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媒說左,左媒說右,Charlie Kirk的疑兇到底有何動機?|Whatsnew

子彈上的符碼真的能從傳統角度解釋嗎?
2025年9月12日,美國猶他州奧勒姆,電視螢幕上顯示了涉嫌殺害柯克(Charlie Kirk)的嫌疑犯羅賓遜(Tyler Robinson)。攝:Patrick T. Fallon/AFP via Getty Images

編按:關於Charlie Kirk 疑兇Tyler Robinson的身份和動機,目前流傳著各種推測——從右翼「groyper」到左翼的Antifa。然而,從他在子彈殼上刻寫的內容來看,這更像是一個深度沉浸於網絡文化的「梗小鬼」所為。

端傳媒即將發表深度評論,探討這種將暴力行為「遊戲化」和「梗化」的現象,並將分析這些新的文化機制如何超越傳統政治光譜,成為網絡時代暴力表達的新形式。

9月10日,保守派評論員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谷大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震動美國政壇。12日,22歲的猶他州男子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被捕。短短數日內,這起案件迅速捲入美國高度極化的輿論與政治鬥爭,而對於其本人的政治立場和犯罪動機,卻依然沒有一個能完全自圓其說的解釋。

密集的威脅與報復

槍擊發生僅數小時後,特朗普在公開發言中便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將兇手歸咎於「激進左翼」,稱左翼把查理「這樣優秀的美國人比作納粹」是襲擊的原因。這一說法迅速傳播,並被MAGA支持者放大。部分有影響力的極右翼人士甚至公開呼籲對民主黨人進行「復仇」和「戰爭」。一些民主黨人和主流媒體批評特朗普只譴責左翼,卻為在美國更爲普遍的右翼政治暴力開脫。對此,特朗普在12日接受霍士電視台訪問時直接表示:「激進右翼之所以激進,是因為他們不想看到犯罪……激進左翼才是問題所在」,14日再次回答另一名記者稱:「問題出在左翼,不在右翼。」

9月15日,副總統J. D. 萬斯接替柯克,主持了他的播客《查理·柯克秀》,並邀請政治盟友們作為嘉賓發言。特朗普的國土安全顧問兼副幕僚長米勒就在節目中強硬表態,稱左翼是「一場龐大的國內恐怖運動」,並誓言「以查理的名義」,「動用司法部、國土安全部以及整個政府的一切資源,識別、瓦解、摧毀這些網絡」。

右翼的報復行動並不僅僅局限於口頭。已有多名教師、消防員、軍人等因對柯克之死發表「不當評論」而被右翼帳號舉報至工作崗位,隨後被開除,許多沒有被開除者則在網上受到大量威脅。常被認為左傾的MSNBC電視台分析師多德(Matthew Dowd)因在節目中批評柯克「最具分裂性」、「散播仇恨言論」而被解僱。動畫《南方公園》中諷刺柯克的一集也被「喜劇中心」電視台緊急宣佈撤下所有已排期重播。CNN報道稱,這些舉報和騷擾看起來有協同特徵。

此外,還有匿名右翼人士開設了一個名為「揭露殺查理兇手」(Expose Charlie's Murderers)的網站,蒐集對柯克之死發表在他們看來不當評論的發言,進行人肉搜索後,將真人資料張貼在網站上。截止13日中午,網站宣稱已收到3萬條舉報,發佈了其中幾十條,並承諾最終將會全部貼出。許多評論者將這一網站與柯克生前創辦的「教授觀察名單」相比。該名單建立於2016年,貼出了200多名據稱宣揚「反美價值觀」和「左翼宣傳」的大學教授,而許多被掛的教授都表示受到過騷擾和暴力威脅。

此外,一些主流媒體也倉促發佈了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影響了公眾對案件性質的認知。例如,《華爾街日報》曾稱兇器子彈上刻有「跨性別相關信息」,《衞報》則援引其過去朋友的說法,稱其為家庭中唯一的左翼。後來,兩家報紙都在網絡報道中刪去相關說法,並發佈澄清聲明。但相關報道早已被很多右翼人士拿來當作譴責左翼與跨性別群體的「證據」。

羅賓遜的落網過程很快被還原:在警方發佈了嫌疑人的監控圖像後,他的父親認出了兒子,起初羅賓遜表示寧願自殺也不自首,隨後父親與一名牧師共同說服兒子留在住所等待,直到執法人員將其逮捕。他被控多項重罪,包括加重謀殺、非法持槍和妨礙司法,目前已被羈押,且不得保釋。據猶他州州長考克斯(Spencer Cox)稱,羅賓遜非常不配合調查,因此所有關於他的資訊都是通過其親友了解的。

根據《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梳理,羅賓遜生活在猶他州西南部的小鎮,從小擅長使用各種槍械。他的家庭有摩門教背景,家人幾乎都是堅定的共和黨支持者,但他本人在選民登記中將自己登記為無黨派,且尚沒有投票紀錄。他曾以優異成績在2021年進入猶他州立大學,但只讀了一學期便退學,隨後進入迪克西技術學院(Dixie Technical College)的電氣學徒專案。《華爾街日報》援引考克斯的說法,稱有親戚注意到他在過去兩三年裏更加熱衷政治,並在不久前提到柯克將在猶他谷大學的演講,還譴責其演講「傳播仇恨」。

彈殼上的文字有甚麼訊息?

案件引發最多討論的細節之一,是在案發現場發現的彈殼,上面刻有各種費解的文字與符號:

“Notices bulge, OwO what’s this?” 「注意到了突起,OwO 這是甚麼?」——這句話來自一張諷刺「獸迷」(furries)群體的梗圖(meme﹑迷因圖)。「獸迷」指的是一個愛扮演成擬人動物的網絡亞文化群體,部分成員會對相似扮相的同伴產生性欲。在這張梗圖中,兩名容貌邋遢的中年男子正在用撒嬌、賣萌的語言和顏文字調情,其中一名男子發覺到對方出現了男性生理反應。這句話在互聯網迷因裏通常用來表達尷尬的反差,而在柯克案件的語境中內涵不明。有分析者認為,這更像是純粹的整蠱,也有右翼人士認為,「突起」正是對「跨性別」的暗示。

“If you read this, you are gay, LMAO”「如果你讀到這條,就說明你是同性戀,笑死」——也是青少年中流行的惡搞迷因,在這裏似乎是純粹的整蠱,但也有左翼分析者認為,這種拿「同性戀」來開低級玩笑的做法,並不像一個嚴肅左翼人士會做的事情。

“Hey fascist! Catch! ↑→↓↓↓” 「嘿,法西斯!接招!↑→↓↓↓」——這句話的語境本源為遊戲《絕地戰兵2》(Helldivers 2),這一系列箭頭是遊戲中放一種大招的鍵位。在這款遊戲中,超級地球人類一直喊着「民主」的口號進行戰爭,這被認為含有微妙的政治反諷色彩。這款遊戲的玩家並沒有特定的意識形態偏好,但據稱他們在對戰中常戲稱敵人或隊友為「法西斯」。有分析認為,這條信息可能同樣沒有很強的政治含義,只是在暗示自己要「幹一票大的」。

“Bella Ciao” 「姑娘再見」——著名的意大利二戰反法西斯歌曲。但近年來,這首歌被網劇和遊戲頻繁引用,因此可能已失去了最初的左翼內涵。右翼分析將這句歌詞作為羅賓遜是 Antifa 的「鐵證」,而左翼媒體 The Daily Beast 則援引一些分析稱,Bella Ciao 在極右翼的 Groyper 群體中也非常流行。

不少左翼分析者結合羅賓遜的家庭背景、社媒發言等資訊,得出了一個替代性假設:羅賓遜並非左翼,而是Groyper的一員。這個由富恩特斯(Nick Fuentes)領導的極右網絡運動以白人至上主義和基督教民族主義為核心理念,長期與柯克這樣已經坐穩保守派主流寶座的極右翼敵對、尋釁,因此這次刺殺其實是極右翼内訌。不過,富恩特斯本人已堅決駁斥了這種說法,也未見主流媒體為這種推測嚴肅背書。

總而言之,羅賓遜「迷因宣言」中的有些句子似乎有意識形態內涵,但如何解釋完全取決於分析者的視角,而有些更像是純粹的惡搞。更有可能,這些信息並不構成連貫的意識形態,而是亞文化反諷拼貼,認真古板地考據其中某句話的確鑿意涵,本身就未必是正確的方法。

動機矛盾的新一代槍擊案犯

羅賓遜的許多特徵都讓人聯想到同為2003年出生的行刺特朗普的槍手克魯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兩人都沒有任何犯罪記錄,關於其政治立場的證據也彼此矛盾。這些新一代政治刺客和槍擊案犯成長在充滿戾氣的政治極化年代,伴隨他們長大的是射擊遊戲和犬儒表情包,他們行刺的動機很難用傳統的認知與理性去理解。如左翼雜誌《雅各賓》的評論所言:「過去幾年,襲擊者似乎越來越多地來自美國民眾中政治意識混亂、精神失常且全副武裝的群體,他們普遍的偏執和迷失方向與支離破碎卻又異常兩極分化的政治文化交織在一起……昔日的校園槍擊案兇手往往沉迷於一種非政治化的全面虛無主義,而如今,他們卻在武器上塗寫相互矛盾的政治口號。」

13日晚,右翼媒體開始釋放消息稱,羅賓遜與自己的室友為情侶關係,而後者是一名跨性別人士,正在完成從男到女的性轉。13日,猶他州州長考克斯對媒體證實了這一說法,但補充說該名室友非常震驚,對羅賓遜的計劃一無所知,並且正在積極配合調查。此外,考克斯還證實了之前部分媒體所說的羅賓遜在犯案後在Discord論壇上與朋友拿FBI發佈的照片開玩笑的消息。考克斯還稱導致嫌犯激進化的是遊戲和「暗網」文化,不過似乎並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犯罪活動集聚的Tor暗網,而是「諸如Reddit文化」這樣的「互聯網上……某種深層黑暗的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刺殺發生後,作為溫和共和黨人的考克斯的表現一直被拿來與特朗普和MAGA支持者作比較。不同於火上加油的MAGA人士,考克斯始終在努力為局勢降溫。他強調沒有調查結果前不應輕下結論,稱只有嫌疑人一人應為事件負責,甚至敦促民眾不要憤怒,而是「放下手機、關掉電腦、觸摸草地、擁抱家人、走出去為社區做好事」。多家左翼媒體,甚至民主黨人都稱讚了考克斯的表現成熟、穩健。例如夏威夷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沙茨(Brian Schatz)在評論考克斯的這句話時就表示:「憑這條訊息,你可以在28年贏得所有選舉人票。」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