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迷因专题的第一篇报导,我们关注了迷因的流行、制造及其中的中国元素,并邀请你一起思考:好笑有没有边界?今天还同步推出了小游戏:测测你多了解台湾迷因,建议与本文一起服用。本周六,我们还会推出一篇深度报导,探讨迷因为何好笑?又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老师老师,我要跟妳说一个小灯泡的笑话。”
“是什么呢?”
“我从头说起喔。”
这并不是公民老师颜渺津(化名)第一次听到学生流传关于遇害女童小灯泡的迷因(meme),在短暂的下课时间,她只能严正告诉学生她不喜欢。“老师告诉他们不行,他们顶多不在老师面前说,但无法理解为什么不对。”颜渺津说。
“(迷因)很好笑啊、分享快乐”——这是端传媒在采访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迷因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张梗图、一段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因着“脑洞大开”这个特性,透过网络被大量复制、改造并传递。
迷因从次文化逐渐走入主流文化,无论是慢半拍的政府宣传还是能嗅到商业气息的品牌宣传,都大量使用迷因。让许多原本对政治、严肃议题不感兴趣的人,也注意到新的资讯。
迷因具有无意义、无厘头、好笑、易懂、嘲讽等特性,但也经常因政治不正确、地狱梗等特性,在网路上引起争议,反对者多认为不应该开弱势的玩笑,支持方则多以“正义魔人反击”,嘲讽对方开不起玩笑、不懂幽默感。
端传媒采访当红“规工欸”水母梗创作者、图文帐号经营者、喜爱迷因的学生及他们的教师,尝试理解:他们如何在日常中使用迷因?迷因是怎样被制造的?又该如何理解其中的中国因素?以及,好笑究竟有没有界线?
无处不在的迷因:“有趣才能被看见”
“生活压力很大,看迷因很舒压,同时也能了解流行、时事。”静宜大学四年级的男学生吉吉滑开IG(Instagram),全都是迷因。他说没办法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有些看过就忘了,再看一次,还是很好笑。
在打工的短暂休息时间,吉吉会透过迷因帐号看新闻,“之前不是缺鲑鱼?我看阿尼尛(ANIMA)写争鲜的鲑鱼之乱才知道。”他说自己不会再去搜索新闻做进一步了解。
受访学生们指出,平时最常在IG上接收讯息以及交流,他们会追踪迷因帐号,还有人自行成立迷因帐号;其次才是脸书、YouTube、Dcard等平台。高雄凤山高中学生张平书与高雄新庄高中学生吴幸安(化名)为了得知国外最新流行的迷因,追踪了不少粉专、频道。
张平书说,同学间都知道“我的豆花30块”迷因,无论线上、线下,只要讲到“豆花”、“30块”、“过马路”等元素,大家就会觉得好笑。而隽永的梗图像是“我就烂”,在被朋友嘲讽或是想表达心情时,就会传给对方。
政治大学新闻系四年级学生萧淳云在IG上经营三个迷因帐号,投注最多心力的是记者迷因。她用“梗图制造机”网站快速做出各种新闻相关的迷因。萧淳云读大学后开始看其他职业的迷因,透过迷因帐号,也看到该职业的甘苦谈。2020年刚好一门实习课让她在新闻采访上遇到很多奇闻轶事,就想透过迷因帐号记录。一开始她并未告诉朋友,直到她看见自己创作的梗图在朋友圈流传,让她十分讶异迷因的扩散力,“可能是因为朋友们也有共感,进而愿意分享。”
坐在萧淳云一旁的男朋友Tony,就读台北科技大学光电系三年级。萧淳云说,稍早收到Tony传给她的情侣梗图,哭笑不得。“有些想对她说的话,可能会挨骂,也可能让气氛不好,用梗图,对方就能了解你的意思,也比较不会生气。”Tony解释。他秀出自己手机相簿——满满的梗图,他说是朋友传给他的,在许多场合“破冰”用非常适合。
不只是学生,许多年轻老师也会在课堂中使用迷因。台北私校的辅导老师小黄表示,年轻老师们用梗图是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讲课时用了流行梗,过半的学生会笑,上课气氛也比较好。
迷因融入学生的生活,甚至在课堂报告都会用。不过,张平书认为,使用迷因要看对象,如果是不能接受的老师,学生不会使用,毕竟没人想跟分数过不去。他们认为,年轻老师多数接受迷因文化,年长一些的老师有时为了跟风,跟着学生说“笑死”等流行语,甚至说出退流行的“是在哈啰”,让学生感到尴尬。
过气迷因百科:“是在哈啰”大约在2019年被直播主、学生广泛使用,意思为“到底在干嘛”,用于表达困惑。此流行用语融合了美语Hello及Excuse me的意涵。
张平书说,男同学会自制梗图,甚至帮一些讨厌的老师、教官成立迷因帐号。他举例,学生帮一名中年英文老师成立迷因帐号,因为他在课堂上专讲韩国女团。
学生也大量在校园活动中使用迷因。李柏贤与林诗舷在新竹高中任教多年,先前也曾在他校任职,分别指导历史、公民课。李柏贤表示,学生会在校庆的扮装进场中使用流行的大众文化当作梗,像是知名广告词“我信赖普拿疼”,一群学生模仿广告中的潘志远医师说“我信赖普拿疼”,这是源自于谐音梗“信赖、姓赖”。
新竹高中这届合唱比赛中,学生将日本双人组合YOASOBI的名曲《群青》列入合唱歌曲的票选,老师们指出,这是学生第一次将迷因歌曲列入合唱比赛选歌。
《群青》变成迷因是因为吃播YouTuber“Nikocado Avocado”倒汤时,意外把碗滑进汤内,他将歌曲中的高音“啊”配上自己惊讶张嘴的表情。后续引起网友们模仿,统神端火锅、国动招牌张嘴都被配上《群青》的“啊”。
除了YouTuber、KOL、直播主,当红的Vtuber(虚拟Youtuber)也能带红迷因。李柏贤喜爱Vtuber茸茸鼠,人设为日本12岁女孩,在2021年尝试在直播中说华语、台语,甚至说着各种台湾迷因,带有日本腔的语调,深受台湾粉丝喜爱。茸茸鼠说着“太无情了,史丹利”的片段在网上疯传,里头隐含了两个台湾迷因,且又有重制、改图元素,不同的迷因交错,再加上茸茸鼠的日本腔中文,让粉丝会心一笑。
政府部门与品牌商也嗅到机会,用迷因、梗图来做宣传。在“规工欸”断头水母影片当红时,文化部也跟风说文解字,指出台语正字以及意涵。学生们多数持肯定意见,Tony认为“有趣才能被看见,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过,也有人认为,过度使用变成跟风,甚至划错重点。
曾有公部门使用迷因引发争议的例子。2020年,海巡署想提醒孩童在夏日戏水的安全问题,用一张梗图来宣传:图中只有一名妈妈在滑手机,接着,孩子就死在沙滩上。不但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更重制了2015年叙利亚3岁难民在地中海溺毙的画面。
萧淳云对该则梗图印象深刻,她认为挪用难民死亡作为迷因很不妥。Tony认为,有些政府部门要传递严肃资讯,像是总统府、国防部,使用迷因不正经,会造成不佳的观感。不过,像教育部就可以多用迷因来宣传政令,较容易被学生接受。
对于商家使用迷因来跟风卖产品,Tony肯定地说:“全联就是始祖啊,好久以前就开始用迷因来广告,像中元节的贞子系列,真的印象深刻。”
他们为什么使用迷因?
最早提出迷因一词的,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理查・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他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迷因是文化中被认为经由非遗传方式、尤其是透过模仿来传递下去的元素。《牛津英语词典》也收录了迷因一词,并使用了上述定义。道金斯进一步说明,迷因可以透过模仿、复制,将想法、观念、行为或技能从一个人的大脑移转到另一个人的脑中。
英国心理学者苏珊・布拉克莫(Susan Blackmore)延续道金斯的观点,在《迷因》一书中指,网际网络让迷因快速发展,尤其以“高保真度”、“持久度”让迷因不断复制、传递。迷因也从产品复制到指令复制。苏珊・布拉克莫举例,厨师能复制一款浓汤,但为了让浓汤更有效地传递出去,就要复制食谱,有清楚的指令,便能够让这款浓汤的味道散布出去。她认为,一段字词、一个故事、一套规矩、一首歌曲都可以是迷因,最经典的案例大概就是全世界都理解的“生日快乐歌”。
同样的,在台湾,网民除了传递爆红的迷因,也会自行改作,套上不同的对话、背景,再传播出去。
泛知识创办人郑国威在《迷因》一书的推荐文写道,YouTube频道“反正我很闲”在2020年爆红,学生纷纷模仿节目内容,在校园中拿起宝特瓶进行罗马竞技生死斗。节目的台词“人民的法槌”、“反基因方程式”,从内行人才懂变成不懂也要跟风。YouTube频道“啾啾鞋”做了一集节目来回应“反基因方程式”,让该频道的150万订阅户也知道“反正我很闲”,更接受到新旧两版迷因,正符合苏珊・布拉克莫所说的传递模式。
有趣的是,“反正我很闲”的最高点阅影片达到350万点击数。三年前爆红的罗马竞技生死斗虽只有85万点阅数,但所有受访师生都知道罗马竞技生死斗,是2020年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学生们也指出,他们不一定看过原始影片,但知道这个迷因。
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林日璇撰文《台湾网路社群的迷因文化特色是?元宇宙概念中那些迷因最红?》,提到传播学理论中的“社会资讯处理程序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Walther),网民以匿名、半匿名方式互动,文字容易造成误解,进而引发笔战,若是增加表情符号,则能加强传递想法。而迷因、梗图的出现,更能补充文字的不足。甚至发展出社群中独特的梗,作为团体内认同的文化。
不过,Medium《数位转译职人志三刀流》中,作者陈静慧也提到,当涉及的议题太过争议或复杂时,则容易流于片面、断章取义。
“分享快乐”是吉吉传播迷因的最大目的。采访期间,他会突然因为近期的某则迷因大笑。吉吉也会自己作梗图,与其他打工的朋友在私人群组中用梗图骂老板。他认为直接用文字骂不过瘾,用很讽刺的梗图才有效果。
不过,受访学生都表示,他们不知道自己使用的迷因、梗图的出处,甚至在听到这个提问时有些讶异:“我们不知道……也不会特别去查。”他们理解了梗图的意涵后,就大量复制、改图、传递。
问到迷因爆红的原因,多数受访者回应“因为很好笑”。李柏贤认真思考了一会说:“如果我知道,我就破解‘流量密码’了”。
李柏贤指出,以前自媒体不发达,现在改图、作图、传播太方便,100个迷因中,有一个爆红,就会瞬间流行。“爆红的迷因是难以被复制的”。
不过,台湾流行的迷因与地域、性别以及争议的话题很有关系。NAS动画工作室成立阿尼尛品牌,从2020年开始在脸书、IG等社群推出图文。阿尼尛帐号经营团队发现,他们的受众喜欢国外新奇的资讯,台湾的资讯则要能引起共感。阿尼尛曾推出一个设计不良的机车停车场动画,是位于林口的大卖场,车道狭窄到骑士的膝盖几乎快磨到墙,被戏称“可用膝盖煞车的停车场”,动画推出后,钓出网友分享真实经验,还有人指出哪些停车场设计也有问题。
而生活在新竹的师生们,经常听到学生拿新竹房价以及苗栗国作迷因,那竹科太太呢?老师们说这不是学生间流行的迷因,“竹科太太就是他们的妈妈,学生没办法理解笑点。”
性别也经常成为主题,“男女凭拳、女人不打不会乖”是许多学生挂在嘴边的梗,甚至有一名学生因骂人“母猪”触法。该名学生在网路论坛巴哈姆特称一名女子“母猪”,被女子提告妨害名誉。少年法庭法官认为,他确实涉犯公然侮辱罪,不过他未成年,因此交由家长严加管教。
该名学生的老师T受访表示,学生事后的绰号成了“严加管教”,但就算学生跟家长亲自上了法庭,接受法律制裁,他仍不知错在哪里。老师称,这名学生不是无耻,并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也许再过几年他才能够理解犯了什么错。
为了让学生产生共感与同理心,李柏贤与林诗舷听到他们揶揄女性时,会反问他们:“你们会对自己的妈妈、姐妹讲这种话吗?”学生听闻后,才意识玩笑开过头,冒犯了女性。
迷因里的中国因素:对岸的文化没有不好,他们反对的是政权
高中生群体中流传John Cena用中文宣传《速度与激情9》电影的片段,张平书与吴幸安一想到不禁大笑。他们认为,这个宣传片具有违和、好笑、中国因素在里头。
国、高中老师们都认为Tiktok深刻影响学生。两、三年前,高中生还会嘲笑国中小学生使用Tiktok、被中国用语影响,不过,他们并非拒看Tiktok影片,还是会透过其他平台观看爆红内容。
当国中生升上高中,使用Tiktok成为日常。李柏贤说,他近期开始教学生拍片,赫然发现,有许多学生模仿Tiktok上假装手淫的影片。
张平书说,他们会在同学说中国好的时候,用社会信用可以加分的梗图来嘲讽对方。他们的嘲讽并非只用在中国议题,让他们反感的政治人物、政党也会成为嘲讽对象。例如遇到民进党议题,学生会用讥讽对方1450(绿营人士的代称)的梗图,韩国瑜也是他们最喜欢模仿、嘲讽的对象。另一名经常被嘲讽的政治人物则是习近平,学生普遍以“习维尼”称呼他,搭上各种维尼熊的梗图。
小黄指出,学生喜欢中国流行文化,却普遍讨厌共产党、习近平。学校在办理世界人权日时,会让学生写英文信给国际组织,班级可以自行投票决定写信的主题,曾有过反修例、新疆棉等议题,都与中国因素有关,甚至有七成的班级投票要谴责习近平,信件内容中有人言之有物,也有搞笑、无厘头发言。
“我有用小红书,真的蛮好用的,演算法很精准,可以投放我想看的内容,美妆、宠物、吃播的小影片。”吴幸安热切地分享使用心得,更直言心中的价值观不会因使用中国社群软体而被改变,强调大多数的同学也是如此。
吴幸安说:“我有时跟朋友开玩笑,万一对岸打过来,我会秀出我手机中的小红书软体,作为输诚。”这时张平书默默地说了句,要备的是另一本“小红书”吧,吴幸安一愣,马上惊呼“我没想到小红书的软体跟小红书同名”,她懊恼地谴责自己傻,回头就要删掉小红书软体。张平书又开玩笑地呛她,这是文化统战。
不过,这些认定自己是坚定台派的学生们也说,在流行文化上,确实接收许多中国文化,他们强调,对岸的文化没有不好,他们反对的是政权。他们分享现在会使用的中国迷因,像是“老铁666,老铁没毛病”等。不过,有些用语确实潜移默化,让他们不知道分不清楚来源。
张平书说,他们会意识到某些迷因、梗图来自对岸,但幽默感不会因为来自哪里而有差异,他认为“有钱人的生活就是那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这个梗就很幽默。吴幸安也会看中国综艺节目、选秀节目,觉得内容很好看,但她不喜欢在生活日常使用中国用语,例如今年的大港开唱在文案上使用“说唱”,引发反弹声浪,她有些激动地说“其他音乐祭也许可以使用,但大港就是不可以使用支语。”
萧淳云则对于嘲讽中国的言论采取谨慎态度,“我对任何有禁忌、踩线的话题都比较小心,一部分也是担心,未来我可能到对岸工作、念书。”
阿尼尛也曾针对中国因素做过许多图文,像是在国安法草案时期,募集网友按“怒”表情符号,让林郑月娥掉到十八层地狱。在六四周年期间,也曾以报章拼贴成习近平的人像,借以讽刺时政。
黄子宁表示,可能因为阿尼尛有许多政治图文,受众的政治敏感度高,甚至会检视他们的发文,“受众中有人是支语警察,有几次我们内文写激活、视频,就被留言指正内文有中国用语,不过也有其他网友会开玩笑,贴出警察的图片。”
迷因是怎样被制作的?
红遍华人圈的水母迷因梗创作者“水鸡哥aka永和槟榔王”首次接受采访,他略显紧张地先抽了根烟,澄清他本人不卖槟榔,是因工作之故,大量吃槟榔,水鸡则指水母加小鸡,都是他比较红的影片。
说着一口流利、道地台语的水鸡哥在高中毕业前几乎不会说台语,他爷爷是安徽人,父母在家也说华语,出社会后,因为工作需求才开始学台语,连用台语点早餐还要在心中演练数次。
“一顿饭的时间,我的水母影片就在Tiktok上爆红,吓一跳?是吓好大一跳,三个月后,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规工欸’这个梗。”水鸡哥称,台湾的艺人、歌手在直播、社群讨论“规工欸”(据教育部闽南语常用词辞典,“规工欸”意涵为“成天”),甚至流传到越南、马来西亚,让他对社群传播影响力之大,感到有些害怕。
30岁的水鸡哥去年8月才开使用Tiktok,一开始他是为了戒掉打手游的习惯,每个月花上几千元课金,他自嘲是“课长”,虽然几千元不算大笔消费,但他与未婚妻都只是领人薪水的上班族。
水鸡哥刚开始在Tiktok上分享作为外务司机的日常,通常是行车记录器的画面。第一次尝试使用软体上的换脸效果,为动物配音,是小鹌鹑(常被误称为小鸡)的影片,在Tiktok上收获些人气,他便持续为搞笑的动物影片换脸、配音,直到水母断头影片,让他瞬间爆红,粉丝人数从6千涨到13万,该影片目前累计有390万人次观看、4万分享。
对于“规工欸”为何爆红?他认为是引发共感,水母断头影片本身就有爆点,他从水母的角度为水母发声,至于神来一笔的“规工欸”,他说是平常会说的加强语气状声词,有教训别人整天游手好闲的意味,并非文化部解释的“整天”。
水鸡哥发现他的Tiktok追踪者大多是国小到高中的学生,他的未婚妻在一旁点头附和,说同事孩子才国小三年级,整天说着“规工欸”。
水鸡哥说他专挑些可爱、逗趣的动物影片,也会避免使用地狱梗,不想让影片出现争议内容,“我的灵感就是可爱的动物出现陈松勇(台湾资深演员)很台、很低沈的声音,”有着反差萌的概念。
有些粉丝传来回馈,感谢他的影片带给他们快乐,他认为好像能帮助到别人,“北烂的影片随便传竟成了鼓舞别人的力量,真的是有互相加油到啦。”
爆红之后带来的影响,五花八门的业配找上门,碍于受众年纪小,水鸡哥会特别检视产品内容,赌博游戏绝对不接,制作A片《华根初上》的团队也曾找他,要求将他的五官放在生殖器上宣传,他说,“当然是拒绝,尺度太大,还无法承受。”网路酸民也曾攻击他的外表,像是吃槟榔染色的牙齿以及缺牙,“歹势(台语:抱歉),他(牙)出国去玩,我打电话叫他回来。”水鸡哥幽默以对不友善的言论。
阿尼尛制作人杨博晴指出,他与约百名同事们都会影像创作,过去他们多承接动画代工,两年前开始汇集同事的创意做喜欢的议题。除了国内外新闻,也将冷知识、历史上的今天、专题用简单易懂的图文传递给读者,更多时候,他们将迷因、梗图融入其中,甚至也有网友会在底下以最新的迷因留言,成为迷因的互动。
拥有强大动画团队以及过去制作新闻动画的基础,让阿尼尛的成员在追踪时事以及流行文化上得心应手。“我到底看了什么?不分享对不起我爸妈、现在最重要的大事”团队就是以这些标准制作图文。
两年前疫情刚爆发不久,他们推出Covid-19的梗图,在台湾卫福部长陈时中背后写上“诚实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则是“说谎中”,最后一张则是甫宣布感染肺炎的英国首相强生(Boris Johnson,港译约翰逊),只写了一个“中”,一系列梗图让他们声名大噪,成为ptt八卦板上的爆文,带动社群成长。
阿尼尛发掘了一则俄罗斯麦当劳狂粉的迷因。男子卢卡为抗议麦当劳关闭,将自己锁在麦当劳门上,遭警方拘捕。阿尼尛发现,身材肥胖的卢卡过去曾是花美男、钢琴神童,在遭逢许多变故后,体重增长到200公斤。有别于主流媒体、网友将焦点放在揶揄过重的麦当劳狂粉上,阿尼尛深入浅出介绍卢卡的生平故事,并在资讯栏以千字长文介绍。杨博晴指出,以社群帐号来说,他们的文章确实很长,希望透过迷因、梗图吸引受众,短评则在文章最后出现,避免影响受众。
地狱梗有没有界线?“每个人都可以画出谑而不虐的那条线”
地狱梗指将笑点建立在特定事件或族群上,并带有浓厚的嘲讽、冒犯、挑战道德底线的意味。一般来说,地狱梗就是让观者感受到违和、不协调而产生幽默感。不过,地狱梗的接受度也随着心理距离而有所不同。心理学家 Peter McGraw 与 Caleb Warren提出“良性冲突论”,笑话要落在有点痛苦却又安全愉悦的良性冲突区间,才会让观者愉悦,笑话与观者的心理距离太接近则会成为威胁、降低幽默的感受,太远又会因为冲突降低而无法理解笑点。
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郑宇君在《禁忌迷因与地狱梗是否受到法律管制?》中指出,迷因因资讯量低,在地狱梗迷因中,更容易误导、强化歧视。
陈静慧在《迷因现象省思》一文中也提到,意图使人发笑的地狱梗真正的目的应该是点出社会议题,但在每一次噗哧一笑背后到底能否完整传达效果,如果只停留在“笑”果上,便沦于将笑点建立在他人痛苦上。
迷因中若带有嘲讽意味容易让人发笑,像是歌手王力宏的离婚事件中,一张梗图中,有众多性丑闻缠身的艺人都下跪膜拜王力宏。王力宏的歌曲《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也成为当时最红的梗。
许多人会针对原住民开玩笑,像是“一般人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原住民是一分耕耘一点三五倍收获”,嘲讽台湾原住民升学的加分制度。这些第一线的教师坦言,在班上的原住民学生曾私下表达不舒服,但多数同学认为好笑,还是会继续开他们玩笑。
小黄指出,学生喜欢十八禁梗以及地狱梗,前者像是“不可以色色”,后者则是各种嘲讽黑人的梗图,像是“没有电脑,也可以玩踩地雷”背景是一名黑人小孩开心跳跃的模样。学生也很容易开身障人士的玩笑,像是“坐轮椅买麦当劳要去得来速”,也会嘲笑班上有身心状况的同学。曾在特教体系教学过的小黄对此特别感冒,他会反问学生“好笑吗”,也会制止学生用身心状况来嘲讽同学。
地狱梗会因为每个人的道德观、心理距离不同而产生差异。知名脱口秀主持人曾博恩2019年在“OPEN MIC”时,调侃言论自由斗士郑南榕自焚:“我们在阳间烧的东西,在阴间都会出现一份,那阴间是不是有两个郑南榕?”有人批评曾博恩不应该开郑南榕玩笑,不过,也有人认为,在非公开的脱口秀中,这样的地狱梗可以被接受。
林诗舷指出,有些学生很喜欢《博恩夜夜秀》,甚至是在曾博恩调侃郑南榕时,第一次认识郑南榕。是次争议发生后,郑南榕女儿郑竹梅受邀到竹中演讲,学生问她对博恩开郑南榕玩笑的看法,在场老师无不捏一把冷汗,郑竹梅冷静地说:“没有不能开玩笑,但你们看到我了,应该不会对我这样说话吧?如果不会,那就好了。”
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在台上调侃因病脱发的洁达・苹姬(Jada Pinkett Smith),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上台怒打克里斯洛克一巴掌。对此,曾博恩马上发脸书文评论:“克里斯・洛克今后应该也会谨言慎行,只开没有双臂的人的玩笑。”此言论一出,又迅速引发论战,有人为曾博恩的幽默叫好,也有人认为,他踩着身障者来开克里斯・洛克玩笑。
“他们知道有些玩笑很过分,有些人是故意去踩红线抑或是想挑战权威。”林诗舷认为最过分的是关于小灯泡的迷因,但多数学生仍会持续流传,像是揶揄小灯泡上学的工具为接驳(脖)车。
曾有一名学生问林诗舷,迷因难道不能用来嘲讽威权吗?她回应学生,迷因可以作为反讽威权的工具,不过要看表现的手法以及嘲讽的对象。她让学生观看2016年新竹光复高中在校庆进场的争议画面,有班级扮演纳粹,主持人甚至讲出“赶快向希特勒敬礼,不然开坦克压过你们、把你们抓进毒烟室里”。她反问学生:“他们在嘲讽谁?纳粹还是受害者?”
李柏贤也曾遇过学生喜欢模仿纳粹,将纳粹符号“卍”作为头像,他曾跟他沟通过,但学生表示这样的行为很帅,多年后才将图像换掉。在课堂上,李柏贤也会讲解希特勒虽然很有魅力,但他的行为让德国付出惨痛代价,通常上完这门课,学生就比较少模仿希特勒。
至于学生怎么看待地狱梗的使用?他们表明了解道德的界线,也明白地狱梗会伤害人,但对于心理距离遥远的题材,仍会忍俊不住。比如,开族群的玩笑很不妥,但对黑人的梗图接受度很高,第一时间都说好笑,像是黑人发现奶茶池、黑人踩地雷以及各种嘲讽黑皮肤的梗图。不过,他们也知道在道德上有问题,因此都表示不曾转传关于黑人的地狱梗。
吉吉认为,地狱梗有高低等之分,低等的地狱梗只是为了嘲笑、消费弱势,但高级的地狱梗是为了“反讽”或是当事人自嘲,他举例,日前台中发生大火,造成6死悲剧,事故当天,一名消防员到他打工的店内借厕所,店狗狂吠,消防员自嘲“身上有烤肉味”,他直言这非常地狱。
吴幸安认为,没有玩笑是不能开,只是听者感受不同,道德的界线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可以自行决定听到的地狱梗是不是笑话。不过谈到郑南榕被脱口秀主持人曾博恩嘲讽,吴幸安坦言,如果她在那场Open Mic中,应该会吓到笑不出来。
张平书认为,地狱梗成了保护伞,好像开不起玩笑的人就没有幽默感。与朋友相处时,他会观察对方是否能接受地狱梗,才会说出这些玩笑。
与生命相关是许多人的底线。Tony认为开特定族群或特定人士的地狱梗不妥,像是“台湾最无聊的植物园在哪?创世基金会(照顾植物人的团体)”或是任何与小灯泡有关的地狱梗。不过,他指出,开极权国家的玩笑可以,因为那不是少数族群或某个人。
萧淳云也认同,有些迷因触犯道德底线,就不好笑。她也举例,高嘉瑜插头这个梗图让她不舒服,她分析可能同为女性,看到受暴女性的玩笑不妥当,也想到如果她是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会很难过。
她指出,很多迷因与弱势者相关,像是捷运站出口卖爱心饼干的身心障者会不断重复“大哥哥、大姐姐,爱心饼干50元”,那样的声音也成了迷因。有些人会一直学他们叫大哥哥、大姐姐,这让她无法接受,她总结就是“不要让弱势更弱势”。
在地狱梗的操作上,NAS动画工作室社群行销专员黄子宁强调,阿尼尛与一些非商业的社群帐号不同,必须考量公司形象,以及开地狱梗玩笑后,公司是否能承受风险。她秀出为数不多的地狱梗图,其中一则是中国曾推出张作霖交通卡,当时消息一出,中国网民指出张作霖是搭火车被炸死,发行交通卡很地狱,阿尼尛跟上这波热潮,反讽其他遇害身亡的人可以代言什么商品,像是甘迺迪代言敞篷车、徐志摩代言航空公司,最后是王力宏代言没有,讽刺他因风波失去代言。
打着开玩笑大旗的地狱梗界线到底该如何界定,幽默、不道德的界线又到底怎么区分?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黄宗慧、东华大学华文系教授黄宗洁姊妹合著的书籍《就算牠没有脸》中指出,佛洛伊德曾说:“每个笑话都会募集自己的群众,而为同一个笑话而笑是心理一致性的明显证据”。黄宗慧强调,就如同其他的地狱梗玩笑,看似无关紧要的玩笑话,随着笑话的传播,歧视的态度一再被合理化。开玩笑的人主张豁免权,不应受道德批判,被嘲讽的对象若介意了则显得“不幽默”,造成二度伤害,严肃议题若成了玩笑,也许就很难再回到主题本身。
黄宗洁则更进一步指出,同时保有幽默感与道德敏感度并不冲突,一位谴责玩笑未必能让彼此理解,如果人愿意时刻提醒自己保有敏感度,“每个人都可以画出谑而不虐的那条线”。
最后一张算梗图么?我感觉梗图都是出其不意唉,
「不要讓弱勢更弱勢」
喬瑟夫的例子或許可以參考,以自身的原民身分反諷走紅,最終卻後悔說出當初讓自己出名的笑話。因為社會只大量複製了歧視笑話,卻不在乎或根本接收不到反諷的意涵。
@Ayahuasca 誰是既得利益者?是Amber Heard還是Jonny Depp。是因為平權法案入讀名校機率減少的美國亞裔,還是遇到警暴的美國非裔?是911事件中駕駛客機撞向世貿雙子塔的中東武裝份子,還是在雙子塔里的美國社經精英?在判斷誰是既得利益者時,很多時候都是根據當時人身上的各種標籤,各種身分去判斷。但是這種去脈絡化,不考慮事情經過與背景的思考方式,是不是大多人都意識到背後這個梗背後議題的複雜性?只是笑完就算了?還是背後會有更多思考?固然,有些人是能做到笑笑就算了,但是也不可否認有些人是認真的,把各種刻板印象放進生活里,傷害到別人。
長知識了,謝謝。
应该说,地狱梗本是人性的一部分。你我都不是圣人,谁内心里没有一点偏见歧视,没有一点低俗的恶趣味的政治不正确的念头?大部分地狱梗的使用是没有指向性的,哪怕梗真的很low很恶毒,其意义也并非是要伤害某人。问题在于,互联网时代地狱梗太容易“出圈”了,一不小心就传播到了原本特定的场景之外,传到了并非目标受众的人群中,于是冲突和伤害就来了。
在最上乘的笑話裡,嘲諷的對象永遠指向既得利益者。來源→https://news.readmoo.com/2020/10/30/ironic/,如果嘲諷的對象是弱勢或被迫害者,就容易炎上。
不错哦这个话题!
喜歡這個系列!一直想了解迷因相關的文化浪潮如何發揮影響力,期待系列的後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