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連殺真主黨高層後地面攻入黎巴嫩,平民傷亡與伊朗反應引關注|Whatsnew

涉及到真主黨領導層或哈馬斯領導層等高價值目標時,以色列「對平民傷亡的容忍度極高」。
2024年9月30日,以色列空襲後的濃煙從黎巴嫩南部邊境城鎮希亞姆升起。攝:Stringer/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自9月27日起,以色列連續三日轟炸黎巴嫩。

截至發稿,根據黎巴嫩官方數據,轟炸已經造成超過70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14名醫護人員,空襲範圍由黎巴嫩南部至首都貝魯特。

10月1日凌晨,以軍更宣布已經對黎巴嫩境內開展「有限的」地面軍事行動,指目的是清除邊境沿線的黎巴嫩真主黨軍事基礎設施。

法新社援引黎巴嫩看守總理表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可能導致近百萬人流離失所,這是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世界糧食計劃署已宣佈展開緊急行動,為一百萬人提供糧食援助。聯合國難民署此前還表示,黎巴嫩收容了近150萬來自敘利亞的難民,難民署正協助他們撤離黎巴嫩

以色列還宣稱已經在軍事行動中擊斃真主黨及其軍事部門幾乎所有高層指揮官,包括真主黨最高領袖、總書記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真主黨此前也證實了納斯魯拉身亡。

真主黨誕生於1982年,當時以色列第二次入侵黎巴嫩,試圖消滅駐紮在該國南部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黎巴嫩南部的什葉派社區在以色列入侵中流離失所,在伊朗與敘利亞支持下,真主黨於什葉派社區中誕生,自此也被視為黎巴嫩抵抗以色列的象徵。

2000年,以軍自黎巴嫩撤軍;2006年,以色列在與真主黨爆發的全面戰爭中未能消滅真主黨,外界普遍認為這兩次事件是真主黨的「重大戰略勝利」,真主黨也因此被視為區域內政治局勢的重要參與者。而由於「抵抗以色列」的理由持續存在,真主黨亦在後黎巴嫩內戰的政治局勢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其軍事部門是黎巴嫩結束內戰時唯一未被解散的武裝部隊,在黎巴嫩,真主黨及其控制的地區也一向被認為是「國中之國」。

2024年9月29日,伊拉克巴格達舉行象徵性的葬禮,人們抬著黎巴嫩真主黨領袖 Hassan Nasrallah 的模擬棺材,他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攝:Thaier al-Sudani/Reuters/達志影像

不過,自2011年介入敘利亞內戰支持阿薩德政府後,真主黨在黎巴嫩與阿拉伯世界的聲譽已大不如前。

由於敘利亞自1976年起曾長期佔領黎巴嫩,敘利亞在黎巴嫩並不受歡迎。同時,真主黨的重要盟友哈馬斯亦因支持敘利亞反對派而與阿薩德政府斷絕來往,兩者關係直到2023年才有所緩緩。積極介入敘利亞內戰不僅使真主黨疏遠其部分盟友,也使外界逐漸將真主黨視為對伊朗言聽計從的代理人,真主黨也被認為是伊朗所控制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掌上明珠」。

另一方面,2006年,以色列政府任命的威諾格拉德委員會(Winograd Commission)批評當時與真主黨開戰的決定過於草率,行動計劃不周,且情報方面存在漏洞, 「嚴重錯失了 」對真主黨造成更沉重打擊的機會。此後,以色列便加強對真主黨的情報收集與滲透,真主黨的擴張與聲譽降低也使得以色列更容易獲取有關真主黨的情報。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以色列為是次空襲做了數月準備,軍方官員確定了如何通過一系列定時爆炸來穿透貝魯特南部的地下碉堡。而此前的尋呼機爆炸已使以色列情報官員有機會確定納斯魯拉的具體位置。有前美國軍方官員表示以色列「對平民傷亡的容忍度極高,尤其是涉及到真主黨領導層或哈馬斯領導層等高價值目標時。」

空襲及高級官員的喪生顯然重挫了真主黨,外界視其為真主黨創立以來的最大危機與最「恥辱的11日」,亦視其為伊朗外交戰略的重要挫折。《華爾街日報》引述諮詢公司 Le Beck International 的情報主管 Michael Horowitz 表示,「伊朗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因為真主黨的建立是為了保護伊朗,但現在伊朗卻面臨著可能不得不保護真主黨的兩難局面。」據《紐約時報》報導,伊朗內部對如何反應態度兩極。

2024年9月30日,黎巴嫩南部,一名男子站在以色列襲擊後的廢墟中。攝:Aziz Taher/Reuters/達志影像

儘管伊朗目前仍保持平靜,外界仍擔心此舉將進一步將地區局勢進一步升溫,並導致一場全面性的大規模戰爭。美國媒體指拜登對襲擊表示沮喪,並表示其仍致力於防止局勢升溫,但此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對拜登所努力協調的「和平方案」表示懷疑。

西班牙《世界報》分析認為,以色列的主要目標是讓伊朗參與一場公開和大範圍的戰爭,而以色列認為其可以在戰爭中輕鬆獲勝;同時,以色列可以在對真主黨的軍事行動中迴避其已飽受質疑的違反國際人道法的指控。

不過,真主黨並未消失,其武裝部隊仍然存在且擁有大量武器,而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造成的平民傷亡也可能為真主黨重新凝聚黎巴嫩社會的共識,正如真主黨在黎巴嫩崛起的歷史所顯示的那樣。總部設在貝魯特的卡內基中東中心的研究員 Mohanad Hage Ali 表示,許多什葉派人士都敬重納斯魯拉,真主黨將保有黎巴嫩什葉派的忠誠,而黎巴嫩經濟和國家的崩潰使真主黨沒有真正的挑戰者。

由於真主黨的政治模式與其阻撓黎巴嫩政治的正常運作,許多非屬什葉派的黎巴嫩人用更為複雜的心態看待真主黨的重大損失。黎巴嫩記者 Dima Sadek 在 X 上寫道:「我夢想勝利,但不是像這樣。我希望這是自由的勝利,而不是屠夫的成功」。

英國查塔姆研究所中東和北非計畫主任 Sanam Vakil 則警告,以色列政府可能以為自己已經「制伏了他們的對手」。「然而,歷史證明,軍事勝利從未為以色列帶來它所尋求的安全」。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