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空襲電玩以外的歷史(下):時代進步後,如何看待「神明接炸彈」傳說?

再怎麼療癒人心的神明排除炸彈傳說,也免不了要面對終極的難題:以它們認識二戰美軍空襲史,還適合嗎?
台灣 意識形態 戰爭 政治 文學 遊戲

註2:同上。

註3:鳳邑雙慈殿(時間不詳)。〈天上聖母史記神蹟〉。「雙慈殿」。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不是說討論神蹟的務實層面沒有意義,但是討論神蹟背後人的思想、信仰和情感不是更有意義嗎?做歷史更應該關心人如何想,而不是用統計資料證明神蹟的「不真實」,因為神蹟本來重點就不在於它是否「真實」,而是神蹟的象徵意義怎樣展現了當時人們對戰爭的感受、還有人們如何與信仰連結才對。理解戰爭史是可以立足在對傳說的反思沒錯,但不需要建立在無謂的指責上。
    因此,「捏造虛假的真實」是沒有意義的指責,也並非所謂的「邪路」,因為真實性本就不是重點。在這篇文章裡面沒有更努力嘗試從所謂「虛假的真實」當中看到更多背後的訊息,還有作更深入的解讀,只能說是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