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分钟的秘密: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直播的三层解读

11分钟颁完19个奖项,金像奖这次史无前例的举措展示了怎样的“无”?
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网上直播,由金像奖主席尔冬升宣布赛果。
金像奖 香港 电影 风物

多年之前,斯洛文尼亚思想家齐泽克(Alavoj Zizek)在讨论好莱坞和希治阁电影时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为甚么现实总是多重的?”(《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第六章)。他特别提到史大林归天的情景——大独裁者用可怕的眼神横扫伺候在侧的众人后,突然向半空举起左手,大家吓了一跳;史大林的女儿如此忆述:“那手势是无法理解的,但充满威胁,没有人说得出他指的是什么和指向谁⋯⋯”

齐泽克随之写道:“那么,这个姿势意味著什么?希治阁的回答是无——但这个无不是空洞的无,而是充满了力比多(libido)的投入,它是一种痉挛,实现了享乐的密码。”

百无颁奖礼抑或语重心长?

多年之后,2020年的五月天,我们通过互联网观看代表向本地电影人颁发年度成绩表的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与往年衣香鬓影、场面华丽、重视表演性的娱乐秀不同,今年受到武汉肺炎肆虐,港府颁行限聚令影响,实体颁奖礼改由网上直播宣布赛果代替。观众等了14分钟,才迎来金像奖协会主席尔冬升只身面对镜头,逐一打开信封宣读各奖得主谁属。全部19个奖项,只花了11分钟便“颁发”完成,比人们等待的时间还短;没有颁奖嘉宾,没有领奖人,甚至没有候选影片片段。尔冬升说,那是他们第一次中断举办了38年的颁奖模式。对我来说,这更是一次史无前例,展示了“无”的香港电影举措。

部分网友说这个颁奖礼令他们很失望,很伤感。“香港电影点解搞成咁?(香港电影为什么搞成这样)”有人戏说:连powerpoint也不放一段,堪称一次百无颁奖礼。

面对这些即时反应,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作出提醒:太明显的贫乏,通常都是有意为之的。反其道而行之固然可以是一种策略(即:既然明知无法大搞,不如倒过来来一次特别小规模的搞作,令后人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故意示众的这个“无”,与文首所引的史大林临终手势一样,同样并非空洞无物,不是表面看来的什么也没有。那里面也有一个密码,贯满力比多和驱力线。

所有密码都召唤或引诱人们去解码。要解码,则不得不首先阅读表面的症状(symptom)。细看那“百无”的直播,其仅有的内容就是我们要处理的“文本”。在那短短11分钟的“独脚戏”中,尔冬升交代了金像奖的简史,每年选举的机制,报告了今年的选民人数(1675人)、投票率 (59.74%,比对上一年下跌了逾3个百分点),然后逐一宣布各奖得主名单。曾国祥导演的《少年的你》是今年大赢家,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等八项大奖。值得留意的是:在公布最佳电影得主之前,尔冬升仿佛特别语重心长地表示:“一部好的电影,剧情都是出人意表的,剧中人几乎无可例外都遇到挫折、困难甚至危机,但到最后,他们通常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第一层:形势比人强?

以上究竟有什么微言大义?有什么可以“破译”出来的特别信息呢?

第一层信息明显不过:尽管今年各候选电影不乏本地新晋导演的作品(包括《叔. 叔》、《幻爱》、《金都》、《戏棚》等),最重要的奖项以至大满贯得主依然落在(中港)合拍片手上。最佳导演曾国祥的父亲,正是支持香港警察强硬镇压过去一年间反送中运动示威者的资深香港电影人曾志伟,影后周冬雨则是大陆一线花旦。自年前《十年》获奖即无法不弥漫金像奖的政治气氛和本土意识争议,今年好像有了一个“形势比人强”的分段句号。

金像奖协会推出的三分钟预告片,剪接师从各候选电影中撷取饶有深意的场面和对白,跟2019至2020年的香港社会局势遥相呼应。
金像奖协会推出的三分钟预告片,剪接师从各候选电影中撷取饶有深意的场面和对白,跟2019至2020年的香港社会局势遥相呼应。

我们当然没有忽视今年网上颁奖礼举行前,金像奖协会推出的那一条历时三分钟的预告片。剪接师从各候选电影中撷取饶有深意的场面和对白,跟2019至2020年的香港社会局势遥相呼应。尤其是那一段:“人,不是应该生来自由的吗?”(来自最佳华语片候选电影《返校》)接上“你知道我最怕什么吗?是黑暗”(来自《花椒之味》)再辗转接上:“见到不公义的事,我一定要站出来。”(来自《叶问4完结篇》),堪称几不容许有第二种解读的二次创作。直白的抗争意识,接受残酷的真实考验时,却彻底碰上坚硬的顽石。

于是,便有了接著而来的两个基本反应:

(一)缩小颁奖礼规模,对今天的香港电影界来说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大部分潜在得奖者仍不得不考虑大陆市场,部分更是北方威权管治的一员,这种毋需他们出席的网上直播结果,可以避免他们在面对政治立场愈来愈明显的金像奖颁奖方时,不至于左右做人难,心存尴尬。

(二)香港电影不值得可怜,它们不值得拥有一个像样的颁奖礼。“时代抗疫”宛如一大巴掌,掴在背向本土利益的香港电影人脸上。

两种反应都是直接解读那11分钟“颁奖”症状的结果;聚焦于《少年的你》的大胜和网上直播的“寒酸”。

第二层:反省日常何为

然而,懂得“反其道而行之”这策略,以及晓得《少年的你》“真义”的观众大可站出来表示异议。不!这直播一点也不贫乏,相反,它清楚传达了以下的信息:电影颁奖礼其实从来都该是这样的:简单、庄重、不浮夸、不喧宾夺主。过去部分主持人和嘉宾的某些无谓台词、反智话头均曾被批评,近两年的实体颁奖礼已有意回归简约。抗疫的非常时期或例外状态,正好提供了让人们反省原本所谓日常何为的空间。假如2019-2020发生在香港的事情,令大家都来到“回不去了”的境地,那么,这次金像奖直播正是尝试剥走以往颁奖礼所有多余物,剩下其核心成素。我们正视这11分钟,就是正视金像奖的真实意义。

此外,《少年的你》也不是一部主旋律合拍片。表面上它探讨大陆中学生之间的霸凌问题,也有一个维稳的结局,但历年不少香港导演拍摄合拍片,都有面子和里子的两个层次;面子用来应付大陆审查和宣传,里子才寄放较含蓄的情怀。《少年的你》可能也不例外。易烊千玺和周冬雨那“唯有你赢,我才有机会”的“加害者—受害者”共谋;那对成年人和制度的彻底不信任;那无论多么强弱悬殊,始终不惜抗争到底,一度仿似无穷的意志,不能不说是可令观众动容,咀嚼其弦外之音的布置。

曾国祥与《少年的你》团队。
曾国祥与《少年的你》团队。

当尔冬升用最传统的三幕结构为最佳电影陈义,如果他不是说废话,里面是否有勉励香港电影人(无论在大陆工作抑或谨守本土),虽历经今天的困难(无论是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是政治审查带来的创作自由丧失),最后仍迎来圆满结局这意思?圆满,不是一蹴即就的,它是一个发展的结果,正如像《少年的你》这么一部合拍片的解读,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一下子就达义。

是以,假如我们穿越第一层的贫乏,就可触及第二层的别出心裁,别具深意(无论是直播本身或大赢家电影的获奖意义)。不会太快去失望、伤感或幸灾乐祸。

第三层:不败之地

不过,我们其实还须去到第三层,才能把握文首提出的“无”字心法。“无”是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个空位,让我们可以把欲望塞进去。看罢直播,我们读出第一层意义,各自表现出里面包藏的两种基本反应,但哪一种才是“对”的呢?还未有定论之际,又已读出第二层意义,有了这第二层意义,仿佛可以拿来否定之前那一层,用来嘲笑停在第一层的人太肤浅了,看不出相关“深意”。这时,我们可会发现,其实直播那什么都没有的表面部署,恰好打开了一个颇大的诠释空间,供人按自己的欲望和想像,选择不同的解读版本?而这可能才是金像奖协会的终极部署,让观众各依所欲,各取所需,自己则继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愿意这样想像的话,不难看出尔冬升和他的表演就像史大林那向虚空伸出的手——尽管旁人大可感觉到某种威胁,个中原因和实义却始终无法确定,于是便有了转寰、辩解的余地。它甚至可以是被可怜的对象,正如后人大可借此可怜史大林的最后挣扎。它可以朝北向电影人送上体谅,免他们尴尬的“善意”姿势,也可让热爱本土意识的观众读出他们的“苦衷”和饶具深意的安排。空位被贯满力比多,待解的密码原来如此多元。

故此,现实总是多重的,包括我的利益申报:我是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第二轮50人评审团成员,19个奖中了7项,包括最佳男主角(太保)、最佳女主角(周冬雨)、最佳女配角(区嘉雯)、最佳新演员(易烊千玺)、最佳动作设计(袁和平)、最佳原创电影歌曲(Fly),以及最佳华语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读者评论 2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今年无论是演员还是最佳提名都有那份港味,甚至见到好多新面孔得到提名,预告片也十分精彩,可惜结果未尽如人意。

  2. 绝对不是对以逝的导演不敬,但是个人认为<大象席地而坐>有点用力过猛,情感有些流于表面

  3. 只是叫「武漢肺炎」就能見到滿地玻璃碎,這不能再玻璃心了。我應該為香港腳,香港流感感到不滿嗎?

  4. 奇怪,叫武汉肺炎为什么会刺激到一些人?我觉得“武汉肺炎”是对人类的一种提醒和反思,更是对因病而逝世的人的追思。而且这篇文章明明在讲金像奖,为什么就有人偏偏只看到武汉肺炎?文章呈现的本该是撰稿人的文字思路与看法。那些脑里只有官方叙事,而且盯着别人也要跟着官方方向,却无自我思考能力的人可以选择不要看,因为你们只可以看模范作文。

  5. 非常支持見不得 武漢肺炎 四個字的網友們退訂端 訂閱更高級的人民日報可能更適合你們

  6. Slavoj Žižek

  7. 五毛全力碰瓷,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8. 因为“武汉肺炎”这四个字,准备卸载端了。曾经跟朋友强烈推荐端,现在看来是对你们的团队过誉了。

  9. 一雙眼鏡就盯著有沒有那四個字,那不如叫佛地魔肺炎吧,反正是說不得的。

  10. 玻璃心患者的世界,一篇好文章不好好讀,就喜歡糾結在那幾個字。

  11. 為了照顧到你們的玻璃心:“中國武漢肺炎”
    因為中國武漢肺炎,好多片未能觀看,實在可惜。

  12. Can you guys focus on the contents

  13. 撰稿人寫的「武漢肺炎」,你來責怪端?那你要端去審查、干預撰稿人的文章、記者的調查報導嗎?你還是留在牆內看正能量報導算了吧。

  14. 我支持叫武汉肺炎,不为别的,就想让得了那些健忘症的国人别忘记今天的所作所为。

  15. 一开始爆发的时候国内不都是称为武汉肺炎?以发源地命名为什么会被看作歧视?

  16. “武汉肺炎”是非常歧视的叫法,没想到端传媒会用这样的词。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年会再也不会续订了。

  17. 哇,还可以这么解读🤔

  18.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更硬氣一點,這樣《少年的你》就不會得這麼多獎。真的配嗎?是否對演藝圈的所謂“反抗”解讀過多……

  19. 03年sars侵襲、哥哥去世、各種打擊、但金像獎如期舉辦、香港所有藝人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欲以一場盛會讓港島走出陰霾、根據志雲飯局的訪談、當時曾志偉是主要組織者。到了2020年、一切都變了、大陸市場的影響不斷擴大、黨的文化管制、讓追求經濟效益的港片開始自我閹割、香港藝人亦開始因政治而割裂、那個曾經帶頭團結香港藝人的曾志偉、也因其政治站位而讓港人反感。11分鐘的頒獎禮、說好聽是簡約、實際上就是香港電影的沒落、作為一個愛看港片的人、心裡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