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稀酒造创业于明治15年(西元1882年),位于北海道道北的增毛町,一个曾因为捕捞鲱鱼而蓬勃发展的滨海小城。时至今日,人潮与钱潮已随着鲱鱼群销声匿迹,往日风华尘封于昨日,唯独拥有130余年历史的国稀酒造,至今仍坚持让老酒厂持续飘香。
国稀酒造的创始人本间泰蔵出生于本州新泻县,年轻时离家赴北海道讨生活,从小樽辗转北上至增毛经商,打着“丸一本间”的商号做生意。从经营和服店起家,进而贩售杂货,再涉足当年在增毛最兴盛的鲱鱼打捞,并于1882年拿到清酒酿造许可开设了酒厂,本间家族的事业版图全盛时期横跨贸易、渔业、航运与酿造,被视为天盐国(明治时代北海道内的旧制地区)最有钱的富豪。酿酒原来仅是家族企业众多生意的一环,结果却成为传承最久的事业。
北海道在日本人前往拓荒前没有栽种稻米,无法发展清酒酿造业,开发初期道民的饮用酒,都是用船从本州运去的,稍微好一点的酒,价格不斐。后来采矿与渔捞业兴起,大片人潮涌进地方城镇,饮酒需求大增,才开启北海道酿酒的历史。
本间泰蔵的曾孙、本间家第四代传人林织花(冠夫姓,丈夫林真夫是现任国稀酒造代表取缔役社长)回忆:“当初开设酒厂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自用,家里经营的渔场碰到典礼仪式或大小聚会,席间都需要提供酒水,日本酒的需求很大。那时增毛附近已存在许多渔场,有许多外地来讨生活的临时工,收工以后需要饮酒放松,所以我们才决定自己来酿造,既可拿来自用,还能卖给想买酒的人。”
曾经补不完的鲱鱼,饮不干的美酒
采矿(煤炭)与近海渔捞(鲱鱼),是当年北海道最赚钱的两大行业,造就不少黄金传奇。两者都吸引大批壮丁离乡背井,远赴外地讨生活。增毛位于北海道西北部,西边是海,东边是山,陆上交通不便,对外只能从南边的海路进出。不过增毛地势虽然险恶,却是个天然良港,渔获丰富,很适合发展近海渔业。
尤其每到春季,庞大的鲱鱼群会回游至北海道西侧的日本海产卵,沿海城镇因鲱鱼来临而繁荣兴盛,商人因投资捕捞一夜致富。在那个年代,“鲱鱼”便是财富的代名词,全盛时期一年有近百万吨的渔获量,影响范围不仅是北海道,甚至可撼动日本全国经济。
由于鲱鱼是海洋回游鱼类,大约在春天的3到5月间,才随洋流温度变化接近北方的日本海,所以在日本又有“春告鱼”的美名,意味看到鲱鱼出现,代表春天的降临。当时捕捞鲱鱼多由被称为“网元”的金主投资,在自己的渔场搭设定置网,并在海边建造“番屋”,提供给旗下雇来的临时劳工(规模有时可达两三百人,视网元财力而定)在此住宿,还有进行渔获加工。由于临时工多以外来壮丁为主,当一天辛苦的劳动结束,两杯黄汤下肚,不但舒压解劳,还可以暂时忘却离乡的苦闷。国稀美酒,成了游子最温暖的安慰剂。
鲱鱼产量正丰的时期,国稀酒造除了在增毛当地贩售,因本间家也经营船运之便,还能将产品运到烧尻、礼文与桦太等地区去贩售。鲱鱼捕捞所带来的好景气,吸引许多外地、甚至远从本州到增毛讨生活的临时工,20世纪初,增毛町的人口已超过1万1000人,是如今的两倍以上。据当时报载,鲱鱼季来临时涌入的外地劳工,有八九千人之多。鱼群带来人潮,人潮带来钱潮,补不完的鲱鱼,饮不干的美酒,做不尽的生意,增毛的繁荣便是本间家族的繁荣,直到政治局势和自然环境改变,让一切渐渐失去光采。
鲱鱼钱潮退去,道产清酒的苦战
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到日本宣布战败,长年累月的战事耗弱了日本经济,战后全国百业萧条,不见往日荣景;50年代中期,曾带来滚滚钱潮的鲱鱼,陆续消失在北海道沿岸。
没有鲱鱼捎来春天的讯息,增毛的春天不知何时再来。本间家的事业版图,也在世局转变下逐渐缩减,最后只剩下国稀酒造。然而,失去了大批捕捞渔获的临时工,道内市场对酒的需求一泻千里,国稀酒造在销售上面临到极为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随着物流系统日渐频繁便捷,消费者的选择变多、本州的好酒也不再遥不可及,北海道产的清酒要和来自日本全国的好酒一争高下,是场艰难的苦战。
“北海道人对本州有很强烈的向往,可能是还不够有自信吧,总觉得本州比较有历史,不管做什么都比较厉害。清酒的原料是米,但过去北海道不产米,所以即使后来培育出『Kirara397』的优良品种拿来酿造,根本也没人要喝。因为过去北海道人对道产米没有信心,觉得再怎么种也不可能比得上越光米或笹锦米好,从原料就输了,就算用『Kirara397』酿造的酒,应该也不怎么样。”林织花解释道产清酒在销售上的难处。
一直到进入平成(90年代)以后,道产米的品质逐渐受到全国肯定,北海道人开始对自己栽种的稻米产生信心,连带对道产清酒的评价,也开始有所改变。交通便捷和网路普及,让北海道无论商品或资讯都能与本州同步,大大消弭道民的边陲感受,也对自己愈来愈有自信。关于这种现象,林织花笑着举了有趣的实例:“外人可能很难想像,从前北海道几乎都是巨人球迷呢!现在当然都支持日本火腿斗士队了。过去我们虽然对观光与美食引以自豪,但是在特定的事情上,还是蛮迷信本州的名牌光环。”
乡土认同意识抬头,百年酒厂持续飘香
也许因为开发历史短,日本社会又普遍推崇“始祖”、“总本家”、“一脉相承”等价值,让道民潜意识里认为一些需要经验传承、带有文化底蕴的商品或技术,还是本州比较道地。
幸好泡沫经济崩溃后,回归自然、环保慢活的风潮兴起,北海道的天然纯净,吸引不少本州人移居,道民的乡土认同意识也愈来愈高涨。北海道,已成为某种美好的理想生活代名词,许多道民也终于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喜爱并接受故乡的产品。
如今国稀酒造的原料,除了从本州的兵库、富山、新潟等地严选好米,还特别契作收购了增毛地区近年培育成功的酒米(称为酒造好适米,淀粉含量高,适合酿造日本酒的品种),用当地产的“吟风”酿出来的酒是增毛限定款,唯有亲自走访一趟,才有机会品尝。
国稀酒造不是北海道唯一的百年酒厂,名气也未必最响亮,然而经营者本间家族与增毛町共同见证了鲱鱼捞捕带来的辉煌岁月,并在鱼群消失后携手走过沧桑。一个海边的老城镇、一间老酒厂,至今仍顶着凛冽的北风望向日本海。大海让他们失望了,鲱鱼不再回来;高楼塌了,人却没散。
我也好想去玩玩看~
好想去北海道玩玩