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烏克蘭戰爭一週後,俄軍為何還沒有取得想像中的勝利?

俄國入侵烏克蘭之所以會遇上困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能力不足。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的布查 (Bucha) ,一名男子走過俄羅斯軍用車輛的殘骸。

關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你還關心的哪些問題?歡迎留言提問,我們會持續更新回答。

點擊了解:北約為何不派軍支援烏克蘭? 中俄合作會否緩衝國際對俄制裁?

自從俄羅斯於2月24日發動攻勢、入侵烏克蘭,戰爭至今已屆滿一週。

對於正受戰火威脅、不斷出入防空洞避難的烏克蘭人來說,這一週的時間或許非常漫長,但對於這場戰爭來說,這一週或許只是剛剛開始。

儘管普京發動戰爭的決定,已經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鏡,但也許更令外界以及莫斯科意外的是,俄軍的攻勢似乎不如預期順利。開戰時,美國官員曾悲觀地預估,烏克蘭首都基輔可能會四天之內陷落——然而截至3月2日,俄軍攻佔的地區,卻和戰爭剛開始時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究竟,俄軍在此次入侵中,是如何進行部署的?一週以來,俄軍已經取得哪些地區的控制,為何俄軍的進展,會不如普京想像的那樣順利?烏克蘭軍隊的抵抗,又比預期中要頑強多少?

俄軍入侵烏克蘭,是如何部署軍力的?

早在去年11至12月,俄軍便已開始在烏俄邊境集結大批軍力,並將軍隊部署至白羅斯境內,但一直對外宣稱,集結行動是為了演習,後來又曾在12月底、今年2月15日、以及開戰前夕,多次聲稱已將一部分軍隊,從烏克蘭邊境撤離。

到了2月初,普京於冬季奧運開幕時前往北京會晤習近平,會後雙方發布聯合聲明,明確指出中俄共同「反對北約進一步擴張」、要求北約「放棄意識形態化的冷戰思維」。

上述這些跡象或許顯示,為了入侵烏克蘭,普京部署已久。

根據英國國防部的情報,俄國此次入侵行動,分別由俄國西部軍區、中部軍區、南部軍區的軍團分頭進行。

西部軍區的轄區,主要是靠歐洲一側的俄羅斯,此次負責由烏克蘭東北部入侵,攻打哈爾科夫(Kharkiv)、蘇梅(Sumy)等大城市。其中一支,則會取道科諾托普(Konotop),預計將加入攻往基輔的部隊。

中部軍區則是俄國轄區面積最大的軍區,西起窩瓦河下游地區,東至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此次入侵,中部軍區的部隊負責由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部,舉凡與切爾諾貝爾(車諾比)、基輔相關的幾場地面戰役,主要都由該軍區部隊進行。

南部軍區的轄區位於北高加索、黑海沿岸,直接接壤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以及2014年遭俄國兼併的克里米亞半島。此次入侵,南部軍區的部隊就是從已實質脫離烏克蘭的「烏東兩國」、以及克里米亞出發,並與空降軍聯手攻打烏克蘭南部、黑海沿岸的城鎮,比如赫爾松(Kherson)和梅利托波爾(Melitopol)。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估算,俄國一共在烏克蘭周圍部署了約15萬名士兵。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認為入侵烏國的兵力達20萬人,坦克數量則達2,840台,為烏克蘭的三倍。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伊爾平郊區,一名烏克蘭士兵從鐵路上回來,經過俄羅斯士兵的屍體,在那裡曾與俄軍發生激戰。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伊爾平郊區,一名烏克蘭士兵從鐵路上回來,經過俄羅斯士兵的屍體,在那裡曾與俄軍發生激戰。

從開戰至今,俄軍取得哪些進展?

持平而論,外界在開戰初期會錯估情勢,認為基輔將很快陷落,倒也不是全無道理,因為俄軍起初的攻勢,確實看似勢如破竹。

戰爭開打的隔日(25日),俄軍便已經攻到了首都基輔門前,而安托諾夫機場(Antonov Airport)這個位於基輔西北方30公里的關鍵節點,也在當天便落入了俄軍掌控,並被俄軍當作發動下一波攻勢的集結地。

再到26日,俄軍士兵則已經開始和烏軍在基輔市區短兵交接,交火地點甚至距離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僅約3公里。然而事後人們發現,26日進入基輔市區的俄軍,很可能只是人數有限的先遣部隊,而主力部隊當時仍距基輔30公里遠。

根據美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情報,截至3月1日,俄軍控制的區域和戰爭剛開始時相比,並未出現太大的變化,而且至今仍未對烏克蘭空域取得控制。

其中,俄軍進展相對顯著的戰線,主要位於烏克蘭東北部、以及克里米亞以北一帶,但首都基輔以北的戰線依然膠著。值得注意的是,從東北部地區往基輔方向支援的部隊,近期推進也較為明顯,可能會增加基輔遭圍攻的風險。

不過,俄軍在人口密集的城鎮地區似乎尤其受挫:截至3月2日,在烏克蘭所有主要城鎮裡,俄軍只取得了對梅利托波爾、科諾托普的控制;至於其他位於前線上的主要城鎮,比如赫爾松(註:3月3日來自烏克蘭的最新消息稱,赫爾松已被俄方佔領),烏克蘭、切爾尼希夫(Chernihiv)、哈爾科夫等,則依然掌控在烏方手中。

面對這個情勢,俄軍除了持續圍攻、增加砲擊之外,也讓部分部隊先繞過這些城鎮,繼續往主要目標基輔進攻。

根據烏克蘭官方統計,截至3月1日,俄軍目前已有近6000名士兵陣亡,並損失了29架戰機、198輛坦克,以及846輛裝甲車;俄羅斯國防部於3月2日晚第一次交代的己方傷亡人數,則是498名士兵陣亡,1597人受傷;而美國五角大樓日前估計的俄軍陣亡情況則是約2000人。

為何俄軍的進展不如預期?

早在2月26日,英國國防部便開始注意到,俄軍的進軍速度正在放緩,傷亡數字也比預期高出許多。現在回看,俄軍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1. 俄軍能力不足

儘管一般評論都認為,不論是裝備或兵力,俄軍都高出烏克蘭許多,但也有不少人指出,俄國入侵烏克蘭之所以會遇上困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能力不足。

居住在莫斯科的獨立研究者兼記者卡米爾・加列耶夫(Kamil Galeev),便在推特上說,雖然俄國的前國防部長賽爾吉烏科夫(Serdyukov)曾對俄軍進行改革、改善俄軍效率,並打擊了軍隊裡的貪腐問題,但也因此和軍事裝備生產商,以及其他利益團體結下樑子,最後在2012年被八面玲瓏、和各個利益團體都交好的紹伊古(Shoygu)取代,導致改革進程遭到中斷。

此外,加列耶夫也從軍事史的角度切入,指出在俄國的歷史上,如何在陸軍和海軍之間進行抉擇,一向都是一個難題:一流的陸軍、或一流的海軍只能挑選其一,不可能兩者兼得。

然而蘇聯解體之後,俄國為了「維持顏面」,卻依然試圖保持蘇聯時期的海軍實力,也不斷建造新艦、擴張海軍所需的基礎設施;但相對地,這麼做便必須犧牲投放在陸軍上的資源。

加列耶夫認為,正是因為俄國沒有最大化陸軍的力量,導致陸地戰爭的資源不足,因此俄軍此次入侵烏克蘭只能出動一個梯隊——然而閃電戰若要成功,如果沒有多個梯隊相繼跟上,是很難辦到的。

曾在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主掌俄國事務的傑佛瑞・艾德蒙茲(Jeffrey Edmonds),也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專訪時指出,俄軍的「空降任務執行後,支援部隊並沒有跟上,軍用車隊也只是開進烏克蘭、中了埋伏,而後勤也沒有跟上。他們雖然被訓練來進行現代的戰爭調動,卻沒有真的在實踐。」

2022年2月27日,烏克蘭基輔的軍事空軍基地。
2022年2月27日,烏克蘭基輔的軍事空軍基地。

2. 誤判情勢

加列耶夫也認為,若要發動數個梯隊,事前也需要長時間的艱難準備:除了動員、集結至邊境之外,還要處理駐紮、補給等問題,然而俄軍在發起閃電戰之前,卻沒有預先處理好這些事情,而箇中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普京壓根就沒有想要發動一場「戰爭」,而是只打算進行一場「特別行動」(special operation)。

加列耶夫指出,普京之所以會發起「特別行動」,是因為這就是他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的軍事行動類型——這種特別行動,過往攻擊的對象都是實力不如俄國、不可能與俄國抗衡的對手(比如車臣、格魯吉亞、以及敘利亞的叛軍),因此也無需進行審慎準備。

然而當普京準備故技重施的時候,卻忽略了烏克蘭比他之前交手的對象都還要大、也擁有更多的人口。

此外,根據英國智庫RUSI取得的資料,俄國曾在發動入侵前做過調研:該調研認為,2月初期間,大部分烏克蘭人對於未來都感到悲觀,對政治事務也頗為冷感,而且不信任政黨和政治人物,因此俄方研判,俄軍入侵之後烏克蘭很快便會投降,而俄軍在2014年克里米亞打勝仗的經驗,也讓普京認為烏軍實力孱弱,不可能對俄軍入侵多作抵抗。

這種誤判情勢、過於樂觀的態度,或許也展現在俄國官媒預先準備好的文章裏。

2月26日,俄國的官方媒體俄羅斯新聞社(RIA Novosti)刊登了一篇「預先設定刊登時間」的文章,而文章內容的背景,則是「烏克蘭已經回歸俄羅斯」。

該文章寫道,「俄羅斯民族分裂的時期即將結束」,而包含俄羅斯、白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俄羅斯世界」,則「會在地緣政治上齊心行動」。文章最後並指「俄羅斯不僅挑戰了西方,還表明西方主導全球的時代,可以說是徹底結束了」。

這篇「歌頌勝利」的文章後來遭到刪除,而文章在烏俄戰爭仍未落幕時便意外曝光,似乎也顯示出俄方原本認為,戰爭會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落幕。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基輔加強保衛進入首都的途徑,為該市的戰鬥做準備。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基輔加強保衛進入首都的途徑,為該市的戰鬥做準備。

3. 後勤補給問題

俄軍陸戰能力不足的問題,後續也衍生出了不少後勤上的困難。

比如加列耶夫便認為,俄軍部隊雖然看似已經突圍,但並沒有完全清除烏軍的正規部隊和民兵,加上俄軍又沒有安排第二、第三梯隊跟在後頭清除剩餘的烏軍,因此補給車隊很容易便會遭到後方的烏軍、甚至是剛拿到武器的平民攻擊。

根據美國取得的衛星圖像,朝基輔前進的俄軍補給車隊和裝甲車,目前已經綿延約60公里長,似乎就是因為燃料、糧食補給問題而停滯不前;美國國防高層則指,俄軍車隊的前端3月1日仍在基輔以北約30公里處,和前一天相比幾乎沒有進展,代表一些車輛「已經燃油耗盡」。

部份在網路上流傳的影片或「趣聞」,似乎也呼應了這些說法——其中一段流傳較為廣泛、曾引起不少話題的影片,其內容是這樣的:一位烏克蘭人開著車,看見一輛俄軍坦克停在通往基輔的路上,停下來詢問才知道原來是坦克「沒有油了」,於是打趣著說要載俄軍士兵回去俄羅斯。

2022年2月26日﹐烏克蘭軍人在基輔軍事空軍基地 Vasylkiv 的戰鬥陣地躲避。
2022年2月26日﹐烏克蘭軍人在基輔軍事空軍基地 Vasylkiv 的戰鬥陣地躲避。

4. 俄軍士氣低落

由於燃料、食物補給不足,俄軍士兵也出現了士氣低落的現象。美國國防部曾在3月1日指出,在入侵的俄軍士兵之中,有不少都是被徵召來的年輕士兵,受過的訓練並不充足,部分俄軍士兵甚至出現了集體投降、將軍車掩藏起來的行為,以避免作戰。

亦有消息指,有些俄軍士兵甚至以為自己只是「參加演習」,並不知道自己要攻打烏克蘭。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則曾在3月1日,於聯合國大會上唸出一段簡訊內容,據稱是「一位俄軍的陣亡士兵,生前和母親之間的對話」;該對話顯示,該士兵原本只是在克里米亞受訓,進入烏克蘭之後才知道自己正在參與真正的戰爭。

加列耶夫指出,俄國士兵參軍的主要動機,通常是為了取得國家配發的公寓,這些士兵常常來自底層;然而一但陣亡,取得配房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實現了,因此一旦戰爭變得比想像中危險,或是受傷或陣亡的可能性提高了,想繼續吸引年輕人投入戰場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日托米爾,隨著俄羅斯繼續入侵烏克蘭,一名平民訓練投擲燃燒彈來保衛這座城市。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日托米爾,隨著俄羅斯繼續入侵烏克蘭,一名平民訓練投擲燃燒彈來保衛這座城市。

5. 烏克蘭人的抵抗與準備

不可否認的是,除了俄軍的種種問題之外,烏克蘭人的抵抗,也是俄軍至今依然難有重大進展的原因。

一如前述,不論是東北部的哈爾科夫、或是位於南部的赫爾松,這些位於前線上的重點大城,經過一週的激戰之後都仍在積極抵抗。

我們還能看到:烏克蘭民眾手無寸鐵地坐在馬路上,阻擋俄軍車輛繼續前進;民眾自願前去領取武器、抵禦俄軍;居住在國外的烏克蘭人,連忙回到烏克蘭參與戰爭;國防部長呼籲市民學習製作汽油彈之後,烏克蘭人上網搜尋汽油彈的次數也跟著升高——這些景象,都流露出了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

加列耶夫則指出,烏克蘭在歷經2014年的頓巴斯戰爭之後,一共進行過6次徵兵,因此烏克蘭有至少40萬人曾經當過兵,投入頓巴斯地區的戰場。相較之下,俄軍大多數士兵卻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即使是上過戰場的,也習慣處於俄軍擁有絕對優勢、所向披靡的情況中,和在烏克蘭遇到的阻礙大不相同。

此外,烏克蘭近期也對承襲自蘇聯時期的武器和裝備進行了改革,取得了土耳其、美國、英國、瑞典製造的武器和裝甲車,並在各地區組成了民兵隊,防禦能力已經大幅提升。自從開戰之後,北約和歐盟的大部分成員國,也都對烏克蘭提供了軍備上的援助

然而隨著戰事進入第二週,未來的發展依然不容烏方樂觀。

美國的軍事高層指出,俄軍接下來很可能會對基輔和其他城鎮採取圍城戰術,企圖讓居民斷絕糧食和生活物資、對平民造成更多傷亡,而基輔也仍有可能「在未來1至4天之內淪陷」。

此外,不少分析皆認為,由於俄軍軍力較大、裝備也更加精良,如果其他國家沒有介入,一旦時間拉長,俄軍依然很可能會佔上風。

這場「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會在什麼時候、以怎麼樣的形式終結,眼下還沒有人能確定,但對於烏克蘭人來說,最可怕的硬仗或許仍未真正到來。

(歡迎讀者參與3月6日的線上端小聚——烏克蘭的痛:從國族歷史、身份撕裂到戰火下普通人的命運,點此報名,可以獲贈烏克蘭專題電子書。)

讀者評論 2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EricChan
    导弹犁地还是只有美国人干的出来,乌克兰打这么久还没看到这种场面,难免让人有些失望。
    反正死了平民,就说是恐怖分子就行啦!

  2. @PooerC 何必跟美國學,蘇聯打阿富汗的老兵還沒死絕呢,問問他們就行了。

  3. 拖拉机偷坦克,摩托车偷迫击炮,大妈诅咒俄军护国花,美女车中怒掷燃烧弹,乌克兰加油 СЛАВА УКРАЇНИ!🇺🇦

  4. 不如再去学学美国怎么入侵伊拉克的。
    导弹犁地先来几年,再陆军全面入侵,最后打个7年,狼狈撤军。
    俄罗斯还是太嫩啦

  5. 太拉跨了,把21世纪的战争打成二战

  6. Galeev的推特很精彩,这篇好多是翻译过来的(虽然也没有不好

  7. 二戰德蘇瓜分波蘭都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其實依然不看好烏克蘭,可是誰知道一國的意志到底能頑強到什麼地步呢?
    唯一知道的是獨裁者永遠沒有好下場。

  8. 之前打得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日後更好地統治烏克蘭,俄軍不能太難看,要給平民留下好印象,才可以較平順地過渡至預想的傀儡政權。現在能力不足顧不得這個要求了,幾次直接針對非軍事區的導彈攻擊已經表明傾向。只怕平民的傷亡人數會急速上升,唉。

  9. 俄軍被逼急了手段就會越極端。黎明前是最黑暗。天佑烏克蘭 🇺🇦

  10. 俄軍淨係玩包圍,斷烏克蘭糧食,慢慢玩都得

  11. 『此外,加列耶夫也從軍事史的角度切入,指出在俄國的歷史上,如何在陸軍和海軍之間進行抉擇,一向都是一個難題:一流的陸軍、或一流的海軍只能挑選其一,不可能兩者兼得。』
    不用扯什麼軍事史,就是一個『錢』字。有錢,願意花錢的勃列日涅夫時期,紅海軍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一流。

  12. 『然而蘇聯解體之後,俄國為了「維持顏面」,卻依然試圖保持蘇聯時期的海軍實力,也不斷建造新艦、擴張海軍所需的基礎設施;但相對地,這麼做便必須犧牲投放在陸軍上的資源。』
    所謂“維持顏面”的說法是不符合現實的。一方面,俄國爲了節省海軍開支,已經學習歐洲各小國,把護衛艦等級的軍艦武裝到牙齒作爲艦隊主力,將遠洋型海軍(藍水海軍)轉變爲近岸防禦型海軍(綠水海軍)。這種造新艦的舉措不僅是爲了取代壽命到期的老軍艦,也是在有限成本下維持海軍實力的重要舉措。同時,海軍的大量支出都用作維持核潛艇部隊的維持與更新,這是符合俄羅斯國情的做法。
    至於擴張海軍建設的設施,俄羅斯之所以要這樣做的核心原因在於俄羅斯本土缺乏相關設施。在蘇聯時期,海軍裝備工廠主要在俄羅斯北德文斯克(核潛艇)和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船廠。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本土連能維護自家航母的設施都不足(在PD-50浮船塢的意外沈沒後更是無處可修),這些設施也是必須要修的。

  13. 『居住在莫斯科的獨立研究者兼記者卡米爾・加列耶夫(Kamil Galeev),便在推特上說,雖然俄國的前國防部長賽爾吉烏科夫(Serdyukov)曾對俄軍進行改革、改善俄軍效率,並打擊了軍隊裡的貪腐問題,但也因此和軍事裝備生產商,以及其他利益團體結下樑子,最後在2012年被八面玲瓏、和各個利益團體都交好的紹伊古(Shoygu)取代,導致改革進程遭到中斷。』
    紹伊古並非中止改革,而是更改了改革的方向。Serdyukov的軍改評論家普遍認爲太過於理想化,俄羅斯不可能有那麼多資金完成他的計劃。紹伊古的軍改普遍被視爲更務實的做法。

  14. 烏克蘭保家衛國就一定勇猛,俄軍跟底都不知為甚麼而戰?真係好難有士氣。。。

  15. 想請問「網絡戰爭」、「無人機」的使用情況?

  16. 文章不错,感谢作者和端

  17. 打倒俄罗斯帝国主义!

  18. 我至今还记得看战几个小时后微博上开始欢呼乌克兰完了,打了3天后d端上有个人评论我说“基辅丢了,总统跑了”……

  19. 我至今还记得看战几个小时后微博上开始欢呼乌克兰完了,打了3天后d端上有个人评论我说“基辅丢了,总统跑了”……

  20. 所以長線就看國際制裁怎麼升級跟維持了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