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先說說文學的余光中:〈鄉愁〉是他的「代表作」嗎?

我認為余光中的創作歷程中,「香港時期」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

先說說文學的余光中:〈鄉愁〉是他的「代表作」嗎?
詩人余光中於12月14日病逝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壽89歲。圖為2008年10月7日重陽節,出生在南京的台灣詩人余光中重新回到了曾經的母校-秣陵路小學,並且和學生們一起度過了80歲的壽辰。

五千年的這一頭還亮著一盞燈
四十歲後還挺著一支筆
已經,這是最後的武器
即使圍我三重
圍我在墨黑無光的核心
繳械,那絕不可能
——余光中〈守夜人〉

詩人余光中於12月14日病逝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壽89歲。作為他的長期讀者,我寧願相信余先生是到天堂去,與永恆拔河了。他是繼李永平、鄭清文後,又一位在今年秋冬之際離世的重要作家。

2015年7月19日,在吉隆坡會展中心,我曾受邀主持余光中「美感經驗之轉化——靈感從何而來」的專題演講。這是他榮獲第13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後的活動,也是我最後一次跟他的近距離接觸。「花蹤」是由馬來西亞媒體《星州日報》主持的兩年一度的文學大獎,用來肯定優秀華文文學創作者的卓越成就,王安憶、陳映真、西西、楊牧等皆曾獲此殊榮。當時87歲的余光中語多幽默,聽眾反應熱烈,讓原本預定一小時結束的演講,延長為兩小時的活動。會後我還在臉書上開玩笑說:「老先生」果然功夫了得,魅力驚人。隨著詩人逝世,精彩的演講已不可能重現;但此刻或許是讓讀者再次閱讀、重新定位余光中文學成績的最好時機。

十年香港,創作關鍵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