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立法會選舉現場:愛國者治澳和政府總動員下,為何廢票創新高?

Angel 覺得自己的角色太渺小,而這場戲太宏大,「其實有沒有我都沒有分別。」
2025年9月13日,澳門政府在祐漢公園舉行立法會選舉的宣傳活動,期間有粵劇表演。攝:林振東/端傳媒

9月14日的澳門,市面各處張掛著大大小小的淺藍色海報,上面寫著「匯聚你我一票,齊選愛國賢能」——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官方宣傳口號。在這天,整個澳門被蒙上一片淺淺的藍,低調地提醒市民投票任務。

往常有大批市民北上消費的星期日,市面人潮比平常擠擁不少。多個主要巴士站罕有地人滿為患,每輛巴士車頭放上「立法會選舉日免費乘搭」的標示,路上不時有博企員工投票專用車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而在巴士上,市民的話題也不免圍繞選舉,有人興致勃勃,有人低頭不語。太陽曬得人睜不開眼,空氣悶熱,讓人透不過氣來。

昨日是澳門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是次選舉被外界認為是落實「愛國者治澳」、「沒有中間派」的選舉,在經歷連續兩屆參選人被 DQ 和國安法首案後,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只有6組競逐14個直選席位,參選組別和人數均創歷屆新低。澳門現時近33萬的選民會怎樣選擇?

最終,這場選舉有逾17.5萬人投票,成為澳門有史以來最多人投票的一屆立法會選舉。雖然53.35%的直選投票率更比上屆大升超過10%,但卻是歷來投票率第三低的一屆立法會選舉。

不過,同樣創新高的還有白票和廢票數字。是次選舉共錄得超過1.3萬張無效票,佔總票數7.45%,比上一屆大幅增加1.5倍。而唯一的非建制組別,由現任議員高天賜(José Maria Pereira Coutinho)、謝誓宏領軍的「新希望」則以43361票在「改良漢狄法」下豪取三席,佔總票數超過四份之一,成為今屆選舉的票王。

愛國者治澳後,選舉前夕發生了什麼事?澳門年輕選民、公務員和博企員工怎樣理解這一屆立法選舉和自己的公民責任?

2025年9月14日,澳門舉行立法會選舉,工作人員在完成投票後進行點票。攝:D.L./端傳媒

落實「愛國者治澳」

澳門立法會共有33名議員,其中14席由直選產生、12席間選產生,另有7席由特首委任。

選舉結果出爐後,行政長官岑浩輝先祝賀當選議員,然後表示是次選舉「充分貫徹了愛國者治澳原則,嚴格落實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他更稱樂見選民無懼高溫投票,感受到澳門「和諧友好的選舉氣氛」。

和諧的氣氛背後有不少暗湧。2021年,澳門當局以「不擁護《基本法》或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DQ 所有民主派,包括民主派元老吳國昌、陳偉智,和時任議員蘇嘉豪,震驚澳門。

結果該年投票率大跌一成半至42.38%,創1999年政權移交後歷史新低,至於白票和廢票亦翻倍,分別佔2.3%和1.5%。

2024年,澳門修訂《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首次規定立法會選舉候選人資格需由國安委審查,表示此為進一步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的決定,當時法案在立法會上獲得全票通過。 

被稱為「澳門隊長」的扎鐵工會會長黃偉民一向以草根形象示眾,曾兩度代表「基層互助」參選立法會。今年民主派被清空後,黃偉民在社交媒體上一度聲勢浩大,成為參選名單中討論度最高的組別之一。他更表示若當選後將關注就業和民生問題,進一步激發網民討論。

2025年9月14日,澳門舉行立法會選舉開放予乘客免費搭乘列車。攝:D.L./端傳媒

在社交媒體上,有人表示希望投給黃偉民,「以前覺得他是在搞笑,現在覺得他是基層的唯一希望。」

不過,這場面還未上映,便已中途夭折——6月9日,黃偉民稱選委會核查後發現其提名不足,需在5日內爭取78個提名;6月11日,司警以涉嫌「不法經營麻將場所」帶走黃偉民,他及後表示被司警和廉署連番審問,獲釋後更一度危站擬跳樓;6月16日,選委會宣布「基層互助」未有在限期內補交提名,入閘失敗。

參選名單剩下8組,而隨著選舉日程迫近,34歲的澳門市民 Angel 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投票意向。

Angel 自18歲便登記成為選民,一直是民主派的堅定支持者,自從四年前民主派被 DQ 後再沒有投票。近年,Angel 感覺澳門和自己的距離愈來愈遠,即使日日生活在這座城市,但已說不出澳門當下有哪些社會熱話,有什麼事值得關注。

她覺得,民主派在過去支持多個具進步價值的議案,如動保法、家暴法等,亦曾促成大型社會運動,屬於澳門不可多得的聲音。在她看來,民主派不是「只在選舉時叫口號」,而是身體力行去推動社會變革。但面對眼前的情況,她也只能長嘆一口氣,說「沒有一組啱心水」。

至於建制派,Angel 實在想不起他們這麼多年來曾提出過哪些議案,也並未對任何議員留下深刻印象。

在現任建制派議員、民众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的微信影音號下,有不少網民認為他爭取消費卡的政策建議相當「敢言」、「關心弱勢」,說出了「澳門人的心聲」。

2025年9月13日,澳門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宣傳板。攝:林振東/端傳媒

被 DQ 的中間派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現任議員林宇滔領軍的「傳新力量」成為不少澳門人的焦點。

在僅存的8組名單中,林宇滔近乎「完美」的履歷使他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大熱:現年44歲的林宇滔出身傳統紅校,他曾任《澳門日報》記者,後加入澳門傳統左派社團工會聯合總會(工聯)成為議員助理。直到2017年,他創立「傳新澳門協會」,期間跟進多個民生、環保和城市規劃等議題,並於2021年首次當選。

林宇滔長期以來被視為務實的代表。他雖然不談政制民主,但在過去也曾推動外勞退場、聯署要求停建黑沙觀音像和為新聞自由發聲。外界紛紛猜測,「傳新力量」在今次選舉中能穩定取得兩席。

三十出頭的歡歡是一名公務員,她過去曾投給區錦新和蘇嘉豪,但在民主派大規模被 DQ 後,歡歡在上屆選舉決定轉投林宇滔。她覺得議員最重要是「為市民著想」,而自己的選擇已經一退再退。她特別提到,很多建制派議員在當選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不但沒有辦事處,連立法會開會也不時缺席。歡歡坦言,現在她對議員的要求只剩下他是否「對得住份糧」。

然而,7月15日,選管會宣布「傳新力量」和「澳門創建民生力量」因「不擁護《基本法》、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不符資格參選。

自此,參選組別便只剩下6組,比去年大減超過一半。

對於自己被指不符資格,林宇滔回應表示「坦然,也問心無愧」。不過,是次DQ卻在香港引來一定迴響,有評論認為這將為香港年底的立法會選舉劃下紅線,暗示議員批評政府或被視為不擁護《基本法》,中間派能否入閘當選成為未知之數。

到7月31日,澳門司警突然以「長期勾結境外敵對勢力」拘捕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區錦新,成為澳門首宗《國安法》案件。

在幾個月內,澳門先清空中間派候選人,後踢黃偉民出局,再拘捕區錦新,最終在一片祥和氣氛下迎來選舉。

2025年9月13日,澳門政府在祐漢公園舉行立法會選舉的宣傳活動。攝:林振東/端傳媒

飛回澳門,投一張廢票

在林宇滔被 DQ 後,22歲的子朗有一段時間陷入低落情緒。

子朗仔細對比各組的參選綱領。在他眼中,建制派總是在「畫大餅」、高天賜只是延續葡人存在的幌子,林宇滔也不再是選項……他感覺無論投哪一組,其實對自己的生活都沒有影響,唯一遺憾的是,自己成年後還未履行過公民權利,眼前的選項便驟然消失。

於是,他決定就著家人生日的機會,從台北坐飛機到澳門,投一張廢票。

為了這張票,子朗在網上做了不少資料搜集:按照慣例,選管會在選舉翌日核對廢票和白票;過去亦曾有人在廢票上明言抗議。在2021年,有不少市民以廢票表達不滿,在選票上寫上「垃圾選舉」、「民主」、「吳國昌」和各式各樣的髒話。

而更重要的是,子朗覺得廢票的份量比任何選擇都來得更擲地有聲:因為這不但代表自己拿出了對現狀不滿的政治態度,亦是堂堂正正地作出自己的政治選擇。

子朗甚至上網搜尋廢票在政治學上的意義。他發現有不少國家的政治領袖會呼籲市民以廢票表達訴求,但澳門似乎沒有人宣傳這種做法。子朗思前想後,心想如果自己飛回澳門能換來一次政治表達,他願意。

投票前夕,選管會曾公佈新一屆選舉的選票設計,稱加大選票方格的間距能「減少廢票出現的機會」。而在社交媒體上,有網民表示「我會全投6組」、「我全都要」。

選舉當天,子朗頂著烈日,等了一個半小時巴士還是無法擠上免費巴士,最終要靠政府安排的專車前往投票站才得以投票。他看著投票站外長長的人龍,不禁思考:「澳門真的有這麼多人想投票嗎?」

子朗在投票站外拿了四支樽裝水。投完票後,他到本地書店逛了逛,吃了個沙丹豬扒飯,然後才心滿意足地回家。疫情期間被要求做核酸檢測後,這是他首次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澳門公民。

不過,選管會在投票翌日宣布,核票時將不再向傳媒展示廢票,現場也禁止拍攝。

2025年9月14日,澳門舉行立法會選舉,有免費巴士接載選民到票站投票。攝:D.L./端傳媒

公務員的投票壓力

隨著選舉迫近,歡歡愈來愈感覺到,作為公務員被要求投票的壓力。

首先是一封「特首的信」。在選舉前兩星期,歡歡突然收到特首發給全體公務員的信,裏面寫道:「公務人員利用手中的選票選出立法機關代表,正是擁護《基本法》和效忠澳門特區的重要體現」。

目前,澳門有約3.4萬公務員,佔澳門總人口約5%。

不僅如此,歡歡的局長除了會到各部門逐一叫同事投票,更要在公務員面前把「特首的信」原原本本地朗讀一次。她看著眼前的情形,只覺得好誇張。

在接下來的幾日,她的部門每天都向職員提醒記得在選舉日投票,上司亦有單獨向自己了解所屬票站和預計投票時間。而在投票之後,所有公務員都須在通訊群組中打卡,說明自己已投票。據《澳門平台》報導,有部門主管甚至要求公務員如未能投票,須以書面形式交代理由。

雖然歡歡認同投票是義務,但她覺得現在政府的做法已和「半強迫」沒有兩樣。不過即使如此,歡歡仍覺得自己部門的要求仍算「還好」。據她所知,有公共機關在打卡機旁放置「投票倒數」日曆,有的甚至要加班到現場維持秩序。這一切都讓歡歡心裏很不是滋味。

「即使不投票也代表一種政治表態,都可以是無聲的吶喊。」她說。

這是澳門政府首次大規模動員公務員參與投票,這種風氣已蔓延至整個澳門。

2025年9月14日,澳門舉行立法會選舉,行政長官岑浩輝到票站投票。攝:D.L./端傳媒

特首岑浩輝自9月起便多次開腔呼籲市民投票,先說投票是「對特區政府履行法定職責的全力支持」,後又著市民「不要做旁觀者」、「履行公民責任」。

而在投票當日,政府除了安排全日免費乘坐公共交通、更設置多條接駁巴士專線來往口岸和各大投票站。至於有特殊需要的選民,當局安排車輛接載服務,務求選舉順利舉行星期日下午據立法會選舉網頁的投票站實時輪候資訊顯示,多個票站要輪候至少30分鐘。 

歡歡覺得政府的操作與上屆 DQ 民主派後,投票率創新低有關,「簡單來說,就是自欺欺人。」

同樣,在博企工作的 Angel 也感覺到這次投票不簡單。

9月初,Angel 工作時發現公司電腦的壁紙突然被換成立法會選舉海報,起初她還以為電腦壞了,後來才知道,原來全公司的電腦都在一夜之間變成動員工具。

Angel 看著電腦那一抹藍苦笑,自己在博企工作了近十年,從未見過這麼大陣仗。

隨後的事逐步加深 Angel 對這場選舉的反感:公司三不五時向員工提醒要「盡公民責任」,自己的上司在部門內收集選民數字;9月初,Angel 所在的博企宣佈,如果員工投票,經確認後可以在未來一日提前3小時下班,投票當日公司亦提供全日自助餐供職員享用。

但 Angel 不想去湊這個熱鬧。她覺得在這場狂熱當中,不論是政府、博企,甚至是一般市民都只是在「交功課」、「做好這場戲」。她覺得自己的角色太渺小,而這場戲太宏大,「其實有沒有我都沒有分別」,她不斷強調。

2025年9月14日,澳門舉行立法會選舉,選民到票站投票。攝:D.L./端傳媒

「公民責任」

選舉日前兩日,林宇滔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仍有不少市民致電問他所屬組別,說會把票投給他。為此,林宇滔表示:「雖然一早已放低,只能說感謝信任,讓大家失望了」。

到了選舉日下午,澳門社交媒體開始湧現市民大眾打卡「履行公民責任」的圖片,多個官員亦已先後完成投票。

被問到政府有沒有向公職人員設「投票率 KPI」,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否認有關說法,僅稱:「希望按照選管會呼籲廣大選民,尤其是公務員、承批公司和公共資本企業的僱員,把握機會,投出心中希望的立法會代表。」

有網民在討論區上形容,這次動員猶如「道德綁架」、「大型服從性測試」。廉政公署專員歐陽湘被傳媒問到有否接獲私人企業強迫員工投票的投訴時表示,僅收到若干查詢,並無相關投訴。另外有網民則表示投票是「社會責任」、又稱「澳門人需要團結,一齊去投票加油」、「四年一次,盡一下責任吧」。

2025年9月14日,澳門舉行立法會選舉,選民到票站投票。攝:D.L./端傳媒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建新向傳媒給出投票率高的另一個解讀。他指出,一來政府投票安排比往年順暢;二來上屆選舉恰逢疫情,令不少中老年選民未能參與投票;三來是有候選組別提出關注經濟民生的政綱,從而激發澳門市民的投票意欲。

不過澳門社科研究者廖志輝則在訪問中表示,年輕人對有候選人被 DQ 較為敏感,「可能覺得無癮,興致欠缺。」

目睹投票人數創新高,Angel 直覺這一切都和自己的感知經歷割裂,而選舉結果又卻是如此真實、令人不敢相信。她甚至覺得這城市陷入某種魔幻的劇本,只有清醒的人才感覺到痛。

不過,歡歡卻覺得這是政府心虛的表現。她引用歐盟早前公佈的《2024年澳門特區年度報告》,說報告提到澳門多元聲音持續受限,結果特區政府不日發稿反駁報告內容,斥歐盟「作出一些不符事實且帶有偏見的評論」。

子朗同樣覺得,政府這一場動員的背後是「有點怕」,而子朗正正想讓政府知道,自己的權益不能被隨意糊弄踐踏。「上一屆有14組,今屆剩下6組,如果下一屆剩下2組、3組,那你怎麼投?」

(尊重受訪者意願,Angel、歡歡、子朗均為化名。)

2025年9月13日,澳門政府在氹仔花城公園舉行立法會選舉的宣傳活動,澳門藝術學院的學生負責其中一項表演。攝:林振東/端傳媒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