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若在北京摸不到你,就讓我在香港想像

若在北京摸不到你,就讓我在香港想像

在今日的北京街頭,有時會看到一些很熟悉的地名。卻因為周圍環境大變,怎麼也和頭腦中的那些歷史地點聯繫不起來。假如你走出北京大學的西門,可以看到幾間賣燒烤的小鋪,穿着校服的中學生從小巷中竄出來。你若是細心,還可以看到幾個街牌上寫着「暢春園」。「暢春園」,對,就是那個「三山五園」之一的「暢春園」。它在「三山五園」中最早興建落成,康熙帝曾駐蹕於此,後來逐漸變為祭祀場所,今日,除了被圈起的小山門,它已然「屍骨無存」。

走過了 5 個城市,「三山五園文化巡展」來到香港,試圖用原尺寸複製的地圖,版畫,建築燙畫,和 3D 數碼技術等方式還原這個皇家園林,呈現它還未被破壞時的模樣。三山五園裏最著名的或許是「圓明園」。自雍正皇帝起,圓明園成為皇帝日常起居辦公的場所,只有在開展盛大活動時,皇帝才會回到紫禁城。關於圓明園,有很多美麗的記載,然而如今,除了「暢春園」,圓明園是被破壞最嚴重的,唯有幾個西洋石製建築得以存世。

圖片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提供
圖片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提供

本次的展覽就着重於還原十八世紀極盛時期的圓明園。展覽開始的地方,擺有一張三山五園的地圖,細細標註了各個地點,盡顯當時的規模。旁邊還放有幾張頤和園的建築圖片,同屬於北京的皇家園林,看着頤和園的飛簷或許可以感受到圓明園裏的建築氛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