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年:一位「中間派」港漂的自述

香港社會在這次運動中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我們港漂其實沒有機會參與進去。我們不是持份者,以後大和解中,就失去了講話的份。
2019年10月1日國慶日,港島有遊行。
逃犯條例 大陸 香港 中港關係 遷移

【編者按】反修例運動在本週,進入了一個危急時刻。幾起傷人事件引起輿論譁然的同時,來自中大的「戰事」,直接導致香港幾所大學提前結束本學期課程或改為網上授課。這一事件引起的內地生撤離風波,再次將港漂群體拋進了一個尷尬的境地。過去幾個月,這一群體時常失語,偶爾被針對,多次被利用,最近則陷入了恐慌之中。在媒體的報導裏,他們有人將香港視作「戰區」,每到週末就乘坐第一趟回深圳的大巴,逃離瀰漫催淚煙霧的街道;也有人因為支持或僅僅同情香港運動,在內地網絡上被人肉和舉報。其實說到底,只是因為這個複雜的群體,並不能被任何個例所代表。

這篇文章的口述者,已來港十年有餘,2008年到香港時,「奧運剛剛結束,一片大好,大家歡天喜地」;再往後,她卻發現香港和內地的分離,「是一步一步加深的」。2014年佔領中環時期,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覺得「有段時間車很少,空氣都新鮮了」;這一次,她卻說「因為反修例運動,才對香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於未來,她是悲觀的,因為「中國失去了整整一代香港年輕人」,也很遺憾,作為港漂無法發聲,「沒有和他們經歷這段事情,對以後香港社會的形成,沒有發言權」。

通過採訪,本文試圖完整地呈現一位「對香港抱著好感」的港漂,對這個社會和它正在經歷掙扎的理解、同情、反思。至於她的聲音有多重要,是否「中立」,或有多少代表性,則留待讀者去判斷。

我2008年本科畢業,來到香港讀碩士。當時申請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沒有做太多預備,申到學校就來了,所以到了這裡都不太了解這座城市的情況。

我們來的時候,不會講廣東話其實蠻難生活,不像現在普通話這麼普及,剛來時不太適應。我當時是聽都聽不懂,TVB也很少看,連「唔該」都聽不懂。

因為沒來過香港,來到後挺失望的。當時我住在九龍的一個區域,樓都挺舊,也沒有覺得香港特別好,而且地方很小。剛開始對香港不是很喜歡,跟內地的環境相比,我覺得它的設施好像沒有內地好。特別是當你一出來紅磡火車站,面對的是紅磡那些小舊房子、那些唐樓的時候,落差還是蠻大的。

聽不懂廣東話,外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時也沒有Google Map,我又不太認路。出門要經常問路,香港的路又很難找,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基本靠著個手機就能去任何地方了。

畢業以後留在香港,也是因為很多隨機因素,沒有說特別想留。但也沒有看到內地有什麼地方我很想去,就一路待下來,慢慢時間就長了。2015年的時候我又想讀書,想讀神學,讀神學我就只能在香港讀,就繼續留在這裡,對這邊也比較有感情了。

我從15、16年開始一直到去年,很多時間要去上海出差,有的時候在那邊一待就是三個月,反而和香港開始有一個比較。我覺得上海已經是內地最適宜居住和工作的城市了,但是在比較之下,不只是吃喝玩樂,在工作中的感受,要和不同的政府部門打交道,要和那邊的專業人士、那邊的同事打交道,會感受到香港的好處。會感受到香港的各方面除了住房小之外的好處。

我可能跟香港本地人的接觸算比較多,所以對比會比較明顯。與內地城市相處過的人相比,香港人更簡單一點,更真實吧。這個可能是你待在普通話群體裏不太能感受到的,但我的很多同學這麼多年來確實都待在普通話群體裏。

香港有些人對這個世界了解可能也不是特別多,就天天待在這座城市,偶爾出去旅行一下,不能說他對世界或者對內地的了解很深刻。但我覺得不能因為這個去指責他們,內地很多人也不了解世界、更不了解香港。在這之外,我覺得他們對人情什麼的考慮地比較簡單,不會有像內地那種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

2008年3月,香港花卉展有迎接京奧的環節。
2008年3月,香港花卉展有迎接京奧的環節。

接觸陸港矛盾

現在回過來看,2008年到現在,還是發生了佔中、銅鑼灣書店這些事件,還有很多例如「光復上水」、自由行、內地孕婦的事件。其實有很多東西,香港人的不滿是慢慢在增加的。它和內地的分離,是一步一步加深的。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也會跟一些香港同事吵,那時候的我,可能比較像現在的所謂「小粉紅」的同學。

比如,同事會用「鄉下」去稱呼你回家的地方。但因為內地農村和城市的界限很明顯,我就不是很能接受。慢慢才知道他們這個習慣,那剛開始心理上就會覺得很奇怪,就會跟他們辯稱這個問題。香港人很多都是老家在廣東的,但是很多都在很偏遠的地方,比如說他們回去怎麼不方便、要坐車,坐什麼小三輪車,然後他們就會問,你回去是不是也是這樣?

我很不能理解,會跟他吵,覺得他對內地的認識實在是太少了。但我後來就放棄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發現其實內地確實有很多這樣的地方,只是我們生活在城市,在城市長大,不知道。而且可能我們過來香港的這批人,還是家庭環境相對是比較好的。所以,香港同事的認識其實也不一定錯。

而且我發現,當你看香港的媒體報導,比如說像香港公共電視台(RTHK),它其實天天就報導、嘲諷內地不好的東西。天天在這樣的環境下,看到的就是內地的不好,你看不到內地的好,我也就釋然了。

而且人家放的不好的地方也確實存在,只不過它集中性地、每天大量地放給你。好的部分可能就,有一點點好的可能就不報導。我覺得這樣你跟他爭辯是沒有用的。而且這些年,確實收得是越來越緊了。我和別人爭辯時可以說服別人的東西越來越少了,也就沒有堅持繼續講下去。

其實2008年是一個分界點。2008年的時候還剛開過奧運會,一片大好。大家歡天喜地的,沒有覺得內地很不好的情況。包括我剛來的時候不覺得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覺得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

現在回過來看,2008年到現在,還是發生了佔中、銅鑼灣書店這些事件,還有很多例如「光復上水」、自由行、內地孕婦的事件。其實有很多東西,香港人的不滿是慢慢在增加的。它和內地的分離,是一步一步加深的。

如果說陸港矛盾,最早從說「蝗蟲」開始,還有那些說孕婦衝到醫院我是有印象的,但是感受不太強烈。因為我覺得不論他們說的這個「蝗蟲」好不好聽,但他們說的現象確實是真實存在的。我的看法就是香港政府對這個事情要負很大的責任,它在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上有很大的責任,比如說允許這些水貨客進來,通關的時候你不管他們。所以我同意他們講的這個現象,但是我覺得他們還是更多情緒化的宣洩吧,語言上的表現。

我覺得這個是在一個大眾社會下都很容易有的,內地也有很多宣洩,可能我就見多了。而且作為一個河南人,在內地也經常被人編排歧視的話,我對這個現象其實不會有特別強的感受。這個感受可能要到我們的首都人民,或者上海人民身上,對這個會忿忿不平。我已經習慣了。

2016年12月,銅鑼灣書店事件後一年,香港「禁書」出版業面臨滅頂。
2016年12月,銅鑼灣書店事件後一年,香港「禁書」出版業面臨滅頂。

而且實際你和香港人的相處、工作中,他們都是很關心你的。他們可能一邊罵著「蝗蟲」,但並沒有把你當作「蝗蟲」。因為他們講的可能是很抽象的一個群體,我並沒有感覺到他們在針對我。

香港這麼小的一個地方,資源也確實有限。每年冬天的時候醫院都爆滿,很多資源本來就是不夠的,而有些政策確實使得香港的資源被瓜分。我以前家裡有人生小孩,我也要從香港給他們帶奶粉。剛開始沒有限制,我真的是一行李箱一行李箱地運,每次運12罐奶粉上去。

香港那時基本上還是算比較開放的態度,只不過長期這樣下去,它是不能支撐供應那麼多東西的,或者資源給這麼龐大的內地。我覺得這是它面對的很矛盾的地方——它有想賺這個錢,但它又確實支撐不了,然後民生會受到影響。

佔中與港獨

這次運動,也要從佔中開始講,它和佔中是連續的故事。

從那之後,可能從梁振英上台開始,就已經有很多衝突矛盾在爆發。而這次運動,也要從佔中開始講。它和佔中是連續的故事,應該說是從佔中開始,慢慢加強,爆發出來,變成全民參與的一個事件。

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的時候,因為當時我們家沒電視,不太看新聞,都是看Facebook上面一些人轉發的東西。而且在我看來,那個時候香港全民參與度還是很低的,時間又短,影響不是特別大。

而且,當時身邊很多的香港人本身是不支持那個運動的,所以對我來講,好像那個是沒有太大的、積極的作用。那個時候也對香港的政治生態了解非常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大概。我們平時去太子的時候車很多,那個時候車很少,空氣都新鮮了,就在佔領旺角的那一小段時間。

我真的是這個運動中才回去了解以前發生的事情的,才對香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前兩年經常出差去內地,回來之後就跟我這邊的老師們交流,我覺得內地這些年變化很大。為什麼大?因為我2008年來了之後,基本上沒怎麼回內地,發現我回去之後連點餐都不會了,全都是用app,有很多新的發展。

我跟我老師交流的時候,他就問我,你不覺得香港變化更大嗎?我當時還不太明白他這句話的意思。我是在這次運動中再回顧香港這些年的事情,才發現香港真的是變化很大。所以我覺得是香港潛藏的一個炸藥桶在這個運動中爆發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很多香港人在佔領中環的時候,對這種阻礙到公共交通、甚至那些本土派有一些有點偏向港獨言論的,都不是很認同。但在這次變成了全民參與,我覺得是政府和警察自己造成了全民參與的情況。

我覺得要澄清一點,我認為香港人是不支持港獨的,而且也都知道這次運動不是一個港獨運動。如果真的有港獨言論出現的話,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化的宣洩。是因為他們太生氣。如果這個事情能得到很好的處理,哪怕是現在,很多人的言論還是會變的。不能從支不支持運動來判斷是否有港獨傾向。

2014年10月,佔領中環運動期間的金鐘。
2014年10月,佔領中環運動期間的金鐘。

排斥與接納

我對香港認同的部分原因在於,我自動地被我內地的、港漂的同學排斥了。他們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深深的傷害的時候,情緒太不理智,沒法進行正常的交流。

對於這場運動,我有意識地去看一些新聞,了解一些前因後果,在這個時候,其實對香港的認同感更強一些了。我覺得香港人自己的身分意識也在迅速地加強。

我對香港認同的原因還在於,我自動地被我內地的、港漂的同學排斥了。我被排斥到了這邊,真的是被推到這邊的。就是因為當這件事情每天都在發生的時候,你就需要去討論,討論一些新聞上發生的事情。但是你發現跟本土的香港人是可以討論的,不論是黃絲還是藍絲,哪怕是藍絲也都是可以討論的,藍絲都理解警察濫捕、警察過份使用武力的行為是不對的,只不過藍絲可能覺得要學生先停政府才會停,而黃絲覺得要政府先停學生才會停。大家都是可以討論這些的。

但是和一些港漂,他不理這麼多,他根本不去跟你討論這些實際發生的事情,他就是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你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合理的,只是喊口號,沒有可討論的就沒有意思了。而且他們可能心理上很排斥、很介意這些連儂牆上一些過激的言論,Facebook上罵大陸人滾出去啊什麼的。他們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深深的傷害的時候,情緒太不理智,沒法進行正常的交流。

他們就會變成為祖國而戰了。但我覺得,香港也是祖國的一部分啊,你怎麼沒有一個作為香港市民的角度,為香港而戰呢?其實,他們早在別人喊出港獨口號之前已經把香港排斥在祖國之外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會不一樣了,突然發現我成少數人中的少數了。我每天都覺得很驚奇。剛開始別人都為香港難過的時候,我還莫名其妙的,我還給別人點贊,我以為別人想得跟我一樣。但後來發現,他們其實都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的。我也蠻意外的。

最早大概是七月,我發現了明顯的不同。因為他們還是看微信文章的,可能就是跟著內地的那些宣傳。比如說721的時候,我們關注的都是元朗打人,反而塗國徽這個,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嚴重性。第二天起來,大家全都為這個生氣了。

元朗打人我很震驚,已經看著很難受了,就沒有留意到另外的國徽被塗的事情。因為對我來講,怎麼可能會有普通的市民被打呢?我第二天發現,大家跟我的想法不一樣。

我自認為不分黃藍,我是比較客觀的,只是我覺得很多在香港的內地同學不夠客觀。他們有點「小粉紅」,就是不講道理,每次拿國家主權去壓制別人。

很多人還是比較活在自己的那個圈子裏,看的新聞也都經常是微信文章啊,微博這些。我很早就已經卸載微博了,微信文章我覺得這些年已經不能看了,傾向性太強。特別在這個運動中,有很多不論是機器的、還是已經紅色化的公眾號在運作,讓我已經沒法看了。但是我的同學還是很多就發那些文章。我反而比較看香港媒體的新聞,它也有傾向性,但我儘量去看一些單純新聞性的,而不是寫背後的故事,或者一些表達立場的東西。

在這次運動之前,已經有些朋友跟我講,現在內地大學生其實已經很小粉紅,我們都不相信。都覺得,肯定不會那麼多人。這個事情發生後,我相信了,而且真的是我身邊的朋友就是這樣的人。我也在理解這是為什麼,以前可能沒有什麼運動去挑起你的愛國情緒,都沒有什麼事件讓你去分析你是愛國還是不愛國。

我覺得香港人對我是好的、我這些年受了很多香港的恩惠,包括我的讀書、我在香港這邊的師長,教會的人照顧我⋯⋯我是對香港抱著好感去理解他們的一些情緒。

我不在意在內地生活的人們的想法,我明白他們不理解香港。但我覺得很多人在香港生活這麼多年,不理解香港,甚至不抱著一種香港人不是惡的前設去理解問題,我覺得很奇怪。他們很多時候是用一種惡意去推測別人。我覺得香港人對我是好的、我這些年受了很多香港的恩惠,包括我的讀書、我在香港這邊的師長,教會的人照顧我⋯⋯我是對香港抱著好感去理解他們的一些情緒。

在講教會的照顧之前,我先要澄清一下,因為我現在不敢講宗教,很多人老是覺得是基督教挑起了這場運動什麼的,把這個責任推給了宗教。我想要說,香港的基督徒是非常少的,可能只有幾十萬人,可能都沒有百分之十,是很少的。

出去遊行的一兩百萬人,基督徒肯定不是一個重要的力量。而且教會反而對權威順服,裏面很多年紀大的人總要強調,要順服政的,順服所有政權,不接受這種抗爭的行為。

不過教會出於關愛所有的人,可能會開放教會,讓大家坐下來休息,特別因為年輕人還是年紀很小,很多情緒需要紓解,可能就需要教會。教會是對所有人開放的一種關愛社區的行為。我覺得讓這個鍋背的太不對了,要是去教會看一下,就會發現教會很多人都是不支持運動的,是很強的藍絲。教會內部反而能站出來明確地表示支持的話,是很難的。因為教會裡面年紀大的執事長老很多都是很藍的。

但教會生活是幫我融入香港社會很重要的渠道。因為在那裏,你面對的都是很本土的,不論是中產的還是基層的人群,就不用天天只圍著普通話群體。而且,他們是樂意為你開放的,甚至開放他們的家庭,進入到他們家庭中一起吃飯,一起照顧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覺得這些是幫助我融入到他們這個社會裡面很重要的。

2019年6月16日,香港民陣發起第四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大遊行 。
2019年6月16日,香港民陣發起第四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大遊行 。

所以就不會覺得香港社會很冷酷無情。反而我覺得,如果說為什麼看待這次運動,我和很多原來的港漂同學不太一樣。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很多的前設。其實一開始我不太跟得上整個運動,很多香港人的反應,他們對警察打人的時候、抓人的時候過分的武力的憤怒,我不是能馬上跟他們同步。我是追在他們後面的,聽他們講為什麼憤怒,我就了解到香港這邊的法律應該怎樣理解。

在內地生活,視角是很單一的。對政府甚至警察的理解,就是一個強勢或者弱勢的,你不會覺得他們這樣抓人會有特別大的問題。我反而是通過香港人的憤怒,再去了解,發現確實好像這是一種不對的行為。我是跟在他們後面去感受他們的憤怒。

但很多跟我一樣的同學,他們確實在一種另外的法制意識形態下,他們跟不到別人的反應,又不去理解別人的反應,就會有點脫離。

本地人的憤怒

他們向英美尋求支持,最多是一種策略上的選擇。政治是有很多玩法的。但你要問為什麼民眾願意跟著這些玩家玩,而不跟著港府玩,不跟著中央玩,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我也是慢慢才理解到,這幾個月本地人的憤怒從何而來。比如你在FB上follow的人,很多都會表達這些憤怒。也會跟身邊比較親密的香港朋友談,聽到他們的憤怒,然後自己去核實,為什麼會有憤怒,他們的憤怒合不合理。要去明白香港這個法治的架構是什麼,他們怎麼看待警察的責任,警察的功能,政府的功能。

為什麼香港警察這幾個月以來可能讓市民覺得非常憤怒,因為他們的表現,可能突破市民對警察和政府想像的底線了。

我覺得內地的政府的功能還是一種父愛式的,他們天天都叫「中央」啊,好像把中央就當成一個爸爸,天天跟香港說什麼英美不是你親爹。我覺得香港從來就沒有覺得英美是親爹,甚至他們都沒有當政府是一個管制他們的,反而他們覺得政府和警察是服務市民的。這個前設不一樣,所以大家看東西的角度很不一樣。

他們向英美尋求支持,最多是一種策略上的選擇。其實這個運動應該有各方的玩家的,大部分的民眾還是跟隨著這些玩家,有一些情緒性的表達。這些玩家是怎麼玩的呢,我覺得政治是有很多玩法的。但你要問為什麼民眾願意跟著這些玩家玩,而不跟著港府玩,不跟著中央玩,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像特朗普也是變來變去的,但他們為什麼還願意向美國去呼籲,還是因為覺得在不同的國際勢力的較量中,香港還是可以保持到以前的香港。

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運動也是在變化的。你看之前和理非,大家還去高鐵站派單張啊,去解釋,那個時候是在尋求一種理解與和解的。但那時我們内地的媒体、微信上基本上是一邊倒地罵他們,甚至把他們歸類為「港獨」。

我覺得雙方肯定都有文宣戰,都有宣傳,你說為什麼我還是保持比較中立,沒有很黃絲呢,是因為我覺得黃絲那邊肯定也是有宣傳戰的。在宣傳戰中大家很容易跟著情緒走,我還是希望自己能保持一些客觀。

既然我又沒有參與到這些——我又不去遊行,我又沒有參與到前線,那我在這搖旗吶喊什麼呢?如果我的搖旗吶喊促進了很多人真的變成勇武,上去送命,我覺得我很對不起人家。除非我自己也上戰場,否則的話我不能在下面去推動人家的情緒的發展。

勇武行為

一直說要市民和勇武割席——怎麼割席呢?這些勇武,他要上街,你怎麼讓他不上街呢?

我覺得勇武派的行為很多人是不認同的,特別是從民意調查來講,最初大家最不認同的行為還是砸MTR、砸店這些,更不要說現在已經出現傷人的事件。但一直說要市民和勇武割席——怎麼割席呢?這些勇武,他要上街,你怎麼讓他不上街呢?

2019年11月,示威者破壞一列停駛中的港鐵列車。
2019年11月,示威者破壞一列停駛中的港鐵列車。

不認同暴力的行為,但不代表我們有能力去阻止暴力行為。要阻止的話只有政府出手,政府去做出一個合理的政府行為、合理的回應才能夠去阻止。我覺得大部分人是不認同暴力行為的。

你當然可以去譴責他們的行為,但我想問你,民眾作為一個群體,怎樣譴責呢?在報紙上像李嘉誠一樣發表廣告嗎?李嘉誠可以同時譴責兩方面的暴力啊,那我們難道要譴責政府的暴力,然後等著被抨擊嗎?就是你要譴責就是要兩方面都譴責,要只譴責一方面的話,那就是欺負人了。

勇武的這些暴力行為,是可以受到法律制裁的。你每次都去抓人,已經抓了4000人,這個是等待法律去做的,這個不是通過我們道德上去抨擊別人做到的。但政府呢,現在大家就不知道警察的這個暴力誰可以來處置。

其實這些年輕人,他面對的懲罰是很大的,他走出去是要付很高的代價。現在很多人說,「我不怕」,我出去也沒有關係,我十年的暴動罪也沒有關係,我坐了十年的刑再出來。但我覺得這些年輕人,你有沒有想清楚,你可能是情緒化的一種反應?

所以為什麼我不去煽風點火呢,就是既然我沒有勇氣站出來,那我也不能再去推動這個年輕人。如果他們想,他們自願,那OK,他們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但是我很害怕我成為其中的一個推動者,我站在大後方,把別人推上前線。我覺得這個對別人的傷害太大了。

當他們打到現在,這兩天中文大學校園裡的場面,看一些相關的報導,你會發現他們已經成為了一個雖然沒有真槍實彈,但也是准軍事化的一種組織形式。他們會佔據一些交通要塞、堵塞一些地方,跟警察搶二橋,就像打仗一樣。然後自己在學校裡面準備燃燒彈,一說速龍來了,就要出去打。他們的安排、組織、計畫,真的已經有點軍事化的感覺。我沒有想到年輕人抵抗的力量和決心已經到這一步——我之前其實有一直了解跟進,但我還是覺得他們每一步、我看到的新的信息,都讓我很震撼。

另一方面,如果從港漂或者是內地人的角度來看,你會看到港漂的恐懼很深。

現在是到了一個這樣的地步,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跟年輕一代思想的差距太遠了,是不是真的年輕一代要改變世界,還是我是從很現實的角度來看,覺得他們是抵抗不了這麼強的一個政權。他們打到這一步,也看不到政府任何會妥協退讓的希望。結果是怎樣,結果如果真的是這樣繼續下去,我是很悲觀的。

我也問到一些人,他們進入中大做一些了解和採訪。能感覺到裡面的氣氛——一種群情激昂的感覺,進去裡面自己都會很興奮。也有很多人去送物資,送物資的車都排成了長龍。就是那種革命的氣氛,太強烈了。強烈到他們是不是真的意識到自己所處的那個危險的境地、和有可能要付出的、要犧牲的,我還是很擔憂這個的。

當然,另一方面,如果從港漂或者是內地人的角度來看,你會看到港漂的恐懼很深,因為確實會有在這麼大的運動中、抗爭中,會出現有一些不同意見的人士被打和被傷害,有時候在運動中也是難以避免的,我一直很擔心這種事情的出現,現在它確實出現了。那個老人被火燒,在內地港漂、在藍絲的群體中引起了極大憤怒,也被很多輿論譴責。

當警察和學生去打的時候,無論怎麼打,因為雙方的武力是不對等的,他們會悠著打。其實警察沒有拿出全部身家去打,如果去打肯定不是這樣的。你看大家還是在策略性地打。

但如果真的變成群眾鬥爭,就很可怕,因為大家武力是對等的。大家都沒有真槍實彈,就算那些學生之前很克制,這樣真的打得起來,很難有人去制止,不像警察一幫強一幫弱,還可以退讓。真的變成群毆的時候,場面就會很恐怖。運動時間越長,造成的傷害——不論哪一方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

其實對這些學生來講,這樣抗爭下去,結局是很明顯的——警察根本就還沒有動真格的。如果中央動真格的,他們是不會有一個可以有盼望的結局的。

謠言與警隊信任

警察的情緒在長時間的戰鬥中也蠻失控的,他情緒的爆發,可能會衝著我爆發。穿件黑衣服,他可能就會懷疑你,這個就很嚇人。難道我要對警察喊「同志」嗎?

2019年11月,民眾在添馬悼念墜樓身亡的周梓樂。
2019年11月,民眾在添馬悼念墜樓身亡的周梓樂。

這次運動還有比較多謠言的問題。

一方面,對於有些現象我是挺驚訝的,比如很多人現在都知道的,在Telegram這樣平台上的文宣工作。驚訝在於,我對香港社會還是不了解。我覺得他們平時也都是一般人啊,怎麼這個時候爆發出了這麼強的創造力?而且明顯那些文宣不是幾個人做的,後面一定有一個強大的小組。如果有這樣聯合的小組的話,說明大家的合作的能力也是很強的。那可能就不是這個時候才爆發出來的,可能以前就已經積累了一些文化的創意的小組在裡面。這也說明這個事情已經淵源已久了,不能從這幾個月來理解。比如怎麼可能突然就組織起來這麼一幫人呢。

另一方面,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們背後有什麼其他的組織?我也考慮過這樣的問題。但我後來想,我們的警方這麼厲害,都沒有把這些組織找出來?找出來給我看看,我才信呀,我還是抱著要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我都能公開進去這些群組觀察的話,警方也可以啊,那為什麼警方不把背後的這些人都抓了。

我對傳言都抱著比較懷疑的態度,不會馬上就信。比如831,太子站是不是有人死了?對於這個我其實也不太信。剛開始看到一些信息的时候,我其實還是對香港的执法机构抱著信任的。警察、消防員講的話,我那个时候還是相信的。

所以雖然傳言很多,我基本上還是覺得多是謠言,大家也始終沒有證實這些傳言。要是你可以證實、實槌的話,那你應該能有很多證據拿出來。另外,這還是出於本身對香港警察的信任。

但是,到十五歲少女浮屍的時候,我覺得就有點可疑了。因為確實,警察定義為自殺定義得很倉促,最初學校的視頻又不願意給大家,而且那個媽媽的講話也感覺不像是一個很悲傷的母親。我就覺得,這個謠言越來越像真的。

我本來是相信警察的,但你需要把這個事情澄清,要去消除大家的懷疑,不然就會帶動很多的情緒和質疑。我很失望,因為警察沒有很好地去澄清這件事,而是相對草率地結案了。

雖然831晚太子站警察亂打人的行為,也蠻傷害我對他們的信任,但那時候我的理解是——就是警察的情緒失控了。我還是抱著「警察的體制是一個健康的狀態」去理解其中一部分人的失控,雖然對信任的傷害非常大。但是到後面這個浮屍,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他們是不是都在說假話呢?從上到下都是假的話,就會很可怕了。這個對香港的法治是一個很大的傷害。

而且現在警方天天都在街上查,我見到警察都避得遠遠的。特別是防暴警察,他們那種表情讓你覺得很害怕。警察隨時懷疑每一個人都是他要抓的人的時候,我可能就會覺得,行走在路上,他可能也會要捉我。警察的情緒在長時間的戰鬥中也蠻失控的,他情緒的爆發,可能會衝著我爆發。穿件黑衣服,他可能就會懷疑你,這個就很嚇人。難道我要對警察喊「同志」嗎?

自由的尺度

二十多年在內地的成長,我的自我審查意識已經很強,這是一種本能。像銅鑼灣書店這樣的事,我在內地都習慣了。香港這個狀態是好的,自由這個東西,你有了就不想沒有。

剛開始那些年,我們剛來到香港,發現香港每年都要紀念六四,而且香港人逮住你都要講六四,問你知不知道六四什麼樣啊,其實我們是有一些反感的,說的我们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一樣。內地也是很多渠道的,其实老師也是會提到,當時的網絡管控也還沒有現在這麼嚴,在網絡上還是可以看到很多東西。

所以那時有點牴觸的情緒,而且覺得他們看問題太單面了,沒有看到六四當時複雜的、背後的一些東西,或者六四有一些參與的、用謊言去遮蓋謊言的東西。覺得他們太簡單了。

但現在來講,我覺得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香港人會在這次運動中這麼堅持。他們其實是很簡單的,抱著很簡單的一種「我要的自由、公義」,才能對抗這麼久。沒有我們那種複雜。

另一方面,雖然香港媒體經常報導內地不好,但它其實相對客觀中立,它報導得也沒有錯。但是你看台灣的媒體更加油添醋。如果拿香港媒體和內地媒體、台灣媒體相比的話,可能香港媒體反而是最客觀的、最中立的。

像銅鑼灣書店這樣的事,我在內地都習慣了。就覺得,我不要去做一些內地会很敏感的事情。但對香港人來講,他們對自由的尺度是不一樣的,他們就覺得很生氣。因為我了解這件事,所以香港人為什麼怕送中,情緒上我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不理解他們情緒上的反應,所以一開始就沒有跟香港人去同步更新這個事件的發展。

2019年8月5日,深水埗警察展開清場行動。
2019年8月5日,深水埗警察展開清場行動。

二十多年在內地的成長,我的自我審查意識已經很強,這是一種本能。以及,這仍是前設的區別,對政府怎麼看的這個前設是不一樣的。對我們來講,政府就是一個政權,就是一個人民需要順服的權威。但是對香港來講,政府是要服務的,是服務市民的機構。我覺得他們可能沒有那種對權威順服的本能。

香港這個狀態是好的,自由這個東西,你有了就不想沒有。比如在這邊天天用Google,回去用不到了,就會覺得很難受。但我還是有很強烈的現實感,畢竟你不能對抗的話,有些時候就可能得順服。我還是比較沒有勇氣。

我的行動力、內地人的行動力還是沒有香港人強,我還挺佩服香港人的這種行動力——說遊行就遊行,說出來就出來,我覺得我們沒有這個習慣去參與到政治中。

這麼多年以來,香港的遊行我都沒有參加過。以前不是很了解,只是小部分人訴求沒有全民關注的時候,也很難進入到裡面,畢竟你是一個講普通話的。你進去遊行的時候,別人都喊廣東話,你喊一句不標準的廣東話,不知道別人會怎麼看你。

今年的反送中遊行,剛開始是合法的,但我那時剛好有各種事情,就沒有機會去感受。後面很快就不讓遊行了,我這種港漂的身份,還有很多內地的家人,就更不能參與了。這種理論上不合法的遊行,我就沒辦法參與。

我的行動力、內地人的行動力還是沒有香港人強,我還挺佩服香港人的這種行動力——說遊行就遊行,說出來就出來,我覺得我們沒有這個習慣去參與到政治中。

運動中,也發現香港很多想法和內地還是不一樣的,畢竟它被殖民這麼多年,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確實香港也要被當成不一樣的地方看待。你把它當成一個上海、一個深圳,你是不能理解它的。

以前我的理解還只是一些表面能感知到的不同,比如香港各方面的高效、廉潔,在工作上和各部門打交道不用花很多心思去處理不同的政策。在這個運動中才看到,通過這個運動回頭看香港的歷史,才發現,他們真的是挺不一樣的一群人。

但是,作為一個內地人去看待各種問題,我可能還是習慣性地會對內地人進行批判。因為批判一定要從自己的人開始,就像德國,納粹結束後,是去自己批判自己。這個時候你才能免除外界對你民族的歧視和不公平對待,因為你先自己批判自己。你喜歡批判哪種人,你才是對那種人最有共同感的。因為你要有了解才能批判,而且其實也是一個自我批判的過程。我可能也是這樣,我對香港反而是一种比較包容和試圖去理解的態度。

香港的未來

雖然有外媒報導,說明年三月可能撤換林鄭,但就算明年三月會撤她,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再等四五個月?這段時間造成的各種傷痛和傷害太大了。

香港的政治,這些年也越來越令人失望。以前議員選舉的時候,聽香港的朋友講,他們就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可能真的覺得選誰都一樣。而特首又不能選,都是指定的,只是看指定的哪個更差。

林鄭我是非常不能理解,怎麼能把這個運動處理成這個樣子呢?她背後有沒有人指點?太不靠譜了。我根本不能理解她的這些行為軌跡。明明可以早點結束這個運動,早點去緩解,但她就是完全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做過一件正確的事情。

而且她講話的態度,剛開始確實是蠻傲慢的,沒有感受到這個人是在關心,是在回應,只是重重複複地講一些話。雖然有外媒報導,說明年三月可能撤換她。但我們外交部已經回應了,說這個是謠言。而且就算明年三月會撤她,是不是已經太晚了,再等四五個月?

這段時間造成的各種傷痛和傷害太大了,还是應該盡快結束這個事件,不然我都怕街上的人要瘋掉,出來很多精神病也有可能,更多的傷人事件也有可能。現在政府不但政治上消極應對,天天都在提油救火。我也希望警察可以做得好一點,每次都是警察自己在減分,又去噴人家清真寺,又是721、831事件,又去濫捕,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搞得差得不行。

2019年10月20日,九龍區遊行期間,警察向清真寺發射水炮。
2019年10月20日,九龍區遊行期間,警察向清真寺發射水炮。

大家現在都看不到出路。我在這個運動中能做的事情就是觀察了。盡量去理解,理解香港社會,理解到各方是怎麼玩的。假設有一天你也要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做出什麼選擇。

最後,還是個人的選擇比較重要。比如這些學生選擇站到前線,他要付出什麼的代價;警察做出什麼選擇,會不會跟車太緊,以後要被清算。就是你每個人在這個事件中,你做出的選擇,你的反應,以後會帶來什麼呢?要預備自己以後去面對這樣的事情。

現在是香港發生這樣的事情,以後我們自己,比如作為一個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當中國和外面發生衝突,它去吹響號角之後,你的身份該如何定位?該如何說話?需要去為祖國表達些什麼?

這可能是以後中國人經常要面對的、華人在外面經常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你怎麼回應?我覺得中國這樣搞下去,每個華人都避免不了去重新真正思考在外面要怎樣去和別人打交道。它把你推倒這樣的一個磨心的地方了。中國對香港的控制,已經很強了,整個政府機構現在都沒有應有的作為和正常面對公眾的語言。香港已經失去了它以前的地位。

香港社會也在這次運動中產生了很大的改變,每個人都參與在其中,但是我們港漂其實沒有機會參與進去。以後大和解中,我們就失去了講話的份。我們不是持份者,因為我們沒有和他們經歷這段事情。

香港社會也在這次運動中產生了很大的改變,每個人都參與在其中,香港的各種不同的學校、社工、南亞人士,大家都在這種互動中形成一個新的社會,但是我們港漂其實沒有機會參與進去,或者說,不能明顯地參與進去。以後大和解中,我們就失去了講話的份。我們不是持份者,因為我們沒有和他們經歷這段事情。很可惜的,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沒辦法進入到這個對話當中。

顧慮會很多,南亞人士他們也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幾代人,他和香港同呼吸共命運;但我們還有很多內地的朋友家人啊,我們顧慮的東西很多,你不可能很直接地去表達很多。但我覺得講話是必須的,如果這個時候你可以講話,你不一定是支持某一方,但你去表達,去參與到這個裡面,以後香港社會的形成,你是有發言權的。

未來的香港,如果能實現普選的話肯定是好的,而且這個也是你之前應承給別人的,人家來要也沒有問題。香港是具備一個普選的社會氛圍,是有這個資格的。如果可以給普選,換來運動的結束,肯定是很好啊,但我不抱什麼期望。

在強權之下,抗爭很多時候是達不到目標的,我是願意妥協的。現在就是很難,也沒有這個機制,如果能有獨立調查就已經是很大的妥協,對局勢也會緩和很多。大部分人那麼憤怒,還是對警察憤怒,就覺得黑衣人有警察去懲治,有司法去懲治,但警察沒有人管。表面上說五大訴求,但你回應一個訴求,會分化掉很多人。

中國失去了整整一代香港年輕人。六四可能只是失掉了一批,但這次可是全部的香港年輕人。

這次運動到現在,影響已經很明顯了——中國失去了整整一代香港年輕人。六四可能只是失掉了一批,但這次可是全部的香港年輕人啊。我覺得對雙方都是很大的失去。拖的時間越久,結局就可能越恐怖。

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講,他們現在也很難退讓了吧。比如說他們為什麼打砸,中大被圍的那天,我觀察到他們的策略可能是去黃埔,或者去又一城打砸,分散警察的兵力,相當於救中大。但是那樣程度的打砸,看起來就是很恐怖,對別人來講,就是一個很恐怖的事件。

這個事件無論你怎樣美化,都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然後你對不同意見人士,你以前是拳腳的私了,到現在變成這樣火燒的私了。暴力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但我始終還是覺得罪魁禍首是政府。

2019年11月11日,西灣河警員槍擊示威者的現場。
2019年11月11日,西灣河警員槍擊示威者的現場。

對學生來講,他的妥協可以怎樣?他們之前「犧牲」的這些手足,就是白白犧牲。確實他們說的也對,退讓的結果,還是「死」。不退讓也還是「死」,可能對他們來講是沒有分別的。

只是對我們局外人來講,他們妥協可以換來我們香港的平安和寧靜。就是不同人看的角度不同。政府的態度實在看不到一點可以妥協的。如果政府有一絲可信任的地方,雙方都能妥協,有一個可信任的契約出現,就不會搞到今天。

沒有辦法改變年輕示威者的方向,就是因為沒有人給他們一條有效的路徑,沒有替換方案,只不過就是投降而已。最近我覺得除非一些意外的事情,歷史中的一些意外,否則歷史的進程很難被改變了。

往後,第一個就是香港社會本身的撕裂,這個撕裂的彌補可能都很難。影響最深遠的還是這代香港年輕人,我是很痛心他們的,對他們造成的心理傷害是很大的。他們以後自己的生活,他們整個人生,都會被這個運動所影響。

第二個就是內地和香港的關係,特別是在香港的內地人,到以後怎麼樣發展呢。未來,講普通話的群體和講本土話的群體的矛盾衝突肯定越來越大。而且他們在這幾個月中,積累了很多創傷和憤怒,這些創傷和憤怒在平時生活工作的言行中表達出來,是很有可能的。

歷史中就是會出現很多強權,很多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操控,你需要面對,或者說知道找不到你自己要的東西的時候,你該怎麼面對。

對於之後在香港社會生存,我個人不是很擔心,因為我本來就不是很紅。香港社會普遍還是比較偏黃的,然後你抱著一種理解他們的態度,大部分人對內地人、對港漂的奢求很小,大部分黃絲,你能理解他、明白他,你不一定要上去支持他,他們已經覺得很感動了。因為他們面對的都是被內地人罵的狀況。

當他們很小心翼翼地問我的態度,我能和他們描述一些事件、和他們對某些事件產生共鳴的話,他們已經覺得很感激我,覺得那種要跪下來的感覺。其實他們的奢求很小,但是如果你天天都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你可能很難在香港社會生存下去。因為香港是中國的,這其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你把這個事實不停地拋出去,沒有什麼意義。

這個事情讓我更多地想去了解、去思考類似「自由」這種問題。畢竟以後要醫治內心的傷痛,要在政治行為上往前走,就要去更深地討論這個話題。在運動中,更多是情緒引起這個運動在往前走。但最終,如果要真正享有一個所謂自由民主的社會,是要對這個概念進行批判地接受。

香港很多年輕人還是想得太單純,就是想要回以前那個香港。但是歷史中就是會出現很多強權,很多不同的意識形態的操控,你需要面對,或者說知道找不到你自己要的東西的時候,你該怎麼面對。我願意跟香港人一起去討論這種問題。如果內地有這種開放度的話,去討論是好的,但是沒有。在香港還是可以討論的,這個可能是我們港漂可以對香港的一個貢獻和支持吧。

(端傳媒實習生王筠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讀者評論 9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這樣的中間派很難得,因為就我在海外所見,相當大比數的中國大陸人即使生活在海外多年,也拒絕融入本地社會。他們不參與本地事務,鮮少關心除移民和稅收政策外的社會議題,始終生活在大陸人圈子中。這種生活態度無法形成對異見的理性溝通討論與理解,造成大陸移民與本地社會的隔絕。他們不能理解中國大陸語境外,其他語境下的思維方式。一旦有涉及中國的社會議題出現,就會看到大陸移民與其所在國家社會的巨大割裂,並造成中國人無理好鬥的群體形象。

  2. 这是我的心声。我们懦弱,顾虑良多,但我们理智争取,尽管可能什么都没争到;你们愤怒,缺乏智慧,但你们勇敢公正,尽管可能鱼死网破。

  3. 意想不到端的文章评论下也这么多的五毛

  4. 作為香港人,很時候都讀到聽到“比起複雜的內地人際關係,香港人很簡單”一類意見。但
    對香港人來說實在不太明白。
    不知端會否考慮做一篇中港人際關係分別的文章?

  5. 看到这篇文章,在联系中文大学的助教方可成老师在bilibili被人围攻,中间派真的太难了

  6. 还以为会帮内地说好话呢,不过就是一个阿Q,端的歪屁股也就只能登这种文章了

  7. 謝謝。 自己不是教徒,但我覺得基督教仁愛的教義是這位女士成為少數內地人中間派的原因。
    建議為南亞人士做一篇類似的訪問。

  8. 内地用户。从2015年开始,其实自己有意识地让自己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任何社会事件,当然就个人而言可能站在国家角度主观立场本身没什么错,可是作为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每个人主观一点那可能就是一种极权。不希望看到这个天平倾斜到不可矫正,虽然自己也无法改变什么,但至少能告诉那些勇敢的人们还有人是愿意理解你们的。加油。也感谢端。

  9. 谢谢端,谢谢作者,香港人加油!

  10. 确实是好文章。
    大陆人,从事件早期开始看相关报道。自从官媒下场之后,朋友圈只有一种声音,很惶恐。大概这就是所谓“沉默的螺旋”,胆敢同情香港的异端是不敢说话的。
    有件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从朋友圈的口径来看,大家全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暴力,部分人已经由反对暴力延伸到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民主”“自由”,对89事件的风评随之下降。他们的逻辑大概是,因为“反送中”“反修例”运动滋生暴力、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这场运动是错的,它的一切意识形态根据是错的。然后和朋友闲聊时意识到,同样是暴力,同样是民众伤害民众,文革的暴力与破坏何止千倍于此,我却未见到批判香港人的大陆人以批判“港乱”、批判“自由”千倍的力度批判文革、批判文革背后那一套话语体系。仿佛集体失忆,仿佛集体失明。
    我仍然想不通。也许他们并不是真心反对暴力,否则他们应该和反对由官媒捏造出来、专门煽动暴力的“港独”一样反对煽动暴力的大陆旧有体制,然后反对试图恢复旧体制同时还煽动网络暴力的现行体制。但他们并未如此。

  11. 謝謝你
    文章寫得很好 很能概括我跟很多內地人相處的情況

  12. 港媒偏幫性再強,也不及微博微信公眾號全是同一種聲音啊,有敢幫港港說一句話的人嗎?好意思來說港媒偏幫?

  13. 謝謝作者。

  14. 「其實,他們早在別人喊出港獨口號之前已經把香港排斥在祖國之外了。」
    真的,一直都有這樣的感覺。香港與大陸一直都有很明顯的「我者」與「他者」,而且這種區分不是我們自己弄出來的,是大陸那一方賦予的。如果真的把我們當自己人,何須把曾經有的恩惠天天掛在嘴邊(還要很多所謂的「幫助」都是不曾發生的,例如謠傳中共用內地的錢幫香港解決金融危機);真的把我們當自己人,就不會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有權、有義務去對香港的風吹草動「說三道四」;真的把我們當自己人,哪會只顧著向我們拿錢(各種大白象工程,中資拿了不少錢),而不顧我們遇到的問題(文中提到的水貨問題、「蝗蟲」之稱,本來都不是我們樂見的,而實際上政府也無力解決,跟單程證審批一樣,主動權在大陸的一方啊,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解決我們因大陸政策而起的民生問題)。
    是誰成就了「港獨」?
    除了中共與親北京陣營,我還真沒見過有人真心相信有港獨、可以港獨。當然,北京也不見得是真心覺得有港獨,他們不過是要一個名義、一頂帽子,讓他們可以把我們這個本來就有一點不同的群體,打壓下去。

  15. 内地沉默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看的。
    —————————————
    +1

  16. 中國的少數正常人

  17. 端传媒,这几个月累坏了吧。找这么些大陆人来自诉,想打脸tg,证明不少大陆人支持香港。嘿嘿,几乎每一篇报道的标题,示威者都像受害者,警察都是坏人。来,请继续你们的表演。批判暴力,你们就说都怪政府不作为,逼的,原因在政府,顶你个肺。没见你搞政府,中资商铺打砸了不少,这就是民主,这就是反抗tg暴政?貌似你们更像。丢人,你们好意思每月这么贵的会员费?天天搞些二手新闻

  18. 感謝!非常好的文章

  19. 很坦誠的自述!為什麼香港有那麼多活在普通話圈子裡的小粉紅?原因很簡單。屁股決定腦袋、恐懼感、紅色教育、精致的利己主義。

  20. 回復中竟然有人把能翻牆當成是值得自豪的事,仿佛牆上開個狗洞,有人鑽出來對外面的人說,你看,我們想鑽出來就能鑽出來。

  21. 我是一个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大陆人,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

  22. 我觉得港媒偏帮性太强了,不自觉下都容易被标题和剪辑的画面带着走,双方应该有个规定范围。

  23. pinky: “中国年轻人首要关注的是什么?自由?民主?” 也許你厭惡民主,不過你顯然要自由,不然,幹嘛翻牆?

  24. 也寫出了我的心裡話,謝謝口述者和記者。其實比起這位中間派,我本人的立場被好多內地親友說成是激進份子,但是這篇文章的講述或許更適合雙方和解吧⋯(還是想噴一下,不是香港人看不起內地人,是內地人太看得起自己,到哪裡都要成為世界中心。這篇文章明明就在說香港十年,下面有位pinky說什麼我們不關心香港,關心的是AI、新媒體、要過年了blahblah⋯smh誰又關心你關心不關心呢?不關心又不了解還要發表高見、難道是以臉滾鍵盤方式胡謅出來的理論?真是雞同鴨講)

  25. 終於有一個正常中國人了

  26.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27. 就算墙内的年轻人看到也不会理解当代香港年轻人,彼此都不理解,非单方面。你可以说我们了解的渠道有限,不过你们了解我们的兴趣也有限。觉得我们很惨很懵逼吧。瞧瞧我们都能翻墙了,想看啥还能支付啥,即使非洲大草原产品,我们的金融支付链同样便捷。
    中国年轻人首要关注的是什么?自由?民主?我们也会看北欧高福利国家什么状态?特朗普现在采取的措施基于美国什么的现状?
    我们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科技人工智能、新服务行业、新媒体的发展,更关注的或许是我们喜欢的小哥哥小姐姐的动态。香港的形式也只会喵那么几眼,诉求就诉求,搞得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看得明白这个俗语代表示威者哪种地位吗)哎,捂脸,闹大了热闹了问题能解决吗?还暴力了,哎呀呀,拳头没人大,戴着隔壁大叔送的拳套就上场了。过个把个月隔壁大叔送个鸟枪是不是要上演特效片了。-看完演唱会无聊爬墙唠叨数语。快过年啦……

  28. 謝謝,謝謝。

  29. 寫得很好。希望港漂能有“講普通話的香港人”族群認同,不要總是把自己當成外人。否則在一個已經connect的社會裡,會很孤獨的。孤獨會帶來臆想,臆想會帶來恐懼,恐懼又會帶來進一步孤獨。
    我認識的港漂,有做文宣的,有課金的,雖然不能煲底相見,卻確確實實改變了一批本地人的想法。希望有更多的港漂可以站出來,改變港漂等於共產黨走卒的刻板印象。

  30. 很好的感想叙述,谢谢。就算最后运动会被强力压下来,失去这整整一代年轻人的后果又当如何?当然,党是不会在意这点的,这招不够强还有更强嘛。

  31. 與香港同時發生大規模社會騷動的還有智利,群眾由抗議地鐵費率開始,升級抗議社會不公平。同樣嚴重的暴動,2千多人被捕,19名示威者被殺,也有示威者逮捕後被虐被性暴力的報導。不同的是,政府除了開除了幾位內閣成員,這幾天決定了,明年四月舉辦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延續目前的憲法,若要重新修憲,憲法要如何。目前的”憲法”是獨裁者皮諾契特時代訂立的,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工具,不平等的根源。政府的決定至少暫時的結束了抗議騷動。對照之下,中國政府與香港當局卻是提油救火。習近平”制暴止亂”的講話,令人想起六四之前的四二六社論。內地中國學生對於勇武派的”執念”,反映的就是中國社會對於政府權威的服從吧。外界的人,對於抗議民眾的暴力與警察的暴力,對於民眾的權利與政府的權威,多半是以一個比較對稱的方式看待。由˙其是民主憲政體制下,公務員與警察是納稅人養的,街頭屬於人民的公共空間。就我們外界的觀點來看,香港的問題就如同智利,應該而且最好是透過政治協商,透過投票解決。談政治,勇武派就沒有勇武的必要與合理性。拖這麼久,政府完全失去信任,民眾真的會相信區議會選舉結果嗎?感謝本文作者的視野,讓我對紅粉們有些體認。他們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糟糕。

  32. 這篇文章限定只有會員能看蠻可惜的,大陸人能從客觀角度來描述事件很有說服力。

  33. 寫的也太好了。這是非常真切深刻反思過的心境,不是簡單的互相指責,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利己。太感動了。

  34. 说得简直太好了。
    想起Chong San的那句話:
    「其實社會上除了黃色和藍色,其實還有很多不同顏色的人士。有中立人士、愛好和平、愛好繁榮的人士等,真的不是非黑即白的。」

  35. 这篇的确非常好 很真诚 很感动 写出了我身在大陆 理解香港 同时又觉得演变到今日如此暴力局面 无法收拾田地程度的遗憾。 我们在大陆 习惯了跪着 习惯了叫爸爸 习惯了妥协 非此即彼 站错队就活不下去的生存境地 我自己也是精神上理解和认同他们原本的诉求。只是真的可惜啊,的的确确感受到了香港的本土主义,在愤怒之下演变成民粹式的无差别暴力,这样真的会失去原来的道德高地。the ends don’t justify their mean, 何况到了如今,感觉只是越来越往揽炒靠拢了… 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那天的到来吧,sigh。

  36. 太多人说被内地亲友冷嘲热讽,实在来说就是自己不会说话,运动至今 ,我都是心平气和的和亲戚朋友普及香港的问题和情况. 很少会有人冷嘲热讽.自己觉得高人一等,说话语气自然盛气凌人.

  37. 真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看到!很為這篇文章感動,事情發生以來,作為這樣一個「中間派」受到內地的親友冷嘲式關懷,另一方面對這個運動很多體會又無法直接描述出來。在這篇報道中找到很多共鳴,也解釋了一些一直存在於自己內心的矛盾。
    這是一個讓人敬重的分享者,這也是一個讓人敬重的媒體。

  38. 寫得很好,如果多些這些中間派的聲音被呈現,會影響到大局。

  39. 怎么割席?很简单,暴力勇武派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示威者想要的运动。割席不难,就是暴力苗头一出现当即离开现场,不跟暴力分子站在一起,更不为他们提供掩护和声援。把暴徒交给警察去处理,让执法部门维护香港应有的法制,保证一个和平表达的政治空间。但是太多的人被对警察的仇恨冲昏了头脑对于所谓“自己人”的暴力视而不见,甚至期望利用暴力让港府低头。这在政治上的可能性姑且不谈,姑息暴力首先牺牲掉的是整个运动的道德高地,更很快侵蚀掉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支持。这些人现在完全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所谓独立媒体完全自愿地被暴力分子绑架,包括端传媒,他们至今不把示威者与暴力分子分开,混为一谈。他们把骚乱的暴力报道都是平铺直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警察的暴力则分分钟引经据典明察秋毫地计较分寸。端传媒关于割席的态度基本上跟本文作者是一样的,基本上是爱上了一个喝酒打人的男人,鼻青脸肿也恋恋不舍。

  40. 谢谢作者,写出了心声了

  41. 没用火烧的时候也没见你们少喊出坦克🙄把自己择的挺干净

  42. 很坦诚也很全面的文章,却无法让墙内看到,想想还是觉得难过。

  43. 地域歧视 最多就是动动嘴皮子…香港人打香港人,可是用火烧的

  44. 写的太好了。我真的不明白在内地地域歧视并非罕见的前提下,为什么很多人单单听见香港的极端言论就要上升到喊打喊杀的程度。像作者是河南人,河南被说了多少年偷井盖的贼?上海人是不是管外地人叫硬盘?苏南和苏北吵得像热窑一样;还有很多地方提起来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怎么偏偏到香港人这就要上纲上线,硬搞成“敌我矛盾”?还不是心里从来不把别人当自己人,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一套。
    还有楼下说内地人也把政府当服务者的,别搞笑了好伐,把政府当服务者的压根就不会赶着别人认“英爹美爹”,这个思路都不会有。别说香港人,我被粉红这么骂的时候都反应不过来,怎么就成爹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全世界找爹,不认这个爹就要拜投那个爹,你们这么缺爹的吗

  45. 换位思考实在很难,很可惜文章没有办法保存分享给墙内的朋友

  46. 内地大多数沉默的人觉得香港的内部矛盾很大,要不然怎么可以搞那么久。而且内地只要是和政府(包括居委会)有过一丝互动的人,都可能成为政府对立者,体验实在是差劲。要说内地人都被洗脑,这话我不认同,大家都门儿清,现在根本没法和政府作对,所以明哲保身。FB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洗脑,因为它的算法决定了,一旦你的政治倾向被确定,它就会不停投喂一些类似的文章强化你的认知,如果你不主动去找一些其他的信息,你就有可能落到这种信息茧房里。年轻人特别容易被这种算法控制。

  47. 谢谢你,写得真好

  48. 写得是真的很好,觉得仿佛替我也说出了很多难以表达的东西。看完全文回到最上面找叙述者的性别,果然不出所料是女性。

  49. 谢谢作者,这样的亲身经历文章最能打动读者,谢谢谢谢🙏

  50. 很感謝有這樣的報導。很喜歡端傳媒試著從各個角度看事件的態度。也謝謝本文的作者,從這個角度很難寫,但寫得打動人心。到最後我們都是地球人,嘗試去理解別人的觀點與處境,更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51. 我曾是在香港工作过又离开的港漂,完全理解和同情香港的处境,这位作者写得很好,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同路人。

  52. Very informative . Thanks !!

  53. 我们不是这里的持份者。——为什么不是?交了税,工作生活在这里,爱这里,就可以是持份者。
    我母语普通话,拿着国内护照,家人朋友同样在国内,但已经很硬气地讲“我们香港人”了,因为我的价值观更趋近这里,我的灵魂和思想已经先于我的肉体入籍了。

  54.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55. 保存失败是为什么

  56. 认真读完了。写得真好,基本上也是我这几年在台湾的心情。太阳花学运的时候,有几个台湾同学让我不要去现场看,觉得我听到说大陆不好会不开心,但我完全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他们抗争的对象是中国政府,也知道生活中真实相处的台湾朋友有多好。
    太多国人都容易在这次运动中,把抗争的诉求和香港人与大陆人素来的冲突混淆在一起了,不加思考地认为香港人要反抗,就是因为看不上中国、不想和中国一起之类的…根本想不到深层次的政府职能、警察权限这些在民主法治社会的人才能理解的事情…中国多年的愚民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成功到这一代的中国人已经无法理解世界其他人眼中的基本常识了…

  57. 感謝刊出這篇報導。

  58. 内地也有许多人是理解这一切的

  59. 只看了个开头先来留个言……为全港最中立最有报道质素的RTHK哭十分钟……

  60. 这叫中间派?在香港可能是。。

  61. 很好的一个梳理,尝试去理解才有化解的可能。

  62. 感謝分享
    作為本地人雖然不曾經歷港漂那種兩面不是人的拉扯
    但那種失語與孤獨卻是可以想像得到
    十分感謝在中港日益仇視的氣氛下仍能打開懷抱理解香港人的想法
    那是大陸人和香港人都十分需要嘗試的事情

  63. 寫的真好!被打動哭了。

  64. 下面的那位,家长制的政府也不是一味只管制人民而不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维护人民的利益,而服务性的政府在有些政策上也会出现家长制的性质。一个(我虚构的)例子是可以是:家长制浓厚一点的政策会强制所有婴儿接种疫苗,家长制薄弱一点的会教育婴儿家长去自主给婴儿接种疫苗。
    我个人感觉这样的概念已经很客观了,没有诋毁的意思吧。

  65. “我觉得香港从来就没有觉得英美是亲爹,甚至他们都没有当政府是一个管制他们的,反而他们觉得政府和警察是服务市民的。这个前设不一样,所以大家看东西的角度很不一样。”
    说内地人没有这个意识的多看看大陆民生工程,扶贫干部有多少,政府和军队一直宣传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军队和消防都在干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每天普通市民来办事情只要一生气吼最多的一句“你们就是要做好服务人民的工作”,拜托看事情不要片面,以诋毁而诋毁,就像是希望我们内地人理解不是所有上街的年轻人都想暴力,但实施了暴力的年轻人难道不是坏人吗?
    掩护好你的是好警察,为了维持秩序掩护好别人而对你实施暴力的警察是坏警察吗?

  66. 只会和父母,非常要好的朋友讲述内地媒体对香港泼了多少脏水。朋友圈微博至多屏蔽取关,不然不知道要对多少人失望气愤到想绝交。这篇文章还是会转给信任的人看。

  67. 「在運動中,更多是情緒引起這個運動在往前走」
    不能同意這句話更多。很多時候,只有相互真心瞭解,才能去找彼此對對方內心的那個制衡點

  68. 看了在難過之中也有一點暖意回到心頭。謝謝你們,坦誠深入的受訪者,與認真的端傳媒。

  69. 内地沉默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看的。

  70. 悲伤与谁同

  71. 港漂要真正融入香港,就要有當香港人的承擔。多跟內地朋友解釋香港的實況,事件的緣由,不一定要完全支持示威,起碼把真相帶到牆內。當中必定有困難,但也是對香港的一種承擔,香港人加油!

  72. 讲真翻墙过来讲端媒体偏见报导的小粉红可以稍微闭嘴了吧(笑)

  73. 文章保存图片失败

  74. 好文,可以深入理解港漂内地人和香港人的dynamics

  75. 很多次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些内地媒体的谣言,但因为港漂身份,沉默了。

  76. 作者是個很有同理心的人,而且會主動了解和反思。
    每一個地方都需要多些這樣的人。
    謝謝你!

  77. “我觉得香港从来就没有觉得英美是亲爹,甚至他们都没有当政府是一个管制他们的,反而他们觉得政府和警察是服务市民的。这个前设不一样,所以大家看东西的角度很不一样。”
    政府和警察是服务人民的,这种民主意识是内地人想都不敢想的

  78. 感谢端尝试从不同角度报道,希望看到更多不同的观点,让读者看到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在香港生活的人的观点。

  79. 很好的反思,美中不足是对一些阴谋论的支持。但作者似乎很难被归类为典型的港漂,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在这样的时刻,似乎每个人都要选边。

  80. 我也是這麼一個處於邊緣的港漂,經過2014,我的選擇是面對別的港漂朋友避談論政治,否則完全無法溝通,每一秒鐘都很想和對方絕交。

  81. Looks like someone already being me and giving you a great comment!!!

  82. 「以前我,的理解」…..為什麼要有逗號

    1. 已更正,多謝指出!

  83. 以前在报社工作,因此微信朋友圈基本都是记者和编辑。针对香港今年的示威活动,本应该秉持中立报道的一群人都变成了宣传机器。言辞之间充满了各种标签和口号。他们当然可以谴责活动当中的极端暴力行径,但是对港府和警察的批评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是这种情况。最开始还会为这种观点分裂造成的朋友疏远而遗憾,现在觉得在这块土地上,未来也总是要分道扬镳的。

  84. 写得真好。
    可惜这样的文章,在墙内绝对发不出去。

  85. 非常赞同,希望能够为HK做出贡献

  86. 感謝你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