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年:一位“中间派”港漂的自述

香港社会在这次运动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港漂其实没有机会参与进去。我们不是持份者,以后大和解中,就失去了讲话的份。
2019年10月1日国庆日,港岛有游行。
逃犯条例 大陆 香港 中港关系 迁移

【编者按】反修例运动在本周,进入了一个危急时刻。几起伤人事件引起舆论哗然的同时,来自中大的“战事”,直接导致香港几所大学提前结束本学期课程或改为网上授课。这一事件引起的内地生撤离风波,再次将港漂群体抛进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过去几个月,这一群体时常失语,偶尔被针对,多次被利用,最近则陷入了恐慌之中。在媒体的报导里,他们有人将香港视作“战区”,每到周末就乘坐第一趟回深圳的大巴,逃离弥漫催泪烟雾的街道;也有人因为支持或仅仅同情香港运动,在内地网络上被人肉和举报。其实说到底,只是因为这个复杂的群体,并不能被任何个例所代表。

这篇文章的口述者,已来港十年有余,2008年到香港时,“奥运刚刚结束,一片大好,大家欢天喜地”;再往后,她却发现香港和内地的分离,“是一步一步加深的”。2014年占领中环时期,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有段时间车很少,空气都新鲜了”;这一次,她却说“因为反修例运动,才对香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未来,她是悲观的,因为“中国失去了整整一代香港年轻人”,也很遗憾,作为港漂无法发声,“没有和他们经历这段事情,对以后香港社会的形成,没有发言权”。

通过采访,本文试图完整地呈现一位“对香港抱著好感”的港漂,对这个社会和它正在经历挣扎的理解、同情、反思。至于她的声音有多重要,是否“中立”,或有多少代表性,则留待读者去判断。

我2008年本科毕业,来到香港读硕士。当时申请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没有做太多预备,申到学校就来了,所以到了这里都不太了解这座城市的情况。

我们来的时候,不会讲广东话其实蛮难生活,不像现在普通话这么普及,刚来时不太适应。我当时是听都听不懂,TVB也很少看,连“唔该”都听不懂。

因为没来过香港,来到后挺失望的。当时我住在九龙的一个区域,楼都挺旧,也没有觉得香港特别好,而且地方很小。刚开始对香港不是很喜欢,跟内地的环境相比,我觉得它的设施好像没有内地好。特别是当你一出来红磡火车站,面对的是红磡那些小旧房子、那些唐楼的时候,落差还是蛮大的。

听不懂广东话,外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那时也没有Google Map,我又不太认路。出门要经常问路,香港的路又很难找,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基本靠著个手机就能去任何地方了。

毕业以后留在香港,也是因为很多随机因素,没有说特别想留。但也没有看到内地有什么地方我很想去,就一路待下来,慢慢时间就长了。2015年的时候我又想读书,想读神学,读神学我就只能在香港读,就继续留在这里,对这边也比较有感情了。

我从15、16年开始一直到去年,很多时间要去上海出差,有的时候在那边一待就是三个月,反而和香港开始有一个比较。我觉得上海已经是内地最适宜居住和工作的城市了,但是在比较之下,不只是吃喝玩乐,在工作中的感受,要和不同的政府部门打交道,要和那边的专业人士、那边的同事打交道,会感受到香港的好处。会感受到香港的各方面除了住房小之外的好处。

我可能跟香港本地人的接触算比较多,所以对比会比较明显。与内地城市相处过的人相比,香港人更简单一点,更真实吧。这个可能是你待在普通话群体里不太能感受到的,但我的很多同学这么多年来确实都待在普通话群体里。

香港有些人对这个世界了解可能也不是特别多,就天天待在这座城市,偶尔出去旅行一下,不能说他对世界或者对内地的了解很深刻。但我觉得不能因为这个去指责他们,内地很多人也不了解世界、更不了解香港。在这之外,我觉得他们对人情什么的考虑地比较简单,不会有像内地那种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2008年3月,香港花卉展有迎接京奥的环节。
2008年3月,香港花卉展有迎接京奥的环节。

接触陆港矛盾

现在回过来看,2008年到现在,还是发生了占中、铜锣湾书店这些事件,还有很多例如“光复上水”、自由行、内地孕妇的事件。其实有很多东西,香港人的不满是慢慢在增加的。它和内地的分离,是一步一步加深的。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会跟一些香港同事吵,那时候的我,可能比较像现在的所谓“小粉红”的同学。

比如,同事会用“乡下”去称呼你回家的地方。但因为内地农村和城市的界限很明显,我就不是很能接受。慢慢才知道他们这个习惯,那刚开始心理上就会觉得很奇怪,就会跟他们辩称这个问题。香港人很多都是老家在广东的,但是很多都在很偏远的地方,比如说他们回去怎么不方便、要坐车,坐什么小三轮车,然后他们就会问,你回去是不是也是这样?

我很不能理解,会跟他吵,觉得他对内地的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但我后来就放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发现其实内地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只是我们生活在城市,在城市长大,不知道。而且可能我们过来香港的这批人,还是家庭环境相对是比较好的。所以,香港同事的认识其实也不一定错。

而且我发现,当你看香港的媒体报导,比如说像香港公共电视台(RTHK),它其实天天就报导、嘲讽内地不好的东西。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的就是内地的不好,你看不到内地的好,我也就释然了。

而且人家放的不好的地方也确实存在,只不过它集中性地、每天大量地放给你。好的部分可能就,有一点点好的可能就不报导。我觉得这样你跟他争辩是没有用的。而且这些年,确实收得是越来越紧了。我和别人争辩时可以说服别人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坚持继续讲下去。

其实2008年是一个分界点。2008年的时候还刚开过奥运会,一片大好。大家欢天喜地的,没有觉得内地很不好的情况。包括我刚来的时候不觉得香港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觉得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现在回过来看,2008年到现在,还是发生了占中、铜锣湾书店这些事件,还有很多例如“光复上水”、自由行、内地孕妇的事件。其实有很多东西,香港人的不满是慢慢在增加的。它和内地的分离,是一步一步加深的。

如果说陆港矛盾,最早从说“蝗虫”开始,还有那些说孕妇冲到医院我是有印象的,但是感受不太强烈。因为我觉得不论他们说的这个“蝗虫”好不好听,但他们说的现象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我的看法就是香港政府对这个事情要负很大的责任,它在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比如说允许这些水货客进来,通关的时候你不管他们。所以我同意他们讲的这个现象,但是我觉得他们还是更多情绪化的宣泄吧,语言上的表现。

我觉得这个是在一个大众社会下都很容易有的,内地也有很多宣泄,可能我就见多了。而且作为一个河南人,在内地也经常被人编排歧视的话,我对这个现象其实不会有特别强的感受。这个感受可能要到我们的首都人民,或者上海人民身上,对这个会忿忿不平。我已经习惯了。

2016年12月,铜锣湾书店事件后一年,香港“禁书”出版业面临灭顶。
2016年12月,铜锣湾书店事件后一年,香港“禁书”出版业面临灭顶。

而且实际你和香港人的相处、工作中,他们都是很关心你的。他们可能一边骂著“蝗虫”,但并没有把你当作“蝗虫”。因为他们讲的可能是很抽象的一个群体,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在针对我。

香港这么小的一个地方,资源也确实有限。每年冬天的时候医院都爆满,很多资源本来就是不够的,而有些政策确实使得香港的资源被瓜分。我以前家里有人生小孩,我也要从香港给他们带奶粉。刚开始没有限制,我真的是一行李箱一行李箱地运,每次运12罐奶粉上去。

香港那时基本上还是算比较开放的态度,只不过长期这样下去,它是不能支撑供应那么多东西的,或者资源给这么庞大的内地。我觉得这是它面对的很矛盾的地方——它有想赚这个钱,但它又确实支撑不了,然后民生会受到影响。

占中与港独

这次运动,也要从占中开始讲,它和占中是连续的故事。

从那之后,可能从梁振英上台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冲突矛盾在爆发。而这次运动,也要从占中开始讲。它和占中是连续的故事,应该说是从占中开始,慢慢加强,爆发出来,变成全民参与的一个事件。

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的时候,因为当时我们家没电视,不太看新闻,都是看Facebook上面一些人转发的东西。而且在我看来,那个时候香港全民参与度还是很低的,时间又短,影响不是特别大。

而且,当时身边很多的香港人本身是不支持那个运动的,所以对我来讲,好像那个是没有太大的、积极的作用。那个时候也对香港的政治生态了解非常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大概。我们平时去太子的时候车很多,那个时候车很少,空气都新鲜了,就在占领旺角的那一小段时间。

我真的是这个运动中才回去了解以前发生的事情的,才对香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前两年经常出差去内地,回来之后就跟我这边的老师们交流,我觉得内地这些年变化很大。为什么大?因为我2008年来了之后,基本上没怎么回内地,发现我回去之后连点餐都不会了,全都是用app,有很多新的发展。

我跟我老师交流的时候,他就问我,你不觉得香港变化更大吗?我当时还不太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我是在这次运动中再回顾香港这些年的事情,才发现香港真的是变化很大。所以我觉得是香港潜藏的一个炸药桶在这个运动中爆发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很多香港人在占领中环的时候,对这种阻碍到公共交通、甚至那些本土派有一些有点偏向港独言论的,都不是很认同。但在这次变成了全民参与,我觉得是政府和警察自己造成了全民参与的情况。

我觉得要澄清一点,我认为香港人是不支持港独的,而且也都知道这次运动不是一个港独运动。如果真的有港独言论出现的话,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是因为他们太生气。如果这个事情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哪怕是现在,很多人的言论还是会变的。不能从支不支持运动来判断是否有港独倾向。

2014年10月,占领中环运动期间的金钟。
2014年10月,占领中环运动期间的金钟。

排斥与接纳

我对香港认同的部分原因在于,我自动地被我内地的、港漂的同学排斥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深深的伤害的时候,情绪太不理智,没法进行正常的交流。

对于这场运动,我有意识地去看一些新闻,了解一些前因后果,在这个时候,其实对香港的认同感更强一些了。我觉得香港人自己的身分意识也在迅速地加强。

我对香港认同的原因还在于,我自动地被我内地的、港漂的同学排斥了。我被排斥到了这边,真的是被推到这边的。就是因为当这件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的时候,你就需要去讨论,讨论一些新闻上发生的事情。但是你发现跟本土的香港人是可以讨论的,不论是黄丝还是蓝丝,哪怕是蓝丝也都是可以讨论的,蓝丝都理解警察滥捕、警察过份使用武力的行为是不对的,只不过蓝丝可能觉得要学生先停政府才会停,而黄丝觉得要政府先停学生才会停。大家都是可以讨论这些的。

但是和一些港漂,他不理这么多,他根本不去跟你讨论这些实际发生的事情,他就是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合理的,只是喊口号,没有可讨论的就没有意思了。而且他们可能心理上很排斥、很介意这些连侬墙上一些过激的言论,Facebook上骂大陆人滚出去啊什么的。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受到深深的伤害的时候,情绪太不理智,没法进行正常的交流。

他们就会变成为祖国而战了。但我觉得,香港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啊,你怎么没有一个作为香港市民的角度,为香港而战呢?其实,他们早在别人喊出港独口号之前已经把香港排斥在祖国之外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不一样了,突然发现我成少数人中的少数了。我每天都觉得很惊奇。刚开始别人都为香港难过的时候,我还莫名其妙的,我还给别人点赞,我以为别人想得跟我一样。但后来发现,他们其实都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的。我也蛮意外的。

最早大概是七月,我发现了明显的不同。因为他们还是看微信文章的,可能就是跟著内地的那些宣传。比如说721的时候,我们关注的都是元朗打人,反而涂国徽这个,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性。第二天起来,大家全都为这个生气了。

元朗打人我很震惊,已经看著很难受了,就没有留意到另外的国徽被涂的事情。因为对我来讲,怎么可能会有普通的市民被打呢?我第二天发现,大家跟我的想法不一样。

我自认为不分黄蓝,我是比较客观的,只是我觉得很多在香港的内地同学不够客观。他们有点“小粉红”,就是不讲道理,每次拿国家主权去压制别人。

很多人还是比较活在自己的那个圈子里,看的新闻也都经常是微信文章啊,微博这些。我很早就已经卸载微博了,微信文章我觉得这些年已经不能看了,倾向性太强。特别在这个运动中,有很多不论是机器的、还是已经红色化的公众号在运作,让我已经没法看了。但是我的同学还是很多就发那些文章。我反而比较看香港媒体的新闻,它也有倾向性,但我尽量去看一些单纯新闻性的,而不是写背后的故事,或者一些表达立场的东西。

在这次运动之前,已经有些朋友跟我讲,现在内地大学生其实已经很小粉红,我们都不相信。都觉得,肯定不会那么多人。这个事情发生后,我相信了,而且真的是我身边的朋友就是这样的人。我也在理解这是为什么,以前可能没有什么运动去挑起你的爱国情绪,都没有什么事件让你去分析你是爱国还是不爱国。

我觉得香港人对我是好的、我这些年受了很多香港的恩惠,包括我的读书、我在香港这边的师长,教会的人照顾我⋯⋯我是对香港抱著好感去理解他们的一些情绪。

我不在意在内地生活的人们的想法,我明白他们不理解香港。但我觉得很多人在香港生活这么多年,不理解香港,甚至不抱著一种香港人不是恶的前设去理解问题,我觉得很奇怪。他们很多时候是用一种恶意去推测别人。我觉得香港人对我是好的、我这些年受了很多香港的恩惠,包括我的读书、我在香港这边的师长,教会的人照顾我⋯⋯我是对香港抱著好感去理解他们的一些情绪。

在讲教会的照顾之前,我先要澄清一下,因为我现在不敢讲宗教,很多人老是觉得是基督教挑起了这场运动什么的,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宗教。我想要说,香港的基督徒是非常少的,可能只有几十万人,可能都没有百分之十,是很少的。

出去游行的一两百万人,基督徒肯定不是一个重要的力量。而且教会反而对权威顺服,里面很多年纪大的人总要强调,要顺服政的,顺服所有政权,不接受这种抗争的行为。

不过教会出于关爱所有的人,可能会开放教会,让大家坐下来休息,特别因为年轻人还是年纪很小,很多情绪需要纾解,可能就需要教会。教会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一种关爱社区的行为。我觉得让这个锅背的太不对了,要是去教会看一下,就会发现教会很多人都是不支持运动的,是很强的蓝丝。教会内部反而能站出来明确地表示支持的话,是很难的。因为教会里面年纪大的执事长老很多都是很蓝的。

但教会生活是帮我融入香港社会很重要的渠道。因为在那里,你面对的都是很本土的,不论是中产的还是基层的人群,就不用天天只围著普通话群体。而且,他们是乐意为你开放的,甚至开放他们的家庭,进入到他们家庭中一起吃饭,一起照顾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觉得这些是帮助我融入到他们这个社会里面很重要的。

2019年6月16日,香港民阵发起第四次反对《逃犯条例》修订大游行 。
2019年6月16日,香港民阵发起第四次反对《逃犯条例》修订大游行 。

所以就不会觉得香港社会很冷酷无情。反而我觉得,如果说为什么看待这次运动,我和很多原来的港漂同学不太一样。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很多的前设。其实一开始我不太跟得上整个运动,很多香港人的反应,他们对警察打人的时候、抓人的时候过分的武力的愤怒,我不是能马上跟他们同步。我是追在他们后面的,听他们讲为什么愤怒,我就了解到香港这边的法律应该怎样理解。

在内地生活,视角是很单一的。对政府甚至警察的理解,就是一个强势或者弱势的,你不会觉得他们这样抓人会有特别大的问题。我反而是通过香港人的愤怒,再去了解,发现确实好像这是一种不对的行为。我是跟在他们后面去感受他们的愤怒。

但很多跟我一样的同学,他们确实在一种另外的法制意识形态下,他们跟不到别人的反应,又不去理解别人的反应,就会有点脱离。

本地人的愤怒

他们向英美寻求支持,最多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政治是有很多玩法的。但你要问为什么民众愿意跟著这些玩家玩,而不跟著港府玩,不跟著中央玩,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也是慢慢才理解到,这几个月本地人的愤怒从何而来。比如你在FB上follow的人,很多都会表达这些愤怒。也会跟身边比较亲密的香港朋友谈,听到他们的愤怒,然后自己去核实,为什么会有愤怒,他们的愤怒合不合理。要去明白香港这个法治的架构是什么,他们怎么看待警察的责任,警察的功能,政府的功能。

为什么香港警察这几个月以来可能让市民觉得非常愤怒,因为他们的表现,可能突破市民对警察和政府想像的底线了。

我觉得内地的政府的功能还是一种父爱式的,他们天天都叫“中央”啊,好像把中央就当成一个爸爸,天天跟香港说什么英美不是你亲爹。我觉得香港从来就没有觉得英美是亲爹,甚至他们都没有当政府是一个管制他们的,反而他们觉得政府和警察是服务市民的。这个前设不一样,所以大家看东西的角度很不一样。

他们向英美寻求支持,最多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其实这个运动应该有各方的玩家的,大部分的民众还是跟随著这些玩家,有一些情绪性的表达。这些玩家是怎么玩的呢,我觉得政治是有很多玩法的。但你要问为什么民众愿意跟著这些玩家玩,而不跟著港府玩,不跟著中央玩,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像特朗普也是变来变去的,但他们为什么还愿意向美国去呼吁,还是因为觉得在不同的国际势力的较量中,香港还是可以保持到以前的香港。

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运动也是在变化的。你看之前和理非,大家还去高铁站派单张啊,去解释,那个时候是在寻求一种理解与和解的。但那时我们内地的媒体、微信上基本上是一边倒地骂他们,甚至把他们归类为“港独”。

我觉得双方肯定都有文宣战,都有宣传,你说为什么我还是保持比较中立,没有很黄丝呢,是因为我觉得黄丝那边肯定也是有宣传战的。在宣传战中大家很容易跟著情绪走,我还是希望自己能保持一些客观。

既然我又没有参与到这些——我又不去游行,我又没有参与到前线,那我在这摇旗呐喊什么呢?如果我的摇旗呐喊促进了很多人真的变成勇武,上去送命,我觉得我很对不起人家。除非我自己也上战场,否则的话我不能在下面去推动人家的情绪的发展。

勇武行为

一直说要市民和勇武割席——怎么割席呢?这些勇武,他要上街,你怎么让他不上街呢?

我觉得勇武派的行为很多人是不认同的,特别是从民意调查来讲,最初大家最不认同的行为还是砸MTR、砸店这些,更不要说现在已经出现伤人的事件。但一直说要市民和勇武割席——怎么割席呢?这些勇武,他要上街,你怎么让他不上街呢?

2019年11月,示威者破坏一列停驶中的港铁列车。
2019年11月,示威者破坏一列停驶中的港铁列车。

不认同暴力的行为,但不代表我们有能力去阻止暴力行为。要阻止的话只有政府出手,政府去做出一个合理的政府行为、合理的回应才能够去阻止。我觉得大部分人是不认同暴力行为的。

你当然可以去谴责他们的行为,但我想问你,民众作为一个群体,怎样谴责呢?在报纸上像李嘉诚一样发表广告吗?李嘉诚可以同时谴责两方面的暴力啊,那我们难道要谴责政府的暴力,然后等著被抨击吗?就是你要谴责就是要两方面都谴责,要只谴责一方面的话,那就是欺负人了。

勇武的这些暴力行为,是可以受到法律制裁的。你每次都去抓人,已经抓了4000人,这个是等待法律去做的,这个不是通过我们道德上去抨击别人做到的。但政府呢,现在大家就不知道警察的这个暴力谁可以来处置。

其实这些年轻人,他面对的惩罚是很大的,他走出去是要付很高的代价。现在很多人说,“我不怕”,我出去也没有关系,我十年的暴动罪也没有关系,我坐了十年的刑再出来。但我觉得这些年轻人,你有没有想清楚,你可能是情绪化的一种反应?

所以为什么我不去煽风点火呢,就是既然我没有勇气站出来,那我也不能再去推动这个年轻人。如果他们想,他们自愿,那OK,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是我很害怕我成为其中的一个推动者,我站在大后方,把别人推上前线。我觉得这个对别人的伤害太大了。

当他们打到现在,这两天中文大学校园里的场面,看一些相关的报导,你会发现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虽然没有真枪实弹,但也是准军事化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会占据一些交通要塞、堵塞一些地方,跟警察抢二桥,就像打仗一样。然后自己在学校里面准备燃烧弹,一说速龙来了,就要出去打。他们的安排、组织、计划,真的已经有点军事化的感觉。我没有想到年轻人抵抗的力量和决心已经到这一步——我之前其实有一直了解跟进,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每一步、我看到的新的信息,都让我很震撼。

另一方面,如果从港漂或者是内地人的角度来看,你会看到港漂的恐惧很深。

现在是到了一个这样的地步,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跟年轻一代思想的差距太远了,是不是真的年轻一代要改变世界,还是我是从很现实的角度来看,觉得他们是抵抗不了这么强的一个政权。他们打到这一步,也看不到政府任何会妥协退让的希望。结果是怎样,结果如果真的是这样继续下去,我是很悲观的。

我也问到一些人,他们进入中大做一些了解和采访。能感觉到里面的气氛——一种群情激昂的感觉,进去里面自己都会很兴奋。也有很多人去送物资,送物资的车都排成了长龙。就是那种革命的气氛,太强烈了。强烈到他们是不是真的意识到自己所处的那个危险的境地、和有可能要付出的、要牺牲的,我还是很担忧这个的。

当然,另一方面,如果从港漂或者是内地人的角度来看,你会看到港漂的恐惧很深,因为确实会有在这么大的运动中、抗争中,会出现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人士被打和被伤害,有时候在运动中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一直很担心这种事情的出现,现在它确实出现了。那个老人被火烧,在内地港漂、在蓝丝的群体中引起了极大愤怒,也被很多舆论谴责。

当警察和学生去打的时候,无论怎么打,因为双方的武力是不对等的,他们会悠著打。其实警察没有拿出全部身家去打,如果去打肯定不是这样的。你看大家还是在策略性地打。

但如果真的变成群众斗争,就很可怕,因为大家武力是对等的。大家都没有真枪实弹,就算那些学生之前很克制,这样真的打得起来,很难有人去制止,不像警察一帮强一帮弱,还可以退让。真的变成群殴的时候,场面就会很恐怖。运动时间越长,造成的伤害——不论哪一方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

其实对这些学生来讲,这样抗争下去,结局是很明显的——警察根本就还没有动真格的。如果中央动真格的,他们是不会有一个可以有盼望的结局的。

谣言与警队信任

警察的情绪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也蛮失控的,他情绪的爆发,可能会冲著我爆发。穿件黑衣服,他可能就会怀疑你,这个就很吓人。难道我要对警察喊“同志”吗?

2019年11月,民众在添马悼念坠楼身亡的周梓乐。
2019年11月,民众在添马悼念坠楼身亡的周梓乐。

这次运动还有比较多谣言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有些现象我是挺惊讶的,比如很多人现在都知道的,在Telegram这样平台上的文宣工作。惊讶在于,我对香港社会还是不了解。我觉得他们平时也都是一般人啊,怎么这个时候爆发出了这么强的创造力?而且明显那些文宣不是几个人做的,后面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小组。如果有这样联合的小组的话,说明大家的合作的能力也是很强的。那可能就不是这个时候才爆发出来的,可能以前就已经积累了一些文化的创意的小组在里面。这也说明这个事情已经渊源已久了,不能从这几个月来理解。比如怎么可能突然就组织起来这么一帮人呢。

另一方面,这是不是意味著他们背后有什么其他的组织?我也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但我后来想,我们的警方这么厉害,都没有把这些组织找出来?找出来给我看看,我才信呀,我还是抱著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我都能公开进去这些群组观察的话,警方也可以啊,那为什么警方不把背后的这些人都抓了。

我对传言都抱著比较怀疑的态度,不会马上就信。比如831,太子站是不是有人死了?对于这个我其实也不太信。刚开始看到一些信息的时候,我其实还是对香港的执法机构抱著信任的。警察、消防员讲的话,我那个时候还是相信的。

所以虽然传言很多,我基本上还是觉得多是谣言,大家也始终没有证实这些传言。要是你可以证实、实槌的话,那你应该能有很多证据拿出来。另外,这还是出于本身对香港警察的信任。

但是,到十五岁少女浮尸的时候,我觉得就有点可疑了。因为确实,警察定义为自杀定义得很仓促,最初学校的视频又不愿意给大家,而且那个妈妈的讲话也感觉不像是一个很悲伤的母亲。我就觉得,这个谣言越来越像真的。

我本来是相信警察的,但你需要把这个事情澄清,要去消除大家的怀疑,不然就会带动很多的情绪和质疑。我很失望,因为警察没有很好地去澄清这件事,而是相对草率地结案了。

虽然831晚太子站警察乱打人的行为,也蛮伤害我对他们的信任,但那时候我的理解是——就是警察的情绪失控了。我还是抱著“警察的体制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去理解其中一部分人的失控,虽然对信任的伤害非常大。但是到后面这个浮尸,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他们是不是都在说假话呢?从上到下都是假的话,就会很可怕了。这个对香港的法治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而且现在警方天天都在街上查,我见到警察都避得远远的。特别是防暴警察,他们那种表情让你觉得很害怕。警察随时怀疑每一个人都是他要抓的人的时候,我可能就会觉得,行走在路上,他可能也会要捉我。警察的情绪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也蛮失控的,他情绪的爆发,可能会冲著我爆发。穿件黑衣服,他可能就会怀疑你,这个就很吓人。难道我要对警察喊“同志”吗?

自由的尺度

二十多年在内地的成长,我的自我审查意识已经很强,这是一种本能。像铜锣湾书店这样的事,我在内地都习惯了。香港这个状态是好的,自由这个东西,你有了就不想没有。

刚开始那些年,我们刚来到香港,发现香港每年都要纪念六四,而且香港人逮住你都要讲六四,问你知不知道六四什么样啊,其实我们是有一些反感的,说的我们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内地也是很多渠道的,其实老师也是会提到,当时的网络管控也还没有现在这么严,在网络上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所以那时有点抵触的情绪,而且觉得他们看问题太单面了,没有看到六四当时复杂的、背后的一些东西,或者六四有一些参与的、用谎言去遮盖谎言的东西。觉得他们太简单了。

但现在来讲,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香港人会在这次运动中这么坚持。他们其实是很简单的,抱著很简单的一种“我要的自由、公义”,才能对抗这么久。没有我们那种复杂。

另一方面,虽然香港媒体经常报导内地不好,但它其实相对客观中立,它报导得也没有错。但是你看台湾的媒体更加油添醋。如果拿香港媒体和内地媒体、台湾媒体相比的话,可能香港媒体反而是最客观的、最中立的。

像铜锣湾书店这样的事,我在内地都习惯了。就觉得,我不要去做一些内地会很敏感的事情。但对香港人来讲,他们对自由的尺度是不一样的,他们就觉得很生气。因为我了解这件事,所以香港人为什么怕送中,情绪上我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不理解他们情绪上的反应,所以一开始就没有跟香港人去同步更新这个事件的发展。

2019年8月5日,深水埗警察展开清场行动。
2019年8月5日,深水埗警察展开清场行动。

二十多年在内地的成长,我的自我审查意识已经很强,这是一种本能。以及,这仍是前设的区别,对政府怎么看的这个前设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讲,政府就是一个政权,就是一个人民需要顺服的权威。但是对香港来讲,政府是要服务的,是服务市民的机构。我觉得他们可能没有那种对权威顺服的本能。

香港这个状态是好的,自由这个东西,你有了就不想没有。比如在这边天天用Google,回去用不到了,就会觉得很难受。但我还是有很强烈的现实感,毕竟你不能对抗的话,有些时候就可能得顺服。我还是比较没有勇气。

我的行动力、内地人的行动力还是没有香港人强,我还挺佩服香港人的这种行动力——说游行就游行,说出来就出来,我觉得我们没有这个习惯去参与到政治中。

这么多年以来,香港的游行我都没有参加过。以前不是很了解,只是小部分人诉求没有全民关注的时候,也很难进入到里面,毕竟你是一个讲普通话的。你进去游行的时候,别人都喊广东话,你喊一句不标准的广东话,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你。

今年的反送中游行,刚开始是合法的,但我那时刚好有各种事情,就没有机会去感受。后面很快就不让游行了,我这种港漂的身份,还有很多内地的家人,就更不能参与了。这种理论上不合法的游行,我就没办法参与。

我的行动力、内地人的行动力还是没有香港人强,我还挺佩服香港人的这种行动力——说游行就游行,说出来就出来,我觉得我们没有这个习惯去参与到政治中。

运动中,也发现香港很多想法和内地还是不一样的,毕竟它被殖民这么多年,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确实香港也要被当成不一样的地方看待。你把它当成一个上海、一个深圳,你是不能理解它的。

以前我的理解还只是一些表面能感知到的不同,比如香港各方面的高效、廉洁,在工作上和各部门打交道不用花很多心思去处理不同的政策。在这个运动中才看到,通过这个运动回头看香港的历史,才发现,他们真的是挺不一样的一群人。

但是,作为一个内地人去看待各种问题,我可能还是习惯性地会对内地人进行批判。因为批判一定要从自己的人开始,就像德国,纳粹结束后,是去自己批判自己。这个时候你才能免除外界对你民族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因为你先自己批判自己。你喜欢批判哪种人,你才是对那种人最有共同感的。因为你要有了解才能批判,而且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批判的过程。我可能也是这样,我对香港反而是一种比较包容和试图去理解的态度。

香港的未来

虽然有外媒报导,说明年三月可能撤换林郑,但就算明年三月会撤她,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再等四五个月?这段时间造成的各种伤痛和伤害太大了。

香港的政治,这些年也越来越令人失望。以前议员选举的时候,听香港的朋友讲,他们就觉得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可能真的觉得选谁都一样。而特首又不能选,都是指定的,只是看指定的哪个更差。

林郑我是非常不能理解,怎么能把这个运动处理成这个样子呢?她背后有没有人指点?太不靠谱了。我根本不能理解她的这些行为轨迹。明明可以早点结束这个运动,早点去缓解,但她就是完全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过一件正确的事情。

而且她讲话的态度,刚开始确实是蛮傲慢的,没有感受到这个人是在关心,是在回应,只是重重复复地讲一些话。虽然有外媒报导,说明年三月可能撤换她。但我们外交部已经回应了,说这个是谣言。而且就算明年三月会撤她,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再等四五个月?

这段时间造成的各种伤痛和伤害太大了,还是应该尽快结束这个事件,不然我都怕街上的人要疯掉,出来很多精神病也有可能,更多的伤人事件也有可能。现在政府不但政治上消极应对,天天都在提油救火。我也希望警察可以做得好一点,每次都是警察自己在减分,又去喷人家清真寺,又是721、831事件,又去滥捕,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搞得差得不行。

2019年10月20日,九龙区游行期间,警察向清真寺发射水炮。
2019年10月20日,九龙区游行期间,警察向清真寺发射水炮。

大家现在都看不到出路。我在这个运动中能做的事情就是观察了。尽量去理解,理解香港社会,理解到各方是怎么玩的。假设有一天你也要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做出什么选择。

最后,还是个人的选择比较重要。比如这些学生选择站到前线,他要付出什么的代价;警察做出什么选择,会不会跟车太紧,以后要被清算。就是你每个人在这个事件中,你做出的选择,你的反应,以后会带来什么呢?要预备自己以后去面对这样的事情。

现在是香港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我们自己,比如作为一个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当中国和外面发生冲突,它去吹响号角之后,你的身份该如何定位?该如何说话?需要去为祖国表达些什么?

这可能是以后中国人经常要面对的、华人在外面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你怎么回应?我觉得中国这样搞下去,每个华人都避免不了去重新真正思考在外面要怎样去和别人打交道。它把你推倒这样的一个磨心的地方了。中国对香港的控制,已经很强了,整个政府机构现在都没有应有的作为和正常面对公众的语言。香港已经失去了它以前的地位。

香港社会也在这次运动中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每个人都参与在其中,但是我们港漂其实没有机会参与进去。以后大和解中,我们就失去了讲话的份。我们不是持份者,因为我们没有和他们经历这段事情。

香港社会也在这次运动中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每个人都参与在其中,香港的各种不同的学校、社工、南亚人士,大家都在这种互动中形成一个新的社会,但是我们港漂其实没有机会参与进去,或者说,不能明显地参与进去。以后大和解中,我们就失去了讲话的份。我们不是持份者,因为我们没有和他们经历这段事情。很可惜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办法进入到这个对话当中。

顾虑会很多,南亚人士他们也是香港土生土长的几代人,他和香港同呼吸共命运;但我们还有很多内地的朋友家人啊,我们顾虑的东西很多,你不可能很直接地去表达很多。但我觉得讲话是必须的,如果这个时候你可以讲话,你不一定是支持某一方,但你去表达,去参与到这个里面,以后香港社会的形成,你是有发言权的。

未来的香港,如果能实现普选的话肯定是好的,而且这个也是你之前应承给别人的,人家来要也没有问题。香港是具备一个普选的社会氛围,是有这个资格的。如果可以给普选,换来运动的结束,肯定是很好啊,但我不抱什么期望。

在强权之下,抗争很多时候是达不到目标的,我是愿意妥协的。现在就是很难,也没有这个机制,如果能有独立调查就已经是很大的妥协,对局势也会缓和很多。大部分人那么愤怒,还是对警察愤怒,就觉得黑衣人有警察去惩治,有司法去惩治,但警察没有人管。表面上说五大诉求,但你回应一个诉求,会分化掉很多人。

中国失去了整整一代香港年轻人。六四可能只是失掉了一批,但这次可是全部的香港年轻人。

这次运动到现在,影响已经很明显了——中国失去了整整一代香港年轻人。六四可能只是失掉了一批,但这次可是全部的香港年轻人啊。我觉得对双方都是很大的失去。拖的时间越久,结局就可能越恐怖。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讲,他们现在也很难退让了吧。比如说他们为什么打砸,中大被围的那天,我观察到他们的策略可能是去黄埔,或者去又一城打砸,分散警察的兵力,相当于救中大。但是那样程度的打砸,看起来就是很恐怖,对别人来讲,就是一个很恐怖的事件。

这个事件无论你怎样美化,都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然后你对不同意见人士,你以前是拳脚的私了,到现在变成这样火烧的私了。暴力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我始终还是觉得罪魁祸首是政府。

2019年11月11日,西湾河警员枪击示威者的现场。
2019年11月11日,西湾河警员枪击示威者的现场。

对学生来讲,他的妥协可以怎样?他们之前“牺牲”的这些手足,就是白白牺牲。确实他们说的也对,退让的结果,还是“死”。不退让也还是“死”,可能对他们来讲是没有分别的。

只是对我们局外人来讲,他们妥协可以换来我们香港的平安和宁静。就是不同人看的角度不同。政府的态度实在看不到一点可以妥协的。如果政府有一丝可信任的地方,双方都能妥协,有一个可信任的契约出现,就不会搞到今天。

没有办法改变年轻示威者的方向,就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一条有效的路径,没有替换方案,只不过就是投降而已。最近我觉得除非一些意外的事情,历史中的一些意外,否则历史的进程很难被改变了。

往后,第一个就是香港社会本身的撕裂,这个撕裂的弥补可能都很难。影响最深远的还是这代香港年轻人,我是很痛心他们的,对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他们以后自己的生活,他们整个人生,都会被这个运动所影响。

第二个就是内地和香港的关系,特别是在香港的内地人,到以后怎么样发展呢。未来,讲普通话的群体和讲本土话的群体的矛盾冲突肯定越来越大。而且他们在这几个月中,积累了很多创伤和愤怒,这些创伤和愤怒在平时生活工作的言行中表达出来,是很有可能的。

历史中就是会出现很多强权,很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操控,你需要面对,或者说知道找不到你自己要的东西的时候,你该怎么面对。

对于之后在香港社会生存,我个人不是很担心,因为我本来就不是很红。香港社会普遍还是比较偏黄的,然后你抱著一种理解他们的态度,大部分人对内地人、对港漂的奢求很小,大部分黄丝,你能理解他、明白他,你不一定要上去支持他,他们已经觉得很感动了。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被内地人骂的状况。

当他们很小心翼翼地问我的态度,我能和他们描述一些事件、和他们对某些事件产生共鸣的话,他们已经觉得很感激我,觉得那种要跪下来的感觉。其实他们的奢求很小,但是如果你天天都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你可能很难在香港社会生存下去。因为香港是中国的,这其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把这个事实不停地抛出去,没有什么意义。

这个事情让我更多地想去了解、去思考类似“自由”这种问题。毕竟以后要医治内心的伤痛,要在政治行为上往前走,就要去更深地讨论这个话题。在运动中,更多是情绪引起这个运动在往前走。但最终,如果要真正享有一个所谓自由民主的社会,是要对这个概念进行批判地接受。

香港很多年轻人还是想得太单纯,就是想要回以前那个香港。但是历史中就是会出现很多强权,很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操控,你需要面对,或者说知道找不到你自己要的东西的时候,你该怎么面对。我愿意跟香港人一起去讨论这种问题。如果内地有这种开放度的话,去讨论是好的,但是没有。在香港还是可以讨论的,这个可能是我们港漂可以对香港的一个贡献和支持吧。

(端传媒实习生王筠琪对本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9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這樣的中間派很難得,因為就我在海外所見,相當大比數的中國大陸人即使生活在海外多年,也拒絕融入本地社會。他們不參與本地事務,鮮少關心除移民和稅收政策外的社會議題,始終生活在大陸人圈子中。這種生活態度無法形成對異見的理性溝通討論與理解,造成大陸移民與本地社會的隔絕。他們不能理解中國大陸語境外,其他語境下的思維方式。一旦有涉及中國的社會議題出現,就會看到大陸移民與其所在國家社會的巨大割裂,並造成中國人無理好鬥的群體形象。

  2. 这是我的心声。我们懦弱,顾虑良多,但我们理智争取,尽管可能什么都没争到;你们愤怒,缺乏智慧,但你们勇敢公正,尽管可能鱼死网破。

  3. 意想不到端的文章评论下也这么多的五毛

  4. 作為香港人,很時候都讀到聽到“比起複雜的內地人際關係,香港人很簡單”一類意見。但
    對香港人來說實在不太明白。
    不知端會否考慮做一篇中港人際關係分別的文章?

  5. 看到这篇文章,在联系中文大学的助教方可成老师在bilibili被人围攻,中间派真的太难了

  6. 还以为会帮内地说好话呢,不过就是一个阿Q,端的歪屁股也就只能登这种文章了

  7. 謝謝。 自己不是教徒,但我覺得基督教仁愛的教義是這位女士成為少數內地人中間派的原因。
    建議為南亞人士做一篇類似的訪問。

  8. 内地用户。从2015年开始,其实自己有意识地让自己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任何社会事件,当然就个人而言可能站在国家角度主观立场本身没什么错,可是作为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每个人主观一点那可能就是一种极权。不希望看到这个天平倾斜到不可矫正,虽然自己也无法改变什么,但至少能告诉那些勇敢的人们还有人是愿意理解你们的。加油。也感谢端。

  9. 谢谢端,谢谢作者,香港人加油!

  10. 确实是好文章。
    大陆人,从事件早期开始看相关报道。自从官媒下场之后,朋友圈只有一种声音,很惶恐。大概这就是所谓“沉默的螺旋”,胆敢同情香港的异端是不敢说话的。
    有件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从朋友圈的口径来看,大家全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暴力,部分人已经由反对暴力延伸到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民主”“自由”,对89事件的风评随之下降。他们的逻辑大概是,因为“反送中”“反修例”运动滋生暴力、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这场运动是错的,它的一切意识形态根据是错的。然后和朋友闲聊时意识到,同样是暴力,同样是民众伤害民众,文革的暴力与破坏何止千倍于此,我却未见到批判香港人的大陆人以批判“港乱”、批判“自由”千倍的力度批判文革、批判文革背后那一套话语体系。仿佛集体失忆,仿佛集体失明。
    我仍然想不通。也许他们并不是真心反对暴力,否则他们应该和反对由官媒捏造出来、专门煽动暴力的“港独”一样反对煽动暴力的大陆旧有体制,然后反对试图恢复旧体制同时还煽动网络暴力的现行体制。但他们并未如此。

  11. 謝謝你
    文章寫得很好 很能概括我跟很多內地人相處的情況

  12. 港媒偏幫性再強,也不及微博微信公眾號全是同一種聲音啊,有敢幫港港說一句話的人嗎?好意思來說港媒偏幫?

  13. 謝謝作者。

  14. 「其實,他們早在別人喊出港獨口號之前已經把香港排斥在祖國之外了。」
    真的,一直都有這樣的感覺。香港與大陸一直都有很明顯的「我者」與「他者」,而且這種區分不是我們自己弄出來的,是大陸那一方賦予的。如果真的把我們當自己人,何須把曾經有的恩惠天天掛在嘴邊(還要很多所謂的「幫助」都是不曾發生的,例如謠傳中共用內地的錢幫香港解決金融危機);真的把我們當自己人,就不會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有權、有義務去對香港的風吹草動「說三道四」;真的把我們當自己人,哪會只顧著向我們拿錢(各種大白象工程,中資拿了不少錢),而不顧我們遇到的問題(文中提到的水貨問題、「蝗蟲」之稱,本來都不是我們樂見的,而實際上政府也無力解決,跟單程證審批一樣,主動權在大陸的一方啊,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解決我們因大陸政策而起的民生問題)。
    是誰成就了「港獨」?
    除了中共與親北京陣營,我還真沒見過有人真心相信有港獨、可以港獨。當然,北京也不見得是真心覺得有港獨,他們不過是要一個名義、一頂帽子,讓他們可以把我們這個本來就有一點不同的群體,打壓下去。

  15. 内地沉默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看的。
    —————————————
    +1

  16. 中國的少數正常人

  17. 端传媒,这几个月累坏了吧。找这么些大陆人来自诉,想打脸tg,证明不少大陆人支持香港。嘿嘿,几乎每一篇报道的标题,示威者都像受害者,警察都是坏人。来,请继续你们的表演。批判暴力,你们就说都怪政府不作为,逼的,原因在政府,顶你个肺。没见你搞政府,中资商铺打砸了不少,这就是民主,这就是反抗tg暴政?貌似你们更像。丢人,你们好意思每月这么贵的会员费?天天搞些二手新闻

  18. 感謝!非常好的文章

  19. 很坦誠的自述!為什麼香港有那麼多活在普通話圈子裡的小粉紅?原因很簡單。屁股決定腦袋、恐懼感、紅色教育、精致的利己主義。

  20. 回復中竟然有人把能翻牆當成是值得自豪的事,仿佛牆上開個狗洞,有人鑽出來對外面的人說,你看,我們想鑽出來就能鑽出來。

  21. 我是一个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大陆人,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

  22. 我觉得港媒偏帮性太强了,不自觉下都容易被标题和剪辑的画面带着走,双方应该有个规定范围。

  23. pinky: “中国年轻人首要关注的是什么?自由?民主?” 也許你厭惡民主,不過你顯然要自由,不然,幹嘛翻牆?

  24. 也寫出了我的心裡話,謝謝口述者和記者。其實比起這位中間派,我本人的立場被好多內地親友說成是激進份子,但是這篇文章的講述或許更適合雙方和解吧⋯(還是想噴一下,不是香港人看不起內地人,是內地人太看得起自己,到哪裡都要成為世界中心。這篇文章明明就在說香港十年,下面有位pinky說什麼我們不關心香港,關心的是AI、新媒體、要過年了blahblah⋯smh誰又關心你關心不關心呢?不關心又不了解還要發表高見、難道是以臉滾鍵盤方式胡謅出來的理論?真是雞同鴨講)

  25. 終於有一個正常中國人了

  26.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27. 就算墙内的年轻人看到也不会理解当代香港年轻人,彼此都不理解,非单方面。你可以说我们了解的渠道有限,不过你们了解我们的兴趣也有限。觉得我们很惨很懵逼吧。瞧瞧我们都能翻墙了,想看啥还能支付啥,即使非洲大草原产品,我们的金融支付链同样便捷。
    中国年轻人首要关注的是什么?自由?民主?我们也会看北欧高福利国家什么状态?特朗普现在采取的措施基于美国什么的现状?
    我们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科技人工智能、新服务行业、新媒体的发展,更关注的或许是我们喜欢的小哥哥小姐姐的动态。香港的形式也只会喵那么几眼,诉求就诉求,搞得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看得明白这个俗语代表示威者哪种地位吗)哎,捂脸,闹大了热闹了问题能解决吗?还暴力了,哎呀呀,拳头没人大,戴着隔壁大叔送的拳套就上场了。过个把个月隔壁大叔送个鸟枪是不是要上演特效片了。-看完演唱会无聊爬墙唠叨数语。快过年啦……

  28. 謝謝,謝謝。

  29. 寫得很好。希望港漂能有“講普通話的香港人”族群認同,不要總是把自己當成外人。否則在一個已經connect的社會裡,會很孤獨的。孤獨會帶來臆想,臆想會帶來恐懼,恐懼又會帶來進一步孤獨。
    我認識的港漂,有做文宣的,有課金的,雖然不能煲底相見,卻確確實實改變了一批本地人的想法。希望有更多的港漂可以站出來,改變港漂等於共產黨走卒的刻板印象。

  30. 很好的感想叙述,谢谢。就算最后运动会被强力压下来,失去这整整一代年轻人的后果又当如何?当然,党是不会在意这点的,这招不够强还有更强嘛。

  31. 與香港同時發生大規模社會騷動的還有智利,群眾由抗議地鐵費率開始,升級抗議社會不公平。同樣嚴重的暴動,2千多人被捕,19名示威者被殺,也有示威者逮捕後被虐被性暴力的報導。不同的是,政府除了開除了幾位內閣成員,這幾天決定了,明年四月舉辦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要延續目前的憲法,若要重新修憲,憲法要如何。目前的”憲法”是獨裁者皮諾契特時代訂立的,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工具,不平等的根源。政府的決定至少暫時的結束了抗議騷動。對照之下,中國政府與香港當局卻是提油救火。習近平”制暴止亂”的講話,令人想起六四之前的四二六社論。內地中國學生對於勇武派的”執念”,反映的就是中國社會對於政府權威的服從吧。外界的人,對於抗議民眾的暴力與警察的暴力,對於民眾的權利與政府的權威,多半是以一個比較對稱的方式看待。由˙其是民主憲政體制下,公務員與警察是納稅人養的,街頭屬於人民的公共空間。就我們外界的觀點來看,香港的問題就如同智利,應該而且最好是透過政治協商,透過投票解決。談政治,勇武派就沒有勇武的必要與合理性。拖這麼久,政府完全失去信任,民眾真的會相信區議會選舉結果嗎?感謝本文作者的視野,讓我對紅粉們有些體認。他們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糟糕。

  32. 這篇文章限定只有會員能看蠻可惜的,大陸人能從客觀角度來描述事件很有說服力。

  33. 寫的也太好了。這是非常真切深刻反思過的心境,不是簡單的互相指責,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利己。太感動了。

  34. 说得简直太好了。
    想起Chong San的那句話:
    「其實社會上除了黃色和藍色,其實還有很多不同顏色的人士。有中立人士、愛好和平、愛好繁榮的人士等,真的不是非黑即白的。」

  35. 这篇的确非常好 很真诚 很感动 写出了我身在大陆 理解香港 同时又觉得演变到今日如此暴力局面 无法收拾田地程度的遗憾。 我们在大陆 习惯了跪着 习惯了叫爸爸 习惯了妥协 非此即彼 站错队就活不下去的生存境地 我自己也是精神上理解和认同他们原本的诉求。只是真的可惜啊,的的确确感受到了香港的本土主义,在愤怒之下演变成民粹式的无差别暴力,这样真的会失去原来的道德高地。the ends don’t justify their mean, 何况到了如今,感觉只是越来越往揽炒靠拢了… 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那天的到来吧,sigh。

  36. 太多人说被内地亲友冷嘲热讽,实在来说就是自己不会说话,运动至今 ,我都是心平气和的和亲戚朋友普及香港的问题和情况. 很少会有人冷嘲热讽.自己觉得高人一等,说话语气自然盛气凌人.

  37. 真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看到!很為這篇文章感動,事情發生以來,作為這樣一個「中間派」受到內地的親友冷嘲式關懷,另一方面對這個運動很多體會又無法直接描述出來。在這篇報道中找到很多共鳴,也解釋了一些一直存在於自己內心的矛盾。
    這是一個讓人敬重的分享者,這也是一個讓人敬重的媒體。

  38. 寫得很好,如果多些這些中間派的聲音被呈現,會影響到大局。

  39. 怎么割席?很简单,暴力勇武派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示威者想要的运动。割席不难,就是暴力苗头一出现当即离开现场,不跟暴力分子站在一起,更不为他们提供掩护和声援。把暴徒交给警察去处理,让执法部门维护香港应有的法制,保证一个和平表达的政治空间。但是太多的人被对警察的仇恨冲昏了头脑对于所谓“自己人”的暴力视而不见,甚至期望利用暴力让港府低头。这在政治上的可能性姑且不谈,姑息暴力首先牺牲掉的是整个运动的道德高地,更很快侵蚀掉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支持。这些人现在完全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所谓独立媒体完全自愿地被暴力分子绑架,包括端传媒,他们至今不把示威者与暴力分子分开,混为一谈。他们把骚乱的暴力报道都是平铺直叙似乎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警察的暴力则分分钟引经据典明察秋毫地计较分寸。端传媒关于割席的态度基本上跟本文作者是一样的,基本上是爱上了一个喝酒打人的男人,鼻青脸肿也恋恋不舍。

  40. 谢谢作者,写出了心声了

  41. 没用火烧的时候也没见你们少喊出坦克🙄把自己择的挺干净

  42. 很坦诚也很全面的文章,却无法让墙内看到,想想还是觉得难过。

  43. 地域歧视 最多就是动动嘴皮子…香港人打香港人,可是用火烧的

  44. 写的太好了。我真的不明白在内地地域歧视并非罕见的前提下,为什么很多人单单听见香港的极端言论就要上升到喊打喊杀的程度。像作者是河南人,河南被说了多少年偷井盖的贼?上海人是不是管外地人叫硬盘?苏南和苏北吵得像热窑一样;还有很多地方提起来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怎么偏偏到香港人这就要上纲上线,硬搞成“敌我矛盾”?还不是心里从来不把别人当自己人,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一套。
    还有楼下说内地人也把政府当服务者的,别搞笑了好伐,把政府当服务者的压根就不会赶着别人认“英爹美爹”,这个思路都不会有。别说香港人,我被粉红这么骂的时候都反应不过来,怎么就成爹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全世界找爹,不认这个爹就要拜投那个爹,你们这么缺爹的吗

  45. 换位思考实在很难,很可惜文章没有办法保存分享给墙内的朋友

  46. 内地大多数沉默的人觉得香港的内部矛盾很大,要不然怎么可以搞那么久。而且内地只要是和政府(包括居委会)有过一丝互动的人,都可能成为政府对立者,体验实在是差劲。要说内地人都被洗脑,这话我不认同,大家都门儿清,现在根本没法和政府作对,所以明哲保身。FB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洗脑,因为它的算法决定了,一旦你的政治倾向被确定,它就会不停投喂一些类似的文章强化你的认知,如果你不主动去找一些其他的信息,你就有可能落到这种信息茧房里。年轻人特别容易被这种算法控制。

  47. 谢谢你,写得真好

  48. 写得是真的很好,觉得仿佛替我也说出了很多难以表达的东西。看完全文回到最上面找叙述者的性别,果然不出所料是女性。

  49. 谢谢作者,这样的亲身经历文章最能打动读者,谢谢谢谢🙏

  50. 很感謝有這樣的報導。很喜歡端傳媒試著從各個角度看事件的態度。也謝謝本文的作者,從這個角度很難寫,但寫得打動人心。到最後我們都是地球人,嘗試去理解別人的觀點與處境,更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51. 我曾是在香港工作过又离开的港漂,完全理解和同情香港的处境,这位作者写得很好,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同路人。

  52. Very informative . Thanks !!

  53. 我们不是这里的持份者。——为什么不是?交了税,工作生活在这里,爱这里,就可以是持份者。
    我母语普通话,拿着国内护照,家人朋友同样在国内,但已经很硬气地讲“我们香港人”了,因为我的价值观更趋近这里,我的灵魂和思想已经先于我的肉体入籍了。

  54.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55. 保存失败是为什么

  56. 认真读完了。写得真好,基本上也是我这几年在台湾的心情。太阳花学运的时候,有几个台湾同学让我不要去现场看,觉得我听到说大陆不好会不开心,但我完全不以为然,因为我知道他们抗争的对象是中国政府,也知道生活中真实相处的台湾朋友有多好。
    太多国人都容易在这次运动中,把抗争的诉求和香港人与大陆人素来的冲突混淆在一起了,不加思考地认为香港人要反抗,就是因为看不上中国、不想和中国一起之类的…根本想不到深层次的政府职能、警察权限这些在民主法治社会的人才能理解的事情…中国多年的愚民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成功到这一代的中国人已经无法理解世界其他人眼中的基本常识了…

  57. 感謝刊出這篇報導。

  58. 内地也有许多人是理解这一切的

  59. 只看了个开头先来留个言……为全港最中立最有报道质素的RTHK哭十分钟……

  60. 这叫中间派?在香港可能是。。

  61. 很好的一个梳理,尝试去理解才有化解的可能。

  62. 感謝分享
    作為本地人雖然不曾經歷港漂那種兩面不是人的拉扯
    但那種失語與孤獨卻是可以想像得到
    十分感謝在中港日益仇視的氣氛下仍能打開懷抱理解香港人的想法
    那是大陸人和香港人都十分需要嘗試的事情

  63. 寫的真好!被打動哭了。

  64. 下面的那位,家长制的政府也不是一味只管制人民而不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维护人民的利益,而服务性的政府在有些政策上也会出现家长制的性质。一个(我虚构的)例子是可以是:家长制浓厚一点的政策会强制所有婴儿接种疫苗,家长制薄弱一点的会教育婴儿家长去自主给婴儿接种疫苗。
    我个人感觉这样的概念已经很客观了,没有诋毁的意思吧。

  65. “我觉得香港从来就没有觉得英美是亲爹,甚至他们都没有当政府是一个管制他们的,反而他们觉得政府和警察是服务市民的。这个前设不一样,所以大家看东西的角度很不一样。”
    说内地人没有这个意识的多看看大陆民生工程,扶贫干部有多少,政府和军队一直宣传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军队和消防都在干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每天普通市民来办事情只要一生气吼最多的一句“你们就是要做好服务人民的工作”,拜托看事情不要片面,以诋毁而诋毁,就像是希望我们内地人理解不是所有上街的年轻人都想暴力,但实施了暴力的年轻人难道不是坏人吗?
    掩护好你的是好警察,为了维持秩序掩护好别人而对你实施暴力的警察是坏警察吗?

  66. 只会和父母,非常要好的朋友讲述内地媒体对香港泼了多少脏水。朋友圈微博至多屏蔽取关,不然不知道要对多少人失望气愤到想绝交。这篇文章还是会转给信任的人看。

  67. 「在運動中,更多是情緒引起這個運動在往前走」
    不能同意這句話更多。很多時候,只有相互真心瞭解,才能去找彼此對對方內心的那個制衡點

  68. 看了在難過之中也有一點暖意回到心頭。謝謝你們,坦誠深入的受訪者,與認真的端傳媒。

  69. 内地沉默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看的。

  70. 悲伤与谁同

  71. 港漂要真正融入香港,就要有當香港人的承擔。多跟內地朋友解釋香港的實況,事件的緣由,不一定要完全支持示威,起碼把真相帶到牆內。當中必定有困難,但也是對香港的一種承擔,香港人加油!

  72. 讲真翻墙过来讲端媒体偏见报导的小粉红可以稍微闭嘴了吧(笑)

  73. 文章保存图片失败

  74. 好文,可以深入理解港漂内地人和香港人的dynamics

  75. 很多次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一些内地媒体的谣言,但因为港漂身份,沉默了。

  76. 作者是個很有同理心的人,而且會主動了解和反思。
    每一個地方都需要多些這樣的人。
    謝謝你!

  77. “我觉得香港从来就没有觉得英美是亲爹,甚至他们都没有当政府是一个管制他们的,反而他们觉得政府和警察是服务市民的。这个前设不一样,所以大家看东西的角度很不一样。”
    政府和警察是服务人民的,这种民主意识是内地人想都不敢想的

  78. 感谢端尝试从不同角度报道,希望看到更多不同的观点,让读者看到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在香港生活的人的观点。

  79. 很好的反思,美中不足是对一些阴谋论的支持。但作者似乎很难被归类为典型的港漂,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在这样的时刻,似乎每个人都要选边。

  80. 我也是這麼一個處於邊緣的港漂,經過2014,我的選擇是面對別的港漂朋友避談論政治,否則完全無法溝通,每一秒鐘都很想和對方絕交。

  81. Looks like someone already being me and giving you a great comment!!!

  82. 「以前我,的理解」…..為什麼要有逗號

    1. 已更正,多謝指出!

  83. 以前在报社工作,因此微信朋友圈基本都是记者和编辑。针对香港今年的示威活动,本应该秉持中立报道的一群人都变成了宣传机器。言辞之间充满了各种标签和口号。他们当然可以谴责活动当中的极端暴力行径,但是对港府和警察的批评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是这种情况。最开始还会为这种观点分裂造成的朋友疏远而遗憾,现在觉得在这块土地上,未来也总是要分道扬镳的。

  84. 写得真好。
    可惜这样的文章,在墙内绝对发不出去。

  85. 非常赞同,希望能够为HK做出贡献

  86. 感謝你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