口的保安则暗地里表示不满,“一个个女孩子把长头发都剪了,不像话。女孩子不像女孩子。”
我从未想过,她们会选用如此幽默而生动的方式来抗争。
在主办方之一、亚美艺术中心理事罗伯特·李看来,走上街头的社会抗争转瞬即逝,但它的意义能够在艺术的呈现和传播中得以保存延伸。对展览的受众而言,仅获知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是远远不够的。女权行动影像展所试图呈现的,恰是在运动之后所迅速流逝的社会文化背景。
“她们走上街头的时间,只够她们留下这些宝贵的照片,但并不够改变整个社会的看法。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影像能延续她们的行动,取得更大的效果。”
罗伯特最为欣赏的作品,是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为声援叶海燕,抗议校长性侵女生时所拍摄的照片。艾老师正面全裸,胸前上书,“开房找我,放过叶海燕”,正应了叶海燕的那句,“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
这张照片──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它曾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轰动一时;作为一幅摄影作品,它又远渡重洋展出于纽约的艺术中心里。在益仁平中心理事、参与展览策划的学者陆军看来,艺术表达与社会运动的界限已变得愈发模糊起来。
“艺术家用艺术的手段来表达政治诉求,而行动者的政治行动也变成了艺术本身。”陆军说。
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影像能延续她们的行动,取得更大的效果。
不论是展览呈现的是政治诉求的艺术表达,抑或是行为艺术化的社会运动,去搜集并筛选出这40件影像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中国女权运动近年来频繁进入公众视野,但官方愈发严格的管制措施,带来了一系列的审查与自我审查。这使得影像资料的留存与收集变得极为艰难。
陆军表示,“五姐妹电脑里的照片被警察抄走了。许多女权人士为了预防警察检查,也都事先把照片删除了。如今展出的这些照片,也都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艰难寻找到的。”
不过,经历了五个月的筹备后,这些并不被官方赞许和肯定的青年女权主义者们的影像们,终于幸运地出没于纽约的萨福克街上。有趣的是,就在展览的最后一天,3.5英里之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主持世界妇女峰会并发表讲话,纪念1995年北京大会在提高妇女权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青年女权行动影像的主办方,也邀请了中国国家主席出席这个二十分钟车程外的展览。邀请信中写到,“我们盼望习近平主席能利用纽约之行验证您对妇女权利、对人权和公民社会的善意,因此邀请您莅临我们的展览,并由此展开相互了解和对话。”
“当然,没有任何回复。”陆军笑着说。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