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媒说左,左媒说右,Charlie Kirk的疑凶到底有何动机?|Whatsnew

子弹上的符码真的能从传统角度解释吗?
2025年9月12日,美国犹他州奥勒姆,电视萤幕上显示了涉嫌杀害柯克(Charlie Kirk)的嫌疑犯罗宾逊(Tyler Robinson)。摄:Patrick T. Fallon/AFP via Getty Images

编按:关于Charlie Kirk 疑凶Tyler Robinson的身份和动机,目前流传著各种推测——从右翼“groyper”到左翼的Antifa。然而,从他在子弹壳上刻写的内容来看,这更像是一个深度沉浸于网络文化的“梗小鬼”所为。

端传媒即将发表深度评论,探讨这种将暴力行为“游戏化”和“梗化”的现象,并将分析这些新的文化机制如何超越传统政治光谱,成为网络时代暴力表达的新形式。

9月10日,保守派评论员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震动美国政坛。12日,22岁的犹他州男子泰勒·罗宾逊(Tyler Robinson)被捕。短短数日内,这起案件迅速卷入美国高度极化的舆论与政治斗争,而对于其本人的政治立场和犯罪动机,却依然没有一个能完全自圆其说的解释。

密集的威胁与报复

枪击发生仅数小时后,特朗普在公开发言中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将凶手归咎于“激进左翼”,称左翼把查理“这样优秀的美国人比作纳粹”是袭击的原因。这一说法迅速传播,并被MAGA支持者放大。部分有影响力的极右翼人士甚至公开呼吁对民主党人进行“复仇”和“战争”。一些民主党人和主流媒体批评特朗普只谴责左翼,却为在美国更为普遍的右翼政治暴力开脱。对此,特朗普在12日接受霍士电视台访问时直接表示:“激进右翼之所以激进,是因为他们不想看到犯罪……激进左翼才是问题所在”,14日再次回答另一名记者称:“问题出在左翼,不在右翼。”

9月15日,副总统J. D. 万斯接替柯克,主持了他的播客《查理·柯克秀》,并邀请政治盟友们作为嘉宾发言。特朗普的国土安全顾问兼副幕僚长米勒就在节目中强硬表态,称左翼是“一场庞大的国内恐怖运动”,并誓言“以查理的名义”,“动用司法部、国土安全部以及整个政府的一切资源,识别、瓦解、摧毁这些网络”。

右翼的报复行动并不仅仅局限于口头。已有多名教师、消防员、军人等因对柯克之死发表“不当评论”而被右翼帐号举报至工作岗位,随后被开除,许多没有被开除者则在网上受到大量威胁。常被认为左倾的MSNBC电视台分析师多德(Matthew Dowd)因在节目中批评柯克“最具分裂性”、“散播仇恨言论”而被解雇。动画《南方公园》中讽刺柯克的一集也被“喜剧中心”电视台紧急宣布撤下所有已排期重播。CNN报道称,这些举报和骚扰看起来有协同特征

此外,还有匿名右翼人士开设了一个名为“揭露杀查理凶手”(Expose Charlie's Murderers)的网站,搜集对柯克之死发表在他们看来不当评论的发言,进行人肉搜索后,将真人资料张贴在网站上。截止13日中午,网站宣称已收到3万条举报,发布了其中几十条,并承诺最终将会全部贴出。许多评论者将这一网站与柯克生前创办的“教授观察名单”相比。该名单建立于2016年,贴出了200多名据称宣扬“反美价值观”和“左翼宣传”的大学教授,而许多被挂的教授都表示受到过骚扰和暴力威胁。

此外,一些主流媒体也仓促发布了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言,影响了公众对案件性质的认知。例如,《华尔街日报》曾称凶器子弹上刻有“跨性别相关信息”,《卫报》则援引其过去朋友的说法,称其为家庭中唯一的左翼。后来,两家报纸都在网络报道中删去相关说法,并发布澄清声明。但相关报道早已被很多右翼人士拿来当作谴责左翼与跨性别群体的“证据”。

罗宾逊的落网过程很快被还原:在警方发布了嫌疑人的监控图像后,他的父亲认出了儿子,起初罗宾逊表示宁愿自杀也不自首,随后父亲与一名牧师共同说服儿子留在住所等待,直到执法人员将其逮捕。他被控多项重罪,包括加重谋杀、非法持枪和妨碍司法,目前已被羁押,且不得保释。据犹他州州长考克斯(Spencer Cox)称,罗宾逊非常不配合调查,因此所有关于他的资讯都是通过其亲友了解的。

根据《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梳理,罗宾逊生活在犹他州西南部的小镇,从小擅长使用各种枪械。他的家庭有摩门教背景,家人几乎都是坚定的共和党支持者,但他本人在选民登记中将自己登记为无党派,且尚没有投票纪录。他曾以优异成绩在2021年进入犹他州立大学,但只读了一学期便退学,随后进入迪克西技术学院(Dixie Technical College)的电气学徒专案。《华尔街日报》援引考克斯的说法,称有亲戚注意到他在过去两三年里更加热衷政治,并在不久前提到柯克将在犹他谷大学的演讲,还谴责其演讲“传播仇恨”。

弹壳上的文字有甚么讯息?

案件引发最多讨论的细节之一,是在案发现场发现的弹壳,上面刻有各种费解的文字与符号:

“Notices bulge, OwO what’s this?” “注意到了突起,OwO 这是甚么?”——这句话来自一张讽刺“兽迷”(furries)群体的梗图(meme﹑迷因图)。“兽迷”指的是一个爱扮演成拟人动物的网络亚文化群体,部分成员会对相似扮相的同伴产生性欲。在这张梗图中,两名容貌邋遢的中年男子正在用撒娇、卖萌的语言和颜文字调情,其中一名男子发觉到对方出现了男性生理反应。这句话在互联网迷因里通常用来表达尴尬的反差,而在柯克案件的语境中内涵不明。有分析者认为,这更像是纯粹的整蛊,也有右翼人士认为,“突起”正是对“跨性别”的暗示。

“If you read this, you are gay, LMAO”“如果你读到这条,就说明你是同性恋,笑死”——也是青少年中流行的恶搞迷因,在这里似乎是纯粹的整蛊,但也有左翼分析者认为,这种拿“同性恋”来开低级玩笑的做法,并不像一个严肃左翼人士会做的事情。

“Hey fascist! Catch! ↑→↓↓↓” “嘿,法西斯!接招!↑→↓↓↓”——这句话的语境本源为游戏《绝地战兵2》(Helldivers 2),这一系列箭头是游戏中放一种大招的键位。在这款游戏中,超级地球人类一直喊着“民主”的口号进行战争,这被认为含有微妙的政治反讽色彩。这款游戏的玩家并没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偏好,但据称他们在对战中常戏称敌人或队友为“法西斯”。有分析认为,这条信息可能同样没有很强的政治含义,只是在暗示自己要“干一票大的”。

“Bella Ciao” “姑娘再见”——著名的意大利二战反法西斯歌曲。但近年来,这首歌被网剧和游戏频繁引用,因此可能已失去了最初的左翼内涵。右翼分析将这句歌词作为罗宾逊是 Antifa 的“铁证”,而左翼媒体 The Daily Beast 则援引一些分析称,Bella Ciao 在极右翼的 Groyper 群体中也非常流行。

不少左翼分析者结合罗宾逊的家庭背景、社媒发言等资讯,得出了一个替代性假设:罗宾逊并非左翼,而是Groyper的一员。这个由富恩特斯(Nick Fuentes)领导的极右网络运动以白人至上主义和基督教民族主义为核心理念,长期与柯克这样已经坐稳保守派主流宝座的极右翼敌对、寻衅,因此这次刺杀其实是极右翼内讧。不过,富恩特斯本人已坚决驳斥了这种说法,也未见主流媒体为这种推测严肃背书。

总而言之,罗宾逊“迷因宣言”中的有些句子似乎有意识形态内涵,但如何解释完全取决于分析者的视角,而有些更像是纯粹的恶搞。更有可能,这些信息并不构成连贯的意识形态,而是亚文化反讽拼贴,认真古板地考据其中某句话的确凿意涵,本身就未必是正确的方法。

动机矛盾的新一代枪击案犯

罗宾逊的许多特征都让人联想到同为2003年出生的行刺特朗普的枪手克鲁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两人都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关于其政治立场的证据也彼此矛盾。这些新一代政治刺客和枪击案犯成长在充满戾气的政治极化年代,伴随他们长大的是射击游戏和犬儒表情包,他们行刺的动机很难用传统的认知与理性去理解。如左翼杂志《雅各宾》的评论所言:“过去几年,袭击者似乎越来越多地来自美国民众中政治意识混乱、精神失常且全副武装的群体,他们普遍的偏执和迷失方向与支离破碎却又异常两极分化的政治文化交织在一起……昔日的校园枪击案凶手往往沉迷于一种非政治化的全面虚无主义,而如今,他们却在武器上涂写相互矛盾的政治口号。”

13日晚,右翼媒体开始释放消息称,罗宾逊与自己的室友为情侣关系,而后者是一名跨性别人士,正在完成从男到女的性转。13日,犹他州州长考克斯对媒体证实了这一说法,但补充说该名室友非常震惊,对罗宾逊的计划一无所知,并且正在积极配合调查。此外,考克斯还证实了之前部分媒体所说的罗宾逊在犯案后在Discord论坛上与朋友拿FBI发布的照片开玩笑的消息。考克斯还称导致嫌犯激进化的是游戏和“暗网”文化,不过似乎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犯罪活动集聚的Tor暗网,而是“诸如Reddit文化”这样的“互联网上……某种深层黑暗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刺杀发生后,作为温和共和党人的考克斯的表现一直被拿来与特朗普和MAGA支持者作比较。不同于火上加油的MAGA人士,考克斯始终在努力为局势降温。他强调没有调查结果前不应轻下结论,称只有嫌疑人一人应为事件负责,甚至敦促民众不要愤怒,而是“放下手机、关掉电脑、触摸草地、拥抱家人、走出去为社区做好事”。多家左翼媒体,甚至民主党人都称赞了考克斯的表现成熟、稳健。例如夏威夷州民主党籍参议员沙茨(Brian Schatz)在评论考克斯的这句话时就表示:“凭这条讯息,你可以在28年赢得所有选举人票。”

评论区 2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 anonymous3 说得好!

  2. @7x140j1n 我聽到的版本是中美是彼此嚴重理想的自己:

    中國:產業升級,建立全球影響力(甚至是全球霸權),輸出文化
    美國:(再)工業化,成為工業軍事大國,輸出產能,墮胎合法化,沒有外國移民壓制LGBT芸芸(不同政治光譜對中國這一意象有不同想像)

  3. @anonymous3 深受启发

  4. 早在2024年初,簡中互聯網曾流傳一句戲言:中美的出路是合併。彼時聞者津津樂道,而全球右翼泛起如斯,合併論怎不令人嘆息。

  5. @anonymous3 说得太多,听得太少这个观点说得太好了,令我茅塞顿开👍

  6. @老铁,与其是被照顾,不如说是被代言。我最近感到对于有心做事的实干家来说,或者倾听的价值大于表达。传统精英无论左翼右翼,都是说得太多,而听得太少。正是这种傲慢造就了trump的崛起。

  7. 评论区和文章一样精彩and有启发。分享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试问是否可以从性别和家庭角度来看待呢?总有种,在家里家外大家都在找一个可以“安稳”和“托底”的“照顾者”,对于“被照顾”的渴望跨国地驱动大众去追寻并且塑造“英雄”式的领袖。这一点又是否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相关呢?比如说原子化的社会和人的社会生活习性一直矛盾?所以可能可以努力走的方向是关心周围或者说为“附近”做点什么吗?

  8. 我提到“欧洲乃至日韩在不同的选举层级也有各种政治光谱的小党可以支持”的原因在于政党政策上的认同让选民能找到一个自己认同的政治身份,找到该为他们负责的“他者”。民众党在台湾的崛起背后也有这样一股思潮。

  9. @anonymous3 我认同你的思路。在香港遇事不决可以直接转进“最衰都系占中/黑暴”or“都系因为你悲观,睇唔到由治及兴的好处。台湾就是“国民党/民进党/共产党不倒,台湾不会好”。即使是欧洲乃至日韩在不同的选举层级也有各种政治光谱的小党可以支持(诸如德国的绿党,左派党,afd。之前重温端的文章我才知道荷兰还有从极右转穆斯林的政客)。而在中美,可以提供的政治选择其实并不多,自然就会出现所有政党我都不能认同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很犬儒的现象了。

  10. eric说得太好了。我想对中美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兴起提出一点猜测。或许是两国青年都面临前途渺茫的困境,而对此却很难一个具体的对象来归咎,所谓“乐子人”才能在舆论场脱颖而出。相对来讲港台而言,二者均面临一个直接具体的威胁,无论是拥抱还是抗拒,都让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压缩了解构主义发展的空间。

  11. 一方面說,人性的自私,雙標和愚蠢致使人民對於議題的立場有時候讓人難以理性和傳統認知理解。但反過來説,當紅藍兩黨都無法對於國家,社會,人民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作出具有完整且有信服力的解方時。又怎能要求人民忠於兩黨傳統建制派的政治議程呢?別說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即使是Trump本人,朝秦暮楚朝三暮四的把戲玩得少嗎?還能美其名曰交易的藝術😅

  12. 「他們行刺的動機很難用傳統的認知與理性去理解。」

    也許這才是在去中心化的政治潮流下人性的真實。正如亞洲最早大麻合法化的不是某個白左自由派國家,而是保守威權保皇的軍政府。來自共產主義中國,生長於紅旗下的企業家比資本主義的美國企業家更會壓榨工人。民主進步黨也會有保守支持者反對抱怨蔡英文推通婚。香港的同性伴侶登記制度,主推的是代表右翼商界的自由黨,而左翼的工聯會主席吳秋北則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行會的集體負責制搞「軟對抗」。請問這係人當中 哪些是左哪些是右呢?

  13. 當左翼右翼嘗試用傳統的議題立場的框架去分析這些刺客的政治立場,嘗試搞清楚他們究竟是不是「One of us」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前幾天 端 關於在美中國留學生的報導:

    還有至少四年,吳瓊才能完成博士學位,她希望到時能找一份教職供養自己的詩歌創作,但北美的教職本來就不多,現在更是越砍越少。如果畢業後不能留在美國,她也許會去歐洲,也並不排斥回國,即便她是一個不被大陸社會接納的性少數者。對現在的她來說,所處國家的立場似乎不再那麼重要。相反,在每個具體的問題上,她都覺得可以「pick and choose」(任意挑選)——在新疆的人權問題上更認同美國,在墮胎權的問題上更認同中國,那又怎樣?為什麼要限制自己內心的聲音?

  14. 去年4月16日,北韓發布一首名為《友善的父親》(Friendly Father)的MV,因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與充滿熱情的影像,被網友剪輯、混音成各種版本,在TikTok上獲得了數百萬次觀看。同年南韓通訊委員以《國家安全法》為由,全面禁播這首「統戰」意味十足的洗腦歌。

    你說參與這場狂歡的Tiktok網友是因為「通共」對左翼文化有好感,被統戰嗎?我並不那麼認為,韓國網民大概也覺得這種想法很可笑。你說這是北韓當局的統戰手段嗎?如果是真的,那我只能說想出這種讓自家「偉大元首」被歐美鄉民各種惡搞玩梗的統戰手法,可能是因統戰人員不想在辦公室上班,喜歡到煤礦挖煤吧。這種解構文化背後或許沒那麼多建構出來的政治議程和政治光譜中的定位,背後的原因或許很簡單:It is so fucking fun and interesting. 正如一個小粉紅,可能也忍不住被無意義日語的「哈基米」,諷刺中共封城核酸的「叮咚雞」,「大狗叫」,以及低俗的「 CCB」等元素縫合而成的音樂洗腦,忍不住輕哼起來😧

  15. 這些新一代政治刺客和槍擊案犯成長在充滿戾氣的政治極化年代,伴隨他們長大的是射擊遊戲和犬儒表情包,他們行刺的動機很難用傳統的認知與理性去理解。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一點其實不論是小到端,以及港台的政治輿論生態都已經落後中國和美國的後現代解構主義鍵盤政治文化一個版本(就我觀察而言,如有誤不吝訂正)。在美國可能是各種Meme文化以及文中提到的各種現象(我了解不深,不去獻醜了)。在中國,特別是3年疫情困難時期之後,諸如耄耋,哈基米,叮咚雞(源自封城以及核酸時期官方拍的宣傳片),最近很火的戶晨風的「安卓邏輯,以及蘋果邏輯」,峰哥的「性壓抑」口頭禪。各種後現代解構又或是各種梗(抽象文化)已經是讓傳統鍵政人都到難以理解的以及概括描述的地步。端近年的網絡文化觀察文章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種問題,總覺得事實上沒錯,但總感覺有哪裡不太對的感覺,也許是因為這些meme和符號被不斷建構和重構,已經很難準備地描述與總結了。

  16. 《華爾街日報》援引考克斯的說法,稱有親戚注意到他在過去兩三年裏更加熱衷政治,並在不久前提到柯克將在猶他谷大學的演講,還譴責其演講「傳播仇恨」。

    就Spencer Cox這種Kirk遇刺33小時後都在祈禱兇手是外州人和外國人的玩意,他能怎樣先射箭再畫靶我都不意外🤣

  17. @讀者 之前已經有不少右翼甚至是極端右翼跑到小紅書上開帳號了,現在義烏首要做的是多生產一些銅頭皮帶,純白聖誕帽還有黑色大胸牌,湊齊文革套裝😂

  18. 當然了,諸如@weber之流的右膠會繼續為Trump和其麾下的紅脖子們辯護,強調Trump不是獨裁者,相比中國,美國一點都不獨裁,不然網上為何還有那麼多慶祝Kirk遇刺的留言云云。這一點跟對岸小粉紅用 新疆的人口至今還在增加,西藏內蒙過去的貴族如何壓迫底層,「如果中國很的沒有言論自由,為什麼微博知乎還有那麼多恨國黨」之類的右翼詭辯給自己辯護。撇清右翼對於言論自由的破壞以及對發展趨勢的扭轉,陷入比爛逐底的心態:「只有有人做的比我還爛,那我自己做得再怎麼爛也不應被指責🤣」,就好像對岸對Kirk遇刺的餘波狠狠吃瓜,感嘆還是中國好的小粉紅一樣。

  19. 美国现在很厉害啊,举报,因言获罪,一切政治化,颇有几十年前的天朝大国之风。

  20. 右翼和Redneck們滿嘴言論自由,反政治正確。有朝一日權在手,玩政治正確壓制言論自由玩得比誰都歡。原來右翼口中的反政治正確只是反自己不喜歡的政治正確,支持自己喜歡的言論自由。在這群右膠的帶領下美國日趨中共化。

    延伸閱讀:看看7月端對中國大學言論自由的採訪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50707-mainland-surviving-college-whistle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