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孙志熙 发自台北
《人选之人─造浪者》(以下简称《人选》)剧如其名,于五一劳动节连假前夕全剧上线后,立即引发收视热潮,不仅蝉联十天Netflix台湾每日排行榜冠军,也在香港挤进前十排名。制作方“大慕影艺”曾经制作了近年热门台剧,如抱回六个金钟奖奖座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四座金钟奖座的《做工的人》,而这一次的《人选》,却跟过去作品有一处关键不同──两位编剧简莉颖和厌世姬,都是第一次写影视剧本。
简莉颖与厌世姬
她们想,既然台湾人对选举的狂热是一种独特文化,自己又很爱看国外政治剧,不如就来写一出属于台湾的政治幕僚剧。
简莉颖本来是剧场出身,产量与水准俱佳,曾被《PAR表演艺术杂志》选为2012“戏剧类年度风云人物”。五年前,在大慕影艺制作人林昱伶的延揽下,简莉颖开始从剧场跨界影视,先涉足顾问工作,待结束剧场事务后再专心创作影视剧本。任职顾问时,简莉颖借由讨论题材、审阅剧本了解影视产业,也发现不少传统影视剧的积习,例如没在考量执行可能性,意图表达不清,或是角色精神思想过于陈旧。
这让她在面对第一部影视剧本时格外警惕与谨慎,花时间确认自己真正在意的事、关注的人。林昱伶回忆当时,言谈中藏不住爱才之心,“当初找她,是因为觉得她的性格跟创作剧本的方式,应该空间感要大一点,如果她到一个比较传统的平台上创作,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在我们这里,我不会给她任何框框,我告诉她只要把东西写出来,大慕一定用最高规格去完成。”
有了林昱伶的力挺,在2019年,简莉颖因结识“厌世动物园”图文作家厌世姬,对她从事过的政治幕僚工作很感兴趣,而简莉颖之母也曾是县议员,她笑称若非妈妈已经过世,很可能会被拉回去助选。两人还有相似的社运经验──简莉颖在大学时代因为接触日日春关怀互助协会、TIWA台湾国际劳工协会,见识到与自己极为不同的人群与生命,才发现每件事都环环相扣,都是政治;厌世姬在学时,参与台大历史悠久的异议性社团,除了在校内争取学生自治,也关注校外的反迫迁、性别平权等议题。
“我觉得创作要回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师徒制,才能有效地工作,像writer’s room大家丢想法,再由一个有戏剧经验的人收束,因为建构戏剧是个复杂的过程。”
她们想,既然台湾人对选举的狂热是一种独特文化,自己又很爱看国外政治剧,不如就来写一出属于台湾的政治幕僚剧。两人于同年相恋结婚,并一起开发这个题材。
剧本创作对厌世姬来说并不陌生,念台大外文系时,喜欢喜剧团体“蒙地蟒蛇”(Monty Python)的她就曾和朋友一起搞音乐剧;如今要写影视剧本,她认为也不难转换,制作面的知识可以靠阅读补足,而且美国影视教学很完整,诸如剧本工具书、线上教育平台“MasterClass”等,学习起来很有收获,她举例许多美剧编剧是律师、记者出身,若本身已对行业有观点,编写职场剧就能很快上手。
简莉颖分享自身经验,“我觉得创作要回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师徒制,才能有效地工作,像writer’s room大家丢想法,再由一个有戏剧经验的人收束,因为建构戏剧是个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一个脑袋就可以完成。”这次以双人组合共同创作,从剧情大纲、角色成长曲线、故事走向都是一起讨论,实际写作时再分配彼此主笔的场次,也会在困难的段落中逐句讨论,更接近她理想的工作方式。
林昱伶称赞厌世姬让全剧细节被建构得非常可信,未来会考虑每一个案子都纳入其专业领域人才,赋予文本真实度,杜绝过去台湾剧本读起来总是空空浮浮的感觉。
为何是基层幕僚而非高阶
“太阳花运动后,整个公民事务上的讨论度很高,很多从政的人是真的一直付出努力想推动公共事务,他们在这上面遇到的两难和应对的艺术,所以想透过剧本传达出来。”
《人选》剧本开发之初,主角其实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宣部基层幕僚。两位编剧本来参考了非常多政治人物的回忆录,想以《白宫风云》为范本,描写总统候选人林月真(赖佩霞饰)身边,分为文宣、组织、活动、策略不同功能的几位核心幕僚。
但田野调查在接触上实在有困难,毕竟高阶幕僚就是要低调,很多事不能说,“我们在想,幕僚要帮候选人解决哪些问题?像是桥立委选区,我们试著去问,如果有两个人都想选立委怎么办?对方就不会跟我们讲很清楚,没有细节就发展不下去。”
卡关了一段时间,才决定改做基层幕僚,把场域拉回文宣部,这里的工作其实和行销公关很雷同,比起其他政党部门,大众更容易理解,“看到观众回馈说办公室的描写很真实,我觉得我们做了正确的决定,回归到基层,比较普世,只要有上过班都可以共感;翁文方(谢盈萱饰)或陈家竞(黄健玮饰)对很多人来讲,就是理想中主管的样子,我们刚好打中观众的心。”厌世姬这么分析。
方向修改后,事情好办不少,因为文宣部就是厌世姬最熟悉的环境,以往工作经验都能派上用场,为这部戏打下了大半基础。在设计每一集的事件时,则需要同步找到相关人物进行细节调查──写候选人在座谈会上谈论死刑议题,就得去咨询推动废除死刑的朋友,如果遇到意见冲突要用什么方式沟通;写办公室发生性骚扰,就要去访问组织里的上司可以怎么保护下属;写议员被周刊偷拍,就真的去问被偷拍过的苦主事发经过。
没有细节就没有戏,这是两人创作中秉持的原则。“我们想讲的东西很清楚了,就只需要去问细节,有趣的是,当方向更明确之后,也不需要问到一模一样的事件,我们可以自行类推。”厌世姬补充。
经过大量田调、与无数政治工作者接触后的最大感受,简莉颖说,“大部分人对政治剧的印象,都是说政治就是一潭深水,大家都很脏,可能台湾八、九十年代的黑金政治真的是那样,但现在已经修法修到比较不容易有这些事发生。2014年太阳花运动后,整个公民事务上的讨论度很高,很多从政的人是真的一直付出努力想推动公共事务,他们在这上面遇到的两难和应对的艺术,是我们田调时感受很强烈的,所以想透过剧本传达出来。”
若不论统独,台湾的重大议题是什么?
“我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两个女性候选人一起竞选、族群融合得更好、大家都有公平发言的权利与更佳的选举美学。”——林昱伶
角色上,是把观察到的周遭人物与田调取材对象互相揉合,力求真实可信;环境上,则虚构出一个平行时空的台湾与两大党(公正党、民和党),力求破除标签。林昱伶感叹台湾人很容易抱持非A即B的刻板印象,身为制作方,最害怕的莫过於戏都还没看,大家就吵成一团,所以在背景设定上,愈能打破既有逻辑、愈能突破蓝绿框架愈好。
那么,在一个没有统独议题的架空台湾,其他的重大议题会是什么?厌世姬表示,其实就是回到全球潮流,在一个发展良好的民主国家,比如美、法、英,政党立场通常就是左派、右派,这样的设定较能跟世界接轨、让国外观众理解,“像美国的主要议题就是死刑、堕胎、枪枝、移民,这些都是很容易定位左右的,换到我们的戏,性别、环保、死刑也是比较universal的议题。”
针对两党设定,林昱伶还向编剧提出唯一一个更动要求:把民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由男改女,变成两位女性争取总统之位。“我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两个女性候选人一起竞选、族群融合得更好、大家都有公平发言的权利与更佳的选举美学。”这是她在剧中放进的,对台湾未来的期许。
确定将故事聚焦在基层幕僚的同时,两位编剧也决定了张亚静(王净饰)复仇的故事线,厌世姬说明,会讨论出这个角色,一开始是希望有个主角是转换阵营的人。会换阵营,代表她在那边受过伤,也代表她有很强的动机要扳倒伤害她的人,“那可能不会是政治上受的伤,而是跟私人世界有关,是不是她在那边爱上了谁?如果只是情感受伤还不够,那是不是强度要再往上加?大概是这样的讨论过程。”
最后定位在她遭受数位亲密暴力,被不伦对象用私密照威胁,剧本上有意设计这一条比较类型化的主线,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部分集数都是以亚静故事线作结,为的就是制造悬疑感,把观众往下勾。
然而剧本开发至2021年初,参与过大慕前两部作品的导演林君阳加入《人选》团队,开始和编剧们一起修改故事细节,基于张亚静以外的角色都相当写实日常,为避免产生断裂感,他建议降低复仇色彩,把她的许多“预谋”改成“碰巧”:原本设定亚静雇用一名男子在酒吧骚扰赵蓉之(陈姸霏饰),目的是为自己制造接近蓉之的机会,后来改成亚静碰巧看到蓉之在酒吧打卡,机会来到眼前,她才临时起意前往,“把她的心境调整成没有那么缜密的计谋,这也影响到最后必须有一个亚静被周刊拍到的桥段,她才会因为自己曝光了,而要赶快做各种决定。”简莉颖解释。
女性主义影集?
“Me too和性骚扰是很多女生面对的日常,它看来是个私人问题,但当你放到选举这个宏大目标上,就会遇到两难。”
《人选》是一部女角为主的戏剧,两位女主翁文方和张亚静,一个是出柜女同志,一个背负著Me too议题,“很多观众说我们在做‘女性主义影集’,但我们并不是以此为动机,而是先有这两个角色,她们的人生难题已经确立了,所以必然会这样发展。”厌世姬试著厘清因果,毕竟,凡是女性遇到的问题,就会被社会归类到性别议题,但讨论这些议题并非编剧初衷,不能倒果为因。
简莉颖也说,真的遇到太多人有这样的经验,“Me too和性骚扰是很多女生面对的日常,它看来是个私人问题,但当你放到选举这个宏大目标上,就会遇到两难,上级到底要不要处理?还是先请她暂时吞下去?”正因为这在任何组织都可能发生,两人就想在创作中讨论,当公私领域冲突时该怎么处理,当然,剧中还是给出了一个怀抱希望的解法。
既然要谈台湾的选举文化,制作上肯定避不掉凯道万人游行、府前造势晚会、开票之夜这样标志性的大场面,“凯道封街场景我们只有两天时间可以做,也没有雨备,就是肾上腺素开最大的情况下把那两天ㄍㄧㄥ(硬撑)完。看到剧本写造势晚会下雨、幕僚发雨衣,我有觉得,蛤,要下雨吗?一下雨就是好多钱,所以一开始想能不能省点钱,美术本来只画20米宽的舞台(道路宽为40米),其他用特效补,但最后还是觉得拍起来不是很优,就还是把舞台做到1:1了。”
拍戏还要兼办造势活动的紧张与复杂度,一度让剧组哀嚎好痛苦,好在制作组一一克服困难,也与特效组配合良好,最终建立了够有真实感的画面,甚至有观众怀疑剧组是不是去偷拍别人的竞选场子,林昱伶也是笑笑地视为一种称赞。
戏要好看,不只是重金打造壮观大场面而已,那些观众不见得会发现的小细节,同样要用心顾好,林昱伶举办公室场景为例,“这看起来没那么难,但要怎么做到有打选战的感觉?它在大选前十个月跟倒数一百天,状态是会不一样的,我们放了很多细致的陈设,讨论了很长时间,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才发现可能是绿色植物太多。”制作精品剧,就是得细腻到这种地步。
除此之外,《人选》还藏有专属大慕剧迷的小彩蛋──“品味新闻台”、《美丽境界》杂志、“三民快讯”都是在《与恶》出现过的媒体;亚静和文方第八集去到的电视台停车场,和《与恶》中宋乔安(贾静雯饰)跟李大芝(陈妤饰)碰面的也是同一个。
对白:受用无穷的技巧
“先想好两个角色对话时,他们共同的认知是什么,如果对方已经知道的事情,就不用再讲出来,或是有技巧地隐藏。”
《人选》全剧人物繁多,精准选角让很多观众大叹神奇,最常见的惊呼就是“怎么想到找赖佩霞来演总统候选人的?”这只能说是林昱伶身为制作人的神通慧眼;主演群中最先敲定的是谢盈萱,她因为和简莉颖在剧场长年合作的情谊,早早就表达希望参与这部作品,故翁文方一角也为她量身调整,比如以她四十多岁的年龄而言,议员连任失利的背景就会比初选更合理,也才会再设定落选原因是跟父亲的桩脚起冲突。
林昱伶再分享一段小趣闻:“我记得给盈萱看了两集剧本后,有天晚上我已经躺上床准备睡觉,她突然传讯来说‘可以讲一下电话吗’,我又从床上坐起来,她说‘这剧本太棒了吧!你们又即将拍出一部厉害的戏了!’她是很在乎剧本的演员,所以大家才说有她的戏就看,因为可以对品质安心。”
大慕选定主次要角色后,其他演员就都是选角组的功劳了,最让厌世姬惊艳的,是亚静的阿公和芳婷(蔡亘晏饰)的妈妈,“阿公没有台词,但他光是出现,我看得都快哭了,他看孙女上电视的心疼貌真的好厉害;芳婷妈虽然只出现一幕,但也可以想像这样有气质的长辈,养出芳婷这样的女儿,我觉得很对!”简莉颖认为文方跟蓉之的母亲也都选得很好,跳脱了传统妇女的形象,但仍看得出她们试著在传统妇女的困境中突围。
得到观众盛赞的,还有精彩而流畅的对白,写作诀窍何在?厌世姬很快回应,“自己要演一遍,写的时候要念出来。”简莉颖则认为,对白是人的一种行动,但这个行动来自社会文化的累积,所以必须要抓到台湾人的反应跟表达,她指出,通常不自然的对白是因为承载太多资讯或戏剧意图,故两人做了很多功课,让人物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剧中台词也都经过编剧和演员一起润饰,使之更生动自然。
厌世姬再补充,“有一个小莉教我,我觉得受用无穷的技巧,就是不要话说从头,先想好两个角色对话时,他们共同的认知是什么,如果对方已经知道的事情,就不用再讲出来,或是有技巧地隐藏,一旦做到这点,看起来就会很真实。”剧中翁仁雄(柯一正饰)对文方说“她家没饭喔?”“我们家有饭啦!”这段父亲接受了女儿但又不直讲的对话,讨论度与喜爱度都特别高,简莉颖说这是她在剧场练就的技巧──不直接讲目的、要多加一层包装。
来自中国的反馈
“近年Me too议题的戏剧,这是最细致也最温暖疗愈的一部,过去这种女性常常都以可怜、发疯或是幼体化的形象出现,但这部戏呈现出受害者可以是冷静、想帮自己讨回公道的,女性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的。”
2020年正式成为大慕影艺内容总监的简莉颖,已将重心转移到影视领域,正因有过剧作《服妖之鉴》和《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的历练,让她认识到光凭个人经验是不够用的,对田调的看法也为之改变,“并不是预设一个框架,去田调一些事来帮我服务,而是在跟人们接触的过程,会改变你原本的方向和核心。”这是她在剧场养成的创作习惯,也带进了这次《人选》与未来的影视作品里。
她引用名编剧Aaron Sorkin所说:影集是一个场所的故事,电影是一个角色从生到死。一部影视剧本要构想的内容,比一出舞台剧剧本多很多倍,而且影视需要写实,不像剧场可以透过一个转场、一句话带过,“影视是细节很多的工作,当你细节越多,观众才会觉得自然、恰如其分,这意味背后要下很多功夫。”厌世姬也表示将继续在编剧路上耕耘,并笑说因应写作期可能没收入的窘境,已经预先把生活费存好了。两人虽已于去年离异,但仍是维持良好关系的创作伙伴。
剧追完了,留下的最大悬念就是“会不会有第二季?”林昱伶透露,这个IP在发展初期就有多季度的想像,如今收获这么广大的回响,主创们还在消化感受的过程中,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最后,请两位编剧分享她们最有感的观众反馈,简莉颖的一位中国朋友说,“近年讲Me too议题的戏剧里,这是最细致也最温暖疗愈的一部,过去这种女性常常都以可怜、发疯或是幼体化的形象出现,但这部戏呈现出受害者可以是冷静、想帮自己讨回公道的,女性之间是可以互相帮助的。”这段言论让她很感动。
一位友人告诉厌世姬:“一般的大女主多半都带著一点不得不,可是翁文方可以很直接地强调她拥有掌握政治权力的能力,她一开始也说自己服务做得很好,女人本来就是有事业欲望的,她是主动想做这件事,而不是被推著去。”还有遭遇过职场性骚扰的朋友传讯给她,说觉得自己在平行时空中得到战斗的胜利;也有同志朋友说,很高兴在影剧作品看到骂同志的人立即受到制止。“这就是我们做这部戏的初衷之一,不是说我们就是正义战士,但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厌世姬一度情绪激动,微微哽咽。
戏剧就如政治,既反映,也形塑著世界观,这三位做戏的人,都相信致力在戏剧中呈现多元样貌,能对社会有所助益;放眼东亚,台湾是女性参政人数最多的地方,只有在这样的土地,能够长出《人选》这样的故事。
因为你们,华语剧集里面多了一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谢谢你们,愿意诚实地讨论并展示女性与人性,希望能见到三位更多地出现在主创名单里!不过打磨出好作品需要时间,至少你们
做出了《人选之人》。
好难过,这一切在海对岸的陆地上简直就像《3001太空漫游》一样科幻,甚至在网上连打出那几个字都不行,好像民主啊女权啊选举啊几个字烫手似的(说多了确实是有危险的大家都懂哈)。是的,根本想象不出,没有那个能力,楼下那位说政治都是肮脏的网友就是一例。有点像清朝人第一次见到西方使者,发现对方竟然是一夫一妻制且女人统治国家于是吓的大惊失色试图用日大月小来论证男尊女卑并痛批西人“违天而行,不亦颠倒刺谬之甚也”“此西俗之谬也”。
被种草了好久终于开始看了,真的很好😭😭
方方正正翁文方
//經過大量田調、與無數政治工作者接觸後的最大感受,簡莉穎說,「大部分人對政治劇的印象,都是說政治就是一潭深水,大家都很髒,可能台灣八、九十年代的黑金政治真的是那樣,但現在已經修法修到比較不容易有這些事發生。2014年太陽花運動後,整個公民事務上的討論度很高,很多從政的人是真的一直付出努力想推動公共事務,他們在這上面遇到的兩難和應對的藝術,是我們田調時感受很強烈的,所以想透過劇本傳達出來。」
說「我看来政治都是脏的,只要是政治就没有善可言」的人活得真可悲啊
hk基本上在一天天的坏下去,就像tw总能打破华人地区甚至是东亚地区一些成见,期待第二季。
很喜歡劇中對白,覺得寫的很好,很真實,自然國台語轉換夾雜,聽了好舒服。也喜歡各角色,對話中價值觀的質問,為了理想不同道路的妥協。在臺灣政治場域中,不知道變色龍是否很多,不過政治人物為了選票跟自己的價值觀(多元成家)暫時妥協,這完全可以想像是發生過的事啊!本劇最不真實的應該是大選不談統獨議題吧!(但可以理解為何不)
樓下中國人影評針對「當選了才能改變社會」這句話很不滿,我想是因為中國沒有接觸到實際的選舉經驗,不知道這是多麼普遍的選舉事實。
以臺灣來說,幾乎每一次的選舉都會有政治變色龍出現,最有名的案例就是李登輝了。李登輝在回憶錄提過,自己畢生的政治路程,從年輕時以身為帝國皇民為傲,到後來因為左派靈魂加入中國共產黨,然後進入國民黨當技術幕僚,前半生數十年見蔣經國逢場作戲,為的就是「當選了才能改變社會」唯有登上最高權力地位之時,才能推行他終身隱瞞的兩國論跟政黨政治。
臺灣選舉多的是選前模稜兩可,選後現出原形身體力行的案例,這部戲的很多面向都有抓到選舉文化的精神,是必須經歷過民主選舉才會懂的。
楼下没有选票的灾胞连看个剧都只能得出政治都是肮脏的结论,可怜啊🥹
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一些议题根本就是为了博流量故意设置的,根本没有探讨,还有什么当选了才能改变这种屁话都能说得出来,选举本身就是充斥着政治权谋和妥协,实在看不出主角团讨人喜欢在哪里,或者在我看来政治都是脏的,只要是政治就没有善可言
造浪者做宣傳時,因為議題有趣看了第一集,後來按了暫停,前幾天拖著看完。感想是卡司很強,雖然加入一些避免對號入座的細節,但拍得還是很像政黨宣傳片,太過美好缺乏現實感,離心中喜歡的劇本有些距離,但是,看劇這回事,本來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
若要推薦這一年在Netflix 上比較喜歡的台劇,會推「最佳利益1、2季」、「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美劇就是「怒嗆人生」。比較偏好能赤裸呈現真實人性與社會,折射出觀者內心的劇本。好像在某個鏡頭,某個表情中能看到自己或他人;脆弱的、痛苦的、撕掉濾鏡的、善的惡的、不敢示人的。像是最佳利益2第七集,裡面的演員就像在直球對決看戲的自己,對公平正義的標準是什麼?法學教授動用私刑,說自己過去在課堂上說的都是漂亮話,如今深刻體會「事不關己才會說出漂亮話。」這一集討論酒駕輕判,也可以延伸出很多議題。排除精神疾病、未成年這些因素,往往那些動用權與錢,仗著深究會扯出更多人的結構犯罪者不會得到應有懲罰,令法律有時更像在懲罰活著的受害者家屬。當下就想到好多年前,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造成住戶一百多人死亡,檢調過程中發現文件不全的情況下取得使用執照,但沒有追究發照單位,在負責人跟建築師無悔意下,只處以五年刑期(參照維基百科),對建築業者以及主管機關毫無威嚇效果,像是在嘲笑守法的建商與用一生積蓄買房的老百姓,法律實現了誰的正義?常常在想,如果我是這些被孤單留在世上的受害者家屬,是不是也會做出跟教授同樣的決定。
也許同為社會題材,就是這種深刻的感受會區隔出作品,但看劇終究是一件非常個人感受的事。
看過人選之人後,我感受到了台灣選舉與(曾經的)香港選舉不同。香港也曾經是東亞女性參政最多的地區。可惜一切都成為過眼雲煙,如今的香港連選舉幻想的電視劇都無法拍攝。
不知這篇訪談是何時進行的?但此刻上線,其實《人選之人》的討論熱潮漸漸平息,大規模稱讚之外,也開始有些負評,例如劇中政治議題到某個程度就停住了不夠深入,或是樓下說的理想化。端的訪談沒有勇敢觸及到這個點,有些可惜
這個劇在大陸也超火,雖然豆瓣詞條被刪掉,但很多人去找資源看,我也推薦了好多朋友看。這個片對我來説有點美好到不真實,簡直是童話故事一般理想化。之前是吃飯或上下班路上看,看一半就總要暫停忍淚。有些言語觀點,也許在美劇裏也經常聼,但是聽到用自己母語這麽大方自然的說出來,那個震撼的感覺真的是不一樣的。感謝優秀的團隊!
人选之人很好看!这篇报道也提供了一些幕后视角,感谢主创带来这么好的作品!感谢能催生这样的作品的环境!
讀了好想看。
決定了就今晚開始看這套劇。
太棒了,這就是我想看的《人選之人》報導!給主創團隊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