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记科幻《离骚幻觉》:獻給帝制下作为一具尸体的香港

有屈原记忆的机器人会与永续政权发生怎么样的冲突?在历史正被改写的当下虚拟历史,这是七十后献给今日香港的刺青,留给百年后的香港人细读⋯⋯
江康泉(江记)于去年发起创作动画《离骚幻觉》,伙拍另外两位香港动画导演李国威与崔嘉曦,制作第一条8分钟的先导影片《离骚幻觉:汩罗篇》,并入围多个国际影展及夺得评审奖项,现正进入第二阶段:为制作动画长片筹集资金推出众筹计划。图为江康泉(江记)和李国威(阿龟)。
香港 电影 风物

记者从叶问住过的深水埗大南街展览场地跑到香港岛鲗鱼涌的另一展览场地,那个在百米范畴内同时建了殡仪馆、政府合署、酒店与工厦的空间,感觉甚似江记关于“香港”的新作《离骚幻觉》的汨罗结界。

那是香港动漫画家江记口中“送给这城市的科幻动画电影”,去春曾公开首个片段“汨罗篇”——这让他们在日本的 Digicon6 2017 Asia 夺得了 Gold Mention 大奖。转入今春,第二片段“刺秦篇”公布,也开始为这片展开了[众筹计划][1]:目标八百万港币。用于预计历时两年、由50人的团队制作长达 80 分钟的完整影片。而众筹同时,亦有《离骚幻觉》的一系列展览、讲座、音乐会与放映会各处发生。

以上资料讲完,其实记者所去,即是展场之一。问江记为什么是屈原而不是其他人,他回答这是缘份。再问江记会不会读完屈原全部作品,他回答屈原在他的故事里是个祭司和结他手。再再问江记会不会担心有人怀疑资料来源,他回答屈原没有来过香港。按江记近日做了不少访问,上过电视节目,怕有答案与坊间一样,忍不住与记者开个玩笑:要官方答案还是认真答案?听到这句,不枉我们相识十数载。

## 香港总有意想不到的观众 ##

“念书时看过帛画,觉得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无论用色和构想都很大胆、很前卫。他们想像那些通往死后世界的交通工具,有像飞船的,人物有似外星人的。”江记提起屈原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在各门艺术鉴赏的学习历程,似为他早早形成各种创作观念,并实践在作品里——从《瑕疵鞋》藉童话来创作独门的残酷哲学、《大骑劫》以漫画视角与香港另一漫画家智海一同参与香港文学另类演绎,到《Pandaman》类英雄在虚拟香港跳跃登场,未计四格漫画与短篇动漫创作,江记创作生涯随《汨罗虚拟》改编为动画《离骚幻觉》的众筹企划,看来无所根据而偏又刺激吸引的创作,正航向另一阶段:以众筹方式寻找潜在观众,由观众来支持他们推动这场动画界的小运动。

江记本名江康泉,七十后港产动漫画家,脸书的自我介绍中写“没有分办喜剧和悲剧的能力,令人哭笑不得”。许多人记得江记笔下的丁丁企鹅,而他出版的经典之作还有《瑕疵鞋》、《饭气》、《Pandaman》、《真多Man》、《两个人的洗衣街》等。三年前,他与英国BLUR乐队合作推出关于香港的《香江模糊记》。Penguin Lab则是他在2009年与艺术家罗文乐成立的多媒体制作机构,出产了令他们在香港获得不少奖项的动画短片《哈尔流动肥佬》及《松节油之味》,后者还入选了第16届日本“digicon6 Awards”。

2018年4月14日,《离骚幻觉》动画制作讲座及迷你音乐会。
2018年4月14日,《离骚幻觉》动画制作讲座及迷你音乐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在这场运动中,同行有二:导演李国威、崔嘉曦。二人曾在ifva“鲜浪潮”发表动画作品,有为品牌制作风格化的动画广告短片,有探讨囚徒式城市生活的杰作,有讽刺美国主题乐题来港经营的幽默短片⋯⋯他们觉得,在香港这个地方,总有意想不到的观众,这就是将作品改编为动画电影(而不是在网上播放)的原因之一。

## 用色是独门功夫 ##

李国威受访时说,改编江记作品的趣味,莫过于将漫画本来一格一格的叙事,构想“如何说故事和剪裁”、“在充满noise的色调用哪种颜色连贯”、“如何控制故事时间”⋯⋯他希望观众可在大银幕前经历:“观映是特殊的经验,在手机和电脑看,很难圆满。”尤其《离骚幻觉》“奇花异卉”的色调状态,似乎是源自帛画的那种颜色,或会大大改变香港人对香港动画电影的既有想像?

不得不认同江记与屈原的缘份——《离骚幻觉》沿用《汨罗虚拟》的色调制作,那种用色,本来就很屈原:屈原喜欢香草喜欢兰花喜欢奇服,《汨罗虚拟》就是奇花异卉怪服染料聚合的颜色,江记称它为“纸扎色”,由此形成作品与屈原本尊喜好的这种巧合与契合。崔嘉曦在《离骚幻觉》放映会后分享时,则形容江记这种用色是在挑战动画制作:“制作动画是需要为人物和场景‘造影’(为事物造影子);现时看到的版本,是经历相当繁复的过程与漫长的时间才完成。”

记者有观察香港动画发展,江记今次用色的尝试,无疑是独门功夫。回顾当年《老夫子》动画制作,故事有奇想有穿越,同为单元式的漫画改编,同为穿越古今的故事,用色规矩,老少咸宜。看谢立文与麦家碧动画作品,偏向深沉的社区描画,都用冷暖色对比来突出人物。《离骚幻觉》原著《汨罗虚拟》是单元漫画,在《明报周刊》发表时,是在香港漫画家共同园地轮番刊出,相隔几周才刊一次,难用故事叙述方式创作;有时只有一个人物几个画面,连一句对白都没有;其后,开始采用动画看到的那种色调。读过《汨罗虚拟》,访问过,再来看《离骚幻觉》放映会,在大荧幕上观赏,感受画面色调密度与叙述技巧,始明白他们强调“要拍成电影”的原因。

>不少美国电影、日本动画以至电子游戏,都在香港取景——暂称之为“场景香港”——它往往只取元素,把不同时代的香港(甚至上海)拼贴建构,香港观众看来亲切,意义却不大。

《离骚幻觉》剧照。
《离骚幻觉》剧照。
《离骚幻觉》剧照。
《离骚幻觉》剧照。
《离骚幻觉》剧照。
《离骚幻觉》剧照。
《离骚幻觉》剧照。
《离骚幻觉》剧照。

## 假设极权在香港 ##

《离骚幻觉》筹备经年,故事从秦始皇年代开始REBOOT,虚拟一个永续帝制,描述一个不灭政权如何掌控世界,在极权国度里,人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何自处;一旦有机器人拥有古人记忆,会与这个永续政权发生怎么样的冲突,又会与古时爱过的人发生什么事。假想秦王封帝至今,香港会是怎样的香港:有屈原记忆的机器人在柴油火车上与粤曲摇滚歌手对峙,有象征香港的新旧品牌在市貌中穿插混搭,物象转换令我想起日本的今敏动画,《刺秦篇》鸟笼令我想起黑泽明《乱》要传位的老诸候⋯⋯江记说,联想是难免的,他自己都有联想到《攻壳机动队》与《第四类接触》(The Fourth Kind),本来想保留“汨罗江作为穿越时空的通道”(《汨罗虚拟》),后来看到《罗马沿场》已做过了,索性删去。取与舍,是明确的。至于观众联想到什么,它们与创作有没有关系,则要等《离骚幻觉》80分钟版本推出,才有讨论空间。

不少美国电影、日本动画以至电子游戏,都在香港取景——暂称之为“场景香港”——它往往只取元素,把不同时代的香港(甚至上海)拼贴建构,香港观众看来亲切,意义却不大。《攻壳机动队》真人版上映时,网上就有过一场讨论,考证场景从何来自九龙城寨。至于《离骚幻觉》场景,并非纯粹“场景香港”的拼贴,而且是个在未来同时是已逝去的香港。江记说,“香港(本土作品)是有阵味的。你看历来许多香港电影,你一放到外边播,掩住导演名字,不用告诉他们是香港人拍的,都会认得”。而记者所见,1990年代经典港产片,大约就是种政治无力感移情于娱乐,放任至上;主权移交后,香港发展至今,似乎是在看不见未来的同时,怀念逝去的那个香港?

观乎《离骚幻觉》的“场景香港”,是长生不老秦始皇治下的香港,至于屈原作为祭司、结他手,他的身份为当时的香港人带来了什么?江记形容屈原是个万人迷。在屈原本来的时空,先是贵族后是官,是永远的忠臣并注定成为失意诗人;在江记的设想中,真屈原做事影响了这么多人,产生那么多仪式(龙舟竞赛与拜祭食品),写了那么多诗作,鼓动人心,与祭司有点吻合。古代祭司在仪式奏响音乐,用今日的视角看来,不就是结他手的工作?问到屈原在动画里演奏时,脸上涂了一个“示”字,江记说这个只有一两人留意到,大约就是人设(人物设定)方面想有更鲜明的效果。

>《离骚幻觉》场景,并非纯粹“场景香港”的拼贴,而且是个在未来同时是已逝去的香港。1990年代经典港产片,大约就是种政治无力感移情于娱乐,放任至上;主权移交后,香港发展至今,似乎是在看不见未来的同时,怀念逝去的那个香港?

在江记看来,创作有时真的不需要强调身分。你是哪个地方的人,接触过什么作品,创作出来的、呈现出来的,来得自然。
在江记看来,创作有时真的不需要强调身分。你是哪个地方的人,接触过什么作品,创作出来的、呈现出来的,来得自然。摄:林振东/端传媒

## 屈原撑起的一把“伞” ##

在江记看来,创作有时真的不需要强调身分。你是哪个地方的人,接触过什么作品,创作出来的、呈现出来的,来得自然:似无秩序无章法的胡作非为,没有包袱,佛系地做事自有传承;不守规矩,顽皮跳脱,联想无边无际,就是香港。作品在日本获奖后,江记没有想过要怎样做才可获得世界更多地方的认同。他觉得只要创作著,就有它的观众和市场:“我们当然是用商业角度——而且是三间公司一同运作的,可是‘市场’从来不是既有的东西,你去找它,就找得到。 ‘市场’ 应该是:你相信这种作品总有需求,不管人数多与少——说人数少,有时只是不符预期;它也就是 ‘市场’啊! ”他口中的市场,就是指如何发现“观众”。他深信每做一件事,自有知音;你永远不会知道“观众”在哪,要做的就是创作后,到戏院放映,“观众”自然会在。这就是市场。

“全球动漫有两个主流,一个在日本,一个在美国。在这两个主流以外,欧洲与俄罗斯动漫风格明显不同,一样有自己的客路。”就算全世界每个作品都做3D,作品成败与3D未必有关;作品想表达什么、呈现什么思想、建立什么世界观⋯⋯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于江记的创作而言,《离骚幻觉》并不算是“新”作品:它既是《汨罗虚拟》在杂志专栏连载后改编而成的(部份)动画作品,又是《瑕疵鞋》#1#2《大骑劫》《Pandaman》的延伸——“在题材上,都不算是第一次做。在创作《汨罗虚拟》前,本来是想画《瑕疵鞋》#3,都忘记了是读了一本《楚辞植物图鉴》之后,还是之前,忽然觉得可以将屈原放在作品里,就画啊画啊⋯⋯”

>似无秩序无章法的胡作非为,没有包袱,佛系地做事自有传承;不守规矩,顽皮跳脱,联想无边无际,就是香港。

有人说过,每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灵魂,回来,是为了寻找牠自己(炎樱,张爱玲的港大同窗)。有人写过,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你的前生若是花,回到人间,蝴蝶只是你的身体,你的灵魂才是花,没有变过;你的眼下是风景,若有人在楼上,你也不过是别人的风景,你以为自己掌握一切,你自己亦不过是别人所掌握的。屈原被楚怀王“抛弃”后,成了诗人。到他要决定投江的一刻,他不会猜到有人美化他的死亡,不会猜到有人冠以“爱国诗人”的光环并以他名义制定公众假期,不会猜到楚国南方将会有个叫香港的地方,有个叫江记的人,召回他的灵魂,编到自己的漫画作品,成为众人风景。

江记本来是想试试将BL元素放进去,画出来的却又画不出(他理解BL的)那种女性欲望投射(记者忍不住插个话:古代君臣在精神层面上都是BL关系啦,贬谪都是类近失恋感觉的被抛弃吧),尤其当时有许多人在讨论屈原与楚怀王之间到底还有什么关系,觉得他们如果都活在另一时空,发展出什么关系,应该很有趣?谈到剧本,江记特意邀请诗人刘芷韵帮忙,担任编剧。现时公开的故事内容,都是一条一条线的状态;要将它们扭在一起,成为一根粗绳,需要作家帮忙——到底要不要对白、哪部份要有哪部份不用,都需要有作家参与。还有一直与江记合作的音乐人阿灵(乐队Teenage Riot成员),为动画配乐,以音乐叙事。众筹计划目标800万,在访问当天,刚踏入第二阶段。就要看看屈原在香港的号召力;哪怕有时会佛系的玩笑,创作讲缘份,倒是真的。香港风风雨雨,《离骚幻觉》正在撑起一把伞,团结一群关心香港动漫创作的读者群。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漫画家江康泉(江记)。
漫画家江康泉(江记)。摄:林振东/端传媒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动画监制李国威(阿龟)。
动画监制李国威(阿龟)。 摄:林振东/端传媒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
离骚幻觉——江康泉作品及原稿展。摄:林振东/端传媒

后记:前文所说鲗鱼涌魔幻空间,记者抵埗后误闯同座另一电梯,开门竟是封起整个场所的木板,而木板的另一面,才是真正的展览场。记者循伟大摄记(摄影记者)指示,终于来到采访现场,与江记先来个拥抱:好久不见。《离骚幻觉》在记者眼中,其实是借用作为一具尸体的香港——帝制下被扭曲被掌控、事事不容自主的状态,把灵魂注入机器人,在客体里思考主体,在历史正被改写的当下虚拟历史。脚下这片新镇地曾有多少轮船穿梭?现在又有多少香港人前来送别亲友?或有多少游客暂驻?或有多少公务员前来上班?香港空间的混杂,本来就可引起我们无限联想。《离骚幻觉》正为我们整理出一个看来不可能的未来,作为今天香港的刺青:深刻皮肤的人造线条与画面,留给百年后的香港人细读——没错,它定会是香港经典,走不掉的。

[1]: http://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kongkee/dragons-delusion-the-animated-sci-fi-project?ref=466180&token=610c0e08

读者评论 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錯字:《羅馬浴場》打成沿場了

  2. 前幾天看過汨羅篇和刺秦篇,非常激動,想支持片子可以在這裏捐款:http://kck.st/2GFOcQX
    對文中講述的,「『香港味道』會從作品中自然流露出來」,深有感。汨羅篇裏有一個少數有對話的片段:在汨羅江邊,有人問屈原:「我真係好佩服你,個江水咁凍,你都有勇氣跳入去。」 聽完這句,我腦中迅速出現周星馳港式無厘頭幽默的電影對白,會心一笑,這就是香港作品的味道。
    短片裏還有一個設計很有趣,屈原的「靈魂」是卡帶,當卡帶彈出時,靈魂散盡。這是我個人的理解,想知道江記為什麼選擇「卡帶」作「靈魂」的代表。
    很期待完整電影會如何,加油加油。

  3. 屈原不見容於世道又哀江山之易色。我相信,對香港人來說,真的就是這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