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Jay_L、Edmond_CH、Yuki_Ito、西西弗石,回應《你關注的高校LGBTQ社團已被404》
Jay_L:中國的主流是很保守,也只有省會城市的年輕人比較開明。如果是西方那種選票民主制的話,早就和匈牙利一樣禁止LGBT宣傳了。但剛在微信關鍵字搜索「LGBT」,還冒出很多正規註冊的賬號,比如「南通LGBT小組」,說明政府並不是要消滅LGBT,而是確實擔心在高校內的國外勢力滲透。
作為一個支持LGBTQ的粉紅,希望國內LGBTQ的朋友能更實際一點。中國從GDP和本科教育普及率來看,還不如西方發達國家1960年的水平,就不要指望在進步議題上能允許一樣的話語空間。尤其不要因為被誤解,就破罐破摔,和政府對着幹。儘可能遵守法律,尤其是社團一定要登記註冊,監管以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這個一切都政治化越來越嚴重的時代以後估計不會了。我相信接下去二三十年內,隨着經濟繼續進步,本科教育普及,同性戀合法之後出生的年輕人逐漸成為社會主流,中國對LGBTQ的空間遲早一天也會趕上歐美的。
Edmond_CH:@Jay_L:請問你如何看待日本、香港這些高度發達社會也沒有通過同性相關法案呢?經濟發展真的會讓社會更加開明嗎?保守派是否會隨著貧富差距反而越來越多呢?
Yuki_Ito:樓下有的朋友蠻單純的。經濟發達如日本香港也沒有通過同性婚姻合法,但經濟不發達的地方,文化一定更加不包容。現代社會的經濟發達,建立在崇尚個人主義的市場經濟之上,其核心就是,產權私有,貿易自由。連市場經濟都不夠發達的地方,就不要談什麼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更別提關注性少數群體了。
Jay_L:很多人嘲諷「等待策略」,那我再解釋下為什麼等待會有用。我現在三十多了,我小學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裏,校園戀愛是邪念,和婚前性行為是受到資本主義性解放的蠱惑, 而同性戀雖然沒有明說,但被認為是一種病態。我估計25歲以下的人都會在類似的教導下成長,父母輩就更不用說了。我也是因為進了大學實際接觸了gay友才逐漸意識到他們也是正常人的。考慮到本科普及率也才4%,中國的「直」成年人裏,對LGBT不反感的人數能有5%就不錯。這種情況下LGBT是不可能有很大話語空間的。就算有,也只是例外,隨時會像這次一樣被輕易懷疑和取消。
但看最近幾年的小學教材裏,同性戀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少數人有的正常現象了。這一代人成長為主力後,不歧視同性戀的人數才可能佔大多數,甚至可能有親同性戀的人進入監管和法律部門。到那時情況才會穩定好轉。
最後再多嘴一句,其實很多人對中國政府不滿的的原因,往往在於把中國想像成只有北上廣三個城市。確實如果中國只有北上廣,還對LGBT停留在歐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當然說不過去。但中國的三四五六線小城裏,教育和發展水平其實連歐美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都不到,而且人數還佔了絕大多數。所有類似類問題,作為一個從四線城市一路拼上來在北上廣穩穩紮根的粉紅,其實是不絕望的。只要中國能保持發展,7%也好5%也好,二三十年後類似我的家鄉的地方就能達到今天北上廣的程度,到時候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人的尊嚴等等必然也會跟上。很遺憾的是,我看到的大部分外媒包括港台媒體對中國問題的報導,往往忽視最主流中國人的觀點和成長經歷,硬用領先幾十年的觀點來衡量,對此我只想說主流中國人也是人。
西西弗石:回樓下,經濟發展不必然意味著文化、思潮的更開放,我想這一點下面已經說很多了。看看日本,看看韓國,空間是爭取來的,不是等來的。如同你說的進步的部分,那不是不作聲就能來進步的,而是有人站在前面為用自己生命生活的代價為我們撐開的,他們首當其衝的時候你覺得躲在背後就可以了,甚至慶幸你躲了起來。等他們倒下了,下一個就是躲在背後的人。
2. fangmaoing,回應《你關注的高校LGBTQ社團已被404》
共產主義本身就是男權思想極其嚴重的一種意識形態。且不說如今的修正主義極權統治更是摻雜各種利益縫合各種極端思想在其中。LGBT就是「境外勢力」的意識形態,打倒是順其自然很正常。至於為什麼LGBT小粉紅為其辯護,很簡單ta從當前社會結構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並且LGBT並不是ta唯一的身分認同。必要的時刻這個「愛好」是可以拋棄的。
3. YKJin,回應《異鄉人:從北京海淀到美國常春藤,我看到的中國式「雞娃」》
作為留學生中的一員,看完很感慨。
雖然我並非來自充滿勤奮和天才的北京市海淀區,但是中國式的童年,教育和對成功的定義,在我仍在國內上學的時候,從未缺席。
出國後和其他也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聊天,談起從前初高中生時代的事情,令我覺得驚訝又有點「理所當然」的,是其中不少人仍然堅持學術以文理科分類,學生時期最驕傲的事是自己就讀的是否重點初高中,拿過多少大賽的名次。
明明彼此的生長城市家庭背景和地域文化都截然不同,最後出來的所謂「成功」的定義卻如此統一。
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小孩子是不能去玩的,分數必須要高,去的學校必須要好。要是希望孩子未來一切順順利利,那麼從擇偶開始就要機關算盡。可能從小潛意識裡知道這樣子的教育和系統裡,都沒有我想要追求的東西,或者說,在這種分數和名校至上的邏輯裡,我也沒有什麼能和人比拼的資本。雖然我不算被典型華人的價值觀綁架,但是出國後的生活和學習,明顯感覺到自己需要一步步擺脱那些無形的束縛。慢慢擺脱人生前17年的教育和觀念,再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絕不是輕而易舉的。
文中提到的國內父母無微不至,全方位「雞娃」,孩子其實過的是全部一早就被安排好的生活,自己無需思考和選擇,只需要服從便能成功。
但出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事事都需要親力親為,很多剛出國留學的學生是不習慣的。西方文化裡不會把服從當美德,與其給出標準化的答案,更加推崇學生有自己的立場和看法,並在面對質疑時有理有據地 defend ourselves。我不知道多少比例的留學生能最終擺脱從小被灌輸的價值觀,或者最終確認那一套「成功」就是自己想要追求的。
如果可以,華人的父母和華人社會可不可以嘗試放下這些執念,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或者孩子們能更勇敢,在高壓的夾縫中,甚至反抗高壓,找到自己想走的路。畢竟焦慮很多時候會假扮成目標和意義,劫持我們這一生。
4. 北楓,回應《異鄉人:從北京海淀到美國常春藤,我看到的中國式「雞娃」》
我在想我們一窩蜂讓自己的孩子進籐校,是否反映出我們根本不信任現時的體制,所謂「行行出狀元」只是人所共知的遮醜布,現實是在這個地方你的成份定義你的一生。
我不會否定這些父母對他們子女的期望,但很諷刺的是我們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與其用盡所有去求神拜佛讓子女成為「我們」人生的延續,倒不如學習放手,讓他們成為他們自己,以自己的天賦及個性在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生活吧。
5. iternant、EricChan,回應《從中國被收養之後,她們尋找「我是誰」的答案》
iternant:中間一段提到李小龍和美國非裔群體的聯結蠻有意思的。李小龍是自戀狂,昆汀的自負也不逞多讓,這部電影展示的是昆汀最嚮往最懷念的好萊塢,自由,且充滿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可惜這文章隻立意在批判民族主義……
EricChan:@iternant:我覺得你的這個解讀挺有意思的。不止是昆丁本人,全世界都不時有一種懷念舊時代的風潮。日本會懷念紙醉金迷的泡沫經濟時代,俄羅斯人或許會懷念過去蘇聯的鼎盛時期,內地左派會懷念前三十年,美國人會懷念80年代。但是真的是過去就比較好嗎?大抵只是「人若變記憶便迷人」,人把過去的記憶過度美化而已。
6. mkl121,回應《貝立棠:倡議媒體在威權下的生存空間》
俄國輿論環境好一點,起碼沒有防火牆和各種自我閹割的網絡媒體。畢竟俄國形式上來說是一個議會民主國家。普京掌權玩的也是極致的威權主義,但他不強調控制,所有維持權力的措施和律令大抵都在一個既定的框架下,一定程度上能維持民主機構的能力。
它某個東邊的鄰居就真的太過了。過分到這篇文章所倡議的內容根本沒有任何可行性。因為那個國家應該是一個近乎極權的國家,而非威權統治。那個國家的領導層意在以全面控制作為高效治理的手段,而不是維持權力。這樣的話,所有個體都要屈從於一個至高無上的意識形態,都必須被一個森嚴的體制監視。獨立結社,獨立媒體一定會受到嚴厲的審查和打壓,只要有不同意見便視為敵人。在黨政者面前,這是國家運作必須具備的風險管理,他們沒有需要畏懼的底限,不需要顧及任何倫理。這種近乎法西斯的環境下,談媒體生存恐怕是天方夜譚。
7. 不知道是誰,回應圓桌話題《挪威「修圖法」:廣告商網紅沒申報修圖或需坐監,有圖是否終於「有真相」?》
廣告和網絡紅人照片會影響青少年審美和心態,這個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當修出來的外型已經進入了大眾審美體系,完全被文化系統內化,這個時候再從P圖層面出手收效甚微。
我認為如果資本方能夠認可現今反對身材/外貌焦慮思潮的價值,聘用不同外型的模特,例如Calvin Kelvin之前引發熱議的大碼內衣模特,也許效果更好。
比起為修圖設限,推廣不同型態的美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大眾審美一部分,也許更有用。
8. Jay_L、zxm1030,回應圓桌話題《挪威「修圖法」:廣告商網紅沒申報修圖或需坐監,有圖是否終於「有真相」?》
Jay_L:難道不是默認都修了圖嗎?多此一舉。而且有大經費的大品牌可以用好萊塢級化粧師更可以宣稱自己不修圖,比小品牌更有優勢了。
zxm1030:@Jay_L:默認的是修瑕,大品牌本來就有好的化妝師和攝影師,拍出來的原片不需要修圖,反而是中小品牌加網紅那種原片低劣導致修圖內卷妖孽橫行。
年輕人和女性對自我理想形象的追求並不是刻板印象,這種在社交媒體上的修圖就像人們喜歡追求財富喜歡炫富一樣自然,一開始吃瓜群眾會覺得新奇時間久了大家就明白咋回事了,這就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如何在炫耀變得容易又盛行的文化中保持心理衞生」
1.當鴕鳥,你可以簡單的用富二代或者屁股不乾淨嗤之以鼻
2.天朝式管控,眼不見為淨
3.剛正面要麼自己變得超級有錢要麼有個好身材
幸運的是擁有一個好身材相對而言簡單太多,如果你有過好身材並且只要你願意又有可靠簡單的方法保持好身材,你就可以解構這個問題。
而當你認識到健康第一,或是扮豬吃老虎,靈活死胖子更cool,覺得人們身體呈現的不同的比例形狀是多麼自然,富有線索又有形式上的趣味,也許就能從這個問題中解脱了
當然這會是一個社會工程,從體育課,食堂,訓練營,ted,podcast,主播,到別的unknown unknowns;修圖法只是一個最沒效力的鴕鳥政策。
9.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美國母親因沒人代顧兒子帶其一同面試,在職媽媽在家庭與工作面臨何種困境?》
中國的情況是:爸媽在職,爺爺奶奶帶小孩,以前家長和我說這種模式的時候我還用不願意接受這一套,我覺得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哪裏趕得上父母自己教育呢,後來我才知道,工作忙起來不要說「教育」,連燒頓飯給小孩吃都是很難的,爺爺奶奶至少能看着小孩,燒頓飯。這大概就是實踐中得出的一種模式吧。
託管嘛,也是有的,家長有財力一點直接全日班託管小孩,下班接回家那種,但是想想看,如果3歲開始託管,到6歲上學,那也要3年,全部託管經濟壓力是一,再者也怕託管裏面小朋友太多管理不好,管理機構裏小孩磕着碰着產生糾紛的新聞隨便找找都是。
我覺得如果家庭一方收入非常高且穩定,可以嘗試全職母親/全職父親,雖然現在的政治正確是大家要走出去工作,職業平權+收入平權,但是事實上大家都去工作,小孩沒人管是事實存在的問題,說個我朋友的例子,他和他老婆雙職工,平時小孩都是外婆帶,但是總有空窗期,那種空窗期,小孩說自己獨自一個人在家裏是會產生恐懼感,這種不安全感很難被消解,特別是對心智不成熟且特別需要親密關係的小孩來說。
我看全職母親/全職父親能在家一整天陪伴孩子,規劃學習或者娛樂,其實也是一種勞動,也應該被尊重,而且3-5歲對小孩的性格塑造,心智發育和基礎知識的培養都很重要,這一點的重要性我覺得不亞於職業平權的重要性。當然全職帶來一些諸如家庭話語權下降,收入降低導致地位問題之類的問題,特別是日本家庭婦女的相關問題其實也是報導的挺多的,這種問題我的看法就是不可能有一種政治正確的萬能模版同時解決所有問題,只能家庭內部自己權衡利弊解決了。
10. blm,回應《周保松:羅爾斯與中國自由主義》
即使心中很認同羅爾斯的正義議,但仍有一定的反感,因為左膠也是這樣形成的,正義論的最大問題是易入口,卻難消化,基本普通人都說得出自由、公平是甚麼,但大多都是片面了解或曲解,某程度是令到西方社會近年出現民主退潮的現象。
中國自由主義是悲觀的,靠內部轉型近乎是幻想。或許需要正義而行不義的人,但行不義的人最終可能會變成不義,而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是正義。這是人性,亦是正義論忽略的地方,忽略對人性陰暗面及政治環境的探討。
就性少数而言,韩国算是比较难,比中国大陆还难的,韩国大多数人有宗教信仰的,而中国大陆大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
大陆性少数议题这个事不是那个小粉红说得那样,还是用了境外敌对的话术来剥夺他人主体性。大陆没有宗教信仰且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对性少数算是比较开明了,其他没有宗教信仰对性少数无所谓的。大陆性少数研究认为对大陆环境性少数是忽视,而非敌视。性别平等这个事,至少很多大陆女性赞同。
剛看到新聞:著名愛國議員何君堯太平坤士說VIUTV的電視劇「大叔的愛」犯國安法。因為劇中宣揚同性戀,與三孩政策和中國傳統價值相違背。
有大陸朋友可以評論嗎?
5 的文章标识错了,不是该文章的留言。
7似乎是排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