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观:陪产团与我──生产,一场温柔的盛宴

我吃了早餐、喝了咖啡,充气泳池有舒服的温水。有人照顾睡醒的孩子,持续好几个小时都有人轮流握紧我的手,在我汗流浃背时为我擦汗递水,连大宝都拿了几个心爱的玩具在我边陪伴著,观看胎儿娩出的过程,最后,我们一起进行胎盘拓印。
生死观 台湾 社会

“各位各位,我在清晨六点半开始宫缩了,目前每十分钟一次,每次持续一分钟,助产师大约八点会出发,大家可以准备一下了!”八月五日早晨七点十分,我在脸书聊天室“淑婷的陪产团”送出这则信息,没几分钟,陆续收到回传的信息。

“喔喔!我正出发要去日本欸!抱歉无法参与了。”
“还好吗?我现在一时走不开,两个孩子都在身边,加油啊!”
“我今天都在台北,如果需要随时召唤我哦!”
“我刚睡醒,要一点准备时间,现在要带什么吗?还是先到了再说?”

在接下来的四小时,我的陪产团一一到齐,她们分别是《祝我好孕》纪录片导演苏钰婷、助产师高嘉黛、负责与儿子陪玩的好友Rita、协助煮食的阿肠。这天来临之前,她们素不相识,仅在聊天室由我代为介绍身分与陪产这天肩负的功能,而现在,他们轮流陪伴著我度过难熬的生产。我很高兴,我的陪产团不只限于伴侣!

在中世纪欧洲,妇女开始阵痛时,许多女性亲友会到家里来陪伴生产,她们带来丰盛的食物、酒水和各种可能有助于生产和减痛的辅助工具(草本茶、可按摩会阴的油与动物脂肪、小吊饰和护身符、神圣的经典等等),一起陪伴、见证、祝福新生命的到来。

“生产不是生病,应该被温柔对待!”

秉持著“生产不是生病”的想法,我认为生产应该被温柔对待,而所谓的“温柔生产”也不该以场所为何作依据,重点在产家的态度与生产过程是否将女性视为生产主体来进行,所以温柔生产可以在医院、居家、助产所,也可能是自然产、剖腹产。

四年前,在与伴侣充分讨论后,我选择由助产师居家生产,虽然过程顺利平安,但凡事第一次总是匆忙杂乱,日后回想,常常感叹,当时就是少了点什么、又多做了什么无谓的事,尤其听说一些朋友生产时温馨愉快的安排,例如按摩、产后聚餐庆祝,让我心生向往。

因此,当老天给了我们第二次怀孕生产的机会时,除了和所有孕妇一样按部就班完成每一次产检,我们还费了一番功夫拟定生产计划书,希望能将上次的经验“去芜存菁”,好好迎接一场独一无二的“生产派对”。

“生产派对”的概念并非是我突发奇想,英国人类学家 Sheila Kitzinger曾在2012年提出,在中世纪欧洲,妇女开始阵痛时,许多女性亲友会到家里来陪伴生产,她们带来丰盛的食物、酒水和各种可能有助于生产和减痛的辅助工具(草本茶、可按摩会阴的油与动物脂肪、小吊饰和护身符、神圣的经典等等),一起陪伴、见证、祝福新生命的到来;而丰盛的食物不仅可让产妇在待产期间维持精力;产后大家也能好好庆祝一番,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生产舞会”。

陪产者关键在于情感、功能与个人特质,可以是伴侣,也可以是家人、朋友。
陪产者关键在于情感、功能与个人特质,可以是伴侣,也可以是家人、朋友。

仔细回想自己第一胎生产经验,助产师为主导者,长达十二小时的待产过程,前半段由伴侣协助减痛,后半段由助产师接手,调整生产姿势与呼吸方式,没有持续的医疗监测与其他医疗介入。

谁来陪产的重点不在身分、辈份与亲族关系远近,关键在于情感、功能与个人特质,可以是伴侣,也可以是家人、朋友。

这次,我也想维持同样方式的居家生产,在最熟悉的环境里走动、可以淋浴、可以进放满温水的泳池、伴侣与四岁的儿子是主要陪产者,另找三位朋友前来协助。

什么样的人适合陪产?伴侣是唯一适合的陪产者吗?为什么找A而不找B?难道我和A的交情好过B吗?几个月来我在心中不断自问自答,而后渐渐厘清思绪,谁来陪产的重点不在身分、辈份与亲族关系远近,关键在于情感、功能与个人特质,可以是伴侣,也可以是家人、朋友。

对现代产妇而言,男性伴侣陪产是十分自然的事,若男性因故缺席,大概会被叨念上好几年,但在“生产医院化”前,台湾其实没有男性陪产的风气,尤其部分传统习俗认为产妇的经血是污秽的,或是谣传看过产妇生产会让男性“不举”,将男性拒绝于产房之外。

据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助理教授施丽雯所发表的《产房里的男人》 ,直到1960年代后医院产科兴起,女性生产的场所越来越多转移到医院的产房,待产中的女性因为对医院的不熟悉,才开始寻求男性伴侣的支持和陪伴。不过当时医院规定男性伴侣只能在产房外等待,陪产局限于在待产室,直到近十年才能全程参与,目前在台北市实施“母婴亲善”的医院统计,男性的陪产率到2015年六月底止约为82.48%。

不过随著越来越多台湾男性进入产房陪产,这些陪产者真的准备好了吗?

但当产程开始启动,随著阵痛逐渐加剧,多数陪产男性内心的焦虑其实不亚于产妇,只要站在待产的病房外,就能听到许多产妇在哀号间同时破口大骂老公,甚至喊出:“出去!”、“不要碰我!”另外,也常见不知所措的老公窝在沙发上滑手机、打电动、蹲马桶,甚至在脸书上即时转播,呼朋引伴晚点来探视需要好好休息的产妇……等种种“猪队友”的行径。

许多朋友的经验让我知道,身边合法结婚的男性伴侣不一定是最适合陪产的人,尽管他们尽力扮演了一个支持的角色,但目前台湾还没有针对生产或者产前教育提供一致性的卫教课程,男性对于生产实在一无所知,以至于进入产房后,才发现生产超乎他们的认知;而大声哀号的产妇通常无暇、也无能说明:自己正经历些什么?

大声哀号的产妇通常无暇也无能说明自己正经历些什么。
大声哀号的产妇通常无暇也无能说明自己正经历些什么。

在我的想像与规划之中,陪产不仅是出席陪伴生产,还要适时地给予产妇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安抚。

对于我的失控叫喊,他知道只需要稳当的回答我,“你可以,宝宝也在努力,我在这边。”

我很幸运,我的伴侣对生产很有兴趣,也愿意花时间学习,他能在助产所坐上两、三个小时听助产师解说生产过程,学习女性在生产时身体会有的变化。

所以,他知道如何帮我按摩、协助翻转姿势、也事先与我商量好需要的饮料与餐点(蜂蜜水与不需费力咀嚼的食物),对于我的失控叫喊,他知道只需要稳当的回答我,“你可以,宝宝也在努力,我在这边。”就是最好的支持。以上种种,都是我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协调与沟通,才逐渐了解彼此的需求与能耐。

四岁儿,也是陪产团一员

我的另一位陪产者,是在生产两天后要过四岁生日的儿子。许多产妇生下二宝、三宝时,会选择将大宝送到亲友家照顾,我们都对以下场景不陌生:产后的妈妈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焦虑大宝是否感到孤单,有没有被好好照顾,而被家人带来探望的大宝怯生生躲在人后,仿佛在生气又像是害羞,然后终于忍不住哭出来向妈妈撒娇……。

2016年英国知名主厨Jamie Oliver在Instagram上张贴照片,分享妻子在伦敦的波特兰医院自然产时,两个女儿也一起陪产,并负责剪下新生儿的脐带,多么美好!我也希望陪伴自己走过怀孕历程的儿子,能一起参与生产。与其讨论陪产者的年纪,不如检视陪产者是否了解生产以及陪产的角色,我们全家一起做了许多准备,回顾他出生时所拍摄的照片。

我们也一起观看女性身体如何启动生产过程的动画片,讨论为什么有些宝宝是阴道生产,有些宝宝是剖腹生产;阅读详述怀孕与生产过程的绘本时,我也一再向儿子说明
,那些绘本总是把产妇画得满脸笑容,那是错误的,“妈妈生宝宝时,会很痛很痛,叫得很大声喔!”

最后,我开始寻觅合适的女性亲友前来陪产,他们必须有些共同特质,性格正向、态度稳定、善于鼓励人,最重要的是不怕观看生产、不因看到我的裸体而觉得别扭,人选确定后,一一与对方沟通意愿,幸运的是,这些朋友全一口答应,还同时认领了“陪伴孩子”、“煮食”、“录影”等任务,我的陪产团人马终于全员到齐。

这次生产也想维持同样方式的居家生产,在最熟悉的环境里走动、可以淋浴、可以进放满温水的泳池。
这次生产也想维持同样方式的居家生产,在最熟悉的环境里走动、可以淋浴、可以进放满温水的泳池。

回想生产的那天,通知陪产团成员后,一边吃著早餐,一边抚摸著乖顺的狗狗稳定心神,看著伴侣移动家具、用榻榻米、防水垫、旧浴巾布置好一张小小的产床。坐在产球上的我,子宫开始收缩时,就照著助产师之前的指示,摇晃身体、上下轻弹,舒缓疼痛,阵痛密度慢慢从十分钟一次,缩短至七分钟一次、五分钟一次,疼痛程度也逐渐升高,然后我移到马桶上,发现自己落红了。

这次,我更能感受到体内胎儿的活动,每当他有蠕动、四肢伸展时,三、五秒后必然出现剧烈的疼痛,我知道,宝宝也为了离开母体努力中呢!

这时伴侣也已经拿出事前准备好的泳池放水,让我移入水中,我从跪姿慢慢改成躺姿,宫缩一来就晃动身体,感受水流轻抚全身按摩。奇妙的是,比起第一次生产,这次,我更能感受到体内胎儿的活动,每当他有蠕动、四肢伸展时,三、五秒后必然出现剧烈的疼痛,我知道,宝宝也为了离开母体努力中呢!

接著,助产师与陪产团一一来到,我终于能够放松了,即便宫缩已经来得非常强烈让人全身颤抖,我起初还只是发出长长吐气的低吟声,后来变成了放声吼叫,被吵醒的儿子走过来看著我们,毫无犹豫的握著我的手,帮我加油。

在助产师建议下,我移动到产床上,趴在产球上,几次宫缩后,感觉到“啵!”羊水破了!这让众人都很振奋,我们知道宝宝出生的速度加快了,果然,接下来只经历三次宫缩,会阴变得异常灼热,瞬间撑大,助产师提醒不要用力,只要呼气、全身放松、别用力,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宝宝的头、肩膀穿过阴道口、身体骨溜的滑出去,顿时如释重负,啊,上午10点18分,宝宝终于出生了,再过一段时间,胎盘自然娩出。

生产后,和助产师一起进行胎盘拓印。
生产后,和助产师一起进行胎盘拓印。

我强大的陪产团发挥了令人惊叹的功能,我吃了早餐、喝了咖啡,充气泳池有舒服的温水,有平面与动态的影像纪录,有人照顾睡醒的大宝(还贴心送上小礼物让他不至于觉得被冷落),持续好几个小时都有人轮流来握紧我的手,在我汗流浃背时为我擦汗递水,连大宝都拿了几个心爱的玩具在我边陪伴著,观看胎儿娩出的过程,最后和助产师一起进行胎盘拓印。

历经七小时的生产结束后,陪产团再度协助我更衣、换产褥垫、煮午餐、炖补汤,最后我们欢欢喜喜的一起吃蛋糕,共饮水果酒庆祝,过了好几天,当我们在网路上传讯联系时,谈起生产时的场景还是感到情绪激动与喜悦。

我相信,这场生产派对不仅仅属于我们家,也将会成为在场众人共享的特别回忆,我深深感谢他们愿意和我们家一起开启人生的新页。

读者评论 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不用剪會陰嗎???

  2.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日劇《產科醫鴻鳥》,第七集的個案就是討論助產士接生VS醫院生產,不管是哪種生產方式,都希望懷孕婦女可以在她覺得安心的環境下誕育新生命

  3. 還沒看過作者的書籍,不過生產過程發生羊水栓塞或大出血等情況,是幾乎不能事前預測的呢,而一旦發生就非常危險,所以感覺還是在醫院生產比較好,有什麼可以即時搶救

  4. 認識的人發生羊水栓塞,人還在ICU昏迷中⋯⋯
    是文章中的孕婦比較幸運吧?
    生產過程沒有意外

    1. 謝謝您的回饋,請助產師居家生產之前,需經過許多評估以及做好產婦後送準備,詳細內容您可參考作者出版書籍《迎向溫柔生產之路》。

  5. 同意溫柔生產,不過如果選擇在家,還是感覺蠻危險的

    1. 謝謝您的回饋,請助產師居家生產之前,需經過許多評估以及做好產婦後送準備,詳細內容您可參考作者出版書籍《迎向溫柔生產之路》。

  6. 這隻狗狗長得好像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