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暗黑版灵魂自由之路:当制度暴力激发个体暴力

如果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性暴力视若无睹,而只聚焦于个体滥用暴力的失当,这个世界难道会变得更好吗?
《Joker 小丑》电影剧照。
电影 风物

在看完《小丑》的第一个瞬间,我竟然想不到该如何形容影片带来的巨大震动。唯一能确定的直观感受是:这是个人目前为止看到的“年度最佳”:一部绚丽精湛的类型片,放在此刻当下的现实语境中又极为应景。

任何一部好电影的成立前提,首先是抛开话题性与种种外延讨论,影像本体要足够杰出。《小丑》正是这种佳作。这部获得今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的影片,在前十分钟就呈现了极完美的运动镜头:装扮成小丑举著大促销广告牌的亚瑟,被不良少年抢走了牌子,他一路穿越车流人群跑去追——剪接与节奏之精准流畅,足以作为街头追逐戏的范本。

而后两场地铁戏的视听语言同样出色:亚瑟第一次开枪杀人的情绪爆发,完全是靠忽明忽暗的地铁光效去推动。后来警察追捕他时,地铁已被戴小丑面具的抗议市民迫爆,小丑混入了无数张小丑面孔里,脱身过程则拍得一气呵成。

非常电影的电影

在这些娴熟的商业片技艺之外,《小丑》更可以被视为一部审美意义上的“纯电影”:它不但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超级英雄片,反而更像一部社会写实犯罪片和具有强烈舞台美感的独角戏。个人认为片中最美的部分,是小丑那些浓墨重彩的绚烂独舞:每一次都与杀人有关。

亚瑟蜕变为小丑,始于在地铁里杀死了三个殴打他的金融男。事后他躲进公共洗手间狂吐不止,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小丑残妆,不由自主对镜起舞——宛如一场优美的登堂仪式,DC的超级反派,从这刻开始现出轮廓。其后小丑的每场独舞,都伴随暴力人设的更进一步确立(在家杀掉前同事、地铁里引起混乱警察被群殴、脱口秀现场的大爆发),直到最后一呼百应成为高谭市的邪恶ICON。每个反派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是英雄,而从人物传记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让人完全沉浸其中的感染力主要得益于Joaquin Phoenix能量密度惊人的完满演绎(目测会成为来年奥斯卡影帝的大热人选)。

《Joker 小丑》电影剧照。
《Joker 小丑》电影剧照。

故事本身是一条不断递进的单线叙事:一个生活在底层有妄想症的精神病患,究竟经历了什么才变成十恶不赦的代言人?所以重点是怎样把弱者的痛苦压抑叠加到令人信服、让观众的情绪完全跟随小丑起舞。

该片最后的完成度相当出色,我们眼睁睁看著一个集所有悲剧于一身的可怜人每天只能无法自抑地狂笑,看著他在浑圆的叙事结构里一步步走向崩溃,再把高谭市的疯狂一齐点燃。观影过程里,我在内心不断感慨“这真的是一部非常电影的电影呀”:情节紧凑没有疏漏,视听语言畅顺纯熟。无论从技术还是美学角度,《小丑》都堪为一部优质作品。

关于反抗本身的电影

作为一部气质复古的DC超级反派崛起记,《小丑》之迷人,更在于它指向了一条暗黑版的灵魂自由之路:从彻底恶质的环境中自我解脱,把人生的独角悲剧转化成高谭市的集体狂欢。它远比当年Nolan蝙蝠侠三部曲最后一部《黑暗骑士:黎明升起》里“体制外的正义”和正邪模糊的设定要更前卫——《黑暗骑士》至少还打算靠集体行动拯救瘫痪的城市,而《小丑》则旨在召唤出邪恶偶像倾覆城市。

重新定义小丑源起的过程里,该片深受Martin Scorsese《出租车司机》的影响。Joker是个和Travis一样孤独渺小毫无存在感的人物,他们都真心想过死,但反讽的是最后却也都因为释放了“反社会人格”从而逆袭突围变成英雄。Joker最终在电视直播镜头前开枪射杀由(曾饰演Travis的)狄尼洛饰演的脱口秀主持人——他精神上视为“父亲”的存在,足以看出小丑个人故事所汲取的精神资源。

成为小丑之前的亚瑟一直在不断被侮辱损害与践踏:养母虐待,父亲缺位,同事背叛,路人群嘲。梦想受尽奚落,生活困于烂泥,没有任何人在乎他的任何感受,哪怕是为他进行心理治疗的社工,都从没真正同理过他脑中的任何念头。人生只剩下彻底的悲伤时,他却无法自控只能大笑,并因此招致更多难堪羞辱与暴力对待。

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正存在的亚瑟,化身杀人小丑,反而在高谭市刷出了存在感。他在精神崩溃边缘徘徊了大半生,直到终于被逼疯,才获得了自由。其后,他身姿轻盈在城中狂舞,顺利逃脱警察追捕,本想在电视脱口秀里自杀,却意外把直播现场变成了自己的主场。一个私领域的loser面对镜头狂飙出各种充满公共性的质问——有些观众大概会觉得这场戏过于规整、正确与流畅,太为了控诉体制而爆发,和前面亚瑟个人化碎片化的表现有些断裂。但其实也正是这场戏,让他华丽转身为小丑:他不再语无伦次,而有了一套完整论述,更由此凝聚出了底层大众的共鸣,成为高谭市的反派灵魂人物。

愤怒的抗议者撞向警车救出小丑,再把他奉上神坛,高谭摧毁了亚瑟却成就了小丑——当最卑微的蝼蚁被整个社会的恶意伤无可伤时,也就崛起成为新的恶质象征。一破一立,旧的秩序与规则被打破,暗夜里的漫天火光则刚刚点燃。

所以实际上《小丑》是一部关于反抗的电影:亚瑟最初在地铁杀人,就是退无可退之下的绝地反抗。以暴制暴的逻辑当然不值得鼓励,但是如果不反抗就只能等死,那到底要如何抉择?如果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性暴力视若无睹,而只聚焦于个体滥用暴力的失当,这个世界难道会变得更好吗?因而这部电影真正强大的力量,或许在于银幕之外,它与现实世界的困境与构成了种种互文。

《Joker 小丑》电影剧照。
《Joker 小丑》电影剧照。

银幕内外,彼此投射

几乎我身边的所有朋友,看完电影最无法自拔的情绪,都源于从戏里的高谭市看到了戏外的香港。难以抽离的心疼与心酸,既为小丑前半生的痛苦脉络,也为香港这四个多月来的复杂情势。尤其该片在香港公映当日《蒙面法》开始实施,戏里在对峙,戏院外也在对峙,银幕内外的彼此投射令人唏嘘不已。

小丑所激起的街头暴动与失序,很难让人不想到“揽炒”、“私了”这些香港当下的关键词。且所有深爱“我城”的人都会发现,尝试去向状况之外的人讲述此刻当下的“暗夜失序”、“暴力与冲突”之前因后果及其一路升级演化的过程,已变得愈加艰难。沟通的无望撕扯著太多人的内心,而倘若《小丑》能带来一点点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让我想到的是一位好友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只希望身边的人,可以尽量不要去恨香港人⋯⋯”就像我们很难去恨戏里的小丑一样。

也许很多人觉得“反思暴力的源头”这种表述好像是一个互为因果的死循环,但正如我们在《小丑》中所看到的,环环相扣的悲剧链条里,哪怕在任何一环有过爱与怜悯,亚瑟都不会被逼到绝境。他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体制庞然的、渗入每寸隙缝的结构暴力,所以最后大爆发时,他质问自己的精神偶像:“你有走出去看一看吗?看看外面这个城市有多糟糕!”人们心里无路可退的痛恨,源于在大的系统困境里根本无路可走。

被怒火点燃的高谭市,当然也可以代入乌克兰、莫斯科、巴黎⋯⋯跨地域的街头烈焰风起云涌并非孤例,每个城市战场虽然各有前史,却也不乏互通之处。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示威民众都为巨大的财富与政治鸿沟所苦,左翼与右翼民粹主义者间的暴力相向一触即发。而就像桥水基金创始人Raymond Dalio所说:政府内部管治者“对法律的尊重”和“妥协的艺术”却在减少,与此同时,对于相对权力的考验则不断增加——管治者们多倾向于动辄使用“紧急权力”去获得与使用更大范畴的、会激起更多民意不满的权力。或许在这个层面上,《小丑》为当下香港情境引入的注脚恰恰是:戴与不戴面具又何来分别?摘下面具的小丑还是小丑,蝙蝠侠心中永远的痛也不是一张面具,而是那邪恶符号背后所指向的暗黑人性。

《小丑》并不是会带来弥合与修复的电影,它的强大力量源自把伤口的脉络彻彻底底摊开来供人检视。我们当然可以谴责个体暴力的放肆不受控,但如果这种谴责脱离对既有秩序与制度暴力的批判,其实同样缺乏建设意义。没有哪一种邪恶,可以脱离其诞生的恶质土壤。付诸耐心去厘清恶的来处,至少可以在下一个小丑诞生之前,让他心底那些恨意不至于燃烧成毁天灭地的熊熊大火。

读者评论 2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所以,看似寬厚地呼召理解,其實另一邊廂depreciate了街頭的理性。

  2. 而小丑引發的民粹衝動暗合了這裏某些人的偏見、判斷甚或意識型態灌輸的創傷性恐懼,賈小姐只是在這已經張冠李戴的邏輯上讓大家體諒體諒。她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3. 因為這篇影評實實在在地指涉到香港的現況,作者那條籨系統暴力向個人暴力推進的邏輯性,總有哪裏讓人感到欠妥和不放心。我們在承受系統暴力沒錯,但示威者目前釋放的個體暴力可不是指向小丑式的反社會和復仇,從這個角度講,暴警更適合拿來對應小丑。香港示威者的暴力指向的是剛好相反的東西。我就說賈小姐的東西總讓人不放心。

  4. 以電影論電影,談影像語言、精神淵源…這些我無從置喙。但把「小丑」直接對應為街上的香港人,太便宜了。香港人的對敵很清楚,不是那種無從入手、不知從何談起的龐大社會脈絡(system)。作者忘了一點,小丑是不政治的,他也不參與政治活動(改善世界),他什麼都不信。所以,在香港反送中的現場,我們都還沒看到真正的小丑。小丑只是整個社會的反射,對惡意反射惡意,對善意反射善意。中共該慶幸,我們都還不是小丑。

  5. 站在「勝利者」的角度,以「勝利者」的標準,衡量「勝利者」的勝利…有種既視感。

  6. 居然有人为thomas wayne辩护甚至赞美。咱们韭菜的觉悟可真不是一般的高!

  7. 这里姨粉含量很高…

  8.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数卷阿姨的“德匹下”教喻,即每个人都会获得与其德行相匹配的下场。我一直觉得这句话非常可怕且可恶,想想集中营上那句标语Jedem das Seine,“to each what he deserves”,这不就是小丑极其追随者最后一直说的话吗?我没有感觉到爽快,只感到恶意和对这种恶意的恐惧。
    另外,我觉得这部片子还是没有逃脱超英片常有的脸谱化。小丑这个反派角色太讨喜了,又对小孩有爱心,又照顾久病的妈妈,即使疾病缠身也还有幽默感,除了无法控制的大笑,他简直太符合常人定义中的好人,而他蜕变的所有原因都是别人的错:家人对不起他,同事对不起他,所有人对不起他,整个系统都对不起他。这种narrative实在过于偏激,让我十分质疑。而且,这里又来了:即使杀人,他也不杀对自己友善过的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个角色太讨喜了。

  9. 小丑始终只是极端,彻底的反制,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电影里面的蝙蝠侠爸爸虽然傲慢,但是他才是建立一个城市的脊梁。

  10. 《小丑》看完之后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整个影片透露出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感。结合当前的时事,只能用一句「The resemblance is uncanny」来形容。

  11. 「反社會人格」與「反社會行為」是兩個完全不一樣意思的詞,前者在醫學上有嚴謹的定義,若誤用「反社會人格」一詞,容易造成社會大眾誤解,煩請查明文章內採用「反社會人格」是否適當,謝謝。

  12. 某人的意思是讓成為小丑的「他」去設計制度 打倒老爺一票 帶著高譚市一起狂歡

  13. 概念上,「殺」人即表示主觀上具有故意,因此也就不會是過失。較精確的區別是故意殺人/過失致死。
    在法律上,刑事責任是針對個人的,犯罪行為動機或可憎、或可憫,只是量刑的區別,不影響該行為違法性與罪責的評價。
    但法律終有其極限,再精良的法律也無法超脫其自身。當制度失控開始噬人時,在制度內思量是無法尋得解方的,必須從更大的脈絡去看。

  14. 要了解每个人的现在,需要了解他的历史。如果只用对错来判断每个人,那是太简单了。暗黑骑士的精彩,在于他要揭示人性的复杂性,Joker一直想要挑战人性中的善良,他有准确的看到人性中丑恶自私愤怒阴暗的一面,也有看错的时候(比如两艘船并没有炸掉对方)。Joker的形成,也有他的历史,他的精神病,他的遭遇,要了解他,才知道哪里出错了。
    但是讲回来,了解Joker的遭遇和经历,并不能成为时候这样的乱世下暴力和杀戮的justification。没有人,可以凌驾于别人的生命之上。需要考虑,如何让这个制度不要吃人。

  15. 小丑很明显指出了以布鲁斯韦恩为首的一群权贵才是制度不合理的根源,而香港,很明显不清楚这一点。
    你說的「权贵」是?

  16. 致敬,对电影和香港

  17. 过失杀人,一样是杀人

  18. 下面评论区又见熟悉论调:香港应该打资本家而不是中国。问题来了,你以为现在中国政府扶持的香港政府基础是什么啊?难道不正是你说的资本家吗?立法会还功能组别那么多,不是一堆忠诚于党的资本家、垄断组织的权力基础是什么?民主不一定会挖掉香港的资本家权力结构,但起码给人民以希望,至少可以通过民主机制制衡这些势力。实在不行就选个像特朗普一般的民粹派恶心他们,也不至于像必须现在这样上街

  19. 毛澤東曾經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所以個體暴力的出現是由於制度暴力的無邊界,個體暴力的出現有它的合理性。就比方說遇到守規則的人,講道理當然是最合適的方式,可是你不幸遇到一夥蠻不講理的,你能怎樣?不想被壓迫就只能反抗。

  20. 哪怕是这样的电影,也要描绘反抗前被压迫的过程,如何被社会凌虐,如何被他人欺辱,来给反抗提供正当性的支持.

  21. 影片根本没有立场说明小丑是英雄还是反派。各自有各自的理解

  22. 小丑可不是英雄。制度暴力激发个体暴力不等同个体暴力合理。制度的暴力源自于制度的不合理,制度的不合理源自于设计者的扭曲。小丑很明显指出了以布鲁斯韦恩为首的一群权贵才是制度不合理的根源,而香港,很明显不清楚这一点。

  23. 香港人清楚的很,在香港制度暴力的根源,所谓香港真正的权贵,真正的话事人,就在北京。楼上的朋友难道认为在香港李嘉诚和林郑比共产党还厉害吗?

  24. 小丑可不是英雄。制度暴力激发个体暴力不等同个体暴力合理。制度的暴力源自于制度的不合理,制度的不合理源自于设计者的扭曲。小丑很明显指出了以布鲁斯韦恩为首的一群权贵才是制度不合理的根源,而香港,很明显不清楚这一点。

  25. 准备去二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