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女子》:她面对的深渊三十年不变

竟然有人豆瓣留言说:“这个女导演兼编剧是睡了多少人让这个片子先是金球四项提名然后奥斯卡五项提名?”
《花漾女子》剧照。
奥斯卡2021 #metoo 电影 风物

编者: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4月25日举行。今届奥斯卡经颁奖日期推迟,又因反修例纪录片《不割席》(Do Not Split)入围最佳纪录短片,及早前被指辱华的美籍华裔导演赵婷与其作品《​Nomadland》(港译“浪迹天地”,中译“无依之地”,台译“游牧人生”)入围六项提名,而被中国大陆“低调报导”及不直播颁奖实况;此外,今届也是香港52年来首次不会有电视台转播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端传媒制作“奥斯卡2021”专题,追踪今届奥斯卡热门电影实况,探讨一场颁奖礼前后引发的议题争论,专题分数日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获得今年五项奥斯卡提名的《花漾女子》,日前拿下了美国编剧工会奖的“最佳原创剧本”,这几乎也可被视为提前锁定了奥斯卡剧本奖。多才多艺的英国名媛Emerald Fennell自编自导的这部处女作,在今年颁奖季备受北美影评人的认可。目前为止,该片已经获得了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等多个编剧奖项的肯定。

首先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导演Emerald Fennell本人:一位在幕前与幕后同样出色的女性。这位“白富美”的父亲是珠宝设计师,母亲是作家,自己毕业于牛津,既是演员又是编剧,演过《王冠》里的卡蜜拉,也写过《追杀夏娃》的第二季拿到艾美奖提名,还出版了三部小说,怎么看都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而她一边怀孕一边拍完的电影首作,却讲了个绝望透顶的女性故事:一位白富美为了帮遭到性侵的闺蜜复仇,本该前程似锦,结果粉身碎骨。

招来污名化女性的评论

从题材而言,《花漾女子》呼应了#Me Too运动,与好莱坞近年来鼓励女性受害者挺身而出的价值取向相合。三幕剧的结构,开篇是女权爽片,中段有粉红爱情,结尾是复古悲剧;风格化的影像,混搭了都市感、甜蜜少女风和暗黑童话。而更有现实意义的是:这部反类型的女性复仇片,对女性的真实处境了若指掌——绝地反击并不存在,女主角复仇成功的代价是牺牲了自己、和强奸犯同归于尽,其悲剧感丝毫不亚于三十年前的《末路狂花》。

这样污名化女性的评论层出不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花漾女子》会有那样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

《花漾女子》剧照。
《花漾女子》剧照。

所以,能够共情“女性反抗性侵有多么不易”的观众和没有这份共情的观众,看完电影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前者感叹的是:结局很残酷很悲哀,女性太难了。而后者看到的是:这故事不合理啊,女主角是不是无脑啊?豆瓣网站上不乏这类短评:“一部毫无逻辑的女拳片”、“仇男味道太浓”、“妹子重度抑郁了吧,想出这样的复仇计划。”。甚至有不了解Emerald Fennell家世的人质疑:“这个女导演兼编剧是睡了多少人让这个片子先是金球四项提名然后奥斯卡五项提名?”——看到这样污名化女性的评论层出不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花漾女子》会有那样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

都2021年了,可女性的平权之路变得更顺利了吗?并没有。#Me Too席卷全球,貌似女权运动狂飙突进,其实依然只是期望唤起更多社会关注、以利女性讨回公义的制度外行动。有多少男性加害者能真正在司法框架之内受到惩罚作出赔偿?又有多少提告的女性受害者仍在苦苦坚持等待一个正义结果?我们只要看看现实里那些漫长的缠讼案例就自有答案。

说“不”等于破坏规则?

《花漾女子》里所谓的女性复仇,又究竟伤到了哪个男人呢?影片前半段里,女主角凯西无非就是想让男人知道:不能打著酒后乱性之名,对女孩行强奸之实——荒诞又可悲的是,这最基本的底线,却没几个男人有。女权运动轰轰烈烈推展了那么多年,丝毫不影响猥琐男人们“捡尸”的乐趣。喝醉的女孩say no,他们当成半推半就。而佯装喝醉的凯西,对男人的惩罚,也只是在他们把自己带回家上下其手时,严肃地质问对方在做什么。

一个女孩单枪匹马,把一个个试图强奸醉酒女性的男人吓到兴致全无——这种吓阻行动只有在电影里才能屡屡成功,放到现实里,女性以身涉险的尝试很可能遭遇更可怕的暴力侵犯。所以第一幕确实有伸张女权的爽片feel。

要让加害者在制度内受到惩罚,是一条只能牺牲自己的不归路——这当然传达出了对男权结构深不见底的绝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极度悲观。

《花漾女子》剧照。
《花漾女子》剧照。

不过即使在相对理想化的影片前半段里,编剧还是很准确描绘出了猎艳男的真实心声:一个“捡尸”的黑人男性指责凯西破坏了游戏规则,破坏了所有的乐趣。谁的规则?谁的乐趣?当然不是个别男人的,而是由整个男权社会所共享。每个女性都在面对这样充满恶意的现实:你像凯西一样对性侵说不,有些男人却反过来指责你破坏了规矩。

今天这个时代,女权看似大为进步,女人可以做各种男人能做的事,但事实上,女人连喝醉的权利都没有——如果你酒醉之后被性侵,很多人会先指责你为什么要喝醉?而不是先指责加害者犯了罪。该片的豆瓣短评里就有人说:“大学女生在派对上主动喝得烂醉是为什么,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荡妇羞辱不只来自男人,许多女性也会如此。《花漾女子》如实呈现了这种对性侵受害者的不友好。凯西的大学闺蜜酒后遭男生强奸,并被围观拍下视频。而学校里的女同学认为:谁让她自己喝醉了?处理事件的女性院长认为,既然喝醉了,怎么能证明她“不是自愿”?那些男孩前程似锦,不能被这种没有确凿证据的指控毁掉前程。

然而女孩受辱之后前程尽毁,却并没人在意。社会对男人总是很宽容,对女人总是很苛刻。男人名誉受损比女人被强奸更令人紧张,#Me Too运动里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被用放大镜检视的女性只要不是“完美受害者”,就会被舆论二度伤害;而对于男性加害者,只要证据不足,就会出现舆论“反转”。因而真正的悲哀是:我们可以鼓励女性站出来实名指认加害者,却无法保护她们免于遭到各种人身攻击。

现实里,女性选择勇敢指控,代价是赔上时间、金钱和名誉,还不见得能让强奸犯入罪;电影里,凯西选择为闺蜜讨回公道,付出了生命作为更高昂代价,才换来坏人被绳之以法。有影评认为,邪不压正的结局是标准好莱坞口味,而我却看到了来自一位女性创作者的心寒与清醒:要让加害者在制度内受到惩罚,是一条只能牺牲自己的不归路——这当然传达出了对男权结构深不见底的绝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极度悲观。这也让《花漾女子》成为了一部有态度的电影。

《花漾女子》剧照。
《花漾女子》剧照。

女人还是只能冲下悬崖

凯西的复仇终章,一如她在片中的名字(复仇女神)卡珊德拉那样赴死如归。她独闯虎穴,也预知自己有去无回。如她所料,当年强奸闺蜜的男生杀掉了她,并作为杀人犯被逮捕。一桩陈年性侵事件的主凶,最终因故意杀人罪才被严惩。这复仇的布局,并不会让观众觉得出了一口恶气,反而会觉得悲凉无边。

本该前程似锦的两个女孩,一个自杀,另一个为了让强奸犯付出代价,赔上一切。这样的设定,是对现实的绝好隐喻:所有蒙受性侵害的女性,从决定反抗的那刻开始,就要做好破釜沈舟的准备。想毫发无损地找回属于女性的尊严与公正,根本不可能。三十年过去了,《花漾女子》里女性的处境,并没有比《末路狂花》的时代更进步,为了对抗强奸犯,女人还是只能冲下悬崖。

在这层令人窒息的悲剧感之外,创作者还传达了另一件事:女性想要反抗性侵,归根结底只能靠自己,任何男人都是指望不上的——更准确来说,是整个男权社会的结构太难撼动。所以凯西只能靠一己之力,采取制度外行动。

《VOGUE》的文章指出,Emerald Fennell之所以想拍这样一部电影,是因为多年前她参加大学同学聚会,一个女生讲到自己来的路上在地铁里遇到了一个变态,所有在场男性都表示很震惊,而所有在场女性,则震惊于“男人们的震惊”。于是Fennell就在想:男人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呢?那显然是一个不会在地铁里遭遇咸猪手、也不会半夜三更被变态尾随的世界。

“什么都没做”就等于无辜吗?这当然也不只是多数男人的想法,许多服膺于男权观念的女人也是这么想。

《花漾女子》剧照。
《花漾女子》剧照。

所以怎么能指望男人真正懂得、真正共情女孩必须面对的险境与困境呢?电影里凯西爱上的“好男人”大学时曾围观她的闺蜜被性侵,而且多年过后仍然觉得:只要我没直接参与侵害,我就是个无辜的旁观者。就像前不久“湾区N号房”里的男性名单曝光之后,每个男人都急著辩白自己很无辜,全程没有参与讨论。

“什么都没做”就等于无辜吗?这当然也不只是多数男人的想法,许多服膺于男权观念的女人也是这么想。就像电影里道貌岸然的女同学和女院长,只有事到临头,她们才能体会到那种毁灭性的打击。让人失望的不只男性,还有那些毫无觉醒意识的女性。所以凯西的抗争之路才走得那么孤单,她所面对的重重阻碍,就是现实里女性在平权之路上会遭遇无数坎坷的缩影。这也就是为什么《花漾女子》在今年颁奖季的呼声会那么高,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让大家清清楚楚看到:女性的真实处境还是很糟糕。真正实现性别平等,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那看完一部这么绝望的电影之后,女性的出路到底在哪?可能依然要回到老生常谈的话题:女性自己首先要觉醒——当你看到其他女孩被性侵时,不要事不关己就袖手旁观,更不该指责受害者咎由自取、迎合男权社会对她的污名化。每个个体的觉醒,才有可能让女性之间更团结、联合起来去改变现状。女人的问题,最终只能靠女人自己解决。

如果每个女性被侵犯时都能不畏怯地站出来,至少会对更多男人带来吓阻。而如果在各行各业,在每一次#Me Too事件里,女性都能互相帮扶、彼此鼓励、坚持到底,也就会有更多女性选择站出来勇敢地反抗。只有这样的良性循环长此以往,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性任人宰割的现状。

读者评论 1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Sundancekid1882 相信很多男人都是有理性的,生物性有多難控制我不知道,但難道廣大女性同胞還得感謝你管好下半身,沒有真的伸出手嗎?作為人類,不是大家都得約束自身行為與慾望嗎?你說「雖然不知道如何解決」,在平權的路上,至少在職場或生活中尊重女性,在男人笑女性為何不笑、穿短裙很好之類的意淫/要求女性符合刻板印象的言論時,不加以制止,也至少別加入討論吧

  2. To Yiyiyimu, 團結這個詞太大,理念有根本分歧時,談團結無異緣木求魚。現實生活中,就是有一大群中國女性尤其是70前的女性認為不存在性別歧視,或被歧視是女性自己造成的。前者否認弱勢女性的存在,後者漠視弱勢女性的權利。兩者都為現代女權所反對,都根植於父權強權文化。請問你能如何改變她們的想法「團結」她們? 中國女權需要團結,但不是以性別為界線的團結,而是團結所有支持平權的人,無論男女。

  3. 作为一个男性,以我的个人经验而言,对于男性的指控的确没错,我看到百褶裙就充满非分之想,也有过类似尾随的行为。所以我觉得承认这个社会在对待女性方面存在不公总没有错,但如何解决我是不知道,每天和自己的生物性做斗争很累人啊

  4. 部分留言現場示範為什麼女性仍需要破釜沉舟守護個人利益和權力

  5. 评论怎么又开始“虽然女性xx 但是男性xx”……

  6. 评论就已经向你展示女性的痛苦如何不被共情。一谈到女人的经历,恐惧,痛苦,男人们就纷纷站出来what about 。 哪怕是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痛苦,的确是绝望的时候,也不能承认这是女人独有的痛苦与绝望。而是要说是全社会的,全人类的。女人作为50%的人类。没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叙事,没有办法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办法存在。楼上每一个为男人说话的评论都在证明女人只能自己团结起来。不能再相信男人会给她们普通的人权。

  7. 前几天大陆网络有一则视频,据说是喝醉被“捡尸”的女子被男友发现躺在大街上,男友冲上前对昏迷的女子拳打脚踢,只有路过的陌生女生帮忙盖上衣服。微博评论都在骂女子,鹅组评论说女生看样子像被下药了。

  8. “女人還是隻能衝下懸崖”…. 應該是”只能”吧?
    即使原作是簡體字,轉換成繁體時請用人眼看一看可以嗎?軟件還有很多錯誤。

  9. 有一个立法方向的解决方法大概意思是Until say yes,这样会减少举证难度。不过人对权力这东西都是贪得无厌的,在一个固定权力框架这条路真的走起来,也不好走。
    最后的一段只能说给有心人,有些超前:embrace womanhood和恐跨并不冲突,就像被歧视的人可能转头就歧视他人一样。现在的相护声援希望不要忘记。作为Trans, 非常希望自己的权利能一步到位。

  10. 回复bluefall,女性之间也必须要划清界限才能做女权吗,不应该是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吗

  11. 「讓人失望的不只男性,還有那些毫無覺醒意識的女性。所以凱西的抗爭之路才走得那麼孤單,她所面對的重重阻礙,就是現實裏女性在平權之路上會遭遇無數坎坷的縮影」
    — 同樣在豆瓣,面對董明珠的「女性先歧視自己才招來歧視」「女性成功者少是因為女性習慣利用性別差異而不是實力」這類充滿父權邏輯的論調,卻因為董明珠是女強人而獲得許多豆瓣女支持。 可見某種程度上,沒有覺醒意識的女性或偽覺醒的女性,會因為慕強思維而站到父權角度審度女權運動–弱者之所以被歧視是因為弱者太弱。

  12. 有的人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既然想争取自己的“男权”,害怕被冤枉,那就自己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别什么都让女人替你考虑OK?女人又要独立又要给陌生人当妈怎么那么难哦。“虽然但是”的话术玩的真溜。

  13. 我不懂murong 的邏輯
    電影有電影的主旨,一定要符合你的期待嗎?

  14. 爭取女權沒錯
    但是有沒有想過男人某些時候也是弱勢的一方呢?
    男人尋找伴侶的難度遠高於女生
    而且被要求養家活兒,各種男人應該這樣做的標籤
    女權主義者爭取女權的時候,有想過這些方面嗎?
    我認同應該要加強對強姦的懲罰,但是怎樣確定不會有女性濫用?不會有人無故被me too?你肯定沒有無辜的人被冤枉過嗎?一個男人一旦被冤枉性侵或者性騷擾某個女性,基本上就很難洗得掉身上的嫌疑而且非常麻煩

  15. 女人错了,毫无疑问这是女人的错。男人错了,这是社会的错、人类的错、制度的错、父母的错、交易的错、另一个女人的错,反正不是男人的错。

  16. 无法理解第一个评论为什么要暗示男性受到侵害的时候女性会袖手旁观。也很好奇通过这篇文章怎么看出女性被男性侵害无法抗争的原因不在于男权的压迫而在于社会的麻木。
    可能这就是正文里说的女孩面临的困境难以被共情的一个例子吧

  17. 馬上就有人在留言示範轉移焦點了

  18. 但是当男性被性侵,或者被语言暴力的时候,女性又作何想呢?虽然此类问题男性遭遇得更少,但究根底,不止是男权或者女权,无知和麻木才是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