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家七等生10月24日病逝,享年81歲。被稱為最難懂、最具爭議的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家,其生平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將於今年11月金馬首映——惜七等生於此前已離世。我們邀請詩人、作家鴻鴻撰文悼念,講述這位自覺為終生反對者的作家。
當我年輕的時候,七等生和王文興像兩盞燈塔,助我抗拒周遭的茫茫黑夜。他們剛好都曾以怪異的文體不見容於當時的文壇,也都因小說人物的背德行徑遭致圍剿:王文興《家變》的逆子,七等生《我愛黑眼珠》在洪水中捨妻子而救助妓女的丈夫。但是,當不清楚外圍的黑暗有多大及如何形成、也不清楚那黑暗是社會型構的偶然或生命歷程的必然時,這樣鮮明的背反姿勢,已經足為救命的依傍。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下的七等生與王文興
後來才發現這兩位作家恰好同年,都生於1939。王文興生於福建,七等生生於台灣通霄。王文興畢業於台大外文系,留美返台後也在台大任教,與同學在1960年創辦的《現代文學》,成為七等生自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崛起後,早期的發表園地。七等生則幾乎終生為小學教員。他念的是台北師範學院,曾經因跳上餐桌抗議伙食而遭退學,這一事件後來成為自傳體小說《削廋的靈魂》(後改名《跳出學園的圍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