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香港和巴黎廿载后,2016年,我开始在巴黎做“儿童哲学工作坊”的导师。这是哲学博士Chiara Pastorini创办的Les Petites Lumières (小光芒)机构,日常上课之外,也提供新人培训,并把培训老师派去不同地方工作——除了一些机构举办的活动,有些法国小学或幼儿园拥有校内哲学老师,而我们这些外判的导师就可以配合他们为学校做出不同形式的工作坊。
转年5月,我把这个来自“小光芒”的儿童哲学工作坊带回了香港。香港尚无此类专门针对儿童的哲学活动,而我从巴黎带来的种子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慢慢萌芽了。2018年3月再回巴黎,恰逢Chiara Pastorini邀请我参加为期两天的哲学导师培训班。说起哲学课,多年前我在法国读美术学院时也修过的,我还是巴黎大大小小书店、剧院、电影院随处可见的哲学沙龙的常客,尽管如此,这次为了儿童的哲学工作坊却仍然令我大开眼界 。
众所周知,法国是很注重哲学教育的国度,原来那里到处都有针对儿童的哲学工作坊,让孩子们围坐一起讨论哲学命题。这类哲学工作坊越来越融入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常规课程,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也能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小光芒”哲学工作坊大概1至1.5小时,参与的孩子由三四岁至十三四岁不等,经过30-45分钟的讨论,之后是艺术创作。哲学讨论加上艺术活动,这也是小光芒成功之处,这方法让孩子把讨论得出的概念进一步形象化。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了“儿童哲学实践:跨文化对话和社会转型的基础”部门 (Chaire UNESCO),“小光芒”成为合作单位之一,其他合作单位遍布欧洲各机构及大学。
经验告诉我,法国的孩子集中力很强,只要导师提出一个命题,他们就会专心聆听,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就算不想说话的孩子,也会安安静静坐著,聆听其他孩子的讨论,而讲话的孩子,可以讨论30分钟也不停。过程中,导师犹如节目主持人,他/她不会批判孩子的想法,只会陪伴,会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你去一个法国家庭晚宴,你会惊讶于法国的小孩很能投入大人讨论,大人让孩子与他们平等地交谈,很尊重孩子,重视他们的观点,不会不让孩子在晚宴说话,而孩子的说话和行为一点都不胡闹。
这次的导师培训教给我们,不同命题可以加入不同的艺术媒介辅佐,例如舞蹈、电影、艺术疗法、戏剧、造型艺术、写作等等。也可以因应主题在不同的环境上课:有正规的小学、幼儿园,亦有图书馆、咖啡厅、社区文化中心、电影院、歌剧院、大自然等等。甚至,他们曾在凡尔赛宫举行儿童哲学工作坊,孩子讨论的命题是:“如果我是总统?”而其间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怎样从故事中找出哲学问题。毕竟,只有先看到问题,才会有答案。
工作坊第一日: 导师只是主持人
3月1号,才下过雪,天很冷。培训中午开始,不同年纪、肤色、工作岗位的学员16位,大部分住在巴黎。他们当中有些已是专业儿童哲学导师;而一位男士因家有小孩,对此很有兴趣,想学习怎样用来与家中小孩互动。另一位年长的女士,从来没听过这种互动的教学哲学方法,也好奇来学习。
第一天工作坊以理论为主,Chiara首先讲解导师的角色和态度:导师的态度要开放,角色犹如一位清谈节目主持人,而不是“单向教授知识”。导师不会加入孩子的讨论,只会适时问孩子问题,放手让孩子用自己思想及语言发表意见,其中没有对错。如果孩子说了一些让导师觉得“不妥”的想法, 如“可以打人”,导师不要马上说不好或不准这样说,反而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引导他说出背后的原因,及对事情不同的解决方法。
另外就是参加哲学讨论的小小规矩,导师亦可和小孩一同建立规条,让小孩共同参与,共同维持。“小光芒”的儿童哲学工作坊提议三条小小黄金规则 (Trois petits régles d'or):1 说话前先举手。(在巴黎是举起食指);2尊重及聆听别人发言,不可取笑他人观点;3若太多人举手,给最少发言的小朋友说话。
儿童哲学发展历史: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不是
最初研究儿童哲学并创立儿童哲学教学方法的,是一位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的Matthew Lipman (1923-2010)。他曾为儿童哲学工作坊写了一些故事,故事由导师与儿童围读,问孩子有没有在故事中发现让他们奇怪、惊讶、疑问的地方?孩子们提出所有这种“奇点”(Les étonnements),导师把“奇点”一一记录在板上,再在这些“奇点”中归纳出几个哲学命题,孩子投票选出一个命题来讨论。
这方面法国的先行者有Michel Tozzi,他是南部城市Montpellier,Paul-Valéry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的方法是在工作坊围圈讨论前,先给孩子一些工作/角色。例如:
主席 Président:孩子亦可以做主持人角色;
时间管理人Maître du temps:纪录讨论时间及提点剩下的时间;
秘书Secrétaire:纪录这次哲学工作坊的讨论内容;
创造性思维纪录者Pensée creative:纪录有创意的对话;
批判性思维纪录者Pensée critique:纪录批判性思维的对话;
谨慎思考和觉醒思维纪录者Pensée attentive et vigilance:纪录有反思及有警觉性的对话;
还有一个角色是画家Dessinateur:把大家讨论得出的思想和概念图像化。这个角色需要很高的创意、表达能力和绘画技巧。他不是如法庭画家那样把现场如实画下,而是设计图像,把学员说出的概念内容图像化。
分配了角色的小孩不会参与讨论,其余小孩就是参与者participants:他们因应命题讨论大概30-45分钟,到最后5分钟,时间管理人提醒时间,几个不同角色的小孩轮流说出他们纪录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谨慎思考和觉醒思维,最后画家给大家看这次对话的图像纪录。
还有其他方法,如Jacques Lévine 的AGSAS association,Jacques Lévine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博士。他们通常以一个词汇开始,把相关词汇都收集起来,这些方法带有心理治疗色彩。
然后,是Chiara Pastorini女士创造的Les Petites Lumieres (小光芒) 整合方法。她提出了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整合哲学命题,以及什么才是哲学命题?每个工作坊都会以一个题目来讨论,比如:“什么是朋友?(C’est quoi un ami?)”
而哲学思考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部分:
1.Conceptualisation 概念化
先定义题目, “朋友”的定义是什么?找出所有相关的概念和词汇,找出相类似及相反的定义,例如“朋友/死党”? 又或者“朋友/恋人”?“朋友/兄弟姊妹”?“朋友/敌人”?他们有没有相同或不同?是什么?你如何对待他们,和他们一起做的事情有无不同或相同?
2.Argumentation 论证
反证、理由或例子、有系统地陈述、如果不同意其说法,要举出例子,说明为什么反对。
3.Problématisation 问题化
有了概念浮现,把所有假设、不确定和反证都提出:什么是朋友?朋友要来做什么的?朋友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有用处?因为……。没有用处?因为……。并质疑这些问题。
至于辅佐讨论的工具,导师可以用蜡烛、发言棒、哲学家布偶、故事书、唱歌、魔术、舞蹈、画画、各类与题目相关的艺术或创作形式。
在此Chiara Pastorini女士提出了什么是哲学问题?什么不是。例如:C'est quoi un ami ? 什么是朋友? 在这问题下,带出不同的假设:我们是否需要朋友?朋友有什么用?友谊会不会提供某种东西?例如友情?快乐?同伴?学习?成长?帮助等等?哲学问题是开放的,引发多元方向思考的,可以有不同答案的。什么不是哲学问题?就是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例如科学实验问题,又或者例如:“你今年几岁?”
工作坊第二日:倒吊一只大脚趾
理论讲完,透过不同活动和方法,被培训的导师们体验到如何从故事中找出哲学命题,找出哲学问题的过程有很多方法,这天我们尝试两个方法:说故事;艺术活动体验。
Chiara从一本儿童哲学书(Les Philo-Fables)选取了一个“中国神话故事”,画家和小老鼠Le peintre et les souris:“古时有位天才画家,因为太傲慢,在宫廷上得罪了皇帝,皇帝惩罚他的方法是:吊著他的两只大脚趾,把他倒吊而死。但是画家要求只倒吊一只大脚趾来吊死,这种死法更为痛苦。于是众人把他一只大脚趾用绳子吊在天花板上,并把他双手捆在背后。众人不欲看到这么残忍和痛苦的死法,他们倒吊了画家之后就纷纷离开了。监房只剩下他。他用另外一只脚的大脚趾在地上的沙画画,画了一些小老鼠,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老鼠变成真的,爬上了他的腿,爬上了倒吊著他的绳子,慢慢把绳子咬断,画家落下地面,亲吻了小老鼠,然后离去。”
学员4-5人一组就著这个故事分组讨论,提出让他/她觉得惊奇的点子—— “Les étonnements奇点”。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当然也有很多“奇点”,比如我作为中国人,从没有听过这个“中国神话故事”,也没有听过这种刑罚。还不要说画家怎么“大开衩”把没有捆住的那条腿伸下来,大脚趾居然可以碰到地面画画?! 不过就当一个“神话故事”来听吧!我提出的“奇点”是西方世界对遥远东方的想像?
学员们开始提出了问题,例如:
谁更自由?画家还是皇帝?
那个更有力量?小的东西如小老鼠也可以发挥大能?别小看自己?
画家在绝境中以想像力和艺术救了自己。艺术、创意和想像力是否可以让人自由?人们可以用这些在绝境中解救自己的心灵?
画家是否一定自由?创作一定自由?
谁更自由?皇帝?画家?还是小老鼠?
我们投票选出一个题目,最后选出的题目是:“创意和想像力是否可以让人自由?”学员以此题目开始,一如之前提到的角色分配,展开讨论。
哲学题目与艺术相配
第二个活动是一个艺术游戏,我们有16人,分成两组,每组8人,4人一行,面对面坐著,每张椅子上有一张纸和笔,Chiara 叫“开始!”,我们马上动笔画坐在对面的那个人,只画得几笔,Chiara很快就叫“停!”,笔和纸放回同一张椅子,只是人向左移,一坐上左边的椅子,马上抓起笔和纸画对面那位,时间也是很短就被叫停。如是者每个人都坐过不同的椅子,在不同的位置画过对面的人,也被不同的人画在每一张纸上。
因为每张椅子上的纸和笔没有移动,所以每次就有一个新的人来画几笔,而对面的模特儿也每次不同。形成了每一张画都给每个人画了几笔,每张画都有那八个人的一点点面孔特征,被不同的人画在同一张纸上。
Chiara问学员,完成这个游戏后,我们现在有什么感觉?发现什么令你觉得惊奇的点?“Les étonnements奇点”。学员各抒己见,但是要抛出一些词汇或问题。有人会觉得每张画都画有一点点各人的脸孔,但找不出谁是谁,他提出的问题或词汇是“个人与群体?L'individu et le groupe?”有人觉得开始画的时候很自由,但经过几张前人画过的纸,会不期然地想跟著前人的笔迹画下去,意图画得比较像样,不期然会跟著前人的笔迹,这样就有了限制。于是她提出的问题是:“自由与约制?La liberté et le constraint?”另外,有人提出的问题是:“相同和不同?Pareil et different?”因为他觉得每张画都有几笔画了不同的人,但出来的效果又出奇地相似,但每一张又有点点不同。
还有的题目是:
“观察和创造。Observer et créer.”
“集体创作还是单独创作? Créer seul et ensemble? ”
“快乐与创造 (创造所以快乐?) Joie et creation. ”
“我们可以在其他人之中认识自己吗?Peut-on se reconnaître dans l'autre?”
经过一轮投票,最后选出的题目是:“自由与约制?La liberté et le constraint?”如上方法展开讨论,之前没有角色的参与者,可以轮到他们选取角色互换。Chiara Pastorini女士最后和我们分享她的课堂经验,如何把其他哲学题目和艺术配合。
此外,Chiara的课堂还有其他一些主题,比如:
哲学与音乐Philo-Musique。我们做了 一条题目是:冒险和勇气 La risque et le courage。Chiara邀请了一位作曲家主持这个题目,孩子讨论完了,作曲家带领孩子们写歌词及作曲,以表达冒险及勇气。
又如:哲学与魔术 Philo-Magique,题目是“什么是惊讶?什么是幻觉?”Qu'est ce que c'est l'étonné? Qu'est ce que c'est l'illusion?他们带孩子去看魔术表演,或邀请魔术家来带领工作坊。经过讨论之后,得出概念,然后创作一件他们觉得是魔术的东西。
还有如:哲学与艺术 Philo-Art。叫小孩子画一张最丑的画,问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画很丑?用什么来做标准?和什么比较?而认为自己的画丑陋?什么是丑?什么是美?然后叫小孩把认为‘丑’的画,再画成‘美’的画。
哲学与立体创作 Philo-Sculpture:叫小孩用黏土做一些他们认为非正常的立体东西,问他们为什么这是非正常?那么正常是什么?以及哲学与舞蹈 Philo-Dance:这是给4-8岁的小孩上的,与小孩讨论柏拉图论自由和激情,爱情神话等等,以舞蹈方式表达他们的感觉。
两天的哲学工作坊结束了,而我多希望有一天Chiara Pastorini女士能够来香港举办这样的导师培训班。
香港的经验:先活动,后讨论
从巴黎回港,我从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共举办了12个命题的工作坊。若在巴黎,3-12岁的孩子可以一起上课讨论哲学;但在香港,我分了3-6岁、7-12岁两组。概因香港的文化教育背景迥异于巴黎,法国普及哲学教育已有300多年历史,香港的孩子可是从来没上过这样的课,他们大多数对什么是公开讨论没有经验,不习惯在他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亦不知如何聆听别人说话。此外他们的思想很单纯,对很多事情没有想法,例如有一课命题是:“什么是发明?什么是发现?”他们说:“发明就是发明,发现就是发现啦。”我鼓励他们举出例子,乱讲也可,尝试说说两个词的意思,但他们连乱猜也不愿尝试。
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在巴黎会先讨论,后做创意活动;在香港,我先让孩子们体验了活动,之后再从体验出发,问他们第一层次的感觉,然后再由“感觉”鼓励他们说“多层”的概念。例如这个“发明”和“发现”的题目,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带孩子上街,要他们“发现”、寻找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件,他们“发现”了石头、枯叶、铁罐、树枝等等,都是可以发出声音的,他们收集了这些物件带回工作室,我要“发明”一件乐器,最后要做一分钟的表演,示范他们的“发现”和“发明”。经过这些体验,才提出问题,例如问他们现在觉得什么是“发现”?过程是怎么?意思是什么?发明的过程是什么?音乐是发明还是发现?语言是发明还是发现?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我做“什么是爱?”这个命题,我想试试香港小孩能不能做到Meditation/冥想,伦敦和巴黎的小学已经在课堂上让小孩定期冥想。我邀请了一位瑜伽导师,引导孩子做些瑜伽动作,还有敲磬,让孩子聆听然后安定下来,最后带领孩子唱梵音,一起以不同花瓣砌出曼陀罗,孩子都自然而然一一做到,最后导师叫他们在地上拾起花瓣,一边送给同学,一边互相说:“多谢你,我爱妳。”看著场内3-6岁的小人儿,全然纯真参与和付出,互相送赠花瓣,场面感人!
另一课题目是“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感觉?”那时刚好日本舞踏大师藤条虫丸 Mushimaru Fujieida和香港舞踏大师莫颖诗 Vinci Mok在港演出,有幸请得两位高手与孩子同呼同吸,一起体验舞踏的高低情绪和感觉。
很有啓發
有意思。感謝端。
近年出版的、翻譯自法國哲學大師給小學生講的「哲學小講座」書系,讓人對法國的兒童教育充滿敬意。
感觉像是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