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也拯救不了的2021电影暑期档

在观众仍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花真金白银去影院观影最首要的需求是娱乐和休闲,不是受教育感受意识形态。
大陆 电影 风物

尽管距离9月还有一段时间,但2021年的中国大陆地区电影暑期档基本上可以宣告结束了:随着疫情的反覆,部分城市陆续选择关停影院,三周内涉及关停影院数达三千余家。随着影院的关停和后续影片的陆续撤档,本就惨淡的暑期档也几乎一眼就可望到头。截至目前,暑期档(6-8月)大盘票房产出60.4亿(人民币),相较2019年同期的177.8亿票房产出,足足下降了超过六成。

虽然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全球的影院票房产出状况都不算很好,但是自去年7月影院复工以来,影市的恢复情况实际是可圈可点的:早在复工初期的2020年8月就产生了30亿的票房冠军《八佰》;随后的十一国庆档大盘也产出了近40亿的票房,而后的圣诞档和元旦档都一篇火热。到了今年的春节档,更是破纪录式的在七天狂飙78.4亿票房,出现了《你好,李焕英》(最终票房54亿)和《唐人街探案3》(最终票房45亿)两部票房巨无霸。但就当大家都认定今年的影市有机会完全恢复甚至再破记录时,惨淡的现实才迎面而来。就事实论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类,重要性排名可自行考量。

《八佰》电影剧照。
《八佰》电影剧照。

外片缺席,本土片无力支撑

这几年来,尽管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票房结构中,进口片的占比在不断降低,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市场对于外片仍有明显倚重。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海外进口大片缺乏的情况下,外片对于市场的调节重要性进一步被扩大。出于对影片受益的考量,本土的电影公司们倾向于将自己的影片定档在有假期红利的节假日档期,因此形成了“大档期超挤、冷档期超冷”的格局。往年的冷档期都会有进口片来填补,但在今年好莱坞大片在上半年基本停摆的情况下,冷档期的影片几乎毫无观影号召力。

与此同时,超挤的节假日档期也未必意味着市场超热,春节之后的三个节假日档期中,如果说“清明档”和“五一档”的表现还尚可的话,可以被暑期档包含的“端午档”则是扎堆掣肘的一个典型案例——往年的端午档都是进口片的天下,无论是2019年的《X战警:黑凤凰》,还是2018年的《侏罗纪世界2》,都是具有强票房号召力的大片。而今年的端午档,三天假期中有六部影片扎堆上映,好莱坞进口片选手只有《比得兔2》。在这样“菜鸡互啄”式的环境中,档期票房冠军《超越》只产出了近九千万人民币的票房,紧随其后的《比得兔2》假期内产出七千万,第三名《热带往事》仅仅只有五千万出头……相当之惨淡。本土片无力、进口片缺席,2021年6月的大盘票房只有21亿,相比2019年同期少了一半。

献礼片轮番登场,口碑质量堪忧

六月底的电影人们,特别是影院经理们,一定是对接下来暑期档的进程怀揣着期待和不安——期待在于暑期档到了七月即进入了高峰冲刺期,旺季的票房产出自然是值得期待;但不安则在于7月同样是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最高潮,大量的主旋律献礼片霸占着市场,这样的环境是否担得住对市场的高票房期待?事实说明,成堆的主旋律影片仍然无法让观众提起兴趣,而原因则非常简单一一不好看。

《1921》电影剧照。
《1921》电影剧照。

暑期档献礼片的第一炮无疑是《1921》。这部从片名就直抒胸臆的献礼片,毫不隐晦地袒露自己献礼的决心和担票房的野心。但非常可惜的是,无论是作为商业片、历史题材还是主旋律影片来看,这部《1921》都是一部无聊、无趣、没有空间也没有价值的电影。上个十年的三部“大业”系列作品,虽然也是靠全明星阵容来博取眼球,但毕竟格局更大有更多讨论的议题。但是到了《1921》这里,影片只聚焦于中共一大这一事件,再辅以一些其实并没有很有趣的野史小料做花边,在新时代样板戏都属于比较差的那一种。

幸运的是,即便披了献礼片的外套,占据着建党100周年的优势高点,市场与观众给出的反应也非常明确:不看。作为一部映前目标票房10亿+的影片,《1921》甚至怀揣着带热市场的雄心壮志提前进行全国大规模点映,但市场反应非常惨淡,既不叫座也不叫好,甚至讨论声寥寥。虽然影片最终的账面票房近4.6亿,但鉴于大量的政府机关包场和党员观影要求,《1921》仍然是一个在市场端非常失败的主旋律影片案例。

同期上映的《革命者》,则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遗珠了。这部讲述李大钊生平事迹的影片,非常大胆地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剪接,将“李大钊绞刑前48小时的经过”与“李大钊此前的人生经历”穿插剪辑,形成了一部完成度较高且颇有亮点的影片。同样作为主旋律影片,与《1921》明显的不思进取不同,《革命者》通过对时间、空间的重组与掌握,释放出电影非常原始而又有力的能量,用不一样的方式完成了表达。有意思的是,《1921》和《革命者》这两部同期上映的主旋律电影,在主题已被框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表达形态,有意无意地暗合了电影诞生早期对影像本质的探索——《1921》选择了巴赞式的“记录与还原”,而《革命者》则选用了爱森斯坦式的“剪辑与再造”。对于已被修饰的事实对象来说,《1921》的所谓还原实际上是美化和修改,而《革命者》的再造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对伟人可讨论可探究的起点。

但是,《革命者》从任何角度看都很难归为一部会有很好票房表现的影片,红色题材和传记片类型,毫无疑问都和商业片属性不搭边。对大部分观众来说,花真金白银去影院观影,最首要的需求还是娱乐和休闲,其次是追求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至于进影院受教育感受意识形态光辉,都是强加在电影身上的政宣属性,虽然无处不在但毕竟不能喧宾夺主,尤其是在观众仍有选择权的情况下。

值得一提,无论是由于审查还是创作者的谨慎,《1921》和《革命者》两部电影对“五四运动”这一事件的态度都颇为微妙。《1921》中的角色在提到“五四运动”时面露尴尬,显然不是正面的态度;而作为李大钊传记片的《革命者》,则更加彻底地对“五四运动”避而不提。在十年前同为重磅献礼片的《建党伟业》中,五四运动还被当做是一场重场戏来拍摄,显然十年过去后,对于“五四运动”这一事件的定性和态度,正在发生着明显的转变。

《中国医生》电影剧照。
《中国医生》电影剧照。

在七月开头难当大任的两部献礼片败下阵来之后,下一部被安排上的影片是博纳的《中国医生》。上一部《中国机长》紧跟时事的及时投机证明了博纳有能力迅速搭台拍出一部让观众“满意”的献礼影,也正因如此博纳迅速成为献礼片专业户,换句话说就是当代样板戏之王。这部《中国医生》在去年十月开机,短短几个月便与观众见面,虽然并不是大片体量制作相对更轻松,但这样的影片完成速度也还是堪称“中国速度”。

那么电影的质量如何呢?从任何角度看,《中国医生》都很难被称作是一部无害的长视频。技法方面相当单薄低劣,毫无镜头语言和调度可言,因此称不上电影;而内容方面则不出人所料地对这个全民经历的大事件进行单方面的美化和掩盖,浪费了题材背后的反思和讨论空间。最可气的是,只要在一年以内没有出现失忆现象的观众,都很难不发现影片所展现的时间轴与现实情况的错位。而这种出于政宣考虑的信息覆盖,真的会成为日后官方和民众书写历史的主流,更加令人心寒。

作为一部匆忙赶制的主旋律影片,《中国医生》毫无悬念地选择避而不谈任何可能产生争议的话题,只聚焦于对医生和抗疫行动的歌颂,将这样一场影响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件,转化为一次感动和自豪的廉价爱国狂欢。不幸的是,这部主旋律影片最终票房有望达到15亿,证明了其对相当一部分观众来说是非常奏效的——他们愿意花钱进影院接受这样的感动教育,或是愿意为了医生的伟大而贡献出自己的票钱。但同样幸运的是,这部影片也只是走到了15亿,对于一个有全民性题材基础的影片来说,这样的票房成绩足够证明相当一部分观众的不满和抵触。《中国医生》的30亿梦碎,虽然对影院来说是大失所望,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必完全是坏事。

几部主旋律的接连折戟,直接导致了七月的惨淡。后续上映的影片中,大多是体量较小或受众分明的圈层电影,即便到了七月最后一周,姗姗来迟试图救市的《怒火·重案》和《盛夏未来》(有趣的是,两部影片分别由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导演执导)也都不是全民向的大爆款。前几年的暑期档,不说大片林立但也有很多全民向的爆款,例如《八佰》(31亿)、《哪咤之魔童降世》(50亿)、《我不是药神》(31亿)等等。实际上,今年的待映影片中也有不少看起来就很有卖相的种子选手,他们去哪了呢?

市场管控,看得见的大手正在按着你

对于大陆电影公司来说,和电影局的关系疏通显然是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鉴于一部电影的上映在大陆不光是一个商业动作,还会涉及大量的审查、审批工序,因此稍有不慎一部作品就有可能被打入冷宫见不了天日。如果说前几年频繁出现的“技术原因”撤档还是一个信号,那么今年空空荡荡的暑期档七月,则可被看做是一种结果——管控已将手伸向了档期。

《怒火·重案》电影剧照。
《怒火·重案》电影剧照。

首先,为了保证献礼氛围和献礼片的市场表现,七一前后不允许任何稍大体量的影片定档。这就导致那段时间市场上除主旋律影片外没有其他选择。同时,今年献礼片的重头戏,讲述抗美援朝历史题材的战争片《长津湖》,原本计划作为八一建军节的献礼片定档在7月30日。因此,“大手”同样挪开了原本计划定档在7月30日前后的大片,包括早早占坑的《怒火·重案》,和传闻中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封神三部曲》等等。但事不遂他愿,同样匆忙制作的《长津湖》实在无法按原定计划完成,需要更多制作时间。因此,传闻大手临时选择让《怒火·重案》回到原档期,并将原本定档在8月13日的《盛夏未来》也挪到7月30日上映。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宣发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阶段。但“大手”的肆意安排显然破坏了《怒火·重案》和《盛夏未来》两部影片的宣发节奏。无论是《盛夏未来》宣布提前上映,还是《怒火·重案》再次官宣7.30上映,距离上映时间都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最终,这两部口碑质量都比较扎实的影片,被各种“安排”限制了施展空间,远没有达成理想的市场目标。

而电影局一路保驾护航最终定档在8月12日的《长津湖》,似乎也没有笑到最后——在七月底疫情的再次影响下,不少省市的影院关停。在明确了自己的市场会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长津湖》这部原本被寄予第n次救市厚望的商业巨制,选择高调撤档徒留影院在原地伤悲。而电影局在一顿操作整垮了整个暑期档之后,顺手就把黑锅扣在了疫情身上,深藏功与名。

但是奄奄一息的电影行业人,不敢也不能对房间里的大象有任何指责。前脚被坑,后脚可能还是得求着“大手”手下留情,为以后的片子安排一条好活路。“毁灭吧,赶紧的,累了”,这句本就起源于本土电影的“名言”(《疯狂的外星人》(2018)),现在可能一语成谶地成为了这个行业最合时宜的描述。

读者评论 1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哪年暑期档的国产片保护月都不会好看,偶尔能出几部《路边野餐》《我不是药神》这种就算不错了

  2. 赞作者文笔,好逗。

  3. 雖然主旋律片佔領檔期跟它們的評價開始上升到不客觀的程度,不過中國人目前還是能在網上找到其他國外片的資源,文裡所述檔期他們真正能看到的電影,遠不只有紅片。除非連這條電影電視劇資源補給線被連根拔起,否則這些片的票房還是不能代表對政治沒興趣的普通人(必須承認,這一群體在任何國家都是絕大多數)的觀影偏好。

  4. 众所周知,当一辆车走到下坡路的时候,司机除了踩刹车,也可以踩油门

  5. 加速吧,赶紧的,累了

  6. 不談內容,我只佩服作者能咬緊牙關看了這麼多套與史實不符又毫無藝術、反思成份可言的電影。

  7. 什么时候知道这个国家政治权力是如何运转再来谈觉醒吧。把一切问题都归腾讯的错,资本家的错,美国的错,反正权力的大象一点错都没有,这种是睡得太死,梦中觉得自己醒了。

  8. 豆瓣上很多早十几年的红色电视剧电影评分都一路涨上来了,还见过有些人在那种手撕鬼子的脑残片下面写评:“再无脑我也爱看,撕鬼子就是爽”……以前这些片子除了父母之外真心没什么年轻人看,都觉得谁看谁脑残。我小时候比较奇葩,喜欢《长征》《延安颂》这种电视剧,后来书看得多了知道了真正的历史,再回想一下这些片子只觉得膈应,各种张冠李戴、描红掩盖,把别人的功绩戴自己头上,把党内斗争全部抹去,好像永远一团和气,随便开开会就把国民党赢了,老毛刚到延安甚至在长征路上就已经是绝对一把手人民大救星了……。这两年红剧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已经蔓延到了戏剧、歌剧界,京剧现在没什么人演骨子老戏了,传统戏快扔完了,整天演新编剧讲红色,什么京剧交响诗、史诗京剧、大型京剧新编歌舞剧blabla,剧情狗血不说,唱词也脑残极了,唱腔服饰舞美更是一塌糊涂的大杂烩。国家大剧院这几年没啥能看的剧,动不动又把以前的样板戏扒出来演一遍。电影电视方面,最火的《觉醒年代》,以及《1921》,还有新拍的烂得无话可说的《大决战》等等等等,还不都是伟光正那些老一套,别人再说好看我也一眼不看。很多年轻人看了《觉醒年代》就觉得自己觉醒了,天天看毛选,呵呵……
    继续折腾,折腾到艺术全面完蛋。

  9. 即便「批了」獻禮片的外套…
    是否寫錯字?

    1. 感謝您的指正,文中已修改。

  10. “截至目前(可根据发稿日进行调整)”这不像是称职的校对人员应该通过的文章。希望端能完善校对制度

    1. 感謝您的指正和寶貴意見,文章已做出修改。

  11. 想看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