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在同你講話,4個暗黑系展覽

索多瑪少年殺人事件 圖片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
風物

索多瑪少年殺人事件

圖片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提供
圖片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圖片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提供
圖片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提供
圖片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提供
圖片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 提供

沒有任何規範的時候,暗黑隨之而至。

兩百年前薩德侯爵的小說《索多瑪120天》講述了這樣的故事:四位權貴俘獲了46個少男少女,在城堡裏對他們進行性虐待、酷刑和屠殺。若你讀過小說,或看過意大利導演帕索里尼的電影,相信對其中暴虐、暗無天日的情節過目難忘。

薩德是對「惡」懷有極端興趣的作家。他實驗一個「性沒有任何規範」的世界,他認為「惡」就是宇宙萬物不斷生成與破壞的循環,而這個循環構成了他所推崇的自然。「索多瑪120天」裏的場景,就是以「惡」為中心的假想體制,逼迫讀者去審視人類社會中所有的正常建制與規範,跨越我們知道的所有的界線,薩德由此展開他的思想實驗。

新近台北開幕的《索多瑪之夜》展覽,同樣是一場思想實驗。它以薩德小說為靈感,但不是再現書中的故事,而是虛構了一次少年謀殺事件,分為五個片段呈現:「物的宇宙」、「殺人狂」、「憂鬱」、「解剖學」與「幽靈」。

展覽由王俊傑與北藝大藝術與科技中心、「 Linking LAB 實驗室聯盟」共同合作,使用科技互動視覺裝置,將敘事文本、新媒體視覺體驗、劇場情境三者,交織成為嶄新的美學體驗。少年殺人,而科技是否又在殺死所有的生命與感知?怎樣的操控是竟然可以忍受的?萬物間不可見的幽微關係是什麼?人類面對的更為徹底的毀滅究竟源自何種力量?

薩德將情色、變態、殘虐,拆解為小說中位置與動作的無盡組合;展覽則透過數位自動控制,將當代精神的分裂、騷亂與生存的曖昧情境轉化為聲光影像、機械運動、體感偵測和鐳射光互動等元素調動。兩者都歸結於高度的象徵與隱喻。

展覽分為兩個空間,主空間使用複合媒材動力裝置,有「限制級」規定。副空間則是「憂鬱少年百科」,展場中央矗立一座巨大絨毛漂浮裝置,四面環牆則以偽造百科全書的方式,拼貼單字圖像,整合少年的各種資訊。當一個人也可以被解析成百科全書的時代,索多瑪的120天到底又玩了多少種花樣在我們的時代重新變身?一邊是文明困境,一邊是死亡昇華,這樣不得不設立限制級的展覽,不可多見。

索多瑪之夜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1月10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10461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網址: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page.aspx?ddlLang=zh-tw&id=570&allObj=%7B%22JJMethod%22%3A%22GetEx%22%2C%22Type%22%3A%222%22%7D

體驗暗黑的三個機會

來自墨西哥的星系混沌

圖片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提供

「我創作的並不是太陽系,而是另一個未知的相似的星系。」羅拔圖.布爾這樣解釋自己的作品。

作為一個常以抽象拼貼為手法的藝術家,他作品裡的幻境或取材於真實事件,或來自他本人的夢境甚至夢魘。當你看到作品線條、材料、素材之間的張力,該知道,那些溫暖亮色中間隱藏的,並不一定就是甜蜜和明媚,而可能是如介紹者所言:「一場催生了命運之混沌的宇宙大爆炸。」

在作品《創世紀》(Genesis)中,他用抽獎券鋪成背景,又再黏上帆布等材料製成的「污泥」。緊盯著底部的抽獎號碼,人不自覺渴望世間的物質,一個自造烏托邦成為局困自身的夢魘。而另一些作品中,純色方塊也可暗示文明衍進對原生生態的摧毀和破壞。

墨西哥.乾坤創世:羅拔圖.布爾作品展

日期:即日起至11月29日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馮平山樓一樓及二樓

網址:www.hkumag.hku.hk/mc/exhibition2.html

哪對鞋子,踏在你的影子裡

Pierre Hardy S/S 2007. Photo: Damien Blottiäre
Pierre Hardy S/S 2007. Photo: Damien Blottiäre

雙足與大地之間,是陰影生出的地方,如何處理這寸空間,成為我們如何處理自身暗影的起始。

人類於是發明鞋子,保護自我,踏足大地。而鞋履收藏家 Geert Bruloot 和 Eddy Michiels 更是認為,「沒有什麼不可能成為鞋子」。他們對這隔離雙腳與大地的物件懷有極端興趣,花三十年時間蒐集二百雙可以「激發靈感」的鞋子,又從多家時裝博物館和設計師處搜來五百多款鞋子,組成這次追溯鞋履時光之源頭、反射其未來的展覽。

比如 1969 年美國第一位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未來主義正式滲入時裝界,展覽中可看到當時不少設計師轉用乙烯基、尼龍和金屬等人工材料製作平底或緊身鞋,呈現太空時代的感覺。

雙足是人體之美的曖昧集中處。鞋履展覽聚集各種設計理念,法國設計師 Pierre Hardy 是舞蹈和美術出身,「舞蹈是利用身體在空間繪畫,而鞋子承托它的重量。」他因而將精準、抽象而性感集中在鞋上,那混合多色的幼高跟羅馬鞋,以及那黑白相間的高跟鞋,都教人目眩。比利時設計師 Jurgi Persoons 卻返璞歸真,作品只是附有踝帶的木製鞋跟。他想證明,鞋子能令人如赤足觸地,高跟鞋的美態保留在曖昧不明的暗影裏。

Foot Print – The Tracks of Shoes In Fashion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2月14日

地點:Mode Museum Nationale Straat 28, 2000 Antwerpen, Belgium

網址:www.momu.be/en/tentoonstelling/footprint.html

拍下她,然後匿名發表

Reutlinger
La Belle Otéro
1875-1917
1 album of positive prints, Reutlinger Album of various portraits, vol. 3, PET FOL-NA-260 (3)
H. 10.5; W. 14.5cm (prints), H. 35.5; W. 40cm (vol.)
Department of Prints and Photograph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Reutlinger
La Belle Otéro
1875-1917
1 album of positive prints, Reutlinger Album of various portraits, vol. 3, PET FOL-NA-260 (3)
H. 10.5; W. 14.5cm (prints), H. 35.5; W. 40cm (vol.)
Department of Prints and Photograph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她的笑靨,也是她的悲傷。紅磨坊就是這樣的世界。時間回到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的巴黎,性行業的繁榮與藝術的蓬勃之間暗通曲款。

奧賽博物館從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中,發掘這一主題,舉辦第一個那時期藝術以性行業為主題的展覽。馬奈、竇加、梵谷、畢卡索⋯⋯展覽由印象派到早期攝影作品,再現那些畫面裡被處理成不同「呈現」的性工作者。而你可以看到,攝影術的發明,令藝術家如何沈溺於表現肌膚的質感,而攝影者又如何隱匿自己的名字,以逃脫可能的公眾譴責⋯⋯

Splendour and Misery. Pictures of Prostitution, 1850-1910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1月17日

地點:奧賽博物館 1 Rue de la Légion d’Honneur, 75007 Paris, France

網址:www.musee-orsay.fr/en/events/exhibitions/in-the-musee-dorsay/exhibitions-in-the-musee-dorsay/article/splendeurs-et-miseres-42671.html?tx_ttnews%5BbackPid%5D=254&cHash=b5973a8b6d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