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兒童新聞

人人都在討論着這個被拐賣的女人

你或許來自中產家庭,很難理解中國網民正在熱烈地討論着的這件事。雖然如此,我仍要讓你們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不幸,以及不幸的部分原因。

特約撰稿人克佐 插圖:Kennis Li

刊登於 2015-08-04

#兒童新聞

十八歲那年,郜(粵音告)艷敏打算出門遠行——不是去旅遊或探險,而是去打工。她出生在河南農村,打工是大多數同齡人的命運。在中國內地,「打工」有這個意味:打工者來自社會底層,潮水般湧向沿海地區,大多數受聘於工廠,工作繁重而收入微薄,生活枯燥,甚至沒有人身自由。

郜艷敏連這樣的夢想都沒能實現。騙子假裝為她介紹工作,然後綁架了她,賣給別人,再被別人轉賣,最後的買家是一個老大爺,他來自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老大爺用2700元買下她,帶回去給兒子當老婆。

是的,就像豬、牛、羊一樣,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很多地方,每天都有人在買賣婦女和孩子。比牲口更慘的是,他們不僅會被關押和轉運,而且還會遭受強姦、毆打和辱罵。人口販運僅次於毒品和武器走私,成為全球第三大非法貿易。由於其隱秘性,以及社會文化認可,警方不盡職責等種種原因,其數據很難統計。

其中一個數據表明,每時每刻,全球都有超過250萬人被買賣。全世界被奴役人數達2700萬——說起來難以置信,這個數字超過了臭名昭著的十八、十九世紀黑奴買賣高峰。受害者中80%是女性,50%是兒童。

中國僅公安部公布的數據中,2011年就破獲了6600多宗婦女兒童拐賣案。從郜艷敏的故事中,你會發現,絕大多數案件,警方都沒有破獲,也沒有興趣破獲。

郜艷敏所在的那個四百餘人的村莊,就有三十多個婦女是被買來的。她們被買主隨意強姦、打罵、威脅、關押和跟蹤,強迫她們幹活,直到她們放棄抗爭,逆來順受。郜艷敏多次自殺、逃跑,都沒有成功。和大多數被拐婦女一樣,郜艷敏後來懷了孕,生了孩子,因為捨不得孩子,就放棄抗爭了。

受害人為什麼放棄反抗?

和一個買了你,強姦(包括軟性的脅迫)你的人生了孩子,怎麼辦?這是強姦受害婦女的世界性難題。大多數被拐婦女都認同了這個男人的丈夫身份。因為社會習俗中有一種叫貞操觀的東西,認為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發生關係後,就應該把關係堅持到底,不管這個男人是好是壞。

也有很多女人不肯順從這個不合理的習俗,寧可帶着孩子逃離,但是社會制度又不支持她們這樣做。在中國很多鄉村,女人不能獨立擁有土地和房屋。即使在城市,單親媽媽面臨的困難也不少。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當地人認同人口買賣。人類的尊嚴之一,就是不能被當作商品買賣。這是最基本的人權之一,也是目前世界文明的共識,卻不是所有國家和社會都普及了這個觀念。在貧困的山村,買主好不容易籌集了一大筆錢,買一個女人回家,大家認為這是他應得的「財物」。如果這個女人跑了,大家會同情買主。因此,包括村民和警察在內,當地人都會幫助買主看住這個「財物」,防止她逃跑。

甚至受害者的親人也這樣看。郜艷敏後來有機會回家看望父母,希望留在父母身邊不回去了。父母的回答卻是:「希望你首先考慮公公婆婆他們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們就人財兩空了。」有人說,這就好比二戰期間,德國納粹把猶太人抓進集中營燒死,猶太人不應該逃跑,否則納粹建集中營的人力財力都白花了,不願被燒死的猶太人就「沒有良心」。

再說了,假如有人關押和虐待一頭豬,這頭豬跑了,人們也不會要求它承擔為關押者着想的道德責任。因此,被拐賣婦女比牲口更慘的地方,不止於遭受強姦、毆打和辱罵,還要剝削和扭曲其心智和情感。

郜艷敏放棄出逃之後,當了一名代課老師。在村裏,初中畢業的她就是最有文化的人了。中國貧富差距很大,城裏人一頓飯可以花掉人民幣上萬元,而郜艷敏當了幾年代課老師,工資才從90元漲到了600元,而且常常被拖欠。但是她熱愛這個工作,熱愛她的學生,她由此為被損害被凌辱的人生找回一些尊嚴,也為中國貧瘠的鄉村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郜艷敏的努力工作得到當地人的尊敬,但是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她被拐賣婦女的身份。人們不信任她,動輒懷疑她貪污。她的「丈夫」是一個文盲,熱衷賭博,經常因為輸了錢而打她罵她。

把好事說成壞事

大量的拐賣人口案伴隨着我們的生活,當事人的悲慘遭遇換來的往往不過是一句命運的感慨。人生的確有各自不同的機緣巧合,但是這不能成為缺乏最基本的人權保障的辯護詞。

最基本的人權保障靠什麼?靠的是社會和國家,尤其是掌握是公權力的政府。為什麼政府要管基本的人權保障呢?因為政府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由人民納稅養着的,人民給它權力,承認它可以管理我們。保障基本人權是政府的職責之一,它不應該允許人口買賣存在。在這方面,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政府都沒有盡到職責。

現在才說到網民憤怒的原因。有人發現地方媒體曾對郜艷敏進行大量的報導,稱她為「最美鄉村教師」。2006年,她被評選為「2006年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獲獎詞說她是「拐來的天使」。2009年,她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公映。

在不幸的遭遇中頑強生存,做了一名好老師,當然值得稱讚。但是,這些報導的主題不僅於此。它們還讚揚郜艷敏放棄反抗,說這是一種對「公婆」、「丈夫」和孩子們的「大愛」。網民們很熟悉,因為這是一種常見的宣傳手段:這些被政府控制的媒體,從來不批評政府沒有盡到職責,而是通過這樣的宣傳,要求被害人安於現狀,順從罪犯,包容醜惡。比如,北京霧霾很嚴重,一個知名的學者出來說話,不是批評政府管理失職,而是要求大家「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裏」。一艘客船沉入長江,四百多人遇難,媒體不去討論船為什麼會沉,而是大篇幅讚揚政府派遣的救援隊伍如何大愛無私,英勇施救,儘管他們用盡各種專業資源,只救起了兩個人。

這種宣傳手段把壞事說成好事,把政府失職說成領導英明。媒體說多了,就會有人相信。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有句名言:謊言說上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看了官方媒體對郜艷敏故事的宣傳,人們會覺得,被拐賣也沒有什麼啊,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成為一個好老師。甚至覺得,真該感謝人販子,給鄉村的孩子們拐來這樣一個天使。

這些宣傳都由一個叫宣傳部的機構來統一安排。郜艷敏的事成了熱點話題之後,媒體都要去採訪她,但是被當地宣傳部門攔住了。他們派人守在路口,見到記者就攔住,強制送走。今天,宣傳部門還拿出一封信來,上面有郜艷敏的簽名,說感謝大家的關心,但是自己想要平靜地生活,也希望家人平安。

不願再談痛苦的往事,有可能是當事人的真實想法。但是為什麼是宣傳部門來代辦?因為她仍然沒有人身自由。控制她的,不僅有買回她的「丈夫」和及其家人,還有地方黨委和政府部門。她的「想法」也受這樣的環境制約。政府為什麼可以做到這點?因為它擁有權力。大家給權,讓它保障基本人權,但是它不僅不保護,還成了壞人的幫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