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兒童新聞

你用什麼名字寫詩?

「被拒絕了40次後,他靈機一動,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Yi-Fen Chou。華人看到這個名字,忍不住要翻譯回中文,比如『周一峰』。赫德森改用這個筆名投稿,被拒了九次之後,終於在一個詩刊上發表了。」

特約撰稿人 克佐

刊登於 2015-09-14

#兒童新聞

插圖:Nana Ellis

一個香港華人,只有英文名字,大概不會讓人覺得太奇怪。但是,假如他/她只有阿拉伯名字呢?

在德國生活的華人,常常會得到忠告:在社交中,最好有一個中文名字,而且先說出它來。假如你說的是一個德文名字,德國人往往會問:你的真名呢?

一個在德國長大的華人,可能會為此生氣。也許他連中文都不會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德國人,為什麼不能只有一個德文名呢?

不妨換個角色想一想:假如遇到一個德國人,無論在中國還是德國,他告訴你說,他叫「周星馳」,你可能也想問:你的真名叫什麼?

這個話題,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閒談。它有一個非常嚴肅的名字,叫做「身份政治」。它涉及到種族、文化、教育和政治等重要問題。

美國詩壇出了個「周一峰」

本周出版的《美國最佳詩作》(Best American Poetry),因為一個詩人的名字,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一段介紹文字這樣寫道:自從1988年以來,《美國最佳詩作》一直是美國詩壇的精神支柱和前進方向。這套叢書的每一卷,都代表了當年超級優秀的新詩和詩人。

今年入選的詩歌中,有一首叫做《蜜蜂、鮮花、耶穌、古代的老虎、波塞頓、亞當和夏娃》(The Bees, the Flowers, Jesus, Ancient Tigers, Poseidon, Adam and Eve)。它的開頭幾句是:

哈,那隻大黃蜂看起來好可笑,當它

跨過那些藍色的花朵——我從來記不住

它們的名字。你知道那個老司機的玩笑嗎?

他說,從理論上講,蜜蜂不會飛。

更多人將會記住的,是詩人用筆名開的一個玩笑。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白人,名叫Michael Derrick Hudson(米高・德里克・赫德森),在印第安納州韋恩堡的艾倫縣公共圖書館當管理員。他喜歡寫詩,但籍籍無名。他寫了這首詩之後,到處投稿,但沒人喜歡,被拒了40次。

他靈機一動,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Yi-Fen Chou。華人看到這個名字,忍不住要翻譯回中文,比如「周一峰」。赫德森改用這個筆名投稿,被拒了九次之後,終於在一個詩刊上發表了。

《美國最佳詩作》今年的主編是謝爾曼・埃里克希(Sherman Alexie,或譯薛曼・亞歷斯),一位著名的美洲原住民詩人。他讀到「周一峰」這首詩,立即就喜歡上了,決定讓它入選。埃里克希也承認,他被作者的名字吸引了,而且動用了「裙帶關系」——他自己是棕色皮膚,猜想周一峰也是棕色皮膚,他要為他提供更多的機會。

名字會騙人嗎?

可以說,這是一個身份政治的實驗,從中可以看到文化多樣性、包容性和種族歧視及特權等問題。可惜,赫德森對這些問題並沒有興趣。他甚至不想偽裝得更久一點。入選「佳作」之後,他就自曝身份,解釋說,用一個中文筆名,只是為了吸引眼球。

可以想像,詩歌編輯的桌面,堆滿了以白人名字寫下的詩歌。一個中文名字,會讓人多看幾眼。說不定,編輯還會想:哇,一個亞裔也能把英文寫得這麼好……

另一方面的問題是:如果這首詩真的很優秀,為什麼用白人的名字發表不了?赫德森不無諷刺地寫道:「如果說這真的是美國2015年最好的詩作之一,讓它發表出來還真不容易。」

為了發表詩歌而冒充黃種人,赫德森的坦白在網絡上引發了憤怒和嘲諷。多位知名作家和詩人都站出來譴責他的做法。但是埃里克希還是決定不放棄這首詩,他認為自己並沒有被「華人元素」欺騙,而是真心喜歡它。

發表詩歌時,如果白人不能用中文名字,那麼華人可以用英文名字嗎?土耳其人可以用德文名字嗎?男人可以用女人名字嗎?名叫「建華」、「振英」的人,更有機會當選特首嗎?誰被他們的名字欺騙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