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的港式集體回憶,跟我們歇力搶救但仍保不着的,為何有如此巨大落差?真假臥底均早被策反,惟有被馴化的「古惑佬」才能光明正大進口?
這幾個月,由陳小春「山雞」政協牽頭的《古惑仔》重出江湖,充當內地懷舊消費指標,由線上到實景無處不在,不單可跟着唱K,還可飇車飄移甚至食落肚。首先是,最近在北京爺們圈很火的陳小春「七爺清湯腩」,自5月起已連開三間店,可惜素食廿多年,我沒法一嘗港式牛腩和空運牛丸魚蛋有多正宗,只對那個像橫店影城的裝修──熒光招牌、七爺士多、大排檔鐵閘甚感好奇,惟有拉朋友去試食。邊看着小心翼翼沖絲襪奶荼的哥哥邊想,一直投訴香港已找不到舊景的導演,以後可來此拍戲。然後有繼續「賣老本」的演唱會,在電影廿周年前夕首次全國巡迴,「友情歲月」由10月上海一直唱至明年北京,汽車品牌更借勢找他們代言拍廣告,推銷一起上路的兄弟情。最後是所謂致敬系列,《港囧》和《夏洛特煩惱》之前有《煎餅俠》,《澎湃新聞》如是寫道:「最讓70後80後觀眾燃燒起來的不是大鵬飾演的超級英雄,也不是他和柳岩的堅定情誼,而是結尾彩蛋式登場的古惑仔們。」在博納當製片的香港友人林明杰對我說,「《古惑仔》是內地80及90後的集體回憶,像我太太是80後,她的同學當年瘋狂迷陳浩南和山雞,甚至加入社團去劈友。」
中國之大,豈止地理上,更涵蓋時間上的跨度:一、二線城市或許趕上21世紀,三、四線城市可能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五、六線小城村鎮有的仍活在六、七十年代。
內地80後,很多早已成家立室,在生活安穩中哀悼曾經熱血的青春,帶起懷舊消費,時光倒流至九十年代,《夏洛特煩惱》就出現「香港回歸,普天同慶」紅色橫額。然而,這個集體回憶,現在只可透過他們的視角去重組,如果由香港導演拍,早就被批個狗血淋頭。正如曾任上海市委官員的TVB大股東黎瑞剛對港媒說,「北京上海已不太看港產片,像《澳門風雲II》的高票房,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