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迷因專題的第一篇報導,我們關注了迷因的流行、製造及其中的中國元素,並邀請你一起思考:好笑有沒有邊界?今天還同步推出了小遊戲:測測你多了解台灣迷因,建議與本文一起服用。本週六,我們還會推出一篇深度報導,探討迷因為何好笑?又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老師老師,我要跟妳說一個小燈泡的笑話。」
「是什麼呢?」
「我從頭說起喔。」
這並不是公民老師顏渺津(化名)第一次聽到學生流傳關於遇害女童小燈泡的迷因(meme),在短暫的下課時間,她只能嚴正告訴學生她不喜歡。「老師告訴他們不行,他們頂多不在老師面前說,但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對。」顏渺津說。
「(迷因)很好笑啊、分享快樂」——這是端傳媒在採訪過程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迷因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張梗圖、一段音樂,在日常生活中,因著「腦洞大開」這個特性,透過網絡被大量複製、改造並傳遞。
迷因從次文化逐漸走入主流文化,無論是慢半拍的政府宣傳還是能嗅到商業氣息的品牌宣傳,都大量使用迷因。讓許多原本對政治、嚴肅議題不感興趣的人,也注意到新的資訊。
迷因具有無意義、無厘頭、好笑、易懂、嘲諷等特性,但也經常因政治不正確、地獄梗等特性,在網路上引起爭議,反對者多認為不應該開弱勢的玩笑,支持方則多以「正義魔人反擊」,嘲諷對方開不起玩笑、不懂幽默感。
端傳媒採訪當紅「規工欸」水母梗創作者、圖文帳號經營者、喜愛迷因的學生及他們的教師,嘗試理解:他們如何在日常中使用迷因?迷因是怎樣被製造的?又該如何理解其中的中國因素?以及,好笑究竟有沒有界線?
無處不在的迷因:「有趣才能被看見」
「生活壓力很大,看迷因很舒壓,同時也能了解流行、時事。」靜宜大學四年級的男學生吉吉滑開IG(Instagram),全都是迷因。他說沒辦法選出一個最喜歡的,有些看過就忘了,再看一次,還是很好笑。
在打工的短暫休息時間,吉吉會透過迷因帳號看新聞,「之前不是缺鮭魚?我看阿尼尛(ANIMA)寫爭鮮的鮭魚之亂才知道。」他說自己不會再去搜索新聞做進一步了解。
受訪學生們指出,平時最常在IG上接收訊息以及交流,他們會追蹤迷因帳號,還有人自行成立迷因帳號;其次才是臉書、YouTube、Dcard等平台。高雄鳳山高中學生張平書與高雄新莊高中學生吳幸安(化名)為了得知國外最新流行的迷因,追蹤了不少粉專、頻道。
張平書說,同學間都知道「我的豆花30塊」迷因,無論線上、線下,只要講到「豆花」、「30塊」、「過馬路」等元素,大家就會覺得好笑。而雋永的梗圖像是「我就爛」,在被朋友嘲諷或是想表達心情時,就會傳給對方。
政治大學新聞系四年級學生蕭淳云在IG上經營三個迷因帳號,投注最多心力的是記者迷因。她用「梗圖製造機」網站快速做出各種新聞相關的迷因。蕭淳云讀大學後開始看其他職業的迷因,透過迷因帳號,也看到該職業的甘苦談。2020年剛好一門實習課讓她在新聞採訪上遇到很多奇聞軼事,就想透過迷因帳號記錄。一開始她並未告訴朋友,直到她看見自己創作的梗圖在朋友圈流傳,讓她十分訝異迷因的擴散力,「可能是因為朋友們也有共感,進而願意分享。」
坐在蕭淳云一旁的男朋友Tony,就讀台北科技大學光電系三年級。蕭淳云說,稍早收到Tony傳給她的情侶梗圖,哭笑不得。「有些想對她說的話,可能會挨罵,也可能讓氣氛不好,用梗圖,對方就能了解你的意思,也比較不會生氣。」Tony解釋。他秀出自己手機相簿——滿滿的梗圖,他說是朋友傳給他的,在許多場合「破冰」用非常適合。
不只是學生,許多年輕老師也會在課堂中使用迷因。台北私校的輔導老師小黃表示,年輕老師們用梗圖是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講課時用了流行梗,過半的學生會笑,上課氣氛也比較好。
迷因融入學生的生活,甚至在課堂報告都會用。不過,張平書認為,使用迷因要看對象,如果是不能接受的老師,學生不會使用,畢竟沒人想跟分數過不去。他們認為,年輕老師多數接受迷因文化,年長一些的老師有時為了跟風,跟著學生說「笑死」等流行語,甚至說出退流行的「是在哈囉」,讓學生感到尷尬。
過氣迷因百科:「是在哈囉」大約在2019年被直播主、學生廣泛使用,意思為「到底在幹嘛」,用於表達困惑。此流行用語融合了美語Hello及Excuse me的意涵。
張平書說,男同學會自製梗圖,甚至幫一些討厭的老師、教官成立迷因帳號。他舉例,學生幫一名中年英文老師成立迷因帳號,因為他在課堂上專講韓國女團。
學生也大量在校園活動中使用迷因。李柏賢與林詩舷在新竹高中任教多年,先前也曾在他校任職,分別指導歷史、公民課。李柏賢表示,學生會在校慶的扮裝進場中使用流行的大眾文化當作梗,像是知名廣告詞「我信賴普拿疼」,一群學生模仿廣告中的潘志遠醫師說「我信賴普拿疼」,這是源自於諧音梗「信賴、姓賴」。
新竹高中這屆合唱比賽中,學生將日本雙人組合YOASOBI的名曲《群青》列入合唱歌曲的票選,老師們指出,這是學生第一次將迷因歌曲列入合唱比賽選歌。
《群青》變成迷因是因為吃播YouTuber「Nikocado Avocado」倒湯時,意外把碗滑進湯內,他將歌曲中的高音「啊」配上自己驚訝張嘴的表情。後續引起網友們模仿,統神端火鍋、國動招牌張嘴都被配上《群青》的「啊」。
除了YouTuber、KOL、直播主,當紅的Vtuber(虛擬Youtuber)也能帶紅迷因。李柏賢喜愛Vtuber茸茸鼠,人設為日本12歲女孩,在2021年嘗試在直播中說華語、台語,甚至說著各種台灣迷因,帶有日本腔的語調,深受台灣粉絲喜愛。茸茸鼠說著「太無情了,史丹利」的片段在網上瘋傳,裡頭隱含了兩個台灣迷因,且又有重製、改圖元素,不同的迷因交錯,再加上茸茸鼠的日本腔中文,讓粉絲會心一笑。
政府部門與品牌商也嗅到機會,用迷因、梗圖來做宣傳。在「規工欸」斷頭水母影片當紅時,文化部也跟風說文解字,指出台語正字以及意涵。學生們多數持肯定意見,Tony認為「有趣才能被看見,失敗了也沒關係」。不過,也有人認為,過度使用變成跟風,甚至劃錯重點。
曾有公部門使用迷因引發爭議的例子。2020年,海巡署想提醒孩童在夏日戲水的安全問題,用一張梗圖來宣傳:圖中只有一名媽媽在滑手機,接著,孩子就死在沙灘上。不但強化了性別刻板印象,更重製了2015年敘利亞3歲難民在地中海溺斃的畫面。
蕭淳云對該則梗圖印象深刻,她認為挪用難民死亡作為迷因很不妥。Tony認為,有些政府部門要傳遞嚴肅資訊,像是總統府、國防部,使用迷因不正經,會造成不佳的觀感。不過,像教育部就可以多用迷因來宣傳政令,較容易被學生接受。
對於商家使用迷因來跟風賣產品,Tony肯定地說:「全聯就是始祖啊,好久以前就開始用迷因來廣告,像中元節的貞子系列,真的印象深刻。」
他們為什麼使用迷因?
最早提出迷因一詞的,是英國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理查・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他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指,迷因是文化中被認為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來傳遞下去的元素。《牛津英語詞典》也收錄了迷因一詞,並使用了上述定義。道金斯進一步說明,迷因可以透過模仿、複製,將想法、觀念、行為或技能從一個人的大腦移轉到另一個人的腦中。
英國心理學者蘇珊・布拉克莫(Susan Blackmore)延續道金斯的觀點,在《迷因》一書中指,網際網絡讓迷因快速發展,尤其以「高保真度」、「持久度」讓迷因不斷複製、傳遞。迷因也從產品複製到指令複製。蘇珊・布拉克莫舉例,廚師能複製一款濃湯,但為了讓濃湯更有效地傳遞出去,就要複製食譜,有清楚的指令,便能夠讓這款濃湯的味道散佈出去。她認為,一段字詞、一個故事、一套規矩、一首歌曲都可以是迷因,最經典的案例大概就是全世界都理解的「生日快樂歌」。
同樣的,在台灣,網民除了傳遞爆紅的迷因,也會自行改作,套上不同的對話、背景,再傳播出去。
泛知識創辦人鄭國威在《迷因》一書的推薦文寫道,YouTube頻道「反正我很閒」在2020年爆紅,學生紛紛模仿節目內容,在校園中拿起寶特瓶進行羅馬競技生死鬥。節目的台詞「人民的法槌」、「反基因方程式」,從內行人才懂變成不懂也要跟風。YouTube頻道「啾啾鞋」做了一集節目來回應「反基因方程式」,讓該頻道的150萬訂閱戶也知道「反正我很閒」,更接受到新舊兩版迷因,正符合蘇珊・布拉克莫所說的傳遞模式。
有趣的是,「反正我很閒」的最高點閱影片達到350萬點擊數。三年前爆紅的羅馬競技生死鬥雖只有85萬點閱數,但所有受訪師生都知道羅馬競技生死鬥,是2020年最受學生歡迎的活動。學生們也指出,他們不一定看過原始影片,但知道這個迷因。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撰文《台灣網路社群的迷因文化特色是?元宇宙概念中那些迷因最紅?》,提到傳播學理論中的「社會資訊處理程序理論」(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Walther),網民以匿名、半匿名方式互動,文字容易造成誤解,進而引發筆戰,若是增加表情符號,則能加強傳遞想法。而迷因、梗圖的出現,更能補充文字的不足。甚至發展出社群中獨特的梗,作為團體內認同的文化。
不過,Medium《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中,作者陳靜慧也提到,當涉及的議題太過爭議或複雜時,則容易流於片面、斷章取義。
「分享快樂」是吉吉傳播迷因的最大目的。採訪期間,他會突然因為近期的某則迷因大笑。吉吉也會自己作梗圖,與其他打工的朋友在私人群組中用梗圖罵老闆。他認為直接用文字罵不過癮,用很諷刺的梗圖才有效果。
不過,受訪學生都表示,他們不知道自己使用的迷因、梗圖的出處,甚至在聽到這個提問時有些訝異:「我們不知道……也不會特別去查。」他們理解了梗圖的意涵後,就大量複製、改圖、傳遞。
問到迷因爆紅的原因,多數受訪者回應「因為很好笑」。李柏賢認真思考了一會說:「如果我知道,我就破解『流量密碼』了」。
李柏賢指出,以前自媒體不發達,現在改圖、作圖、傳播太方便,100個迷因中,有一個爆紅,就會瞬間流行。「爆紅的迷因是難以被複製的」。
不過,台灣流行的迷因與地域、性別以及爭議的話題很有關係。NAS動畫工作室成立阿尼尛品牌,從2020年開始在臉書、IG等社群推出圖文。阿尼尛帳號經營團隊發現,他們的受眾喜歡國外新奇的資訊,台灣的資訊則要能引起共感。阿尼尛曾推出一個設計不良的機車停車場動畫,是位於林口的大賣場,車道狹窄到騎士的膝蓋幾乎快磨到牆,被戲稱「可用膝蓋煞車的停車場」,動畫推出後,釣出網友分享真實經驗,還有人指出哪些停車場設計也有問題。
而生活在新竹的師生們,經常聽到學生拿新竹房價以及苗栗國作迷因,那竹科太太呢?老師們說這不是學生間流行的迷因,「竹科太太就是他們的媽媽,學生沒辦法理解笑點。」
性別也經常成為主題,「男女憑拳、女人不打不會乖」是許多學生掛在嘴邊的梗,甚至有一名學生因罵人「母豬」觸法。該名學生在網路論壇巴哈姆特稱一名女子「母豬」,被女子提告妨害名譽。少年法庭法官認為,他確實涉犯公然侮辱罪,不過他未成年,因此交由家長嚴加管教。
該名學生的老師T受訪表示,學生事後的綽號成了「嚴加管教」,但就算學生跟家長親自上了法庭,接受法律制裁,他仍不知錯在哪裡。老師稱,這名學生不是無恥,並沒有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也許再過幾年他才能夠理解犯了什麼錯。
為了讓學生產生共感與同理心,李柏賢與林詩舷聽到他們揶揄女性時,會反問他們:「你們會對自己的媽媽、姐妹講這種話嗎?」學生聽聞後,才意識玩笑開過頭,冒犯了女性。
迷因裡的中國因素:對岸的文化沒有不好,他們反對的是政權
高中生群體中流傳John Cena用中文宣傳《速度與激情9》電影的片段,張平書與吳幸安一想到不禁大笑。他們認為,這個宣傳片具有違和、好笑、中國因素在裡頭。
國、高中老師們都認為Tiktok深刻影響學生。兩、三年前,高中生還會嘲笑國中小學生使用Tiktok、被中國用語影響,不過,他們並非拒看Tiktok影片,還是會透過其他平台觀看爆紅內容。
當國中生升上高中,使用Tiktok成為日常。李柏賢說,他近期開始教學生拍片,赫然發現,有許多學生模仿Tiktok上假裝手淫的影片。
張平書說,他們會在同學說中國好的時候,用社會信用可以加分的梗圖來嘲諷對方。他們的嘲諷並非只用在中國議題,讓他們反感的政治人物、政黨也會成為嘲諷對象。例如遇到民進黨議題,學生會用譏諷對方1450(綠營人士的代稱)的梗圖,韓國瑜也是他們最喜歡模仿、嘲諷的對象。另一名經常被嘲諷的政治人物則是習近平,學生普遍以「習維尼」稱呼他,搭上各種維尼熊的梗圖。
小黃指出,學生喜歡中國流行文化,卻普遍討厭共產黨、習近平。學校在辦理世界人權日時,會讓學生寫英文信給國際組織,班級可以自行投票決定寫信的主題,曾有過反修例、新疆棉等議題,都與中國因素有關,甚至有七成的班級投票要譴責習近平,信件內容中有人言之有物,也有搞笑、無厘頭發言。
「我有用小紅書,真的蠻好用的,演算法很精準,可以投放我想看的內容,美妝、寵物、吃播的小影片。」吳幸安熱切地分享使用心得,更直言心中的價值觀不會因使用中國社群軟體而被改變,強調大多數的同學也是如此。
吳幸安說:「我有時跟朋友開玩笑,萬一對岸打過來,我會秀出我手機中的小紅書軟體,作為輸誠。」這時張平書默默地說了句,要備的是另一本「小紅書」吧,吳幸安一愣,馬上驚呼「我沒想到小紅書的軟體跟小紅書同名」,她懊惱地譴責自己傻,回頭就要刪掉小紅書軟體。張平書又開玩笑地嗆她,這是文化統戰。
不過,這些認定自己是堅定台派的學生們也說,在流行文化上,確實接收許多中國文化,他們強調,對岸的文化沒有不好,他們反對的是政權。他們分享現在會使用的中國迷因,像是「老鐵666,老鐵沒毛病」等。不過,有些用語確實潛移默化,讓他們不知道分不清楚來源。
張平書說,他們會意識到某些迷因、梗圖來自對岸,但幽默感不會因為來自哪裡而有差異,他認為「有錢人的生活就是那麼樸實無華且枯燥」這個梗就很幽默。吳幸安也會看中國綜藝節目、選秀節目,覺得內容很好看,但她不喜歡在生活日常使用中國用語,例如今年的大港開唱在文案上使用「說唱」,引發反彈聲浪,她有些激動地說「其他音樂祭也許可以使用,但大港就是不可以使用支語。」
蕭淳云則對於嘲諷中國的言論採取謹慎態度,「我對任何有禁忌、踩線的話題都比較小心,一部分也是擔心,未來我可能到對岸工作、唸書。」
阿尼尛也曾針對中國因素做過許多圖文,像是在國安法草案時期,募集網友按「怒」表情符號,讓林鄭月娥掉到十八層地獄。在六四週年期間,也曾以報章拼貼成習近平的人像,藉以諷刺時政。
黃子寧表示,可能因為阿尼尛有許多政治圖文,受眾的政治敏感度高,甚至會檢視他們的發文,「受眾中有人是支語警察,有幾次我們內文寫激活、視頻,就被留言指正內文有中國用語,不過也有其他網友會開玩笑,貼出警察的圖片。」
迷因是怎樣被製作的?
紅遍華人圈的水母迷因梗創作者「水雞哥aka永和檳榔王」首次接受採訪,他略顯緊張地先抽了根菸,澄清他本人不賣檳榔,是因工作之故,大量吃檳榔,水雞則指水母加小雞,都是他比較紅的影片。
說著一口流利、道地台語的水雞哥在高中畢業前幾乎不會說台語,他爺爺是安徽人,父母在家也說華語,出社會後,因為工作需求才開始學台語,連用台語點早餐還要在心中演練數次。
「一頓飯的時間,我的水母影片就在Tiktok上爆紅,嚇一跳?是嚇好大一跳,三個月後,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規工欸』這個梗。」水雞哥稱,台灣的藝人、歌手在直播、社群討論「規工欸」(據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規工欸」意涵為「成天」),甚至流傳到越南、馬來西亞,讓他對社群傳播影響力之大,感到有些害怕。
30歲的水雞哥去年8月才開使用Tiktok,一開始他是為了戒掉打手遊的習慣,每個月花上幾千元課金,他自嘲是「課長」,雖然幾千元不算大筆消費,但他與未婚妻都只是領人薪水的上班族。
水雞哥剛開始在Tiktok上分享作為外務司機的日常,通常是行車記錄器的畫面。第一次嘗試使用軟體上的換臉效果,為動物配音,是小鵪鶉(常被誤稱為小雞)的影片,在Tiktok上收穫些人氣,他便持續為搞笑的動物影片換臉、配音,直到水母斷頭影片,讓他瞬間爆紅,粉絲人數從6千漲到13萬,該影片目前累計有390萬人次觀看、4萬分享。
對於「規工欸」為何爆紅?他認為是引發共感,水母斷頭影片本身就有爆點,他從水母的角度為水母發聲,至於神來一筆的「規工欸」,他說是平常會說的加強語氣狀聲詞,有教訓別人整天遊手好閒的意味,並非文化部解釋的「整天」。
水雞哥發現他的Tiktok追蹤者大多是國小到高中的學生,他的未婚妻在一旁點頭附和,說同事孩子才國小三年級,整天說著「規工欸」。
水雞哥說他專挑些可愛、逗趣的動物影片,也會避免使用地獄梗,不想讓影片出現爭議內容,「我的靈感就是可愛的動物出現陳松勇(台灣資深演員)很台、很低沈的聲音,」有著反差萌的概念。
有些粉絲傳來回饋,感謝他的影片帶給他們快樂,他認為好像能幫助到別人,「北爛的影片隨便傳竟成了鼓舞別人的力量,真的是有互相加油到啦。」
爆紅之後帶來的影響,五花八門的業配找上門,礙於受眾年紀小,水雞哥會特別檢視產品內容,賭博遊戲絕對不接,製作A片《華根初上》的團隊也曾找他,要求將他的五官放在生殖器上宣傳,他說,「當然是拒絕,尺度太大,還無法承受。」網路酸民也曾攻擊他的外表,像是吃檳榔染色的牙齒以及缺牙,「歹勢(台語:抱歉),他(牙)出國去玩,我打電話叫他回來。」水雞哥幽默以對不友善的言論。
阿尼尛製作人楊博晴指出,他與約百名同事們都會影像創作,過去他們多承接動畫代工,兩年前開始匯集同事的創意做喜歡的議題。除了國內外新聞,也將冷知識、歷史上的今天、專題用簡單易懂的圖文傳遞給讀者,更多時候,他們將迷因、梗圖融入其中,甚至也有網友會在底下以最新的迷因留言,成為迷因的互動。
擁有強大動畫團隊以及過去製作新聞動畫的基礎,讓阿尼尛的成員在追蹤時事以及流行文化上得心應手。「我到底看了什麼?不分享對不起我爸媽、現在最重要的大事」團隊就是以這些標準製作圖文。
兩年前疫情剛爆發不久,他們推出Covid-19的梗圖,在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背後寫上「誠實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是「說謊中」,最後一張則是甫宣布感染肺炎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港譯約翰遜),只寫了一個「中」,一系列梗圖讓他們聲名大噪,成為ptt八卦板上的爆文,帶動社群成長。
阿尼尛發掘了一則俄羅斯麥當勞狂粉的迷因。男子盧卡為抗議麥當勞關閉,將自己鎖在麥當勞門上,遭警方拘捕。阿尼尛發現,身材肥胖的盧卡過去曾是花美男、鋼琴神童,在遭逢許多變故後,體重增長到200公斤。有別於主流媒體、網友將焦點放在揶揄過重的麥當勞狂粉上,阿尼尛深入淺出介紹盧卡的生平故事,並在資訊欄以千字長文介紹。楊博晴指出,以社群帳號來說,他們的文章確實很長,希望透過迷因、梗圖吸引受眾,短評則在文章最後出現,避免影響受眾。
地獄梗有沒有界線?「每個人都可以畫出謔而不虐的那條線」
地獄梗指將笑點建立在特定事件或族群上,並帶有濃厚的嘲諷、冒犯、挑戰道德底線的意味。一般來說,地獄梗就是讓觀者感受到違和、不協調而產生幽默感。不過,地獄梗的接受度也隨著心理距離而有所不同。心理學家 Peter McGraw 與 Caleb Warren提出「良性衝突論」,笑話要落在有點痛苦卻又安全愉悅的良性衝突區間,才會讓觀者愉悅,笑話與觀者的心理距離太接近則會成為威脅、降低幽默的感受,太遠又會因為衝突降低而無法理解笑點。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鄭宇君在《禁忌迷因與地獄梗是否受到法律管制?》中指出,迷因因資訊量低,在地獄梗迷因中,更容易誤導、強化歧視。
陳靜慧在《迷因現象省思》一文中也提到,意圖使人發笑的地獄梗真正的目的應該是點出社會議題,但在每一次噗哧一笑背後到底能否完整傳達效果,如果只停留在「笑」果上,便淪於將笑點建立在他人痛苦上。
迷因中若帶有嘲諷意味容易讓人發笑,像是歌手王力宏的離婚事件中,一張梗圖中,有眾多性醜聞纏身的藝人都下跪膜拜王力宏。王力宏的歌曲《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也成為當時最紅的梗。
許多人會針對原住民開玩笑,像是「一般人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原住民是一分耕耘一點三五倍收穫」,嘲諷台灣原住民升學的加分制度。這些第一線的教師坦言,在班上的原住民學生曾私下表達不舒服,但多數同學認為好笑,還是會繼續開他們玩笑。
小黃指出,學生喜歡十八禁梗以及地獄梗,前者像是「不可以色色」,後者則是各種嘲諷黑人的梗圖,像是「沒有電腦,也可以玩踩地雷」背景是一名黑人小孩開心跳躍的模樣。學生也很容易開身障人士的玩笑,像是「坐輪椅買麥當勞要去得來速」,也會嘲笑班上有身心狀況的同學。曾在特教體系教學過的小黃對此特別感冒,他會反問學生「好笑嗎」,也會制止學生用身心狀況來嘲諷同學。
地獄梗會因為每個人的道德觀、心理距離不同而產生差異。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曾博恩2019年在「OPEN MIC」時,調侃言論自由鬥士鄭南榕自焚:「我們在陽間燒的東西,在陰間都會出現一份,那陰間是不是有兩個鄭南榕?」有人批評曾博恩不應該開鄭南榕玩笑,不過,也有人認為,在非公開的脫口秀中,這樣的地獄梗可以被接受。
林詩舷指出,有些學生很喜歡《博恩夜夜秀》,甚至是在曾博恩調侃鄭南榕時,第一次認識鄭南榕。是次爭議發生後,鄭南榕女兒鄭竹梅受邀到竹中演講,學生問她對博恩開鄭南榕玩笑的看法,在場老師無不捏一把冷汗,鄭竹梅冷靜地說:「沒有不能開玩笑,但你們看到我了,應該不會對我這樣說話吧?如果不會,那就好了。」
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在台上調侃因病脫髮的潔達・蘋姬(Jada Pinkett Smith),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上台怒打克里斯洛克一巴掌。對此,曾博恩馬上發臉書文評論:「克里斯・洛克今後應該也會謹言慎行,只開沒有雙臂的人的玩笑。」此言論一出,又迅速引發論戰,有人為曾博恩的幽默叫好,也有人認為,他踩著身障者來開克里斯・洛克玩笑。
「他們知道有些玩笑很過分,有些人是故意去踩紅線抑或是想挑戰權威。」林詩舷認為最過分的是關於小燈泡的迷因,但多數學生仍會持續流傳,像是揶揄小燈泡上學的工具為接駁(脖)車。
曾有一名學生問林詩舷,迷因難道不能用來嘲諷威權嗎?她回應學生,迷因可以作為反諷威權的工具,不過要看表現的手法以及嘲諷的對象。她讓學生觀看2016年新竹光復高中在校慶進場的爭議畫面,有班級扮演納粹,主持人甚至講出「趕快向希特勒敬禮,不然開坦克壓過你們、把你們抓進毒煙室裡」。她反問學生:「他們在嘲諷誰?納粹還是受害者?」
李柏賢也曾遇過學生喜歡模仿納粹,將納粹符號「卍」作為頭像,他曾跟他溝通過,但學生表示這樣的行為很帥,多年後才將圖像換掉。在課堂上,李柏賢也會講解希特勒雖然很有魅力,但他的行為讓德國付出慘痛代價,通常上完這門課,學生就比較少模仿希特勒。
至於學生怎麼看待地獄梗的使用?他們表明了解道德的界線,也明白地獄梗會傷害人,但對於心理距離遙遠的題材,仍會忍俊不住。比如,開族群的玩笑很不妥,但對黑人的梗圖接受度很高,第一時間都說好笑,像是黑人發現奶茶池、黑人踩地雷以及各種嘲諷黑皮膚的梗圖。不過,他們也知道在道德上有問題,因此都表示不曾轉傳關於黑人的地獄梗。
吉吉認為,地獄梗有高低等之分,低等的地獄梗只是為了嘲笑、消費弱勢,但高級的地獄梗是為了「反諷」或是當事人自嘲,他舉例,日前台中發生大火,造成6死悲劇,事故當天,一名消防員到他打工的店內借廁所,店狗狂吠,消防員自嘲「身上有烤肉味」,他直言這非常地獄。
吳幸安認為,沒有玩笑是不能開,只是聽者感受不同,道德的界線沒有絕對的標準,每個人可以自行決定聽到的地獄梗是不是笑話。不過談到鄭南榕被脫口秀主持人曾博恩嘲諷,吳幸安坦言,如果她在那場Open Mic中,應該會嚇到笑不出來。
張平書認為,地獄梗成了保護傘,好像開不起玩笑的人就沒有幽默感。與朋友相處時,他會觀察對方是否能接受地獄梗,才會說出這些玩笑。
與生命相關是許多人的底線。Tony認為開特定族群或特定人士的地獄梗不妥,像是「台灣最無聊的植物園在哪?創世基金會(照顧植物人的團體)」或是任何與小燈泡有關的地獄梗。不過,他指出,開極權國家的玩笑可以,因為那不是少數族群或某個人。
蕭淳云也認同,有些迷因觸犯道德底線,就不好笑。她也舉例,高嘉瑜插頭這個梗圖讓她不舒服,她分析可能同為女性,看到受暴女性的玩笑不妥當,也想到如果她是當事人的親朋好友,會很難過。
她指出,很多迷因與弱勢者相關,像是捷運站出口賣愛心餅乾的身心障者會不斷重複「大哥哥、大姐姐,愛心餅乾50元」,那樣的聲音也成了迷因。有些人會一直學他們叫大哥哥、大姐姐,這讓她無法接受,她總結就是「不要讓弱勢更弱勢」。
在地獄梗的操作上,NAS動畫工作室社群行銷專員黃子寧強調,阿尼尛與一些非商業的社群帳號不同,必須考量公司形象,以及開地獄梗玩笑後,公司是否能承受風險。她秀出為數不多的地獄梗圖,其中一則是中國曾推出張作霖交通卡,當時消息一出,中國網民指出張作霖是搭火車被炸死,發行交通卡很地獄,阿尼尛跟上這波熱潮,反諷其他遇害身亡的人可以代言什麼商品,像是甘迺迪代言敞篷車、徐志摩代言航空公司,最後是王力宏代言沒有,諷刺他因風波失去代言。
打著開玩笑大旗的地獄梗界線到底該如何界定,幽默、不道德的界線又到底怎麼區分?在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黃宗慧、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黃宗潔姊妹合著的書籍《就算牠沒有臉》中指出,佛洛伊德曾說:「每個笑話都會募集自己的群眾,而為同一個笑話而笑是心理一致性的明顯證據」。黃宗慧強調,就如同其他的地獄梗玩笑,看似無關緊要的玩笑話,隨著笑話的傳播,歧視的態度一再被合理化。開玩笑的人主張豁免權,不應受道德批判,被嘲諷的對象若介意了則顯得「不幽默」,造成二度傷害,嚴肅議題若成了玩笑,也許就很難再回到主題本身。
黃宗潔則更進一步指出,同時保有幽默感與道德敏感度並不衝突,一位譴責玩笑未必能讓彼此理解,如果人願意時刻提醒自己保有敏感度,「每個人都可以畫出謔而不虐的那條線」。
最后一张算梗图么?我感觉梗图都是出其不意唉,
「不要讓弱勢更弱勢」
喬瑟夫的例子或許可以參考,以自身的原民身分反諷走紅,最終卻後悔說出當初讓自己出名的笑話。因為社會只大量複製了歧視笑話,卻不在乎或根本接收不到反諷的意涵。
@Ayahuasca 誰是既得利益者?是Amber Heard還是Jonny Depp。是因為平權法案入讀名校機率減少的美國亞裔,還是遇到警暴的美國非裔?是911事件中駕駛客機撞向世貿雙子塔的中東武裝份子,還是在雙子塔里的美國社經精英?在判斷誰是既得利益者時,很多時候都是根據當時人身上的各種標籤,各種身分去判斷。但是這種去脈絡化,不考慮事情經過與背景的思考方式,是不是大多人都意識到背後這個梗背後議題的複雜性?只是笑完就算了?還是背後會有更多思考?固然,有些人是能做到笑笑就算了,但是也不可否認有些人是認真的,把各種刻板印象放進生活里,傷害到別人。
長知識了,謝謝。
应该说,地狱梗本是人性的一部分。你我都不是圣人,谁内心里没有一点偏见歧视,没有一点低俗的恶趣味的政治不正确的念头?大部分地狱梗的使用是没有指向性的,哪怕梗真的很low很恶毒,其意义也并非是要伤害某人。问题在于,互联网时代地狱梗太容易“出圈”了,一不小心就传播到了原本特定的场景之外,传到了并非目标受众的人群中,于是冲突和伤害就来了。
在最上乘的笑話裡,嘲諷的對象永遠指向既得利益者。來源→https://news.readmoo.com/2020/10/30/ironic/,如果嘲諷的對象是弱勢或被迫害者,就容易炎上。
不错哦这个话题!
喜歡這個系列!一直想了解迷因相關的文化浪潮如何發揮影響力,期待系列的後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